(掌橋科研最新科研成果學術論文:http://zhangqiaokeyan.com/)
本文由掌橋科研整理,平臺提供中外文獻檢索獲取,擁有1.8億+篇,月更新百萬篇,是科研人員與碩博研究生必備平臺之一。
今天,各媒體都在轉發一條消息,那就是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正式揭曉,共有282名科學家新晉Fellow 。華人科學家佔比近30%。電氣工程專業的人,尤其是研究生,對IEEE肯定不會陌生,至少聽說過。
那麼,IEEE是什麼,IEEE Fellow屬於什麼級別,當選有何難度,2021年新當選的Fellow又都有誰呢?我們就來一一解答。
什麼是IEEE?
IEEE是一個英文縮寫,讀作「 I triple E」,英文全稱為「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官方譯為「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由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和無線電工程師協會於1963年合併而成。
IEEE致力於電氣、電子、計算機工程和與科學有關領域的開發和研究,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國際學術組織之一,IEEE目前在全球16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43萬多名會員。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IEEE在電氣及電子工程、計算機、通信等領域發表的技術文獻數量佔全球同類文獻的30%。
除了是學術機構之外,IEEE還是相關領域的標準制定組織,設有專門的標準工作委員會,每年都要制定和修訂800多個技術標準。
IEEE期刊約有80%被SCI收錄,所有論文基本EI收錄。2020年6月公布的2019年JCR數據顯示,IEEE期刊在電氣電子工程、通訊技術、信息系統、人工智慧、自動化控制系統和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期刊影響因子名列前茅。
IEEE頂級會議舉例:
什麼是IEEE Fellow ?
IEEE會員有四級:Student member,Member,Senior member,Fellow。學生的時候可以入IEEE,當Student member,碩士或者博士畢業後就可以當Member了,有一定的學術成就後可以當Senior member,最高級的就是Fellow。
要當Fellow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要起碼有5年的會齡,另外一個條件是要有5個Fellow的推薦,一年大概有250個Fellow產生,相當於會員總數的0.1% ,所以相當稀缺,俗話說,就是相當值錢。
另外還有一個特別的Life Fellow,life是獨立於那四等級的,需要年齡+會齡=100,這樣就可以當Life Fellow了。
Fellow一詞,含義甚廣。在形容會員方面,是指資深、元老等含義。迄今沒有一個比較確切的譯名。中國電子學會,接受兩院院士羅沛霖的建議,將Fellow譯為「會士」。有些人不太同意,建議譯為「院士」。但是院士已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所佔用,再將Fellow譯為院士,似乎有高攀之嫌。況且IEEE不是研究院,是學會。將其高級的會員譯為院士,也不太貼切。所以很多場合不用譯名,一律用原文。其實Fellow一詞,在美國使用非常廣泛,許多機構都用來作為單位中一批元老級成員的稱呼,例如IBM也有Fellow的設置。
IEEE Fellow當選難度很大
IEEE Fellow是該組織授予的最高榮譽,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每年由同行專家在做出突出貢獻的會員中評選出,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會員總人數的0.1%。由於每年當選的IEEE Fellow 數量較少,決定了當選科學家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
評定一個人的學術貢獻,很難有絕對標準,達到什麼水平就評為Fellow? 很難說。所以IEEE採用控制人數的方法,是一種相對標準。每年評選出會員總數千分之一的高級會員成為Fellow。當今IEEE約有35萬名會員。其中有5萬名左右的學生會員不計算在內,所謂真正的會員為30萬,千分之一就是300名左右。每年IEEE評選出300名左右的Fellow。
IEEE對Fellow的評選非常重視,每年年初就開始部署,一直要到年底方才經理事會討論,最後確定人選,年底公布。歷時一個整年。其評選步驟有推薦,5名以上Fellow評議,專業學會Fellow 委員會評議,推薦出若干名候選人,上報學會Fellow委員會評議。總會的Fellow委員會提出300名左右的名單,經過IEEE的理事會討論批准,最後公布。發給Fellow證書,和Fellow獎章,正式授予Fellow稱號。
原則上,所有人都可以推薦,也就是說非會員也可以推薦。被推薦者需要在科研、教學、領導業務中有突出成就。經過5名Fellow評議,各自寫出評議意見,送交IEEE的辦事機構。以後的評選歷程,就由IEEE總部操辦。由於評審手續既公開,又嚴格、客觀,評選出的Fellow,確實代表當前電力電子信息界的最高水平,所以IEEE Fellow在國際上具有很高的聲譽。
2021年度IEEE Fellow華人專家名單如下:
文福栓,浙江大學
入選理由:在電力系統故障診斷領域有突出貢獻。
呂徵宇,浙江大學
入選理由:在直流變換器及其控制領域有突出貢獻。
徐政,浙江大學
入選理由:在柔性高壓直流輸電系統建模與控制領域有突出貢獻。
耿華,清華大學
入選理由:在可再生能源功率變流器控制領域有突出貢獻。
吳文傳,清華大學
入選理由:在電力系統能量管理、運行以及控制領域有突出貢獻。
朱繼忠,華南理工大學
入選理由:在電力系統實時經濟優化運行領域有突出貢獻。
陳耀銘,臺灣大學
入選理由:在可再生能源併網變流器領域有突出貢獻。
王瑾,俄亥俄州立大學
入選理由:在高功率密度變流器及其電動汽車應用領域有突出貢獻。
高文忠,丹佛大學
入選理由:在風能併網、電動車技術領域有突出貢獻。
Yongpei Guan, 佛羅裡達大學
入選理由:在電力系統魯棒優化、隨機優化領域有突出貢獻。
陸寧,北卡州立大學
入選理由:在提供電網需求側響應時的負荷建模與控制領域有突出貢獻。
王忠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
入選理由:在絕緣液體以及電力變壓器頻響分析領域有突出貢獻。
王劍輝,南衛理工大學
入選理由:在電力系統機組組合問題以及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經濟調度領域有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