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紅朋友圈的神題,你來試試?
微信登錄圖居然成了考題?3月19日,江蘇學業水平測試(必修)科目考試(俗稱「小高考」)地理科目的考試結束後,一道神題讓不少小夥伴不淡定了。有人以為圖上「小人」穿的是短袖,於是判斷圖片拍攝於夏季;有人認為圖中白色區域是南極白晝,所以應該是12月。昨天,南京多位地理老師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張圖不是太陽光照圖,而是衛星雲圖,極晝一說不靠譜。而事實上,這張圖是著名的地球照片《藍色彈珠》,拍攝於1972年12月7日。
昨天,江蘇省教育考試院還邀請了全省多所高中的名師,解析今年「小高考」的各科試卷。
微信登錄圖拍於幾月?神題走紅
「每天都刷微信,現在發現真是白玩了。」江蘇「小高考」地理學科中一道讓眾多考生懊惱不已的題目,迅速走紅微信朋友圈。據了解,題目給的是微信登錄圖,要求考生從圖中赤道附近雲系的分布位置及M地所處的緯度位置,推測該圖的拍攝時間及M地所處的風帶最有可能是什麼。
南京中華中學地理高級教師趙宏霞監考時發現,學生們對於這道題的反應不一,「一名女生很快選出正確答案,但旁邊的男生遲疑了一會。」
據中華中學地理教師張惠芬介紹,赤道附近的氣壓帶為赤道低氣壓帶,從圖中赤道附近雲系的分布位置來看,大量的雲在赤道以南,所以赤道低氣壓帶是偏南的。屬於1月份前後,即北半球的冬季。
對於風帶,趙宏霞分析,M地在南回歸線以南20多個緯度,即南緯50°左右,所以M地受南半球盛行西風帶控制。至此,這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12月份,盛行西風帶。
有學生腦洞大開,根據人物穿著答題
老師們認為,題目不難,但不少學生腦洞大開會錯了意,「有的學生觀察錯了重點,不看赤道附近的雲系位置,居然放在圖下方的人物形象上,認為人物好像穿的是短袖,所以推測是6月份。」趙宏霞說,即使穿的是短袖,也可能是北半球的6月份,或者南半球的12月份。而微信開機圖中,南極附近是白茫茫的一片,這讓不少網友確信,是南極圈出現極晝,所以推測是冬至日。
但趙宏霞認為這是誤讀。「其實這張圖不是太陽光照圖,而是衛星雲圖。圖中白色表示的是雲層,白色多的地方表示雲層厚,降雨概率大;反之表示雲層薄,降雨概率小。」
「部分學生覺得難的原因,是因為目前高中地理不講天氣預報,也很少講衛星雲圖,所以一些學生對這種圖覺得陌生,一旦遇到新的情景就蒙了。」南京二十九中地理教師盧文英認為。
此圖名為《藍色彈珠》
拍於12月
微信登錄圖火了以後,熱心的天文迷還遙想圖中「小人」是站在哪裡仰望地球。對此,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表示,僅憑人和地球在圖中的比例關係,是無法測算人的具體位置,不過可以確定這張圖的拍攝時間。「就像在地球上看月球,每月的農曆十五,月亮最圓。而地球的『滿月』應該是在初一左右。」
對於拍攝位置,張暘分析,目前地球附近的天體,人能站在上面的有月球,也可能是小行星。「不過,人物站立的地方弧度太大,如果是站在月球上,又能被拍攝者以這樣的身體比例拍攝到,那畫面中顯示的地面應該是一個平面。」
事實上,這張地球照片是阿波羅17號太空船船員所拍攝的《藍色彈珠》,拍攝時間為1972年12月7日,拍攝高度距離地面大約四萬五千公裡,是迄今為止最廣泛流傳的地球照片。
解答這道神題
要求學生會逆向思維
點評人:南京一中地理特級教師 陸芷茗
試卷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注重考查學生對地理原理和規律的理解,以及運用所掌握的原理和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次測試中很多題目都涉及地理觀察力、地理空間想像力、地理綜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考查。例如被網友稱為神題的微信登錄圖,是從地球表面雲層的分布推知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進而推測衛星圖片的拍攝時間,屬於逆推的思維方式,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氣壓帶風帶的位置與移動規律的基礎上,進行逆向思維得出結論。
試卷中很多測試的情境源於生活,關注熱點、科技前沿和重大工程,例如「超市連鎖店」等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過程與變化,分析這些現象與變化的原因,並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
素材新穎活潑,富有時代氣息
點評人:南京外國語學校 陳懿
測試考查高中化學必修學習階段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涉及基本概念與基礎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化學基礎實驗、化學計算等方面的內容。
編制試題的背景素材豐富,既有化學史上的重大發現,如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等,也有貼近學生生活的日常物品,如食材秋葵、家用鐵鍋、乘車禁止攜帶物標誌等。
既關注當下的時事和熱點問題,如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微博熱傳的「苯寶寶」,也關心我國科技發展的最新成就,如我國新總裝下線的C919大飛機。
試題較為靈活,但活而不難
點評人:鎮江大港中學 束鵬芳
試題用現實切入以回溯歷史,還以歷史切入來啟迪現實。例如,第14題以「一五計劃」的考查引向工業化與城鎮化進程,這些在體現歷史學科的現實借鑑功能的同時,還強化了歷史測試的時代正能量。
試卷的情境創設,形式多樣而活潑。用來測試學生歷史認知水平的材料形式有:文物、書法作品、歷史照片、碑記、文獻、遊記、書信、詩歌、報紙雜誌、中央文件、學者著述、漫畫、歷史地圖、柱狀圖、折線圖、數據表等,既體現了命題者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對材料形式的把握,又反映了命題者對材料功能的挖掘和對學科素養的關注。歷史卷試題較為靈活,但活而不難。
過關不太難,考A有一定難度
點評人:蘇州實驗中學 章青
學生過關不太難,考A有一定難度。試卷注重密切聯繫生產與生活實際;強化知識的綜合與應用;重視實驗和科學探究能力;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
試卷貼近生活、聯繫實踐、關注社會,積極倡導生物學科的應用價值,激發考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例如第33題以「屠呦呦利用黃花蒿提取青蒿素,並獲得諾貝爾獎」為背景,考查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試卷還引導學生養成關心健康、熱愛生命、關注社會的意識。例如,第21、32題分別以「全面二孩」「長江禁漁期延長」為背景,引導考生高度關注和正確理解社會事件背後的科學原理和生態道德。
考查學生動手做實驗的能力
點評人: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 黃紅錦
試題呈現了大量的學生生活中的鮮活實例,如第7題大力士拉汽車、第12題班級大掃除搬桌子、第13題起瓶蓋、第27題校園足球活動等。同時不乏熱點問題,如第23題引力波、「天琴計劃」等。既考查了物理學史,又考查了物理思想方法。
試題富有人文品位,切合考生的學科背景,同時以生動有趣的實例,滲透傳統文化。命題者想要考查學生有沒有真正動手做實驗,力求還原出真實的情境,考查實驗的操作及數據處理。
考了實驗的細節(複寫紙或者墨粉紙盤如何放置),並且要學生真正動手測量紙帶並計算。
穩中求新,拿高分不容易
點評人: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徐一鳴
試題關注社會生活,涉及「十三五規劃」「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中英黃金時代」「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精準扶貧」「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改革」「海綿城市」「引力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二孩」等熱點,試題時代氣息豐富濃厚。引導教與學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試卷總體穩中求新,客觀題部分題目對學生基礎知識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必須謹慎作答,才能得高分。
比如,主觀題第42題第(2)問要求學生結合我國人口政策的動態調整,談談為什麼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求學生有很好的概括材料能力。
原標題:江蘇"小高考"地理現神題 各科卷專家評析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