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清北的領軍和博雅計劃筆試部分基本結束,接下來等待大家的就是面試和體質測試了。
根據部分參加筆試的考生反映,今年清北的領軍博雅與往年相比,在招生專業、選拔原則、筆試題目方面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從這些變化中可以看出,領軍和博雅計劃今後將發生本質上的巨大變革,而這種變革也勢必影響未來其它高校自主選拔的方向。
下面就跟隨升學君一起來看,今年的領軍和博雅計劃都發生了哪些新變化,這些變化又預示著什麼樣的新變革?
招生計劃調整,綜評成新出路?
今年的自主招生政策「風雲突變」,清華和北大自然也有所動作:北大將原本自主招生中臨床醫學等7個醫學專業的招生計劃,調整到博雅計劃中,並在博雅計劃中增設英語專業招生;清華大學則取消了自主招生中文科類的招生計劃,僅在領軍計劃中增加了理科類的人文社科類專業招生計劃。
可以看出,清北作為國內高校的領頭羊、自主選拔的先鋒校,招生重心正逐漸的由自主招生向綜合評價轉移。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於目前自主招生政策限制,高校需要從嚴制定「門檻」,以今年為例,絕大多數高校都將「學科競賽省一獎」作為自招入場券,雖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考生盲目報考,但同時也迫使大批成績優秀但沒有競賽獎項的考生,尤其是許多文科類考生不得不放棄機會。
而綜合評價相對來說更注重考生的綜合素質和成績,所以並沒有設置嚴格「門檻」,對於很多文科生來說非常「友善」,所以也有一些觀點認為,目前高校自主招生已經成為競賽黨的專屬舞臺,留給非競賽黨的出路只剩綜合評價與高校組織的夏/冬令營了。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升學君從今年清北的領軍博雅試題中,看到了另一種答案。
領博試題難度飆升,非競賽生難過關!
6月10日、11日,清北先後完成了今年的領軍、博雅筆試,據參加了筆試的同學們反映,今年的領軍博雅試題難度非常高,文科題型新穎,如果知識廣度和深度不足,甚至看不懂題目,更無從下筆,而理科考試更是難出天際,甚至涉及到很多學科競賽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如果沒有競賽基礎的同學,恐怕難以作答。
有不少同學向升學君反饋:今年號稱能虐哭大家的高考壓軸題,在清北的領軍博雅筆試中,只能算是小case!
1清華領軍筆試
領軍的筆試形式為機考,數學、物理、化學全部為選擇題,其中化學相對簡單,多為有機部分的課外知識;數學較難,其中數論、組合、微積分理論等內容超出高考考綱,少部分題目難度達到高聯一試難度;物理則是三科中難度最高的,也是涉及競賽知識點最多的一科,試題難度方面橫跨CPhO初、複賽,而且對於毫無競賽背景的考生來說,絕大多數題目連看都看不懂。
升學君也根據考生回憶,特整理了涉及競賽知識點的部分物理題目,並加以解析,供同學們參考。
題目1考察的是牛頓運動定律和剛體的動力學。
評析:多數人會考慮使用動量定理或能量守恆來解決。但二者其實是有微小區別的,最終會導致結果的不同。競賽黨可以用定性和半定量的計算得到結果。
題目2考察的是磁矩的定義。
評析:磁矩是競賽專有概念,指電流、面積的乘積得到的矢量。可以直接計算,也可以把這個物體等效成均勻磁化的球來做。
題目3考察非慣性系的運用和簡諧振動。
評析:取到向下滑動的加速參照系當中,能得到等效加速度。這題運用的是非常典型的一個競賽基礎處理手法。
題目4考察的是平衡的穩定性。
評析:注意當物體旋轉的角速度足夠大的時候,最低點會偏離一定角度,使平衡穩定。平衡的穩定性的定量分析也是競賽專有知識點。
題目5考察的是靜電屏蔽。
評析:靜電屏蔽是高考和競賽都有的考點。但通常非競賽生缺乏對唯一性定理的了解。
題目6考察的是非慣性系的問題。
評析:做法是對車進行力矩分析就能夠很容易得到答案,在這個問題當中,要同時應用非慣性系及力矩平衡,而這都是競賽一輪課程當中的基礎知識點。
題目7考察基礎的電磁感應。
評析:在這個問題中,電流產生磁場這一步,是競賽專有入門知識點,所以競賽生很簡單就能計算出結果。
題目8考察的是氣體的狀態方程,以及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定量計算。
評析:這是競賽複賽中很常見的一種類型,所以競賽學到第二輪的同學比較容易處理,而非競賽生處理起來會比較麻煩。
題目9考察的是電磁振蕩。
評析:解題思路時將體系建立成一個LC振蕩的模型,再分別計算等效電感和電容,而電感和電容的計算都是競賽專有的考點。
題目10考察的是光的單縫衍射的定性計算。
評析:本題知識點涉及單縫寬度、衍射角、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這都是競賽一輪中的入門知識點。
題目11考察的是都卜勒效應的定量計算。
評析:都卜勒效應在高考當中出現過,然而定量的計算,是競賽一輪課當中的必考知識。
以上內容根據考生回憶整理而成,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2北大博雅筆試
而博雅雖然數學也只有選擇題,但理、化科目的題型則相對豐富:每科都含有選擇、填空和計算三種題型,難度方面從高考橫跨至競賽複賽以上難度,而知識點更是覆蓋到了高考大綱和競賽新考綱的絕大部分內容。
根據參加博雅筆試的考生回憶,填空和計算題則均涉及到競賽知識點。
與領軍試題類似,物理學科也是重點考察科目,試題從最基礎的高考知識,到難度在複賽及複賽以上的題目和知識點都有涵蓋,可謂相當的全面,即使對於競賽生來說,也具有相當的區分梯度。
升學君也根據考生回憶,特整理了涉及競賽知識點的部分物理題目,並加以解析,供同學們參考。
填空題:給定電流分布,求空間磁場
評析:本題考查電流產生的磁場,需要使用畢奧薩伐爾定律,這是競賽基本知識點,若沒學過競賽,本題可能無法下筆;本題基於對稱性的基礎上,還需要用到簡單微積分。
填空題:幾何光學的題目
評析:這道題要注意傍軸成像的條件是不成立的,需要更多的關注光路,此類型的題目在愛培優聯考中有考察過。
計算題:四個剛性球碰撞問題,求完全彈性狀態下碰撞後的速度大小及方向;如果不是完全彈性,什麼時候動能損失最大,最大是多少。
評析:本題主要考察運動約束下的碰撞問題,以及對完全彈性碰撞,非彈性碰撞情形的分類討論。對於高考生,完全彈性碰撞的情形可利用動量守恆,能量守恆等基本原理求解,但計算過程會比較複雜;非彈性碰撞的情形可以通過物理分析發現,完全非彈性碰撞時能量損失最多,從而利用動量守恆求解。
對於競賽生,可以引入恢復係數,對完全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進行統一處理,屬於常規難度的競賽題。比較起來,有競賽學習經歷的考生會具有一定的優勢。
計算題:一個彈簧被壓縮,放一個小球,假設彈簧原長處為O點,過兩次O點是一個周期。鬆手之後,一個周期後停止,問摩擦係數大小範圍;若兩個周期後停止,問摩擦係數大小範圍。
評析:本題主要考察有摩擦力情形下的簡諧振動,與2018年第35屆物理競賽複賽第二題高度相似,進一步展現了高校招生對競賽生的傾向與偏愛。
計算題:一個割裂的磁場,左邊為2B,右邊為B,一個絕緣帶正電小球垂直入射左側磁場。問,小球運動的軌跡。問,足夠長時間中,小球平均速度。問,如果是金屬球,定性分析運動情況。
評析: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在競賽中屬於常規題型,學過物理競賽的同學此題可以輕鬆拿到高分。愛培優物理課程曾中出現過原題。
計算題:一道波動光學的題作為壓軸題,涉及到楊氏單雙縫幹涉中間放置一個法布裡-泊羅幹涉薄膜。
評析:難度非常高,沒學過物理競賽的同學很難看懂題目,對於學過物理競賽的同學來說,需要對波動光學這一塊非常熟悉。對於普通物理了解比較多的同學,在法布裡-泊羅薄膜的結論基礎之上來處理此題會更加得心應手。
以上內容根據考生回憶整理而成,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3清北浙江三位一體
今年領軍博雅筆試難度飆升不僅限於北京本部的領軍考試中,在清華大學浙江三位一體筆試中,多數考生反映試題難度「爆表」:數學高考壓軸題在這裡僅為起步難度,歷史科目的題型此前壓根就沒見過。
物理科目多涉及競賽知識。
而題目難度的升級,也直接導致多數考生無法在規定的兩個小時內完成作答。有趣的是,因為清華「三一」考試時間與浙大、上交大、復旦等校的筆試時間很接近,而且清華「三一」題目難度太高,所以即使沒答完,多數考生依然選擇提前交卷,將時間留出來為其它學校的考試做準備。
而其它高校的「三一」考試會簡單些嗎?考生們並不這樣認為!
浙大的三位一體筆試題有24頁,分為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考生根據自己所填報專業要求考試的科目,而對於題目的難度,考生們的看法非常一致:難!
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識覆蓋面很廣,有很多沒了解過的知識和沒見過的解題技巧,十分注重考查學術的綜合素養。
數學和物理偏向於競賽難度,如果擁有競賽基礎,對本次考試比較有利。
英語真的太難了,很多陌生的詞彙,估計需要六級水平才能hold住這張英語試卷。
選拔性考試青睞競賽題,課內知識不足以應對
今年,無論是自主招生嚴卡省一、高考引入競賽題目還是領軍博雅筆試加入大量競賽知識點,無一不釋放著一個明顯的信號:在選拔性考試中,單純依靠大量計算來提升題目難度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所以對於高校來說,今後在高招考試中,如果想拉開選拔梯度,就要從知識儲備、對學科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著手,由原本單純對知識的考察逐步向對綜合能力考察的方向過渡。
從今年的領軍博雅筆試試題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大量引入的競賽題目,讓許多綜合成績非常優秀的非競賽生無從下手,而競賽黨在原本注重考察學生綜合成績的領軍博雅考試中卻優勢盡顯。
而這也給各中學指明新的方向:目前自主選拔政策還在繼續調整當中,也就需要中學更加注意頂尖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超綱知識儲備的培養,而學科競賽作為高效的培養手段,在人才選拔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而作為學生來講,競賽生在高校眼中的價值,遠不止於「會做偏、難、怪題」,因為學習競賽本質上是一個對學生錘鍊的過程:對學習能力的不斷磨練、對時間管理能力的考察、對抗壓能力的挑戰······
競賽生永遠都是勤奮度最高、含金量最高、智商最高的一類群體,而這種稀缺性價值,未來會在越來越多的評價、選拔體系中得到體現!
版權聲明:本文由名校升學圈團隊創作,特別感謝愛培優新高考研究院—學科教研團隊提供的試題評析,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