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
翻譯:陳一萱
校譯:牧夫天文校對組
編排:陳一萱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原文連結:
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46889/languages-will-change-significantly-on-interstellar-flights/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影《機器人總動員》。封面圖所描繪的就是電影中人類建造的宇宙飛船上的一幅場景。在那時,由於科技帶來的便利,不僅人類的肥胖率大大提高,運動能力也已經大肆退化。可類似電影中的星際旅行帶給人類的影響可不僅僅是肥胖和四肢不協調這麼簡單。
像電影中這樣,建造一艘星際方舟,載滿人類及各種動植物,然後開始去往一個遙遠星球的旅行——這是一個多麼吸引人的想法!這一概念不僅僅是科幻作品中的寶藏題材,它也是許多科學研究的主題:通過建造一艘足夠容納下多代人類的宇宙飛船(又名世代飛船),開始宇宙殖民。
當然,這一富有想像力的設想也有不足之處。在這樣的長途旅行中,幾代人都會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出生並長大,而這可能會導致我們無法預測的各類生物學問題或突變。但是根據一組語言學教授的最新研究,還有一種東西也會變異——語言本身!
圓柱形宇宙飛船內部的藝術想像圖
【Credit: Rick Guidice/NASA】
在這一名為《星際旅行中的語言發展》研究中,麥肯齊(McKenzie)教授和朋斯克教授(Punske)探討了語言在一個孤立的環境中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在長途星際旅行或者星際移民中,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最終這可能意味著,如果星際旅行者與地球上的我們再次相遇的話,前者所使用的語言對於我們來說將是難以理解的。
為了進一步解釋這一觀點,麥肯齊和朋斯克教授舉了地球上不同語系的例子,以及新的語言是如何隨著距離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出現的。他們預測在跨越10代人或更久的星際旅行中會發生什麼:
「假設這艘飛船上經歷了10代人。那麼在這段時間裡,新的概念會出現,新的社會問題也會出現,人們就會創造各種新的詞語或方式來討論這些問題,而這些詞彙就會成為這艘船的專有詞彙。除非在不得不解釋的情況下,地球上的人可能永遠不會知道這些詞語。」
在ESA的支持下,TU Delft星艦隊(DSTART)設計的多代飛船的概念圖
【Credit and Copyright: Nils Faber & Angelo Vermeulen】
另外,麥肯齊還指出:「你走得越遠,跟地球人說話的機會就越少。幾代人過去了,你幾乎沒什麼可以真正和地球人交談的機會。你沒有什麼想對他們說的,因為他們要過幾年才會收到消息,而你也要過幾年才會收到他們的回信。」
為了論證距離對語言的影響,他們舉的例子是公元前3000年到1000年活躍在南太平洋島嶼上的玻里尼西亞水手。雖然這些水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臺灣(約公元前6000年),但他們逐漸向外擴張,並導致了公元前1000年新文化的發展。新出現的玻里尼西亞語與曾經他們使用的古南島語幾乎沒有相似之處。
太陽系、日球層和星際介質的對數刻度
【Credit: NASA-JPL】
類似地,為了論述時間對語言的影響,兩名教授舉了在同一個社區中語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變化的例子,比如「升調」(uptalk)。這種現象也被稱為「高升結束語」,指的是句子以上揚的音調結尾。雖然它經常被那些不熟悉它的人誤認為是疑問語氣,但這個升調實際上起的是表示禮貌或包容的作用。
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升調」迄今為止在英語中只出現了40年,起源尚不清楚。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注意到了它的傳播,尤其是那些在嬰兒潮時期(1944-1964)出生的人。雖然這些人現在使用「升調」,但這在他們年輕時卻不流行。
因此,如果沒有人跟蹤飛船上這種語言上的變化並努力維持語法標準,語言分歧將不可避免。但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這可能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地球上的語言將在同一時間發生變化。就像麥肯齊說的:「所以他們現在很可能像我們曾經交流使用拉丁語一樣——用的都是過時的語言版本。」
最後,他們討論了當來自地球的後續飛船到達移民行星並與先遣移民者見面時可能會發生什麼。他們指出,如果沒有預先做好準備(比如在到達移民行星之前與先遣移民者進行溝通),新一波移民將會遇到語言障礙,甚至會發現自己受到歧視。
圖中所示是比鄰星b
【Credit: Credit: ESO/M. Kornmesser】
因此,教授們建議在未來的星際任務應該包括語言學家或受過相關培訓的人(翻譯軟體可不會奏效!)。他們還建議在星際飛船上對可能發生的語言變化作更多的研究,這樣人們就能預知會發生什麼並做好準備。或者就像他們在研究中總結的那樣——
「考慮到這些問題的必然性以及它們發展的不確定性,我們強烈建議,任何一名移民者在掌握所需語言之外,還需接受高階的元語言培訓。另外,飛船上將需要執行一項知情的語言政策,可在不參照地球規則的情況下獨自進行。」
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巴別塔的神話」仍然深植於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之中——語言障礙一直是人類交流的障礙,尤其是在跨越大尺度時間和空間的情況下。所以,如果人類計劃「穿越星際」,這一障礙將被我們帶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巴別塔,《聖經·舊約·創世記》第11章故事中人們建造的塔。根據篇章記載,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
責任編輯:毛明遠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NEOWISE彗星
圖源: twitter@astro_graph
連結:https://twitter.com/astro_graph/status/127978619390811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