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醒後為何很舒爽?美科學家新發現:睡眠時人腦會「自動清洗」

2020-10-18 科普大世界

大腦是生物體的管理總部和指揮中樞,目前人類對腦科學的研究程度還比較淺顯,但是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這是一門極為重要的學科,在腦科學方面的研究,未來將會為人類不斷的帶來驚喜和技術方面的進步。

近日有美媒報導,美國波士頓大學的腦科學家們發現了人在睡眠時的「洗腦」現象,並且用儀器將其拍攝了下來,整個「清洗」過程一覽無遺,而之前從未知曉有這樣的事情一直在發生。

上圖中節奏性湧動的紅色是血液圖像的體現,而不斷閃現的藍色則是腦脊液活動的體現。科學家們之前的研究中從未發現人的大腦中的血液會周期性地大量流出大腦,而且也沒有發現每當血液大量流出腦部時,腦脊液就趁機較多的出現,完成對大腦的清理。

那麼腦脊液是如何清理大腦的呢?科學家們認為其可以在大腦部位清除毒素,比如清除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最常見的老年痴呆病類型)的β澱粉樣蛋白。

而這樣的清洗,只有在人睡著後才能進行,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睡到自然醒的時候會感覺很舒爽,很輕鬆,大腦也很清醒、記憶力也很好的原因。

科學家還發現人在非睡眠狀態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因為這個時候腦脊液並沒有充分的機會在腦部較多的出現,它一般在人休息的時候才會規律性的出現,達到清洗腦部的作用。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腦電活動和腦部自動清洗過程之間的關係,認為是說腦電波指揮了腦部血液和脊液的往復運動。

這項成果已經發表到美刊《科學》雜誌上,而這個科學發現也告訴我們,儘量少熬夜,多休息,給大腦以足夠的清洗時間,你會變得更精神、更聰明、更有活力。

參考資料:

《陝西法制網》5月29日文章《科學家首次拍到:人睡著時清洗大腦的全過程!熬夜會變傻》

相關焦點

  • 我的睡眠質量由諾伊曼記憶棉床墊幫我提升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嵐兒姐搞數碼人的睡眠質量跟床墊、枕頭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睡的床墊太軟,腰部會容易塌陷,無支撐,醒後會感覺腰部酸痛,長此以往,還會傷害脊椎健康,如果長期睡的床墊太硬,會使腰部有縫隙,懸空,醒後會渾身酸痛不適。嵐兒姐以前總感覺睡眠質量偏差,休息不太好,自從體驗了諾伊曼記憶棉床墊,我的睡眠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睡眠不足的新危害
    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14日報導,俄羅斯羅格斯大學的一組科學家發現,睡眠不足會導致人養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久坐的生活方式。醫療資訊網站MedicalXpress發布了科學家的研究結論。 報導稱,17.7萬多名年齡在8到17歲之間的青少年參與了這項實驗。醫務人員研究了實驗者的飲食習慣、身體活動水平和睡眠長度。
  • 美的「睡眠空調」出擊新冷凍年度
    「專為臥室設計」的空調  被稱為「睡眠空調」的美的「超靜星」,充分考慮了人體睡眠時對低噪音的要求,運行噪音遠遠低於人體感知的範圍:掛機的噪音為24分貝,而櫃機運行噪音更是突破性地降低到業內罕見的31分貝。中國製冷學會理事、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副總經理伍光輝說:「它只相當於你正常呼吸發出的聲音,將推動整個空調行業實現對人體舒睡靜音標準的提升。」
  • 日本科學家闡釋生物為何需要睡眠
    原標題:日科學家闡釋生物為何需要睡眠   科技日報東京2月20日電 (記者陳超)最近,日本東京大學池谷裕二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睡眠中大腦海馬神經電路冷卻的機制。該研究闡釋了控制腦電路功能的睡眠的作用,明確解答了生物為何需要睡眠這一根源性問題。
  • 睡眠時可以自動學習,這是真的嗎?
    可是在睡眠剝奪的實驗中卻發現:過度地缺乏睡眠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問題。而且,最近的研究發現,睡眠不僅是最好的補充劑,在睡眠中依然可以自動學習。是的,你沒有聽錯,即使在夜晚,大腦也沒有停止它的活動,依然在幫助我們記憶知識,儲存精華。這真的是太神奇啦!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如果想探究其中的秘密,我們首先需要來了解一下人類的睡眠。
  • 高質量的睡眠讓我的健康高枕無憂,諾伊曼記憶綿床墊、枕頭體驗
    它們的材質採用先進的美國陶氏零壓力綿製作,這種材質能夠根據不同人的體溫和不同部位的重量,合理分配重量,自動貼合併記憶人體形狀,給予人體全方位的包裹與承託,效果到底如何,一起來感受一下。諾伊曼記憶綿蝶形枕外罩的材質採用全棉設計,使得枕面觸感柔軟親膚,吸溼透氣,耐髒易清洗,不起球、不掉色,同時諾伊曼記憶綿蝶形枕外罩採用隱蔽性強的拉鎖設計,拉上後,僅留拉鎖在外,大大提高了蝶形枕的美觀性。
  • Science: 新發現!睡眠時我們的大腦記憶是如何儲存的?
    2019年10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來自法國法蘭西學院生物學跨學科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表明,我們睡眠時大腦產生的三角波並不會隨著皮質區域的靜止而變得沉默,相反,它們會通過隔離一簇特殊的神經元而有助於長期記憶的形成。這些結果於2019年10月18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新研究發現,暖色調的夜間模式可能比藍光更不利於睡眠
    「夜間模式」的特點是將手機或電腦屏幕調到偏暖色調來幫助睡眠,但據英國《衛報》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項技術之下的基礎科學原理可能更加複雜。此前人們的普遍共識是藍光比暖色調更容易擾亂人的晝夜節律,這就是最近包括iPhone和iPad在內的設備推出一系列新功能背後的想法,這些新功能深夜時能自動將顯示屏調成橙黃色。過去的一些研究表明,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一種影響睡眠的激素。
  • 科學家發現月相或會影響我們的睡眠
    唯一的重大發現是滿月時百分之一的睡眠變化,這很大程度上由最大化統計能力的大樣本進行了解釋。滿月時睡眠少了五分鐘的臨床意義並不代表對健康構成相當大的威脅。Chaput博士表示,總之,我們不應該擔心滿月。我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基因、教育、收入及心理,而不是由引力作用。
  • 睡眠不足竟會讓人短命!科學家發現睡眠剝奪會導致...
    ,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或會通過在機體腸道中積累活性氧而導致死亡。,通過口服抗氧化劑或靶向作用腸道的抗氧化酶類的轉基因表達或能挽救ROS所帶來的損傷;研究者認為,嚴重睡眠不足所導致的死亡可能是由氧化性應激反應所引起的,而腸道在這一過程中處於中心地位,當ROS在體內的積累被阻斷時,無睡眠的機體生存或許是可能的。
  • 科學家發現「睡眠開關」人類冬眠可能成真
    科學家發現「睡眠開關」 人類冬眠可能成真>日本科學家在老鼠身上發現被稱為Q神經的睡眠開關,只要經過強烈刺激,老鼠身體就會變冷進入類似冬眠狀態,未來如果能讓人類成功冬眠,有機會廣泛應用在醫學及太空旅行方面。
  • 饒毅團隊發現睡眠新分子:腸上皮產生特殊胺基酸調控果蠅睡眠
    2019 年 5 月 7 日 23 點,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通訊》在線發表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北大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饒毅團隊的最新研究,他們發現了特別的分子——D 型絲氨酸,具有調節果蠅睡眠的作用。 對動物來說,睡眠的意義毋庸置疑。
  • 睡眠梭形波或可助夢中記憶增強
    睡覺時也可以背單詞?這並不是痴人說夢。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入睡前學習的單詞,會在睡眠中被大腦有關部位強化記憶,醒後反而比剛學完時記得更清楚。
  • 美媒:科學家在柬埔寨發現新冠病毒近親
    美媒稱,據英國《自然·新聞與評論》雜誌報導,科學家在柬埔寨和日本實驗室儲存的冷凍蝙蝠與蝙蝠糞便裡,發現兩種與新型冠狀病毒相似的病毒。報導稱,尋找與新冠病毒相似的其他冠狀病毒有助於解開謎團,幫助我們理解新冠病毒是如何完成從蝙蝠到人類的跳躍,從而引發當前疫情的。有病毒學家告訴《自然·新聞與評論》記者,他們已經在柬埔寨發現了這樣的冠狀病毒。研究項目負責人、金邊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學家韋斯納·東說:「我們就在找這個,然後找到了。既讓人興奮,又出乎意料。」
  •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為何會引發「猝死」?
    那麼,氧化物堆積在腸道為何能引發人「猝死」?該研究與以往熬夜致死原因的認知有何不同?為何主動清除動物腸道內的氧化物,即使長期熬夜,其壽命也和保持正常作息的動物沒有差異?睡眠不足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傷害,會引起哪些疾病?該研究是否會對治療睡眠不足帶來的健康危害有所幫助?為此,記者採訪了國內相關專家。
  • 他們發現了一千年分裂一次的細胞,也發現了缺乏睡眠致死的根源
    睡眠為何如此重要一旦剝奪了睡眠,人和其他動物一樣都會殞命圖源:Corey Brickleyfor Quanta Magazine「睡眠…把紛亂的憂慮編織如初。」 莎士比亞戲劇中的麥克白如是說。這段描述實際上微妙觸及了睡眠的重要性,一旦剝奪了睡眠,人和其他動物一樣都會殞命。
  • 果蠅睡眠時間和小孩相仿 科學家發現相關基因
    參考消息網6月20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發現控制睡眠的基因,這是針對果蠅的研究,但是對我們人類也有啟迪意義。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6月18日報導,研究發現,果蠅的睡眠時間大約和小孩差不多。雄蠅每天需要約12小時睡眠,雌蠅則每天需要約10小時睡眠。
  • 睡眠時大腦可以激活與記憶相關的腦電波
    科學家此前已經發現,睡眠對於學習和記憶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 《自然》:美科學家揭示多巴胺在成癮中作用
  • 掌握睡眠模式 拯救丟失的睡眠(圖)
    當睡眠被綁架走了,你該如何應對接下來的無數個不眠之夜呢?  臥室成了清醒之地  根據最新統計表明,我國睡眠障礙患者約有3億,睡眠不良者竟高達5億人,其中3億以上生活在城市,而失眠者中大多為從事IT、管理和新聞等腦力勞動的人士。 他們常年受著入睡困難、易醒、多夢、早醒、醒後不易入睡等失眠問題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