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西方大清奇人,中國發《Nature》第一人,他夢想太瘋狂

2020-10-12 人間頌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

華人星光(ID:hrxg2020)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

《Nature》、《Science》,

這些國際一流的期刊,

成為評價一個科學家能力,

乃至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軟標準。

無數科學家擠破頭,

要在這些期刊上發表文章證明自己。


而你知道嗎,我們中國,

在《Nature》發表文章的第一人,

竟是清朝的一名落榜秀才!

在那個愚昧、落後的時代,

大清喪權辱國、即將傾覆的時刻,

是他站出來在科技上力挽狂瀾:

他造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

第一艘小火輪船、第一艘軍艦、

辦了第一場科學講座、

出版了第一批化學翻譯本......

我們初中背過的化學元素周期表,

就是他命名的。


他在《Nature》發文後,

被西方稱為「中國科技第一人」,

而做這一切,

只因他的夢想太瘋狂......


他,就是徐壽。

1818年,

徐壽出生於江蘇無錫一個沒落望族之家,

他雖自幼飽讀詩書,

心思卻全然沒在「八股科舉」之上。

父母去世後,他科考失利,

成了被鄰裡嘲笑的「落第秀才」。


在那個科舉是唯一出路的年代,

他竟從此放飛自我,自斷科舉之途,

「八股文有個鬼用哦,不學了!」

從此,他專心於「格物致知之學」,

音樂、數學、礦產、汽機、

醫學、光學、電學,

就沒有一樣是他不喜歡的,

從無所不學,他變得無所不知。

他還喜歡研究一些「奇技淫巧」,

自己動手,

製作了極其複雜的報時自鳴鐘,

還有炮用象限儀、指南針等等......

那個時候,

他並不知道,自己沉浸其中的,

正是未來一門叫「科學」的黃金知識寶庫。

自鳴鐘中,報時的小鳥

象限儀, 用於測量火炮傾斜角,檢查火炮瞄準和火炮的角度


22歲,在翻遍歷代涉及技術的典籍之後,

他「大徹大悟」:

毋談無稽之言,毋談不經之語,

毋談星命風水,毋談巫覡讖緯。

那時蒙昧的大清,

根本沒有進行科學教育的學校,

從未接受過現代科學教育的徐壽,

所學所做的一切,

竟都與現代科學理念完全相符。

那時更沒有什麼科技類書籍,

他到處尋找西方科技著作。


有一次在上海,

他偶然覓得新編譯的西方近代科技書:

《博物新編》,如獲至寶。

這本介紹近代歐洲科學常識的小冊子,

書裡那些神奇的科技,

為他打開了睜眼看世界的天窗。

徐壽用一雙巧手,

將裡面的理論變為實踐,

他把水晶圖章磨成三稜鏡,

用來觀察光的折射和分色;

甚至常常偷偷跑去西洋人的輪船上,

驗證《博物新編》中介紹的,

關於現代蒸汽機的原理。

《博物新編》中火輪機圖


很長的一段時間,

徐壽是人們眼中的」異類「,

因為他的想法和行為,

和當時的大清人格格不入,

放棄科舉聞達鄉裡的做法,

更成為眾人嘲笑的理由。

而徐壽對此不以為然,

因為在他心裡,隱隱有一個念頭:

以經世致用之學,

尋富國強民之路!


直到鴉片戰爭之後,

清政府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人們這才意識到,

徐壽棄科舉從科技的所作所為,

是不求功名利祿與個人聞達,

將探求西方先進科技,

作為畢生追求事業的先見之明!


1862年,

被洋人在家裡欺負的曾國藩等人,

決定開展洋務運動

要辦機械廠、要開輪船廠,

可是沒有技術沒有人才怎麼搞?

光喊口號有毛用,

晚清名臣們抓瞎了,

這個時候,一直被人視為「異類」的徐壽,

被人推薦進入安慶內軍械所。


他接到的第一個任務便是「自製輪船」。


那時的徐壽,

親眼目睹了洋人在自家地盤上橫衝直撞,

北洋水戰,

清政府水師用的帆槳人力船,

累死都追不上人家的蒸汽動力船。

洋人「仗船」跋扈的囂張氣焰,

讓徐壽羞憤無比:「真當中國無人嗎?!」


不能讓洋人一直這麼欺負我們!


只是,軍械所沒有技術,

也沒有圖紙,

要自己制輪船,談何容易啊。

徐壽呢,說幹就幹,

他就靠著《博物新編》上的圖和簡介,

跑到洋人船上研究了一整天,

回來就開始做零件!


3個月後,

徐壽與自己的兒子徐建寅等,

完全不假西方人之手,

僅以三個月時間,

就造出中國歷史上第一臺蒸汽機,

中國人自製的第一臺蒸汽機誕生!

徐壽兒子徐建寅


四年後,

徐壽終於造出完全國產的,

中國第一艘蒸汽船「黃鵠號」!

當「黃鵠號」試航完畢靠岸時,

曾國藩對徐壽讚不絕口:

「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

上海《字林西報》報導:

「黃鵠號」所用材料,

均由徐氏父子之親自監製,

並無外洋模型及外人之助。

「黃鵠」號復原圖

「黃鵠」號模型


也從這時起,

面對落後愚昧的國情,

面對虎視眈眈的列強,

徐壽心裡誕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

他想在洋人的鐵蹄踏碎這片山河之前,

用科技力量,

拯救這個快要支離破碎的國家!

此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徐壽遠遠地走在了那個閉關鎖國、

民智不開的時代的前面!


1867年,徐壽來到江南製造總局

他先是督辦造出了,

中國第一艘純國產軍艦「惠吉號」,

接著是第二艘「操江號」,

這是洋務運動中,

官辦軍事工業達到的巔峰。

近代第一艘軍艦「惠吉號」

操江號


在紫禁城的同治皇帝,

都聽說了徐壽的事跡,

大為激動,

親書「天下第一巧匠」厚賜徐壽父子。

而徐壽麵對皇帝欽賜的牌匾,

沉思良久後,

將這塊人人恨不得高高掛起,

日日叩拜的牌匾,

深深地藏了起來。

他說:「我們離西方的差距還很遠,

現在不是得意的時候!」

徐壽並不滿足現階段的成就,

他依據民族「剛需」,建議朝廷亟辦四事:

一開煤煉鐵,二自造大炮,

三操練水師,四翻譯西書。

但沒想到,

這樣具有遠見之明的建議,

竟遭到權臣駁斥,

畢竟,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成見,

根深蒂固,

他們認為作為「匠人」的徐壽「越權」了,

建你的船就行了,

手伸那麼長管那麼多幹嘛?


歧視和輕蔑,沒能阻止徐壽,

他自己翻譯了西方三本譯著,

拿著這些譯書給曾國藩看,

曾國藩眼睛都直了,

馬上就讓徐壽籌備翻譯館。

幾個月後,

徐壽開辦了近代中國第一家,

以翻譯西方科技類書籍的學術機構。

通過譯書,大力引進西方科技知識,

徐壽做的這件事,足足影響中國百年。

他這一譯就是17年,

譯著書共計137部,

尤其以化學譯著最為出名,

包括《化學鑑原》及《續編》、

《化學考質》、《化學求數》等專著、

譯著15種,

他還引進了中國第一批化學教材,

此外,

徐壽首創化學元素漢譯名的原則,

我們現在必背的元素周期表,

就是出自於他的翻譯。

徐壽譯元素周期表


由此,

他被稱為「中國近代化學先驅」。

不光這樣,

他還翻譯了氣機、水師操練、

兵學等多種西方著作,

通過書籍的廣泛傳播,

他想把這種「開眼看世界」的感覺,

傳遞給更多的中國人。

徐壽父子翻譯的書籍


徐壽的翻譯館建館40周年時,

共譯書160種,

工藝、兵制、醫學、礦學、

農學、化學、交涉、算學、

圖學、史志、船政、工程、電學、

政治、商學、格致、地學、天學、

聲學、光學等等無所不涉,

西方近現代科學技術,

正是從這個機構開始,

得以在古老的華夏大地紮根,

而完成這萬裡長徵第一步的徐壽,

被稱為「中國近代科技第一人」。

江南製造總局翻譯館內,左起徐建寅,華蘅芳、徐壽


為中國做了這麼多,

已經步入晚年的徐壽,

還念念不忘初衷。

為了開啟下一代的民智,

他於1875年,

在上海創建格致書院,

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

專門研習自然科學的新型書院。

格致書院


學校開設有礦物、電務、測繪、

工程、汽機、製造等多門課程。

此外徐壽還在學校定期舉辦科學講座,

邊講科學知識邊做實驗表演。

他的朋友曾說:「為了學校,

徐先生,

幾乎是集中他的全部精力募集資金……

當時書院負債1600兩銀子,

此後,他曾募集7000兩銀子,

用以償還了全部債務。」

幾乎是格致書院成立的同時,

徐壽也編輯出版了,

我國最早的科技期刊《格致彙編》。

也是在這篇本土期刊上,

徐壽發表了一篇科技論文,

還把這篇論文投給了國外,

這便是那篇震驚西方的,

中國人發表在《Nature》上的第一篇論文。


在文章中,他對傳統聲學定律,

「空氣柱的振動模式」(即伯努利定律),

提出質疑,

並用現代的科學矯正了一項古老的定律,

當時《Nature》編輯都評價:

「真的很不可思議,

在落後愚昧的大清國,

居然會有這樣一位智商逆天的奇才。」

1881年徐壽發表在《Nature》上的文章


在這篇論文發表後的第三年,

徐壽因多年為科技奔走勞心勞力,

病逝於上海致格書院,

享年66歲。

這位一生不求功成名就,

更不求達官厚祿的先生,

就這樣與世長辭。

他是累死的......


而他為我們留下的,

是西方先進科學的引進和傳播,

是帶動整個民族的開化和進步,

是澆灌下一代人的厚厚科技書籍,

是一所人才輩出的格致學院,

之後這所學校更名格致中學,

目前,這所學校走出的學生,

有51%進入清華北大等中國頂尖學府,

這是他風雨人生中,

保存至今的一份偉大事業。


而徐壽的兒子徐建寅,

繼承了父親的遺志,

在化學領域不斷拼搏。

遺憾的是,

1901年,

徐建寅在漢陽鋼藥廠火藥實驗現場,

因爆炸殉職,

搜救人員多方搜救,

只找回他一條被炸斷的大腿。

這對父子,

共同為中國的近代科學事業,

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最落後的年代,

徐壽製造出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

第一艘小火輪船、第一艘軍艦、

出版了第一批化學翻譯本......

是他,

一肩扛起了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

為中國近代軍工埋下了火種,

他和兒子的發明,

支撐了艱難的八年抗日戰爭,

他的更多化學知識,

今天我們都還在受用。


網友們都說,徐壽的這些成就,

像極了小說裡一個現代人「穿越大清",

帶回去一堆的科技能量。

但他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奇人,

大廈將傾,可他願用這畢生,

為封閉和黑暗的清朝,

高高舉起一束光輝的火把,

他讓我們知道,無論在多艱難的環境下,

中華民族,不缺努力做事的人,

不缺熱血滿腔的人!


為大義而生,因大義而死,

2020年10月,

徐壽離去136周年,

這位古代精英人士,

這位凜然瀝血的老人,

值得我們所有中國人致敬!緬懷!


— END —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華人星光原創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他對鼠疫奉獻了一生,中國歷史上走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伍連德
    清朝末年,許多本應由國人行使的主權,卻被一幫外國給把持著,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大清海關,它被一個名叫羅伯特·赫德的英國人掌控了48年,一直任職海關的總稅務司。不僅是海關這樣的重要部門,甚至連衛生檢疫權都被外國人控制。
  • 誰是第一個論文上了nature雜誌的人?他翻譯出的元素名稱至今沿用
    nature在學界的地位不必說,博士發過cns(Cell、Nature & Science)都是很不賴的經歷了,你要是第一作者,那更牛。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理工科生,尤其學物理化學生物的在理論實踐科學上有大進展,那才能在上面發表文章。什麼時候我也能發篇呢?
  • 除了發中國第一篇Nature,這個學者還有更厲害的……
    除了是第一個發《Nature》的中國人,徐壽還有許多與清朝格格不入的「第一」。中國第一臺蒸汽機、第一艘輪船、第一艘軍艦、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識的學校、第一場科學講座、第一本科技期刊、第一批化學翻譯本...古代中國的造船業規模雖一直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多是以人力和風力為動力的原始木船。與西方近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船一對比,鴻溝顯而易見。
  • 燈塔讀歷史5:西方入侵是延續了大清還是摧毀了大清
    如果歷史只停留在1840年之前,說古代的清朝,那它絕對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發展到最鼎盛最完美的形態。能與它媲美的只有大唐了,但是大清是繼承了大唐的高超戰略視野,並把視野制度化。吸取了宋元明覆滅的各種歷史教訓,最終進化出最完美形態,那絕對比大唐還要強大的盛世。大清的國民富裕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可比擬的,原因有三:1,古代中國的財富中心是中原,中原沒了等於玩完。
  • 《雲中行走》重現高空走索奇人 無安保裸走驚心動魄
    《雲中行走》重現高空走索奇人   搜狐娛樂(森月/文)1月22日,中國大銀幕上將上演囧瑟夫主演的《雲中行走》,在1974年紐約的雙子塔之間,曾經有一個法國年輕人架起鋼索,無任何安保措施地行走過雙塔之間,並在鋼索上停留了45
  •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西方報紙甚至認為當時世界真正的強國只有四個——英法俄和大清帝國。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山縣有朋在其進呈《鄰邦兵備略表》時,已深感清朝百萬常備軍是日本獨立的威脅,山縣提出:「鄰邦兵備之強一者可喜一者可懼,以之為亞細亞東方之強援固足以為喜,若與之開釁則亦不得不戒慎恐懼……,鄰邦兵備愈堅,則本邦之兵備亦不可疏忽。」
  • 他本應是我國諾貝爾獎第一人,搶走諾獎者:沒有他,我拿不到獎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然而此時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正在轟轟烈烈地搞著科學研究,不斷在科學領域進行探索,但是我國當時卻正陷入到內憂外患之中。或許在那個時候,&34;一詞對於我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遙遙無期的概念。不過當時卻有這麼一個人,他懷揣著科學的夢想,踏上了去美國深造的道路。並且在那之後,許多美國人都對中國刮目相看。
  • 中國民間野人探索第一人:獨守神農架17年
    本報記者電話採訪中國民間野人探索第一人、山西榆次人張金星  「野人」這個被認定為世界四大未知自然之謎的未知生物,關於它的傳說已經流傳了不知多少年。10月中旬,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善才對外宣布,湖北省神農架野人考察研究會將啟動神農架「野人」考察,王善才自己將任隊長進山尋找「野人」。
  • 985大學發《nature》有多難?發一篇相當於一個河南省高考狀元
    前一段時間,我們國家有個天才少年火了,這位現在就讀於美國的天才,年紀輕輕便已經被評選為年度十大科研人物之首,憑藉的便是他在石墨烯上做出的突出貢獻。而他研究後寫出來的論文,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發表在了《science》、《nature》這樣的頂級期刊上,而且還不止一篇,一個人發的比我們的985大學一年發的還多。華中農業大學是老牌211大學,科研實力也是相當的不錯,可在前幾年才發出了本校歷史上的第一篇《nature》。
  • 他,中國託卡馬克第一人
    中國原子能奠基人、核物理專家錢三強老先生生前曾對從事核物理研究的專家們這樣說道。  昨(16)日,被稱為「中國託卡馬克第一人」、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原院長邢洪業平靜豁達地重述了這一段話。他翻開一組黑白老照片,時光退回到41年前,中國核聚變歷史在他的講述中生動呈現……  寂寂無聞,但卻是永久存在的  邢洪業,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喜歡親切地稱他為「老院長」。昨日下午,在邢洪業家裡,記者見到了這位被人稱為「中國託卡馬克第一人」的核聚變專家。
  • 盤點九大奇人異士,神奇!
    >中國古代是人才濟濟對於一個蛇類恐懼症的人類來說,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不還沒有被咬過看見蛇就嚇死了,更何況是這樣做。太厲害了!劉飛先是將鋸末慢慢塞滿嘴,然後開始運氣,並不時拍手,1分鐘後,口中開始冒煙,隨後他拿出扇子,不停地扇左耳朵,口中開始冒出濃煙,2分鐘後,口中有火星冒出。然後他又抓起一把鋸末,將嘴填滿,隨後口中便開始吐出明火,持續了1分多鐘,最後他將口中燃盡的鋸末吐出。整個鋸末吐火絕技持續了近5分鐘,場面十分壯觀。這不僅僅是膽量的問題吧?
  • 清朝時期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誤會:菠蘿居然是中國風格的代表?!
    但使團中的一位最富觀察力的睿智成員—約翰·尼霍夫通過畫筆記錄他的所見所聞:從中國哲學到中國婦女豢養的「長毛貓」,特別是他繪製了一幅《南京報恩寺琉璃塔》版畫。(上圖)約翰·尼霍夫(Johan Nieuhoff)繪製的《南京報恩寺琉璃塔》版畫大報恩寺塔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年(一四一二年)為紀念其生母碽妃興建,歷時十九年建成。
  • 中國歷史上通曉天文地理的十大奇人,賴布衣劉伯溫只列第九第十
    歷史上有很多通曉天文地理命理風水的奇人和預言,有些已證偽,如傳說的姜子牙《乾坤萬年歌》,據考證應是清朝文人偽託而著,而有些仍待考證。以下列出十位著名的風水大師,都是歷史著名人物,他們的奇人奇事,大家且當故事聽吧。
  • 到底誰才是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這次僅持續1小時18分的飛行震驚了全世界,它標誌著人類第一次跨出大氣層。很快,加加林的名字傳遍了世界許多角落,這位年輕的太空人一夜間不僅成了蘇聯人民的偶像,更成了全世界愛好航天事業人士心目中的英雄,被譽為「宇宙雄鷹"。他還獲得了蘇聯政府頒發的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
  • 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差一點犧牲,在26秒中,他經歷了什麼?
    2019-05-24 20:33:35 來源: 居然之居 舉報   導語: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
  • 楊利偉背後的女人:如果沒有她,楊利偉成不了中國航天第一人
    作為我國的航天英雄,楊利偉可以說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人,而作為第一個駕駛神舟飛船遨遊太空的中國人,他也堪稱是中國航天第一人。不過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了不起的女性,楊利偉也是如此,可以說如果沒有其妻子對他的絕對支持的話,那麼他很難有如此高的成就。
  • 此人嘆言「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十餘天后果然應驗了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晚清時期,社會弊端叢生,內憂外患,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衣不蔽體,更無立錐之地。作為大清王朝的最後一位帝王愛新覺羅溥儀,從頭至尾都是一個傀儡。而同樣是出身於愛新覺羅家族的他,卻一直在努力為這個國家奮鬥。但是無奈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僅憑一人之力,又怎麼挽救,這偌大的國家。
  • 徒步環球第一人:中國驢友足跡踏遍五大洲 其史料展在南京舉辦
    「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潘德明史料展」現場龍虎網訊(記者王緣)「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竟然是位中國旅行家」由南京廣播電視集團策劃、製作的「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潘德明史料展」將於明天(6月28日)在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總統府)開幕,並一直持續至今年年底。
  • 廣西奇人吸血絕技是特異功能還是另有玄機
    記者親眼所見,廣西奇人果然能吐血、吸血  農永光是廣西南寧市天等縣一名普通的農民,他有一手令人驚訝的絕活,能夠任由自己的意志隨時吐血,還能用嘴從身體任意一個部位吸出鮮血,卻不傷及皮膚。  農永光能吐血吸血的消息一經傳出,引起了全國各地媒體的關注。為了揭開吐血吸血的謎底,記者前往廣西天等縣萬合村,找到了農永光。
  •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那麼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是誰呢
    大家好我是小lv,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是中國歷史上活過八十歲的幾位皇帝,其中還包括一位女皇帝,那麼活得最久的是哪位皇帝呢?其實,我國的航天探索早在明朝,就有人付諸實踐了,儘管當時的科技還沒有達到升空的水平,最終失敗了,但是,他也因此被稱為「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那麼他究竟是誰呢?他又是打算怎樣來實現升空的夢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