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化工具生成式教學,她是如何獲得教育信息化交流一等獎

2021-01-09 圖文社會

「當老師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我當老師,是要讓學生喜歡、讓家長滿意。我是熱愛教書的,教了25年還是很熱愛。」

信息化教學潛行者

浦城縣某個陰雨冬日,呂新梅叮囑同校的年輕教師葉智文,「一定要去帶陌生的學生,如果別的班學生對你這位素未謀面的老師上的課都能表現得很積極,那才說明你設計的生成式課堂有效。」

呂新梅是福建省浦城三中教研的「靈魂人物」,她教學經驗豐富,三中不少年輕老師都稱得上是她的徒弟,葉智文便是其一。去年5月,為了幫助學校更多青年教師成長,她牽頭組建了信息化創新教學工作室,叫「簡創工作室」。年輕的老師們在教學技巧的鑽研上偶爾會「犯懶」,她時不時要給他們嘮上幾句,提醒他們珍惜研修、比賽機會、積累經驗。

2020年全國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大賽,呂新梅與詹凌莉、徐麗萍三人利用希沃白板所打造的「生成式課堂案例」為浦城三中拿下了3個國家級獎項,獲獎人數位居浦城縣第一。

「獲獎名單出來的時候,我收到市裡一位老師的微信說『浦城三中好厲害啊』,當時覺得近幾年在三中開展信息化教學培訓有了回報。」

實際上她接觸信息化教學不過才三年,2017年呂新梅參加了一場基於希沃軟硬體的培訓,她驚嘆於這比PPT和Flash還新潮的信息化教學輔助工具。於是,她摸索著用希沃白板設計了《做功了嗎》這堂物理課,以課堂活動為主線、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體、生活中的實例為案例,讓學生在「玩中學」。學習使用希沃白板僅半個月,呂新梅便拿下了中央電教館的二等獎和福建省中小學優質課。

一組國家級獎項、一組省級獎項,這個成績讓浦城三中的老師們感到驚訝。浦城縣處於福建、江西、浙江三省交界處,實實在在的小地方,且不說全國教技比賽獎項,就連拿省級獎項的人都鳳毛麟角。呂新梅覺得,信息化教學可以幫助教師成長,一定要將信息化教學技巧分享給更多浦城教師。

「小縣城裡的老師,也是可以拿獎、成為名師的。」

於是她通過浦城三中教研室平臺,小範圍「以點帶面」地分享物理生成式課例,給新入職的年輕的老師做信息化教學培訓,給三中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培訓。慢慢地,生成式教學在浦城三中流行了起來,浦城三中開始在各個信息化教學比賽上嶄露頭角。

2018年,在呂新梅的指導下,物理教師歐陽瑩雪執教的《連接串聯電路與並聯電路》獲中央電教館教學課評比一等獎;2019年,呂新梅的課件製作《連接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獲第二十三屆全國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活動基礎教育課件獎……

簡創工作室帶著三中教師在信息化教研教學應用實踐上不斷進取,儼然已經為浦城三中打造了一個初具雛形的信息化教學名師團隊:從教三年便受省教育學院邀請做校外信息化教學培訓講師的葉智文、憑藉《壓力的作用效果》一課獲評2020年新媒體技術教學應用典型課例獎的詹凌莉……

據了解,浦城三中目前已經擁有希沃杏壇導師10位,其中「希沃杏壇四星導師」1位,「希沃杏壇三星導師」9位。

按呂新梅老師的說法,她覺得自己這些年來一直「潛行在信息化教學教研的路上」,她熱愛分享,樂於「收徒」,將自己在信息化教學教研上的成果分享給青年教師,讓教師成長的同時,也讓學生進步。

內有乾坤的「生成式課堂」

生成式教學是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中被普遍認可的教學方式之一。相對於「預設式」教學,生成式課堂的每節課都是動態的不可複製的,更強調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思維方式的培養,而不是灌輸知識給學生。

以「簡化電路」知識點為例,在傳統初中物理課上,老師在講解這個知識點時,要麼板書畫圖輔助講解,要麼藉助視頻動畫等「外援」,這種教學方式大多數情況下只能讓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是被動地獲得了某個知識點的結論。

「如果學生沒有參與,沒有掌握方法原理,那換一道題可能大家就不懂得怎麼解了。」

於是呂老師利用希沃白板做了一個極簡的課堂講解,她在希沃一體機上畫出例題中的電路圖,利用班級優化大師中的點名功能隨機抽取學生上臺,繼而以讀題的方式,在旁邊引導學生利用希沃白板的筆和橡皮擦工具化動態電路為靜態電路:「電路閉合後,沒有電流通過的地方,請你擦掉去」。

「同學們,擦掉之後就可以發現,其實這是一個只有什麼接進來的電路?」

「(電阻)R2!」

班上整齊劃一的回答給這堂物理課劃下了完美的句點。

生成式課堂看似極簡,實則內有乾坤。

這是粉筆教學與PPT教學都難以實現的課堂,前者需要重複畫圖,後者學生無法參與,只有利用智能平板一體機以及信息化教學應用工具如希沃白板,才能輕鬆實現複製電路圖、畫導線、擦導線、放大電路精解,輕鬆突破傳統教學中作圖難、無法動態呈現的電路教學瓶頸。

此外,生成式課堂不可複製,學生的解題思路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解題步驟也各有不同。用生成式教學給學生講求陰影面積的時候會發現,有的學生會將中間的陰影進行了拼拆,有的學生卻將底部的陰影進行了拼拆,同樣是「割補法」,但每節課的最終呈現都不一樣。

「生成式課堂上,老師的角色是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

面對充滿想像力的學生,老師只需要在旁稍加引導,便能將課堂變得靈動、高效。

可複製的生成式教學方法

生成式課堂不可複製,但生成式教學方法技巧是可參考、可複製的,「簡創工作室」的老師們近年來憑藉個人的學科知識、利用生成式教學技巧打磨課例屢獲大獎便是最好的證明。

2020年,呂新梅梳理了自己的生成式教學心得及實踐方法,發表在希沃發行的教育信息化理論書籍《教思薈》上。在《教思薈》一書中,華師一附中等名校名師也受邀撰稿,分享諸如翻轉式課堂、教培OMO轉型等經驗,幫助各領域教師了解前沿的教學理論及其實踐案例。

「教育先行者」這個詞觸動了呂新梅,「書是可以傳承的,傳承思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高考那年就決定要當人民教師,如今教書25年了,我想把自己的教學經驗、生成式教學思考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看到。」

這一年,呂新梅47歲,接受採訪的前不久她憑藉《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課例獲得了第二十四屆全國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活動創新作品獎。

那天傍晚,呂新梅帶著《教思薈》的編者組去看她的簡創工作室。福建浦城的冬雨綿綿,三中教學樓裡亮起一盞瑩白的燈,風掠過耳邊吹向遠處的走廊,響起呼呼的回聲。「感到無限的希望與平靜」是到訪者才會說出的感受,呂新梅打開了一位化學老師的課件,工作室的幾位教師圍在一起,爭論溶液化學反應的課堂設計是否合理。

那真是一個人文又詩性的瞬間。

長按點讚、關注,有我陪伴不走丟!

相關焦點

  • 小縣城如何培養出名師「天團」?來看基於希沃白板的生成式課堂
    實際上她接觸信息化教學不過才三年,2017年呂新梅參加了一場基於希沃軟硬體的培訓,她驚嘆於這比PPT和Flash還新潮的信息化教學輔助工具。  2018年,在呂新梅的指導下,物理教師歐陽瑩雪執教的《連接串聯電路與並聯電路》獲中央電教館教學課評比一等獎;2019年,呂新梅的課件製作《連接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獲第二十三屆全國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活動基礎教育課件獎……  簡創工作室帶著三中教師在信息化教研教學應用實踐上不斷進取,儼然已經為浦城三中打造了一個初具雛形的信息化教學名師團隊:從教三年便受省教育學院邀請做校外信息化教學培訓講師的葉智文
  • 插上A.I.翅膀 東莞常平鎮教育信息化踏上「高速公路」
    「在沒有使用科大訊飛智慧課堂教學平臺之前,我們的信息化教學還是比較迷茫和無助的。」常平實驗小學教導主任李偉如回想起從前的教學時光時如此說道。她表示,常平實驗小學教育信息化水平對比從前,整體邁上一個新臺階,常平實驗小學結合智慧課堂系統實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關課例、教學設計論文多次獲得省級、市級、鎮級獎項。
  • 洞察信息化教學行為與趨勢
    隨著教育信息化2.0的推進,信息化教育深入教學核心環節,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教學內容與資源類的軟服務成為學校教學的重要補充,未來這兩種服務的需求將逐漸提升。在傳統的課堂環境下,教學內容傳遞效率低下,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相對枯燥。隨著多媒體教室的推廣,圍繞電子課件開展的教學讓教師步入全新的教學過程中,但在信息化的備授課模式漸成主流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師過度依賴課件而照本宣科,期望課堂教學按照課件預設推進的現象,這意味著傳統多媒體教學仍然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接受式教學。
  • 北京十六進位觀點: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
    在這場戰役中,學校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線上教學試驗。但是,這場線上教學試驗並沒有、也不會因疫情得到控制而結束,課程教學如何線上化,成為教育管理部門、學校、師生和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一方面,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財政支持也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科技對教育影響已經深入到方方面面,AI教學、自適應學習、腦機接口頭環等概念在教育行業層出不窮,課堂教學信息化的變革正在加速。
  • 疫情是本次教育信息化的試金石
    隨著各地陸續在網上開學,海量的學生開始湧入在線教學平臺,這為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在線教育帶來很大的考驗,除技術故障、伺服器奔潰等技術問題頻發,任課老師對突如其來的線上教學更是手忙腳亂。另一方面,「空中課堂」的要義也在這些年的落地中出現執行偏差的問題,「其本質是課堂,而不是單純的直播工具」,申屠祖斌認為,傳統單向傳授的模式與看錄像課沒什麼區別,分層教學也無法得到實現。而各學校急救式的動員老師全員上陣直播或錄播課程,在申屠祖斌看來,偏離了教育信息化共享優質資源的目的,並沒有發揮名師的最大效用。
  • 季明明:牢牢把握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的精髓
    系列文件還就如何破解教育發展難題指出了主攻方向,例如提出「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十年規劃」)。至於如何定位信息化對於促進教育變革的價值,系列文件指出「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2.0計劃」)。
  • 2020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
    2020年對教育信息化界來說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催生和改變了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生態,信息化對教育的深刻影響從「遭遇戰」變成了「持久戰」。中國教育報信息化專刊特邀請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張學波,教授、博士生導師鍾柏昌對「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進行深度分析和點評。
  • 彈指一揮間,中國教育信息化巨變70年
    《十年規劃》中提出把教育信息化作為國家信息化的戰略重點和優先領域,全國部署、加快實施,調動全社會力量積極支持和參與,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使我國教育信息化整體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推進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
  • 語文教學,你悠著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語文教學走向的冷思考
    以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新一輪教學改革正向我們大踏步地走來,面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這三股強勁的西風,以傳承民族文化為使命的語文教學該如何應對呢?應該說,這是擺在當今每一個語文教師、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回答的重大而現實的問題。
  • 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試金石—新聞—科學網
    「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試金石。」4月23日,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等單位舉辦的「激蕩向前·2020網際網路教育企業家年會暨華為雲在線教育創新季發布會」召開,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董事長楊丹如是說。 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教育界人士正以全新的形式感知2020新經濟、新科技,探索疫情中在線教育的應用實踐,尋找教育企業發展的新動力和未來教育發展方向。
  • 高校教育信息化市場是怎樣的?
    並且各個部門、學院之間各自決策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數據孤島,存在各個地方的、不同維度的數據缺乏統一的手段來進行整合,這和教育信息化進行的初衷 「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進行更有效的教學及管理」 相違背。也就進一步導致了信息化產品在決策領導面前看不到,在使用者界面用不起來,這時學校的信息化中心就自然而然的承擔起了 「背鍋俠」 的角色,這種現象在各個高校中屢見不鮮。
  • 九點連線的教育初心:教育信息化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九點連線的教育初心:教育信息化具有哪些重要意義!從21世紀開始,我們的生活就全面的邁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時代,教育行業也不例外,逐漸的信息技術開始成為教學與學習的重要工具,從初期的投影儀、電腦教室逐漸發展至互動課堂、在線教育。
  • 匯聚區域資源,實現共享共進 智學網推動青島教育信息化交流
    ,探索推動區域智慧教育的發展之路。工作人員介紹 「大數據個性化學習服務「大數據個性化學習服務中心」於8月26日在青島實驗高中六十五周年校慶上正式落成,助力學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道路上再次前進了重要一步基於智學網的大數據個性化教學系統,青島市實驗高級中學已經實現日常作業、隨堂檢測、作文、考試等全場景教與學過程性數據採集,通過大數據分析,幫助老師預設課堂教學重點,聚焦共性薄弱知識點,提升教學效率,並為每一名老師和學生打造針對性教學和個性化學習的信息化環境與服務。
  • 教育信息化正處融合拐點,專家:應向走產業網際網路之路
    清華大學無錫應用技術研究院數字教育技術中心、「移動學習」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MOOC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學博士王濤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我國在線教育發揮的應急支撐作用及其暴露出的問題表明,建設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可以自如切換,能夠有效支持混合式教學和異地實時教學模式的國家教育基礎設施體系,對於確保中國這樣一個教育大國,無論在何種極端特殊環境下都能安全
  • 信息化助力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模式及建議——基於...
    一、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信息化助力教育均衡發展研究多集中在技術促進「教育公平」方面,主要包括:技術對不同收入、種族、性別等群體的影響,技術能否促進教育公平,如何利用技術促進教育公平等。
  • 全校老師都用PPT絕不是教育信息化……
    「全校老師都用PPT就是實現了教育信息化嗎?」「不是簡單的設備就是教育信息化,不是簡單的應用就是教育信息化。」其實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發布以後,很多同行跟我交流,這個大資源是什麼?這個資源的概念對於教師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我看就是教育信息化跟其他行業的信息化有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特別強調資源。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這個資源到底指什麼?
  • 竟然是深耕信息化教育的它!
    對於貧困山區的教育問題,他認為,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對目前教育事業提出的新要求,更是一起教育科技的理想。對於懷揣"讓學習成為美好體驗"使命的一起教育科技來講,用前沿的教育科技、優質的教育內容和持續的教育熱情,為K12階段的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場景提供更為高效和美好的產品和體驗,正是他們一直所努力的方向。
  • 轉換角度 再看教育信息化2.0困點與機遇
    前不久,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這是教育信息化升級的信號,它將引發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顛覆性的創新。教育信息化2.0時代校園網絡建設重點需要逐步從互連互通轉向業務應用,關鍵需求聚焦在保障應用和運維管理。教學運用、網絡管理對信息技術的掌握要求較高,教師不能只管課件製作、上傳下達。但凡涉及技術領域,都需引起廣大教師高度重視。
  • 學校信息化問題四大症狀剖析
    其中最重要的四個方面體現在:教育信息化重視程度不夠、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欠缺、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融合、信息化孤島問題嚴重等。這些問題一方面使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無法發揮應有的效能,另一方面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面對這些長期以來在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出現的症狀,也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 用教育來定義信息化應用,「十六進位」完成千萬級 Pre-A 輪融資
    今日,課堂教學雲平臺公司「十六進位」宣布完成千萬級 Pre-A 輪融資,投資方為春曉資本。本輪資金將用於產品迭代,搭建服務體系和市場擴張。「十六進位」為體制內中小學提供教學 SaaS 雲平臺,以課堂為中心搭建全學科信息一體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