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腫瘤的免疫療法

2020-11-27 騰訊網

提到腫瘤的免疫治療,大家通常會想到黑色素瘤和肺癌這些免疫治療藥物的有著很強效應的腫瘤,而用於乳腺癌的免疫療法之前未出現有效的藥物。

隨著藥物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的加速批准用於患有轉移性(第4期)或局部晚期且不可切除的三陰性乳腺癌的女性和男性,這種情況在2019年3月得到了改變。

藥物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也可用於某些具有特殊基因突變的轉移性乳腺癌患者。

免疫療法的基礎

免疫療法是指使用免疫系統或免疫系統的產物對抗癌症的治療方法。

而這種免疫反應被認為是某些人中罕見但有據可查的癌症自發消退的基礎。

儘管我們體內的免疫細胞一直在尋找並摧毀癌細胞,尤其是T細胞,但不幸的是,癌細胞發現了逃避免疫系統的方法。他們通常會戴上口罩以躲藏起來,或者分泌抑制免疫反應的化學物質。

免疫療法不是單一的治療方法,而是包括廣泛的潛在療法,從檢查點抑制劑(包括最近批准用於乳腺癌的藥物)到CAR T細胞療法,再到癌症疫苗。

乳腺癌的免疫療法

儘管在轉移性肺癌和黑色素瘤等具有挑戰性的癌症中使用免疫治療藥物可提高生存率,但人們認為這些藥物對乳腺癌的療效較差。

檢查點抑制劑

當前(在臨床試驗之外)可能用於乳腺癌的免疫治療藥物稱為檢查點抑制劑。在免疫系統中,有幾個檢查點可確保免疫系統不會過度活躍。

實際上,被稱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疾病與免疫系統運轉異常有關,然後免疫系統攻擊人體的正常組織。

如果您將免疫系統視為汽車,檢查點就是剎車踏板。

以此類推,檢查點抑制劑是可以將腳從制動踏板上移開的藥物,因此免疫系統可以加快其清除異物和細胞的工作。

免疫檢查點抑制和癌症

檢查點抑制劑往往對具有PD-L1蛋白高表達或高突變負荷的腫瘤更有效。突變負荷是指腫瘤中存在的突變數量。

由於理論上突變更多的細胞應該看起來更異常,因此當釋放免疫系統進行攻擊時,與突變較少的細胞相比,可以更好地識別突變更多的細胞。

患有肺癌的人,與從未吸菸者相比,吸菸者往往具有更多的突變。而且,吸菸者比從未吸菸者對這些藥物的反應更大。

通常,乳腺癌細胞的突變明顯少於其他類型的癌症。與其他癌症一樣,免疫療法可能對具有高腫瘤突變負荷(TMB)或PD-L1高表達的乳腺腫瘤更有效。

此外,僅使用免疫療法藥物治療乳腺癌(單藥療法),而不是將其與化學療法相結合(聯合用藥),對乳腺腫瘤的療效很小。

阿替利珠單抗 (Atezolizumab)

用於三陰性乳腺癌

阿替利珠單抗 (Atezolizumab)被批准用於三陰性的乳腺癌女性和男性(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和HER2狀態均為陰性的乳腺癌)。

當不可能進行手術時,該藥也被批准用於膀胱癌和3期非小細胞肺癌。雖然目前尚無法確定總體生存效益,但迄今為止的發現令人鼓舞。

阿替利珠單抗是一種PD-L1抗體,可通過阻斷PD-L1發揮作用。PD-L1(程序性死亡配體1)是一種蛋白質,存在於某些癌細胞的表面,可阻止免疫系統攻擊細胞。

阿替利珠單抗阻滯了PD-L1,實質上是從癌細胞上取下了面具,使免疫系統可以識別然後攻擊細胞。

實效

在考慮將阿替利珠單抗用於乳腺癌的選擇時,了解其在迄今為止的研究中的有效性是有幫助的。

在2018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名為IMPassion 130試驗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將阿替利珠單抗與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一起使用的結果與接受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加安慰劑治療的患者的比較。

(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是一種用於轉移性乳腺癌的化學療法)。該研究包括902名先前未因轉移性疾病接受過化療的人。

在免疫治療組中,無進展生存期的中位數(一半的人死亡或存活,但腫瘤已生長或擴散,一半的存活而癌症未惡化)的時間為7.4個月。

相比之下,僅接受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治療的組則為4.8個月。

免疫治療組中有53%的人有客觀的反應率,而沒有免疫治療的組中只有33%的人有客觀的反應率。

副作用

阿替利珠單抗和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合治療(佔20%或更多的人)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

脫髮、周圍神經病變、疲勞、噁心、腹瀉、貧血、便秘、咳嗽、頭痛、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一種稱為中性粒細胞的白細胞類型的水平較低)、嘔吐、食慾下降。

不良反應/併發症

與大多數癌症治療一樣,這種藥物組合也存在一些風險。較不常見但較嚴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

肺炎(肺部炎症)、肝炎(肝臟發炎)、結腸炎(結腸發炎)、內分泌系統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腎上腺功能不全,傳染病,過敏反應。

禁忌症

妊娠期不應使用阿替利珠單抗和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的組合,因為它可能導致出生缺陷。對於絕經前的婦女,應使用有效的節育措施(但不使用激素療法,如節育丸)。

成本

不幸的是,與近年來批准的許多用於癌症的新藥物一樣,目前批准的免疫療法的治療費用非常高。

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

藥物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也是一種檢查點抑制劑,已被批准用於治療轉移性或不能手術的癌症,這種癌症的分子改變稱為MSI-H(微衛星不穩定性高)或dMMR(DNA錯配修復缺陷)。

在臨床試驗中,有證據表明帕博利珠單抗可能還具有治療轉移性HER2陽性乳腺癌的作用(以及具有PD-L1高表達和高水平淋巴細胞浸潤腫瘤的HER2靶向療法,如曲妥珠單抗)。

其他類型的乳腺癌免疫治療

儘管目前尚無其他用於乳腺癌的免疫療法藥物,但許多方法正在臨床試驗中進行評估。

關於臨床試驗的神話比比皆是,許多人對參加試驗表示焦慮。

重要的是要記住,我們目前批准的每一種療法都曾在臨床試驗中進行過研究。

治療性疫苗

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研究治療性疫苗對乳腺癌的潛在作用。

免疫療法作為輔助療法或新輔助療法

雖然免疫療法最常被視為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方法,但研究人員認為,免疫療法也可能在乳腺癌的早期階段起作用。

近年來,免疫治療取得了很大進步,通常可以延長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壽命。

儘管有時被稱為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療法藥物對其他幾種類型的癌症也具有顯著影響,但目前為止,這些藥物在乳腺癌治療中的作用仍受到限制。

幸運的是,對免疫系統以及這些藥物如何發揮作用的更好理解燃起了人們的希望,即諸如腫瘤微環境之類的變化因素可能會清除乳腺腫瘤周圍的道路,從而使免疫治療藥物對乳腺癌有效。

其他類型的免疫療法也提供了希望,並且當前正在進行或正在計劃許多臨床試驗。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文章來源於醫科院腫瘤醫院王靖醫生

相關焦點

  • 腫瘤免疫療法靶向藥物是什麼?腫瘤免疫療法好在哪裡呢?
    腫瘤免疫療法現在是越來越火,很多晚期病人抱著最後的一絲希望來用藥,但是很多人對腫瘤免疫療法也是充滿了疑惑,腫瘤怎麼和免疫聯繫一起了呢,這個腫瘤免疫療法到底好在哪裡呢?下面我為大家一一解答。一、 什麼是腫瘤免疫療法?腫瘤免疫療法就是應用我們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和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進行殺傷,達到治療控制腫瘤生長的目的。二、 免疫細胞和腫瘤細胞是什麼關係呢?
  • 腫瘤免疫療法是騙術嗎?
    浙江日報訊(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周煒)罹患癌症的21歲青年魏則西之死,讓腫瘤免疫療法進入大眾的視野,一時間眾說紛紜。許多人一方面對免疫療法知之甚少,同時又認為國內開展的免疫療法屬於問題醫院的騙術。那麼,到底什麼是腫瘤免疫療法?腫瘤免疫療法對治療某些疾病是否有效?
  • 科利開創腫瘤免疫療法
    最終,拉齊奧西的腫瘤完全消失了,並且直到85歲去世也沒有復發,他被羅馬天主教會認定為癌症患者的守護神。20世紀初,德國化學療法先驅保羅·埃利希推斷,這是因為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遏制了癌症。在那之前,人們對免疫系統如何運作以及它為何能對抗癌症還不甚了解,但已有人認識到刺激免疫系統可以產生抗腫瘤反應,其中就包括現代免疫療法創始人、美國外科醫生威廉·布拉德利·科利。
  • 所有抗癌藥都是免疫療法?
    原來以為這是故事的結尾,但這篇文章認為這可能只是故事的開頭,因為在小鼠實驗中腫瘤細胞被殺死後腫瘤組織的免疫細胞不僅顯著增加,而且都被激活。難道所有抗癌藥物都有這個免疫成分?首先得說說這兩篇文章的關係。那篇原創文章是瑞士和德國的科學家所寫,但使用羅氏的藥物Kadcyla。而那篇評論文章作者是羅氏員工,這當然不是不允許,但大家應該知道這種關係不一定能保持完全中立。
  • 腫瘤免疫療法的特點分析
    免疫治療是當前腫瘤治療領域的熱點,特別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可能是最有前景的免疫療法。與化療和靶向治療的作用機制不同,ICIs直接作用於自身免疫系統,阻斷免疫檢查點(如PD-1)及其配體的結合,重新激活T 細胞對腫瘤的免疫應答,以達到抗腫瘤的作用。1.
  • 乳腺結節癌變的風險有多大?超聲能篩查出乳腺腫瘤嗎?
    乳腺疾病分為很多種,例如纖維瘤,乳腺腫瘤,乳腺炎等風險都比較低,有部分的結節不伴有異型性增生性病變的,例如複雜性的纖維腺瘤,乳管內乳頭狀瘤,硬化性腺病,發生風險較高。還有不典型增生的乳腺腫瘤風險很高,及時進行處理。
  • 免疫療法提升腫瘤特異性臨床落地?
    近日在2016美國泌尿腫瘤學會年會上,Heat Biologics公司公布了基於熱休克蛋白(HSP)的免疫治療新藥vesigenurtacel-L(又名HS-410)的2期臨床初步結果。在非肌層浸潤膀胱癌患者中,HS-410顯示出了令人鼓舞的抗腫瘤活性,可以誘導機體產生強烈的腫瘤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
  • 獲得諾貝爾獎的「腫瘤免疫療法」是怎麼殺死癌細胞的
    18年10月,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被授予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兩位科學家在腫瘤免疫學的貢獻。他們的研究提供了一種通過刺激免疫系統原有的能力來對抗腫瘤細胞的方法。
  • 北醫三郎嶽:乳房疼痛是乳腺腫瘤的症狀嗎
    北醫三郎嶽:乳房疼痛是乳腺腫瘤的症狀嗎 時間: 2019-07-10 17:53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乳腺腫瘤是女性常見疾病,而... 摘要:   乳房脹痛,對於很多女性來說並不陌生。任何病都有個由小到大的過程,乳房在發生病變前也會有一系列的徵兆。乳腺腫瘤是女性常見疾病,而乳腺癌的高發病率,以及發病年齡年輕化的趨勢,更加重了大家對乳腺癌的恐懼!除了定期做檢查外,乳房有哪些變化需要警惕?
  •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來源: 納米人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6-28   今日/總瀏覽:1/4067 免疫療法是利用免疫系統調節功能來治療腫瘤等疾病的一種醫學手段,因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 腫瘤免疫療法的副作用是什麼?這些副作用是如何產生的?
    腫瘤免疫療法的成功是顯而易見的,2011年至2018年間,美國FDA先後批准了6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於20種不同癌症的治療中,包括黑色素瘤、肺癌、頭頸部腫瘤、膀胱癌、宮頸癌、肝癌、胃癌和淋巴瘤,以及任何微衛星不穩定或錯配修復缺陷的實體瘤患者。
  • 如何區分「冷」「熱」腫瘤?AACR新成果出妙招助力免疫療法
    這一分類主要依據腫瘤微環境中的T細胞多與少,具體而言就是:「熱」腫瘤中癌細胞的周圍會聚集不少免疫細胞,包括T細胞、巨噬細胞等,但是這些浸潤性T細胞會受到腫瘤的抑制,從而無法發揮抗癌作用;「冷」腫瘤則相反,沒有或者只有很少的免疫細胞,這主要是因為這類腫瘤很狡猾,善於武裝自己,從而躲避了免疫系統的靠攏。在免疫治療中,腫瘤的「冷熱」與否似乎很關鍵。
  • PNAS:新型癌症免疫療法面世!靶向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表面上的清道夫...
    然而,某些類型的癌症對現有的免疫療法沒有反應。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新的免疫療法,這就給未來更多的癌症治療選擇帶來了希望。為了阻止TAM介導的免疫抑制,這些研究人員注射清道夫受體MARCO特異性的抗體,從而降低腫瘤血管化,激活表達MARCO的TAM,這接著通過配體TRAIL活化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活化的NK細胞逆轉了黑色素瘤中的TAM細胞阻斷NK細胞活化的效果,並且與激活T細胞的免疫療法(比如PD-1或PD-L1抗體)協同作用,以增強腫瘤殺傷力。
  • 3億6千萬聯手BioNTech 禮來發力腫瘤免疫療法市場
    2015年5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禮來公司最近宣布,公司已經和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新型腫瘤療法隨著美國本土腫瘤免疫市場的迅速發展,歐洲的生物技術同行們也迅速在這一領域中建立了自己的陣地。其中,德國的BioNTech公司就是這其中的佼佼者。而美國腫瘤免疫療法市場在諾華、Juno等巨頭的擠壓下已經變得異常擁擠,因此其他生物醫藥公司想要在這一領域站穩腳跟,聯手歐洲生物醫藥公司自然也成為了不二之選。
  • 粉紅十月·關愛乳腺——這份乳腺癌防治的6大常識請查收!
    對「丁克」家庭人們已不陌生,上海市乳腺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外科主任沈鎮宙,在一次專家講座中曾公布了這樣一個調查結果:「丁克」女性患乳腺癌的比例要比正常分娩的女性高出40%。另外,諸多臨床數據證明,女性患乳腺癌的機率與生育年齡有關,隨著生育年齡的升高而遞增。
  • 腫瘤免疫療法為何獲得諾貝爾獎?真能攻克癌症?專家詳解
    國慶長假期間,眾人矚目的2018諾貝爾獎終於揭開面紗,與我們生活關係最密切的可能就是其中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熱門了多年的腫瘤免疫療法終於得獎了!獲獎者為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那麼,所謂腫瘤免疫療法到底是什麼?兩位獲獎科學家又在其中做出了什麼貢獻?
  • 用自己的細胞「殺死」腫瘤!首位接受新型免疫療法TILs治療的晚期...
    幸運的是,他找到了路易斯維爾健康大學布朗癌症研究所的傑森·切斯尼博士,傑森博士正在進行一項新型的免疫療法臨床試驗。這種療法稱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現在,科學家已經成功從腫瘤附近組織中分離出TIL細胞,加入生長因子IL-2進行體外大量擴增,再回輸到患者體內,從而擴大免疫「敢死隊」的數量和攻擊能力。這樣一來,就意味著我們可以使用自己的免疫細胞來殺死腫瘤,這是一種更安全,更有效的新型免疫療法。
  • 腫瘤免疫療法「風起雲湧」,癌症治療的未來真的不用「動刀」了嗎?
    癌症的本質其實人自身細胞惡性突變(腫瘤細胞)的累積,同時,它也是一種免疫學疾病,腫瘤微環境、細胞外基質及免疫系統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事實上,縱觀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腫瘤細胞必須克服內在(細胞自主)和外在(免疫介導的)屏障,才能成瘤。
  • 腫瘤領域新突破!益生菌+納米抗體 讓免疫療法更安全
    免疫療法的臨床進展極為快速,迄今為止,針對免疫檢查點的PD-L1和CTLA-4抗體等,已被證明在部分癌症中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儘管已經有了振奮人心的成果,但是這種療法也不是完美的。譬如,全身性地注射上述抗體可能會引發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包括疲勞、皮疹、內分泌紊亂和肝毒性等。
  • 免疫療法新工具:只用1天就能找到針對腫瘤的免疫細胞
    近年來,癌症免疫療法領域取得了顯著突破無論是斬獲諾獎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還是方興未艾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其關鍵都在於腫瘤特異性T細胞——它們要麼激活腫瘤特異性T細胞,要麼從體外提供大量腫瘤特異性T細胞,對癌症發起攻擊。事實上,在免疫系統的作用下,每名患者體內都會有產生針對腫瘤的免疫細胞,它們也理應有著出色的癌症治療效果。那為何有這些免疫細胞壓陣,人還會得癌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