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北海溼地,地處騰衝城北部,是中國首批公布的33個重點保護溼地之一,也是雲南省唯一的一個國家級溼地保護區,我國西南地區唯一的亞熱帶高原火山堰塞湖苔草沼澤溼地。
同時,北海溼地還是生物物種保護和地質歷史遺蹟保護地,是地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等的重要研究基地,對地理研究、溼地研究、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這片美麗溼地除了作為自然風光被人類所欣賞,還被賦予了更多的內容和意義——自然教育研學。那接下來,我們就說說——自然教育研學,為什麼不能錯過騰衝北海溼地?
騰衝北海溼地位於橫斷山脈斷帶與喜馬拉雅山褶皺帶過渡區及新生代火山區、滇西騰衝火山群中,是第四紀由火山強烈噴溢的玄武巖熔巖流堵塞大盈江河谷形成盆地積水而成的火山堰塞湖。
60萬年前,火山噴發後滋養的草種經由各種飛鳥等傳播落在這片土地,此後水草生長、盤結,人類在此繁衍、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國內唯一的亞熱帶高原堰塞湖苔草型湖泊。
溼地保護區面積達 16.29平方公裡,主要由北海和青海兩個湖泊組成,常年覆蓋著大片的苔草,苔草勾連交錯形成巨大的草排,猶如漫漫無際的遼闊草原,最厚的地方有兩米,完全能容納人的站立、行走,實屬全國罕見。
且與其它地區「浮毯型」溼地相比,北海溼地「浮毯」的生長速度較快,水陸交錯過渡特點明顯,不僅溼地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而且生態環境多樣,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
北海溼地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是我國亞熱帶山地高原的沼生植物、溼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繁衍地,也是鳥類重要的遷徙、棲息地,具有較髙的科考和保護價值。
北海溼地景觀類型稀有、獨特,從其水文、海拔、湖水理化性質、生物群落和形成環境而言,為雲南省自然高原永久性淺水湖和沼澤的典型代表。
溼地保護區內,植被類型豐富,物種多樣化程度高,有重要的國家級水生保護植物5種、國家級保護樹種9種,28 種鳥類被分別列入中國和全球重要鳥類保護名錄,是雲南稀有瀕臨絕種植物和遷徙鳥類的重要棲息地。
溼地生態系統中形成的半泥炭「浮毯」型沼澤草甸,是目前除三江平原溼地和若爾蓋溼地外,在高原湖泊中發現的極為特殊的類型,其厚度較厚,而且「浮毯」下的淨水較深。
這種「浮毯」一方面對推動溼地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維持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對淨化水質、提供動植物棲息地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進入騰衝(時稱騰越州),考察了騰衝現今的13個鄉鎮,野外行程約800裡,在騰衝境內39日,寫下日記33篇,達三萬字的文字為我們展現了騰衝的山川形勝,近四百年前騰衝的森林、村莊及水、雨的生態圖景。
在遊歷北海溼地後,徐霞客在《滇遊日記》這樣描述溼地——「海子大可千畝,中皆蕪草青青,下如草浮結而成者,亦有溪流貫其間第不能起。」一段文字,描寫了騰衝北海溼地的神奇景象:一片片草甸靜靜地漂浮在水面上,儘管溪流貫穿其間,奈何草根緊緊地交錯在一起,卻怎麼也濺不起水花,更別說把草甸掀起來了。
騰衝北海溼地的一年四季,更是一首美妙的生命讚歌。四時之景不同,卻各有各的奇,各有各的美。春天,溼地上開滿了妖豔的紫藍色鳶尾藍,仿佛紫色的雲霞鋪在草甸上,讓人不禁想起普羅旺斯燻衣草莊園的盛景。到了夏季,乳白色的野生睡蓮依著綠色的花萼紛紛綻放,微風四起,清香沁人心脾。
秋天的溼地是多彩的,綠色的茭白和蘆葦,桃紅色的金鳳花,紫色的水葫蘆花,還有成片成片的鵝毛玉鳳花,如果你足夠幸運,還能體會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景象。冬季,溼地是水鳥的樂園,北方鳥類遷徙至此過冬寒冬,眾多鳥類愛好者齊聚於此,一睹水鳥芳容,攝影愛好者拿起相機「咔擦咔擦」捕捉下水鳥們悠然的生活姿態。
將孩子從日復一日的課堂帶到萬物有靈的自然生態系統,普及溼地地理地質知識,使孩子們了解溼地與人類、大自然的關係以及影響。在認識溼地地質現象的同時,學會尊重和敬畏自然,這無疑是我們每孩子都應該上的自然地理教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