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氣象遇上大數據-資訊-中國天氣網
氣象學科的出現與發展始終伴隨著數據理念和算法研究,氣象業務的運行始終伴隨著數據獲取處理和分析決策。大數據產生之後,眾多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有的甚至是顛覆性的。氣象與數據相因相生、相輔相成,這股由信息技術掀起的新浪潮將對氣象行業產生何種影響?在科學嚴謹體系下產生的氣象數據是大數據嗎?大數據強調的預測能力跟氣象行業百年來所追求的對天氣的精準預報預測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
中國氣象數據網微博榮獲2018年全國十大氣象微博
1月22日上午,由人民日報、微博、新浪網聯合主辦的「突破.連結.融合——2019政務V影響力峰會」在北京舉行,中國氣象數據網微博榮獲2018年全國十大氣象微博。據悉,人民日報發布的「2018年度政務微博影響力排行榜」由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製作,微博提供數據支持,評價對象包括全國所有通過微博認證的機構官方微博,評價體系包括四個維度,分別是傳播力、服務力、互動力和認同度,榜單共計14個,在全國十大氣象微博榜單中,中國氣象數據網名列第9,成功入選前十。
-
「中國氣象數據」
中國氣象數據網正式更名為「中國氣象數據」雖然小據換了名字,但初心不改,精彩更多快來認識新的我吧~為持續打造開放的氣象大數據服務門戶,推動互利共贏的氣象大數據產業發展,由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主管的微信公眾號
-
中國氣象數據網7月1日正式上線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報導 氣象衛星雲圖與公眾的距離不再遙遠,日前,人們只要動動手指,訪問中國氣象數據網(http://data.cma.cn),即可查看包括氣溫、降水、衛星雲圖、雷達圖等在內的多種氣象資料。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2001年,雙方籤署《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氣象科技長期合作安排》,進一步完善了合作機制,確定了主要合作領域。隨著合作機制的暢通,內地和香港氣象部門的合作從最初的5個領域擴大到包括氣象探測、氣象通信、氣象數據交換、天氣預報警報、氣象服務、氣候與氣候變化、地區合作、國際組織合作活動等十餘個領域的合作。2016年,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高層管理人員會議在廣州召開。
-
香港社區天氣資訊網絡獲英皇家氣象學會維薩拉獎
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30日宣布,香港「社區天氣資訊網絡」在英國當地時間29日舉行的皇家氣象學大會上榮獲「2010維薩拉獎——天氣觀測及儀器應用」,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系主任陳王麗華出席大會並接受獎項。英國皇家氣象學會在評語中指出,該網絡成功地讓不同年紀人士,尤其是學童,通過親手建設氣象站來了解天氣變化。
-
中國氣象數據網下載訂單接近百萬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格苗 劉釗報導 記者日前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中國氣象數據網正式上線對外服務不到兩年,下載訂單量接近百萬,註冊用戶、年訪問量等逐年上升,氣象資料和產品的社會共享力度不斷加大。
-
中國天氣網mobile版,是中國氣象局官方三大品牌之一中國天氣網旗下...
中國天氣網mobile版,是中國氣象局官方三大品牌之一中國天氣網旗下基於手機用戶的氣象服務網站。 中國天氣網mobile版,依託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成熟,強大的業務支撐係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手機氣象服務,可提供國內2566個城市,212個機場及國外5264個城市的7天天氣預報,天氣實況,生活指數,天氣資訊,天氣視頻,服務產品等氣象數據服務。
-
天氣和氣象數據網站集合,以及.nc數據的打開方法
我們當然可以去中國氣象數據網(http://data.cma.cn/)那麼會註冊麻煩,通過又慢,歷史數據獲取時間範圍極其有限。我們可以使用天氣網,全球天氣網(www.tianqi.com)提供全國各大城市的歷史天氣預報查詢,歷史氣溫查詢,歷史天氣數據來源於城市當天的天氣預報信息。以上海市為例,http://lishi.tianqi.com/shanghai/index.html,可以選擇的是2011年至今的數據類似的還有。
-
中國天氣網2015年度業務評比
數據帝扒天氣之颱風系列(中國天氣網 主創:信欣 阮桓輝 劉文靜)評語:颱風季連續推出颱風系列盤點,創新科普角度,獨家關注臺灣幫大陸擋颱風、人工消颱風等內容,首次針對同一颱風做連續跟蹤解讀和災後反思,利用權威數據進行科學趣味分析
-
9.29,相約中國氣象數據網5周年
2015年9月29日,中國氣象數據網正式上線對外服務,經過5年發展,「權威、開放、共贏」的理念始終如一。在中國氣象數據網5周年之際,三張海報告訴你,5年來的非凡歷程!權 威擁有我國歷史最長、存量最大、種類最多、質量最好的氣象科學數據,同時利用社會力量有效促進氣象大數據資源共匯「一張網」,推動「網際網路+」氣象服務眾創發展。■ 歷史最長:最早的氣象數據資源始於1841年,目前已實現了全部數據資源的數位化存儲。
-
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合作見證香港回歸20年
隨著合作機制的暢通,內地和香港氣象部門的合作從最初的5個領域擴大到包括氣象探測、氣象通信、氣象數據交換、天氣預報警報、氣象服務、氣候與氣候變化、地區合作、國際組織合作活動等十餘個領域。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加大專家互訪、項目試驗以及業務培訓力度,加強在數值天氣預報、氣候監測預測、環境與氣象服務等方面的人員交流和溝通,提升雙方的預報精細化水平。
-
3部手機3個氣象數據 手機「天氣預報」哪家強
這家面向全球的綜合類天氣信息查詢網站,其發布中國城市天氣預報的數據,與我國官方中央氣象局發布的數據,在時間和精度上都存在一定差異。而安卓系統的華為和小米則一致使用了我國官方氣象信息發布源——「中國天氣網」的數據。來源一樣,為什麼顯示結果不同?業內人士華先生告訴記者,兩款手機使用的軟體更新頻率不同,可能造成氣象數據會有一定的差異。
-
鄭國光會見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 共議航空氣象事業發展
鄭國光會見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莊白羽報導 4月19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京會見香港天文臺臺長、世界氣象組織航空氣象學委員會主席岑智明和香港天文臺助理臺長劉心怡,雙方就推動氣象服務及航空氣象發展交換意見。
-
中國天氣網北京站
從數學上看,上述求解過程要解決一個初值問題,要通過求解方程組獲得未來大氣運動狀態的準確數據,就需要有一定密度的地面、高空氣象觀測網來提供大氣實時的氣象要素數據作為方程組的初始輸入值,而求解大氣方程組的計算量巨大,必須依賴於高性能計算機。
-
香港天文臺臺長:將與內地共建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早在上世紀40年代,香港天文臺就加入國際氣象組織(「世界氣象組織」的前身),踏入本世紀後,由香港天文臺開發的「惡劣天氣信息中心」和「世界天氣信息服務」,分別成為全世界首個提供官方天氣警告的網站以及首個涵蓋全球各大城市官方天氣預報的網站。身兼世界氣象組織航空氣象學委員會主席的岑智明向記者透露,香港天文臺正攜手國家氣象局和國家民航總局,準備成立服務整個亞洲區域的「航空氣象中心」。
-
深圳氣象局局長:要學習香港氣象服務的好經驗
在2011年11月深港政府間合作會議上,在市長許勤和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林瑞麟的見證下,深圳市氣象局局長王延青和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分別代表兩地氣象部門,籤署了《深圳市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長期合作協議》,揭開了兩地氣象部門合作的新篇章。
-
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數據管理辦法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報導 10月10日,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數據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規範氣象數據管理,加強資源整合、促進開發利用,保障氣象數據安全。
-
民航局、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將聯合建設亞洲航空氣象中心
亞洲航空氣象中心將按照「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統一開放」的原則,以建設「亞洲區域危險天氣諮詢中心」為階段目標,最終建成「世界區域預報中心」,以更好地適應國際航空氣象服務布局的戰略調整,支持我國民航強國、氣象強國的發展目標,滿足亞洲區域航空氣象服務需求,推動我國航空氣象服務發展能力。
-
氣象科普|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
前段時間總是降雨天氣,陽光少見,這幾天終於天氣晴朗。氣象的變化總是多端,而天氣預報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了重要的作用。現代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02完成一份天氣預報,首先需要依次收集在一定時間段裡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包括氣溫、氣壓、風向、風速、溼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