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高層再生變 業務升級進行時

2021-01-21 手機鳳凰網

圍繞滴滴管理層近兩年來的變動,部分業內人士給出了對滴滴出行盈利前景的猶疑。

過去兩年內,這家公司的管理層在持續震蕩。9月7日,滴滴出行副總裁、滴滴出行研究院副院長、AI Labs負責人葉傑平通過向全員發布內部信的方式宣布,將於近期離開滴滴。此後滴滴對該消息予以證實,不過滴滴方面表示該離職行為系個人原因,滴滴出行CTO張博將兼任葉傑平的職位。

離職管理層的名單還有很長。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近兩個月內,滴滴國際化事業部COO仇廣宇(Tony Qiu),滴滴出行副總裁、科技生態與發展部負責人郄小虎(Tiger Qie)先後傳出離職消息。今年內公開報導的滴滴管理人員還包括滴滴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普惠出行與服務事業群總經理付軍華、滴滴數據科學部負責人宋世君。

今年5月,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滴滴核心業務已經盈利或小幅盈利,目前沒有裁員或籌集資金的計劃。7月,有媒體報導稱滴滴資金狀況充沛,帳面現金超過500億元,但投資人有退出訴求因而籌備港股上市,圍繞該IPO傳聞,滴滴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否認稱,IPO並非滴滴當前最優事項,公司暫無相關計劃。

滴滴將近三年內核心目標設定為0188,即安全、全球日服務達1億單、國內出行滲透率達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每一項都與盈利無關。誠然,此舉透露了滴滴對長期主義的樂觀。但整體業務持續虧損多年後,如何給予公司內部及外界以可持續的信心,成為滴滴當下的命題所在。

管理層持續動蕩

2019年是滴滴的「水逆」年。

當年2月,資本「寵兒」滴滴傳出了一則消息。滴滴CEO程維在全員會上宣布公司將做好過冬準備,2019年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整體將裁員15%,涉及2000人。此後,滴滴大刀闊斧砍掉了外賣、小巴等創新業務,全面收縮戰線。

彼時,一份滴滴出行內部流傳的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2018年持續巨額虧損,全年虧損高達109億元。虧損的主因是補貼,當年滴滴在司機補貼方面投入共計113億元。

在此之前的2018年,兩次大型輿論事件令滴滴背負了極大壓力。2018年8月,滴滴在全國範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直至2019年11月才正式恢復。

同樣是2019年,滴滴的管理層開始持續變動。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一年,滴滴有至少4位管理層離職,包括滴滴出行高級戰略總監、平臺乘客運營負責人和區域總經理李子健,滴滴出行增強現實總監徐迅,滴滴產品高級副總裁俞軍,滴滴出行首席發展官李建華。今年前9個月,滴滴的管理層離職名單再添5位。

「沒有盈利前景」「看不到希望,上市遙遙無期」……部分滴滴內部人士表達了這樣的迷茫。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目前滴滴盈利的最新消息仍是此前柳青對外宣稱的核心業務已小幅盈利,但具體盈利多少、可持續性如何仍沒有明確消息。「滴滴內部目前更多應該還是在考慮增長。」一位接近滴滴方面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儘管滴滴在向增長努力,但數字恐怕不容樂觀——儘管8月25日「七夕」當日,滴滴出行囊括網約車、計程車、順風車、單車及代駕的全球日訂單首次突破5000萬單,相距日訂單1億單的「三年目標」已經過半,但從整體活躍用戶來看,滴滴恐怕仍存在增長瓶頸。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自易觀國際獲得的數據顯示,2020年Q2,儘管滴滴日均活躍人數環比上季度提升35.59%,但整體活躍人數環比下跌4.73%。與此同時,同比去年而言,滴滴Q2用戶數據全面下滑,整體活躍人數和日均活躍人數分別下跌26.92%、12.79%。

業務再造與升級

除了管理層變動之外,今年以來滴滴業務層也有諸多變化。

繼2019年將自動駕駛升級為獨立公司之後,今年7月,滴滴推出新獨立品牌「花小豬打車」,定位年輕用戶市場。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新業務由滴滴出行內部新組建的獨立團隊負責,獨立運營獨立研發。負責人是原滴滴網約車平臺公司副總裁、區域總經理孫樞。孫樞向程維匯報。

9月1日,滴滴發布公告將旗下「滴滴計程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並表態快的新出租將採取獨立運營的模式,未來還將開設小程序入口。滴滴石東海將擔任快的新出租總經理,直接向程維匯報。

儘管獨立出來擁有了獨立融資的可能性,但記者了解到,目前滴滴這兩塊業務的獨立,目的或更多聚焦在用戶增長方面。

「目前計程車行業線上化率仍很低,全國線上訂單佔計程車所有訂單比例僅僅10%。」有接近滴滴方面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從去年交通部的數據來看,平均每天計程車服務1.1億人次,按照平均每車1.8人計算,每天產生的訂單在4500萬-5000萬單左右,「而滴滴計程車業務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去年日均訂單量才300萬單,不足10%。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長空間,想必對0188的三年目標也有所支持。」

「滴滴的運營單量要達到目標規模,就必須要有更多的業務線,」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稱,「例如計程車領域,當前計程車線上化的趨勢也比較明顯,各地均在推動巡網(巡遊車與網約車)融合,發力巡網融合的方向能夠提升(滴滴)的市場份額。」

花小豬業務的獨立同樣是為了吸引新的用戶群體。「年輕用戶對價格更加敏感,願意接受更便宜的產品,獨立推出之後會有一些針對性的推廣玩法,對於滴滴而言下沉市場這塊也將是一個增量。」前述接近滴滴方面的人士指出。

除了獨立業務重點發力之外,滴滴今年的另一個方向是在固有業務上進行精細化運營,例如將拼車業務升級為青菜拼車,採用全新品牌標識;試行特惠快車和滴滴特快;新啟動貨運業務及跑腿業務。

事實上,滴滴當前各項業務調整與升級也並非沒有成效。據易觀國際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滴滴出行APP日均啟動次數環比提升48.13%,同比去年提升17.6%。這說明,用戶對滴滴出行APP的使用頻次正在增加。

不過,如何對內穩定「軍心」、對外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完整邏輯線的故事,仍是滴滴所面臨的挑戰。在顧大松看來,滴滴當前最主要的任務仍是抓好主營業務。「主營業務如拼車這類普惠且高效的業務應當做好,在個性化業務方面應該做得更紮實、更品質化,這是它的空間所在。」

相關焦點

  • 解讀滴滴組織架構調整:全力加碼創新業務,加速年輕化
    今年由於疫情的關係,很多企業也通過架構的調整改善了財務狀況,而年底的調整更像是對於今年一年業務變化的總結,面對未來不確定的競爭環境變化做出的主動改變。日前,滴滴出行升級調整組織架構,這次升級調整涉及多個核心業務部門以及高管,滴滴稱這是為了更好地適應下一階段發展,實現「0188」的戰略目標。
  • 滴滴過冬了,滴滴金融怎麼辦?
    但滴滴的某些金融業務生不逢時。2月15日,滴滴CEO程維宣布公司將做好過冬準備,將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很顯然,金融業務(部分)不是滴滴的主業。今年1月2日,滴滴高調上線「金融服務」頻道,雖然這個頻道被放在了滴滴App頁面所有頻道的最末位,但依舊掩飾不住滴滴進軍金融領域的野心。
  • 品牌統一化vs多元化:美團與滴滴為何選擇了不同道路?
    各項新業務基本都基於美團主品牌進行延展:美團優選、美團買菜、美團充電寶……算上去年6月線上線下的主色調統一為「美團黃」。在品牌建設這件事上,美團堅定地站在了「品牌統一化」這一邊。統一化與多元化,原因為何?品牌多元化也好,品牌統一化也罷,兩種品牌策略並無高下之分。改變背後動因,都是為了滿足企業下一階段的發展訴求。
  • 誰在驅動滴滴發動機?
    、外賣孵化等歷次產品創新升級,現在是滴滴外賣負責人,滴滴產品委員會主席 。 而在這兩大時期中,有四次不得不提的技術躍遷。 「這讓我們開始反思系統性進行平臺治理的重要性」,賴春波回憶說。
  • 四年翻5倍,滴滴出行重回增長快車道
    經歷四年時間的市場沉澱,滴滴出行全球日訂單量翻了5倍。作者 丨 李民民滴滴出行官方宣布,8月25日七夕當天滴滴出行包括網約車、順風車、計程車、單車和代駕業務在內的全球日訂單量首次突破5000萬大關。"惡性事件"頻發,滴滴聲譽急轉直下,順風車業務下線滴滴出行相關"惡性事件"的細節經過就不做贅述了。相關事件發生後,滴滴迎來至暗時刻,品牌聲譽急轉直下。滴滴在全國範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
  • 全球財經頭條:滴滴快的與三大國外打車軟體結盟對抗Uber
    華盛頓郵報│滴滴快的與三大國外打車軟體結盟對抗Uber為應對Uber不斷增強的全球影響力,中國打車平臺滴滴快的聯手美國打車應用Lyft、印度應用Ola以及覆蓋東南亞地區的打車軟體GrabTaxi組成四方聯盟,使前往國外旅遊的人在國外也可以使用在自己國家使用的打車軟體
  • 滴滴公布3年全球戰略:安全是基石 國內業務將雙曲線推進
    滴滴稱,以3年戰略為基礎,滴滴將繼續「過六關」(安全關、體驗關、經營關、合規關、溝通關、組織關),夯實底層能力,從「All in安全」轉向長期安全能力和文化建設,堅持以用戶價值為導向,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強大的底層能力支持。去年開始六關沉澱的核心能力,是滴滴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底層能力,要不斷沉澱進化,根越深,樹越大。」
  • 滴滴美國研究院落戶矽谷 攬入頂級安全專家查理·米勒
    查理·米勒也對外發聲,稱「非常興奮能加入滴滴美國研究院,負責保障智能駕駛的安全性,不斷升級優化,抵擋來自外部的威脅。在加利福尼亞,我們有很多傑出的科學家正在一起工作,也歡迎更多的人才加入。」在2015年,查理成功對吉普切諾基車型進行了遠程控制實驗,一度震動汽車界,從此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改變汽車歷史的安全工程師。美國時間3月8日凌晨,查理對外發聲,稱「非常興奮能加入滴滴美國研究院,負責保障智能駕駛的安全性,不斷升級優化,抵擋來自外部的威脅。在加利福尼亞,我們有很多傑出的科學家正在一起工作,也歡迎更多的人才加入。」
  • 滴滴自研地圖導航亮相,會「搶」走誰的飯碗
    據我們三易生活向滴滴方面求證後得知,事實上其乘客端的界面中並未出現過地圖品牌,但在司機端是可由用戶自行選擇導航地圖的。【門檻不低的地圖業務,為何滴滴要「費力不討好」】提到地圖服務,大家更為熟知的或許是高德地圖與百度地圖。
  • 滴滴七年:打商戰、鬥人性,九九八十一難還要過幾關?
    她帶來的投行出身的人才迄今和業務實現了深度融合,對於滴滴整體來說,也是難得的組織升級。 不同領域的監管意見,也在網約車身上存在著分歧,比如在上海,一方面交管部門對網約車進行嚴抓,另一方面市政府也在和滴滴自動駕駛業務展開合作,滴滴旗下的自動駕駛網約車有望在嘉定區進行商業化落地。與此類似的,在網約車政策相對嚴苛的濟南,滴滴也正在通過智慧交通,和市政府展開合作。
  • 滴滴宣布攜手金固股份布局新能源充電業務領域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吳文婧 見習記者 馮思婕近日,滴滴旗下北京小桔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小桔充電」)與浙江金固股份有限公司(002488.SZ)等合作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設立合夥企業,就新能源汽車充電場站建設和經營領域展開布局合作
  • 滴滴的補貼大戰,出行市場的"擠出遊戲"?
    考慮到Uber上市的情況,有人以抬高估值作為論點進行解釋,這倒也不失為一種合理的猜測,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滴滴為了估值可謂是煞費苦心。而當拼車的供給匹配效率足夠高時,是可以成為打車的第一選擇。還比如下沉市場,用車需求少,依舊是以傳統計程車為主,網約車滲透率低,專職司機少,仍存在打車難問題需要解決,這就有了可挖掘的市場空間。滴滴的一頓操作讓人不知所云,更有甚者稱它為了提升估值的有病亂投醫。殊不知醉翁之意不在酒,提升估值的作用確實有,但不是單純靠的靠業務矩陣抬高估值,而是證明自己在網約車領域的壟斷能力。
  • Uber 上市了,國內對標的「滴滴」有什麼開源軟體?
    滴滴是對標 Uber 的中國公司,滴滴在開源領域也有不少知名的開源項目。背景 此進程在滴滴雲上用於管理機器上面的其他 agent,比如監控的 agent、安全的 agent,管理主要是:安裝、升級、卸載、查看啟動狀態,不做其他事情。省去客戶手工安裝其他 agent ...Pile.js 是滴滴開發的基於React的移動端開發組件庫。 輕量,易用,包含52個交互功能,支持多語言與自定義皮膚。
  • 滴滴代駕升級安全裝備:北廣司機換上「夜光皮膚」騎行 為反酒駕代言
    1月6日消息,滴滴代駕宣布代駕司機的新裝備:發光包。有別於普通的書包,該背包表面為全彩LED顯示屏,可設置文字、圖片、GIF動畫等。滴滴方面表示,發光包旨在提高代駕師傅們在夜間的識別度,提升騎行安全,同時也可作為移動的反酒駕公益廣告。
  • 滴滴青桔與富士達、愛瑪等達成戰略合作 推進智慧兩輪戰略
    8月20日下午消息,滴滴青桔首屆供應商大會暨桔無限聯盟籤約儀式近日舉行。此次大會上,滴滴青桔與富士達集團、愛瑪科技、雅迪科技、上海鳳凰、綠源科技、禾苗通信、雲伽智能、星恆電源、國軒高科、易事特集團等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深入推進智慧兩輪戰略,促進全產業鏈效率升級。
  • 螞蟻IPO在即,滴滴與字節跳動觀望,網際網路最後的資本狂歡?
    談過這一點:螞蟻金服2018年融資140億美元估值已到1500億美元,這兩年全球已上市科技企業市值本身就水漲船高,螞蟻金服在金融科技戰略引領下核心業務均在高速增長市值恐怕已遠超1500億美元。後市螞蟻有望衝擊3000億甚至4000億美元市值——在阿里與騰訊衝擊萬億美元市值俱樂部時。
  • 拆解滴滴大腦 葉傑平談出行領域算法技術
    滴滴搭建的核心算法模型,可以幫助實現更準確的預測能力、智能的調配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達到最優運力調度。雲計算提供強大、靈活的計算能力,滴滴的業務場景對計算要求和實時性都非常高,用戶輸入一個目的地,最佳合理調度都由滴滴大腦以毫秒級的速度來計算,例如通過滴滴雲計算搭建了大規模實時分單處理平臺,可以實現多維度最佳訂單匹配。滴滴平臺已經有數萬臺伺服器,未來兩年伺服器規模將達到數十萬臺。
  • 滴滴獨家回應:並未刪除道歉信 不會賴掉100萬賞金
    【環球網科技9月1日報導】近日,滴滴公司因為順風車業務被輿論推到了風口浪尖,滴滴公司表示已經下定決心進行業務整改,創始人及總裁公開道歉,順風車業務無限期下線,但網絡上質疑聲仍然不斷。有網友稱,滴滴已將「空姐遇害案」致歉信和「100萬懸賞公告」偷偷刪除。
  • 順風車歸來49日,滴滴艱難破壁435天
    刑事案件的陰影籠罩在位於後廠村的滴滴大廈之上,也把石頭壓在了每一個滴滴順風車員工心上。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只是第一擊。滴滴承認了平臺存在漏洞,並發布道歉聲明表示,原有的夜間安全保障機制不合理,順風車業務的個性化標籤及評論功能很快下線,同時暫停接受22點-次日6點期間出發的訂單。
  • 滴滴R-Lab部門裁員 已給出賠償方案
    編者按:滴滴HR今日約談了探索多元化業務的R-Lab部門員工。   2月20日消息,滴滴HR今日約談了探索多元化業務的R-Lab部門員工,溝通轉崗或離職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