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培育出人源化抗體小鼠—新聞—科學網

2020-11-27 科學網

 

抗體藥物是現在腫瘤治療的有效方式,而人源化抗體動物是研發抗體藥物的基礎。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在重慶市榮昌區舉行的第八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上獲悉,由重慶市畜科院研發的人源化抗體小鼠已經進入藥物開發應用階段,這是我國唯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人源化抗體小鼠,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所謂人源化抗體動物,是先敲除動物本身的抗體基因,然後再向動物導入人類的抗體基因,從而使動物能夠產生全人源化抗體,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人源化抗體小鼠是開發全人源化抗體藥物的核心工具動物,具有巨大的商業和戰略價值。」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葛良鵬博士介紹,截至2017年底,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25個全人源化抗體藥物上市,其中18個來源於人源化抗體轉基因動物,年產值逾百億美金。由於人源化抗體動物培育難度大,全球僅成功培育出幾個品系,一直被國外幾家公司所壟斷,藥企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才有機會使用人源化抗體動物進行抗體藥物開發。

「我們團隊花了5年時間進行技術攻關,培育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人源化抗體小鼠。」葛良鵬說,他們已經自主培育出全人源化抗體小鼠品系和全人源化單域抗體小鼠品系,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10項,目前已經在和一些藥企合作進行藥物開發。技術的突破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實現了源頭技術創新,為國內的全人抗體藥物開發帶來新契機。

(記者雍黎)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我市培育的全國唯一人源化抗體小鼠進入藥物開發應用階段
    導讀:重慶市畜科學院日前傳出好消息,該院培育的全國唯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人源化抗體小鼠,進入藥物開發應用階段。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劉建國 張強 重慶市畜科學院日前傳出好消息,該院培育的全國唯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人源化抗體小鼠
  • 打破國際技術壟斷 他培育出的「人抗體轉基因小鼠」價值連城
    原來,他帶領團隊培育出了全國唯一的人抗體轉基因小鼠,打破了國外多年的技術壟斷。所謂的「人抗體轉基因小鼠」即是使用基因工程的技術手段,將鼠的免疫球蛋白基因置換為人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而後再通過技術手段一步步將小鼠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像敲積木一樣敲掉」,最終使小鼠直接產生人類抗體。如何掌握這一核心關鍵技術,助推產業發展?「我和團隊花了五年時間,經歷無數次失敗,終於培育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國內唯一一隻人抗體轉基因小鼠。」
  • 人源化小鼠模型助力新冠病毒抗體藥物研發
    湖南昭泰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屬人源化小鼠中心,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免疫缺陷小鼠NSI品系及人源化肝臟小鼠等十餘個品系的小優於國外同類產品,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並一舉打破了美國和日本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和銷售壟斷。該公司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同時擁有人源化肝臟小鼠《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和《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年產能達20萬支。
  • 抗體人源化的發現之旅
    抗體人源化是通過DNA重組技術和蛋白質工程技術,將非人源抗體,如鼠源單克隆抗體的支架與CDR區域的次要胺基酸進行人源抗體支架替換,從而減少鼠源性抗體在臨床應用上的種種限制。抗體人源化是重組抗體生產製備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抗體藥研製的重要方向。1.
  • 瞄準千億美元級抗體藥市場,「仁源欣生」開發基因組人源化小鼠平臺
    動物模型特別是小鼠模型通常應用於生命科學的科研和藥物開發之中,具有廣泛的需求。36氪近日接觸的「仁源欣生」就專注於開發基因組人源化小鼠平臺,是一家基於全新分子細胞生物學技術平臺的高科技公司。與競品相比,該公司的核心優勢是專注於大片段基因編輯技術的底層開發,這項技術能夠顯著減少基因組人源化動物模型產生的時間和成本,從而建立具有極高醫藥研發價值的動物模型平臺。目前,「仁源欣生」正在自主研發全球領先的大片段基因編輯技術。
  • 君實生物-B(01877)重組人源化抗BTLA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在中國開展的...
    公告 君實生物-B(01877)重組人源化抗BTLA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在中國開展的I期臨床研究NCT04278859已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訊,君實生物-B(01877)公布,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重組人源化抗
  • 科學家建立人源化C型肝炎小鼠模型
    近日來自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構建出了第一個具有人類免疫系統和肝細胞的人源化C型肝炎小鼠模型。
  • 轉化醫學系列|人源化模式小鼠在腫瘤免疫藥物研究中的應用
    腫瘤免疫學治療的方法種類繁多,目前各大醫藥研發企業的關注焦點主要包括:免疫檢查點抗體藥物,CAR-T療法,溶瘤病毒等等,但新型的免疫療法如何進行可靠有效的臨床前效果評估,是推進腫瘤免疫療法的一關鍵節點。
  • 昨天,今天,明天:人源化抗體的發現之旅 | 深度
    這些人體內新生的抗體會中和單抗藥物,讓它們失效。因此,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就開始嘗試在抗體序列中提高來源於人體的序列比例,試圖降低這些單抗的免疫原性。在這一設想下,人們開發出了「嵌合抗體」,即包含了老鼠抗體可變區和人類抗體恆定區的抗體。這固然是一大進步,但人們隨後發現,這些嵌合抗體的免疫原性依然不夠低。
  • 本草圈企業|百奧賽圖全人抗體小鼠三姐妹之共同輕鏈RenLite小鼠,搞定雙特異性抗體開發
    2020年9月8日,本草已投公司百奧賽圖重磅發布全人抗體小鼠三姐妹之一:RenLite小鼠。
  • 人源化ACE2小鼠助力抗病毒藥物試驗、疫苗開發
    1月28日,我們了解到人源化模型動物缺乏的問題,內部溝通之後,1月31日就定下來一定要把這個項目攻下來,並開始向上報批。」吳光明如是回憶。據了解,新冠病毒是通過一種酶(ACE2)來感染人類,小鼠身上也有這個酶,只是和人有比較大的差異,導致小鼠對新冠病毒不易感。通過轉基因的方法,可以在小鼠表達人的ACE2,可以較快地獲得易感的人源化實驗小鼠。
  • 人源抗體基因小鼠研發及其在治療疾病中的應用
    人源化抗體研發的成功,極大改善了抗體的臨床耐受性,為治療性抗體的廣泛臨床應用打開了大門。目前已獲批的治療性抗體中,按抗體人源化程度方法分類,比如全人源抗體、人源化抗體、嵌合抗體和鼠源抗體,所佔比例分別為51%、34.7%、12.5%和2.8%。二、為什麼要研發人源抗體?人源抗體研發技術與策略有哪些?
  • 「人源化小鼠」技術模型項目落戶珠海 填補領域空白
    原標題:「人源化小鼠」技術模型項目落戶珠海 填補領域空白   引領世界製藥行業技術的人類疾病「人源化小鼠」技術模型產業化項目昨天籤約落戶珠海香洲區。香洲區政府、珠海金控公司與海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署籌建合作框架協議。市委副書記、市長何寧卡,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振新,副市長劉嘉文出席籤署儀式。
  • 為臨床前研發提供人源化小鼠模型,「菲諾克」要構建CRO平臺
    近期,36氪關注到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北京菲諾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菲諾克」),公司成立於2016年,註冊資本1000萬元,致力於使用免疫系統人源化小鼠模型為新藥及疫苗研發提供實驗動物模型及研發服務。
  • 安科生物:「重組抗HER2人源化HuA2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獲得藥物...
    【安科生物:「重組抗HER2人源化HuA2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獲得藥物臨床試驗默示許可】
  • 「鼠」一「鼠」二 這家企業的抗體藥物研發平臺厲害了
    在人類進行生命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小鼠可以說是科學家們最為鍾愛的實驗動物。事實上,這些大量用於生命科學研究的小鼠,並非「老鼠過街」的那些老鼠,而是科研人員通過多年的實驗,精心培育的實驗品種,行業內稱為「模式小鼠」。
  • 自主研發上萬種小鼠品系,這家模式動物初創公司正在開啟國際化布局...
    作為醫藥研發產業鏈條中的關鍵一環,模式動物資源短缺將制約中國創新藥的發展。近年來,隨著中國掀起的創新藥研發浪潮,模式動物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將憑藉動物資源優勢以及自主研發能力,加快海外布局。據了解,集萃藥康正在擴展歐美基地,全資美國分公司已完成註冊並開始運營。此外,集萃藥康也會把自有的小鼠品系 License-out 給國外模式動物公司,其已經和國外知名的模式動物服務商 Charles River 達成了合作。
  • 新的人源化小鼠模型研發成功
    新的人源化小鼠模型研發成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7 13:24:49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J. 研究人員發現將包含多達40種細胞類型(包括非造血細胞)的人肺組織植入免疫缺陷小鼠(只植入肺的小鼠)中會導致高度血管化肺植入物的發育。研究人員證明新出現的和臨床相關的人類病原體,如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寨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巨細胞病毒在這些肺植入物中發生體內複製。當整合進骨髓/肝臟/胸腺人源化小鼠中時,肺植入物能夠用自體人造血細胞再生。
  • 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發展趨勢以及未來的挑戰
    人源化抗體成功的例子包括羅氏的Herceptin,其用於治療HER-2過度表達的轉移性乳腺癌。  不容置疑,完全人源化抗體絕對是最理想抗體,其可以達到完全避免鼠源性單抗的種種缺點。目前主要通過抗體庫技術以及轉基因小鼠技術等方法來進行生產。
  • PBMC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的重要應用
    由於來自不同捐獻者的PBMC會導致人源化小鼠模型的藥效不同,因此在每項研究中通過使用至少兩個不同捐獻者的PBMC,可以解決供體差異問題。在研究開始之前,優化腫瘤模型/細胞供體接種方案       優化實驗方案可以克服GvHD的發生。 hPBMC模型在免疫細胞移植後2-3周開始發作GvHD,第4周左右開始嚴重發作,這意味著需要在很短的給藥期內進行藥效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