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自主培育出人源化抗體小鼠—新聞—科學網
抗體藥物是現在腫瘤治療的有效方式,而人源化抗體動物是研發抗體藥物的基礎。
-
打破國際技術壟斷 他培育出的「人抗體轉基因小鼠」價值連城
原來,他帶領團隊培育出了全國唯一的人抗體轉基因小鼠,打破了國外多年的技術壟斷。葛良鵬和他的科研團隊人抗體轉基因小鼠進入藥物開發應用階段記者從市畜科院了解到,由葛良鵬帶領的團隊培育出的中國唯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人抗體轉基因小鼠
-
抗體人源化的發現之旅
非人源性抗體進入人體內會引起嚴重的機體排異反應,進而影響抗體在臨床應用時的安全性和治療效果。因此需要對抗體進行人源化改造,儘可能降低抗體的異源性,並且使其特異性和親和力保持不變。2.人源化抗體的分類抗體人源化進程經歷了人-鼠嵌合抗體,人源化抗體和全人源化抗體三個階段。抗體人源化改造需要使用基因工程手段,根據抗體序列更改程度,人源化抗體可分為嵌合抗體、改型抗體和全人源化抗體等幾類。嵌合抗體,指將異源抗體的可變區與人源抗體的恆定區結合,例如人鼠嵌合抗體。
-
人源化ACE2小鼠助力抗病毒藥物試驗、疫苗開發
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吳光明教授在回憶人源化ACE2小鼠科技攻關項目時如是對南都記者說。吳光明去年8月回國進入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在這之前,他在德國馬普所長期從事動物胚胎幹細胞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到廣州還沒幾個月,就碰上這個事了」。
-
轉化醫學系列|人源化模式小鼠在腫瘤免疫藥物研究中的應用
腫瘤免疫學治療的方法種類繁多,目前各大醫藥研發企業的關注焦點主要包括:免疫檢查點抗體藥物,CAR-T療法,溶瘤病毒等等,但新型的免疫療法如何進行可靠有效的臨床前效果評估,是推進腫瘤免疫療法的一關鍵節點。
-
人源抗體基因小鼠研發及其在治療疾病中的應用
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表達人源抗體基因小鼠模型技術平臺的成功建立,不僅是治療性抗體藥物研發的革命性創新,也推動了治療性抗體作為藥物的研發及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過去25年來,抗體療法已經成為臨床上治療腫瘤為主等多種人相關疾病的重要方法。特別顯著的是,2018到2019年一年,就有約18個治療性抗體新藥獲批臨床使用。一.治療性抗體發展經歷了哪些歷史階段?
-
瞄準千億美元級抗體藥市場,「仁源欣生」開發基因組人源化小鼠平臺
動物模型特別是小鼠模型通常應用於生命科學的科研和藥物開發之中,具有廣泛的需求。36氪近日接觸的「仁源欣生」就專注於開發基因組人源化小鼠平臺,是一家基於全新分子細胞生物學技術平臺的高科技公司。短期內,該公司的研發主力將開發和優化其大片段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單域抗體的小鼠模型。隨後利用自研的技術平臺,實現對小鼠抗體相關基因的人源化,建立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和全人源單域抗體的兩大小鼠模型平臺。單抗技術已經出現了近四十年,技術演進歷程是從鼠源性,到嵌合,再到人源化,最後到全人源單抗。
-
人源化小鼠模型助力新冠病毒抗體藥物研發
湖南昭泰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屬人源化小鼠中心,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免疫缺陷小鼠NSI品系及人源化肝臟小鼠等十餘個品系的小優於國外同類產品,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並一舉打破了美國和日本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和銷售壟斷。該公司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同時擁有人源化肝臟小鼠《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和《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年產能達20萬支。
-
昨天,今天,明天:人源化抗體的發現之旅 | 深度
2014年,《Nature Biotechnology》發布了一篇詳細的綜述,探討了臨床藥物的研發成功率。大量數據表明,小分子新藥獲批通過IND的成功率約為7.6%,而單抗新藥的成功率約為14.1%,近乎翻倍。此外,在非腫瘤治療領域,單抗新藥的上市成功率更是高達19.3%。儘管在總體上,約有80%-85%的單抗藥物會折戟於臨床開發階段,但行業內的成功案例,已足以表明這類藥物的潛力。
-
「鼠」一「鼠」二 這家企業的抗體藥物研發平臺厲害了
,正在進行各階段臨床試驗的新藥)臨床申報的抗體藥物一站式研發體系。全人抗體RenMab小鼠問世在現代醫學實驗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各種類型的小鼠:從認識疾病,解釋其背後的機制,再到新藥研發和檢測,都和小鼠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抗體研發技術先後經歷了四個研究階段:鼠源抗體階段、人鼠嵌合抗體階段、人源化抗體階段、全人源化抗體階段。
-
聚焦單克隆抗體藥物技術瓶頸
第一代單抗來自於Koehler和Milstein於1975年開發出的雜交瘤(hybridoma)抗體技術:在細胞融合技術的基礎上,將能夠分泌特異性抗體的小鼠致敏B細胞和具有無限繁殖能力的小鼠骨髓瘤細胞融合為B細胞雜交瘤,用具備這種特性的單個雜交瘤細胞培養成細胞群,可製備針對一種抗原表位的特異性抗體,即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Mab),簡稱單抗,如圖1所示。
-
本草圈企業|百奧賽圖全人抗體小鼠三姐妹之共同輕鏈RenLite小鼠,搞定雙特異性抗體開發
2020年9月8日,本草已投公司百奧賽圖重磅發布全人抗體小鼠三姐妹之一:RenLite小鼠。
-
抗體類藥物投資還有這些熱點
單克隆抗體(以下簡稱單抗)藥物是抗體類藥物中最重要的一類。按照人源化程度的不同,單抗藥物可以分為鼠源單抗、嵌合單抗、人源化單抗和全人源單抗:鼠源單抗:為早期的單抗藥物,由於其為異源蛋白,因此在人體中具有免疫原性,易引發人體的抗鼠單抗免疫反應。綜合來看,因鼠源單抗副作用大、半衰期短且藥效較差,迄今為止,FDA僅僅批准過3個鼠源單抗。
-
課代表上線:抗體藥物研發又一熱點——CD40 | 醫麥新觀察
該藥物是我國企業獨立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PD-1抑制劑藥物,它的成功上市預示著國內生物創新抗體藥物的研發即將進入黃金階段。現在,國內外成功上市抗體藥物大多針對抑制性免疫檢查點(如PD-1,CTLA-4等)的,此外,另一類針對共刺激性檢查點(CD27、CD40、OX40、GITR、ICOS等)的激動性抗體藥物研發正呈井噴式上漲!
-
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發展趨勢以及未來的挑戰
為了克服這種缺陷,20世紀80年代中期研究者們尋求以基因工程技術對鼠源性單克隆抗體進行改造,嘗試對其人源化處理。如將鼠源抗體可變區與人抗體恆定區拼接而形成嵌合抗體或將鼠抗體可變區的互補決定區(CDR區)與人的抗體的互補決定區互換構成人源化抗體等。 以上抗體技術的建立,基本解決了抗體藥物異源性的問題,促進了抗體藥物的廣泛應用。
-
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及市場現狀
基因工程抗體技術主要包括人源化技術、抗體庫技術和轉基因小鼠技術等,在這些技術的推動下,單克隆抗體人源化程度不斷提高,並不斷往小型化、功能化等方向拓展。根據結構,可將單克隆抗體分為:單克隆抗體(鼠源單抗、嵌合單抗、人源化單抗、全人源單抗)和抗體偶聯藥物、多特異性抗體、抗體融合蛋白、小分子抗體(Fab、ScFv、VHHS)等新型單克隆抗體。
-
小鼠模型在轉化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所以,轉化醫學研究解決問題的思路與策略,就是將臨床問題,通過實驗室基礎研究與臨床前動物實驗研究相結合,再將研究成果最終轉化到臨床實際應用的過程。如何應用小鼠模型發高質量文章?應用小鼠模型開展臨床前相關研究,是實現基礎研究轉化至臨床應用的重要橋梁,而要想建立如此至關重要的連接橋梁,構建人源化小鼠模型是臨床前研究必不可少的強有力工具。
-
單克隆抗體再顯身手,首個伊波拉藥物獲批
三個試驗組分別接受廣譜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單克隆抗體藥物mAb114以及再生元公司開發的三種單克隆抗體雞尾酒藥物REGN-EB3(商品名Inmazeb),均為靜脈給藥。美國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韋是一種小分子的核苷酸類似物,具有RNA聚合酶抑制劑的功能。mAb114是從一名1995年伊波拉康復者的血清中分離出的單克隆抗體,由瑞士、美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研究人員共同研發。
-
科學家建立人源化C型肝炎小鼠模型
近日來自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構建出了第一個具有人類免疫系統和肝細胞的人源化C型肝炎小鼠模型。
-
安科生物:「重組抗HER2人源化HuA2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獲得藥物...
【安科生物:「重組抗HER2人源化HuA2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獲得藥物臨床試驗默示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