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化ACE2小鼠助力抗病毒藥物試驗、疫苗開發

2020-11-27 澎湃新聞

「我們整個團隊都非常努力,經常半夜兩三點鐘還在討論分析實驗的問題和進展。然後一大早又上班了。」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吳光明教授在回憶人源化ACE2小鼠科技攻關項目時如是對南都記者說。

吳光明去年8月回國進入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在這之前,他在德國馬普所長期從事動物胚胎幹細胞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到廣州還沒幾個月,就碰上這個事了」。

吳光明教授在實驗室工作中,他所在的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用35天產出了人源化ACE2小鼠。

從1月31日在紙上畫圖形,到3月6號首批人源化小老鼠就生下來,吳光明所在的科技攻關團隊用35天時間就造出了人源化ACE2小鼠,為抗病毒藥物試驗、疫苗開發贏得寶貴的時間。而這還僅僅是這次「戰疫」中,廣東實驗動物模型領域科技攻關的一個縮影。

8人攻關團隊 極速攻下項目

「疫情出現後,再生醫學省實驗室立即響應國家號召,在徐濤主任的帶領下,我們譜系中心陳捷凱主任動員組織大家積極申報省科技廳應急攻關項目,為疫情攻關作貢獻。1月28日,我們了解到人源化模型動物缺乏的問題,內部溝通之後,1月31日就定下來一定要把這個項目攻下來,並開始向上報批。」吳光明如是回憶。

據了解,新冠病毒是通過一種酶(ACE2)來感染人類,小鼠身上也有這個酶,只是和人有比較大的差異,導致小鼠對新冠病毒不易感。通過轉基因的方法,可以在小鼠表達人的ACE2,可以較快地獲得易感的人源化實驗小鼠。

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給到攻毒試驗和疫苗研發,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專門成立了8人攻關團隊,團隊由譜系中心陳捷凱主任和吳光明領銜,另有3人負責基因載體的構建,3人做胚胎方面工作。

吳光明坦言,如果不限時間,要造出人源化小鼠,對國內一些研究機構而言,操作並不難。因為給一年兩年時間,一般有資質的實驗室都可以做。難是難在要這麼短的時間做出來。

「第一個難點就在載體構建這塊。因為是疫情期間,很多單位都是處於半關閉狀態,所以我們做分子實驗的時候,要合成一些引物,然後要測序,這些都要送到相關公司去做。為此我們中心以辦公室主管艾婷為首的後勤團隊需要盯得很緊,一直是催著這些公司,在儘量短的時間把工作完成。」吳光明告訴南都記者,這還不是最難的,因為最難的還是在第二個難點,即在做人源化小鼠時用了4倍體技術。

開發人源化小鼠在通常情況下一般不用4倍體技術,用的是正常胚胎。這一常規的做法,光做載體、做基因,就需要2個月時間,然後再轉到篩選環節,用2個月,然後再到動物環節,大概要4個月。這個時間還是一切都順利的情況下,實際上要超過8個月。有的公司能快一點,但最快也要6個月。

而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和聯合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一開始就提出了繞開繁育不足,直接用胚胎幹細胞快速大量生產人源化小鼠的技術方案,並加入了該實驗室獨有的四倍體補償技術,大幅領先國際上報導的出生率。

「我們這個技術特點是不經過繁殖,我們通過一個4倍體技術,4倍體胚胎因為倍數不對,它不會形成胎兒。由於異常,它就形成了胎盤。正好胎盤就可以支持幹細胞,進而形成胎兒,兩個形成互補。生下來的胎兒是全部從幹細胞來,只要幹細胞基因改變了,得到的小鼠就有了人源化的幹細胞,直接就變成人源化的小鼠了。」吳光明進一步介紹說。

技術優化已在路上

有鑑於人源化ACE2小鼠是研究新冠病毒感染機制、藥物篩選和疫苗開發等領域的理想動物模型,有助於解決當前缺乏有效的、規模化的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的困境。目前,這些小鼠正陸續送國內相關單位用於開展動物攻毒實驗和驗證等工作。

「我們現在做得比較好的ACE2人源化的胚胎幹細胞株,四倍體補償技術成活率大概20~30%左右。這個不是最理想的結果,這個是我們現在做ACE2人源化小鼠的效率。要是不是這麼匆忙,有充足的時間把整個實驗完全優化的話,效率大概可以升至50~60%之間。」吳光明表示,考慮到胚胎幹細胞技術和四倍體補償技術相結合後,可以同樣快速高效製備其他人源化小鼠模型,對今後突發事件應急攻關具有重要意義,對現有技術的優化已在抓緊推進當中。

吳光明

對話

國外能做到的,我們甚至能做得更好

南都:您覺得這次疫情對國內生物醫藥研發會帶來怎樣的一個影響?

吳光明:疫情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反映出我們工作當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在科研方面也是這樣。我們國家離世界最新最先進的生物技術實際相差不遠,基本上國外能做到的我們就能做。我們甚至還可能做得更好,這也反映了我們國家科技的進步。此前我們從事的工作屬於基礎科研,沒有直接的市場意義。從這次疫情來看,實際上,不難發現,基礎科研非常重要。我們國家今年也對技術科研加大了投入,這個方向是對的。

南都:此次參與科技攻關,哪些事情令你印象最深?

吳光明:對我而言,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國外跟國內不一樣,國外一般都比較重視自己個人自由時間,周末晚上一般是很少談工作的。在國內,這次我們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團隊的所有人從來沒有一個人說今天是周末我要休息。從來沒有人說太累了,我要休息的。春節我們還在幹活,沒有一個人要加班費。

連結

為了產出更多人源化動物模型

廣東在行動

南都記者從廣東省科技廳獲悉,其實不止是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聯合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成功建立人源化ACE2小鼠,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金存教授團隊,也應用表達人新冠病毒受體ACE2腺病毒,經鼻腔滴注的方式將腺病毒轉導至小鼠肺臟,獲得肺臟表達人ACE2受體的小鼠。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利用構建的肺臟表達人ACE2受體的小鼠,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小鼠肺臟中檢測到高滴度病毒,小鼠出現肺臟淤血等肺炎臨床和病理表現。該模型構建周期短,無需繁殖,表型穩定,可滿足短期內大規模研究的需要,有效地緩解了當前新冠病毒研究中動物模型缺乏的問題。此模型的建立將為我國抗病毒藥物和保護性中和抗體、疫苗、免疫應答和致病機制研究奠定基礎。

而為進一步紮實做好全省實驗動物安全管理工作,積極組織好實驗動物生產和使用,為全省抗擊疫情做好科技支撐保障作用,廣東省科技廳組織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還專門編寫了《實驗動物生產和使用機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工作指引》。指導各實驗動物生產和使用機構做好從業人員和生物安全防護,加強環境設施與設備的管理,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

來源:南方都市報

原標題:《人源化ACE2小鼠助力抗病毒藥物試驗、疫苗開發》

相關焦點

  • 我市培育的全國唯一人源化抗體小鼠進入藥物開發應用階段
    導讀:重慶市畜科學院日前傳出好消息,該院培育的全國唯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人源化抗體小鼠,進入藥物開發應用階段。,進入藥物開發應用階段。抗體藥物是一種由抗體物質組成的藥物,是《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的具體發展內容,也是目前生物製藥產業發展最快的領域。抗體藥物的發展經歷了鼠源抗體、嵌合抗體、人源化抗體和全人抗體等階段。全人抗體由人類抗體基因編碼的蛋白組成,其療效更好,副作用更低,是當前和未來抗體藥物發展的重點。而人源化抗體小鼠是開發全人抗體藥物的核心工具動物,也是開發全人抗體藥物的戰略資源型動物。
  • Nature:小鼠SARS-CoV-2模型助力COVID-19疫苗開發
    然而,SARS-CoV-2無法使用小鼠的ACE2病毒受體,這給COVID-19的抗病毒藥、疫苗和抗體開發的臨床前研究帶來了巨大挑戰。慶幸的是,繼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成功開發了SARS-CoV-2 hACE2轉基因小鼠(在C3B6小鼠中為HFH4-hACE2)感染模型後,來自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也帶來了好消息。
  • Nature:小鼠SARS-CoV-2模型助力COVID-19疫苗開發
    然而,SARS-CoV-2無法使用小鼠的ACE2病毒受體,這給COVID-19的抗病毒藥、疫苗和抗體開發的臨床前研究帶來了巨大挑戰。慶幸的是,繼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成功開發了SARS-CoV-2 hACE2轉基因小鼠(在C3B6小鼠中為HFH4-hACE2)感染模型後,來自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也帶來了好消息。他們開發出一種適應小鼠的SARS-CoV-2模型,這種模型捕捉了人類疾病的許多特徵,並幫助COVID-19候選疫苗推向臨床試驗。
  • 首個人源化C肝遺傳工程小鼠模型問世
    近日來自洛克菲勒大學和斯克斯普斯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成功地構建出了第一個人源化C型肝炎遺傳工程小鼠模型,這一研究成果將推動研究人員研發出用於人類身上的C肝疫苗。
  • 人源化小鼠模型助力新冠病毒抗體藥物研發
    湖南昭泰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屬人源化小鼠中心,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免疫缺陷小鼠NSI品系及人源化肝臟小鼠等十餘個品系的小優於國外同類產品,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並一舉打破了美國和日本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和銷售壟斷。該公司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同時擁有人源化肝臟小鼠《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和《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年產能達20萬支。
  • 轉化醫學系列|人源化模式小鼠在腫瘤免疫藥物研究中的應用
    百奧賽圖自主研發了一系列免疫檢查點人源化小鼠,為免疫檢查點抗體藥物篩選提供了可靠的體內藥效模型,此外基於重度免疫缺陷B-NDG小鼠建立的免疫系統人源化小鼠模型也為藥物驗證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免疫檢查點抗體單用或聯用在體內藥效篩選的策略2.
  • 瞄準千億美元級抗體藥市場,「仁源欣生」開發基因組人源化小鼠平臺
    動物模型特別是小鼠模型通常應用於生命科學的科研和藥物開發之中,具有廣泛的需求。36氪近日接觸的「仁源欣生」就專注於開發基因組人源化小鼠平臺,是一家基於全新分子細胞生物學技術平臺的高科技公司。與競品相比,該公司的核心優勢是專注於大片段基因編輯技術的底層開發,這項技術能夠顯著減少基因組人源化動物模型產生的時間和成本,從而建立具有極高醫藥研發價值的動物模型平臺。目前,「仁源欣生」正在自主研發全球領先的大片段基因編輯技術。
  • 科學家建立人源化C型肝炎小鼠模型
    近日來自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構建出了第一個具有人類免疫系統和肝細胞的人源化C型肝炎小鼠模型。
  • 中國自主培育出人源化抗體小鼠—新聞—科學網
    抗體藥物是現在腫瘤治療的有效方式,而人源化抗體動物是研發抗體藥物的基礎。
  • 港大研發愛滋新藥 3到5年才人體試驗
    網站截圖新京報訊 (記者許雯)日前,多家媒體報導香港大學研製出一種新型抗病毒藥物,不僅能保護細胞不被愛滋病病毒感染,還可以「殺死」愛滋病病毒。研究團隊負責人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研究結果僅為小鼠試驗結果,目前已開始靈長類動物試驗,最快的情況下,還需3到5年的時間才可能走到人體試驗。
  • 為臨床前研發提供人源化小鼠模型,「菲諾克」要構建CRO平臺
    近期,36氪關注到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北京菲諾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菲諾克」),公司成立於2016年,註冊資本1000萬元,致力於使用免疫系統人源化小鼠模型為新藥及疫苗研發提供實驗動物模型及研發服務。
  • 羅氏宣布與Atea合作開發針對COVID-19患者的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
    目前,一種可能成為新冠肺炎首款口服藥的抗病毒新藥正在進行測試,製藥公司Atea Pharmaceuticals已宣布與瑞士巨頭羅氏達成開發和銷售協議。該藥名為AT-527,目前正處於2期測試,臨床試驗的最後階段將於2021年上半年進行。這種新藥應該是可以阻斷新冠病毒在細胞內的複製,防止其在人體內傳播的能力。
  • 小鼠模型在研究人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
    因此,不斷努力研究與探索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機制,預防病毒感染傳播、研發特異性疫苗與抗病毒藥物的新策略,仍是當前生物醫藥研究領域非常重視與關注的研究領域。我們知道,應用人群研究病毒感染疾病存在明顯的局限性:1. 遺傳背景多樣性的人群對某些病毒的敏感性差異較大,表現為一些人對某個病毒非常易感,而有些人卻完全不易感,或者只表現非常輕的病症或無症狀。
  • 刷屏,新冠抗體藥物和疫苗開發又有這些重要進展
    這批「刷屏」的新研究,對於設計治療性抗體藥物和保護性疫苗,有著重要意義。在這篇文章中,學術經緯團隊也將和大家介紹這些研究進展。其中一些可以有效結合新冠病毒(SARS-CoV-2),並在動物模型中產生了保護效果。
  • B肝在研新藥多疫苗進展,表面抗原下降受限,簡介藥物化學學科
    主要是通過藥物化學家對藥物分子設計或者從先導化合物修飾,來獲取實體創新藥物。從目前國內外負責從事新藥開發項目方向,常見的有藥物化學博士、醫學博士、化學博士等在負責新藥總體開發進度,包括研究藥物的製備方法、生物學或化學方向設計新藥以了解藥物和生物體的作用機理。簡單的講,藥物化學就是把低毒性、高效對老百姓有益的藥物研製出來。
  • 科學家開發出在BALB/c小鼠中適應的SARS-CoV-2
    科學家開發出在BALB/c小鼠中適應的SARS-CoV-2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14:27:13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周育森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在BALB/c小鼠中適應的SARS-CoV-2,可用於疫苗評估
  • 科學家開發的新流感藥物技術有望應用於新冠等其他病毒感染
    研究人員發現,該藥物對感染了100倍致死劑量流感病毒的小鼠具有驚人的效力。「我們開發的所有抗病毒藥物都專門針對病毒感染的細胞,」Philip S. Low告訴SciTechDaily。「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在不傷害健康細胞的情況下治療患病細胞。我們利用這種能力將免疫激活藥物選擇性地輸送到流感感染的細胞中。還有可能證明這種療法對感染COVID-19的人有療效。」
  • 昨天,今天,明天:人源化抗體的發現之旅 | 深度
    對於第一種方法來說,它能利用多樣性、表達量與穩定性等體內因素來助力篩選,但它的抗原性可能激發免疫反應,成為一個問題。此外,在研究人員需要進行反向篩選的情況下,這些小鼠也不易構建。而第二種方法則基本上與第一種方法截然相反。
  • 已有疫苗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國內新冠病毒藥物疫苗研發進展如何?
    視頻:熱點 | 王軍志院士:已有科研團隊提交疫苗臨床試驗申請 開始招募受試者,時長約1分25秒3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藥物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攻關情況。這場發布會披露了國內當前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研發的最新進展。據介紹,已有疫苗研發較快的機構向國家藥監局滾動遞交臨床試驗申請材料、並且已經開展臨床試驗方案論證、招募志願者等相關工作。這被形容為「重要進展」。有參與疫苗評審的專家向南都透露,一款以腺病毒為載體的新冠病毒疫苗已於昨日(3月16日)進行臨床前評審,「評審結果很好」。
  • 2020年全球抗病毒藥物研發現狀及趨勢
    萬HBV感染者,因此B型肝炎病毒藥物的開發仍然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全球製藥界仍然付出大量精力開發新型B肝治療藥物,並致力於徹底清除人體內HBV基因序列的終級目標,見表2。衣殼抑制劑是在研HBV藥物的主要類別之一,衣殼抑制劑能加速HBV核衣殼蛋白的組裝,導致無基因組空衣殼的產生,並降低cccDNA的量。目前有超10個該類藥物在進行臨床試驗,最快的進展到臨床II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