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發愛滋新藥 3到5年才人體試驗

2020-11-29 新京報

香港大學醫學院官方網站刊載了相關報導。網站截圖

新京報訊 (記者許雯)日前,多家媒體報導香港大學研製出一種新型抗病毒藥物,不僅能保護細胞不被愛滋病病毒感染,還可以「殺死」愛滋病病毒。研究團隊負責人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研究結果僅為小鼠試驗結果,目前已開始靈長類動物試驗,最快的情況下,還需3到5年的時間才可能走到人體試驗。

新藥可清除小鼠體內病毒

4月26日,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愛滋病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對外宣布,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研製出新型抗體藥物——串聯雙價廣譜中和抗體(BiIA-SG),可有效抑制所有測試過的HIV病毒株,並促進清除小鼠體內的潛伏感染細胞。

研究團隊稱,BiIA-SG通過結合宿主細胞表面的CD4蛋白,能有策略地伏擊HIV,保護細胞不被感染。研究團隊已將BiIA-SG在人源化小鼠身上進行試驗,成功預防了142種愛滋病毒毒株,成功率達100%。此外,通過基因導入BiIA-SG到已感染愛滋病的小鼠身上,藥物還可持續發揮功效。結果顯示,42%的小鼠體內所有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在3個月內自行消除。

研究團隊據此認為,此項研究為BiIA-SG作為一種新型抗體藥物用於HIV預防和免疫治療提供了概念驗證。

香港大學官網信息顯示,這項研究由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教授帶領,並與深圳第三人民醫院王輝醫生、瀋陽中國醫科大學尚紅教授、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金俠教授、周保羅教授,以及清華大學張林琦教授合作。

記者查詢得知,該研究成果已於今年2月20日發表於生物醫學期刊《臨床研究雜誌》。

人體試驗還需3到5年時間

既能預防愛滋病毒感染,又能「殺死」體內潛伏病毒,一箭雙鵰的抗愛滋病「神藥」真的誕生了嗎?該項研究團隊負責人、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學系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向新京報記者解釋說,研究已歷時8年,本次發布的研究成果僅為動物模型試驗結果,順利的話還需3到5年時間才能走到人體試驗。

儘管目前離人體試驗還有一段距離,但已有心情迫切的患者對新藥寄予了厚望。北京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負責人告訴記者,香港大學發布消息的當天,就有患者向她諮詢相關情況。

還有患者直接衝到陳志偉在香港大學的辦公室。「我們的最後目標一定是做到人體試驗,要造福於病人。但現在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像媒體寫的那樣。」陳志偉指出,部分媒體在報導時誇大了試驗成果。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盧聯合告訴記者,近年來陸續有治療愛滋病的抗病毒新藥研發成功,醫學界也一直在研發愛滋病疫苗,但新的疫苗效果普遍都不好,多數在臨床試驗階段就已「夭折」。

聲音

HIV的高突變率和抗病毒藥物無法清除的病毒潛伏庫,是擺在科學家面前的兩大挑戰。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

未來肯定會有新治療方法,但近幾年恐怕不會出現。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盧聯合

■ 對話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

「人體試驗哪怕有一例成功就是重大突破」

研究團隊負責人陳志偉近日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有的媒體報導太誇張,但可以理解大家對新藥的期待心情。最近已經開始在猴子身上進行靈長類動物試驗。「相信新藥在人體內是有效的,但能否達到清除病毒的目的,要做了才知道」。

談輿論

有病人跑來辦公室詢問

新京報:有沒有想到研究成果發布後會引起這麼大關注?

陳志偉:挺吃驚的,有的報導太誇張。這兩天很多人問什麼時候能用在人身上,在香港有病人直接跑到我辦公室。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我們平時接觸很多病人,他們天天吃藥,產生了耐藥性或是累積了很多毒副反應,所以特別希望能有一勞永逸的治癒。我們也希望最後能把研究結果提供給臨床醫生。

新京報:有媒體報導說,新藥可預防和清除愛滋病病毒。這個說法準確嗎?

陳志偉:應該再加一個限定,是小鼠或者說動物模型的試驗結果就比較準確。大家的期望值太高,實際上我們發布時都強調這是在動物模型裡的研究,當然最後目標是做到人體試驗,要造福於病人。但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像媒體寫的那樣。

談研究

前後做了幾百隻小鼠試驗

新京報:有種說法是,使用BilA-SG可做到一年打一針避免感染愛滋病?

陳志偉:這是一種期望。與現有廣譜中和抗體相比,BilA-SG抗病毒活性更強,還可以同時阻斷HIV病毒進入細胞的兩個靶點,減少病毒耐藥出現的可能性。

我們做過攻毒試驗,只要小鼠體內有足夠抗體,給它打病毒絕對不會感染。我們打了好幾個亞型HIV病毒,小鼠都沒感染。目前沒有一個愛滋病疫苗有這麼強的綜合抗體。理論上來說,採取基因治療方法,把基因打入到人體內,如果能在人體內產生足夠的、有效濃度之上的抗體,那麼健康人就不會再感染愛滋病。

但這只是在短時間應用情況下。因為老鼠生存時間有限,另外抗體需要量比較大,實驗室生產的抗體數量不足以做特別長時間的治療。試驗中用BilA-SG連續治療三周,三周後一停藥,HIV病毒又從潛伏庫跑出來了。

新京報:新藥還可以清除體內已有的HIV病毒?

陳志偉:對。試驗中我們把抗體基因導入老鼠體內,結果它在小鼠體內組裝了抗體,抗體的抗病毒活性一出來,病毒就被壓制下去了,非常明顯。而且抗體在體內持續的時間非常長,研究共做了11周,只要抗體維持在有效濃度之上,HIV就查不到。

新京報:你提到,這項研究為「BiIA-SG」作為一種新型抗體藥物用於愛滋病病毒預防和免疫治療提供了概念驗證。這裡的「概念驗證」怎麼理解?

陳志偉:目前很多中和抗體都可以預防愛滋病,但是BiIA-SG不僅在體外能有效中和142株不同基因亞型的HIV,而且可以完全保護人源化小鼠(具有人類功能性基因、細胞或組織的小鼠模型)免予多種HIV活病毒感染。從概念上來講,這樣一種創新設計可以大大提高抗體的抗病毒活性,這是第一個概念。

第二個概念是,除了預防效果外,試驗發現抗體在小鼠體內維持一段時間後,體內潛伏的病毒越來越少,有42%的小鼠查不到HIV病毒的存在。如果這在人體試驗中哪怕有一個人能實現,就是重大的突破。

新京報:動物模型研究的樣本量有多大?

陳志偉:我們從美國買的免疫缺陷小鼠,每隻1000美元。前前後後做了幾百隻。

談預期

對人體試驗抱有很高期望

新京報:還要多久才能到臨床試驗階段?

陳志偉:最近在猴子身上開始靈長類動物試驗,動物試驗完成後還要做安全評估,安全性沒問題了才能人體試驗,最快可能要3到5年時間才能開始臨床試驗。

新京報:預計臨床試驗的成功率有多大?

陳志偉:從現在看,因為人源化小鼠裡都是人的細胞,BiIA-SG在小鼠體內有效,沒道理在人體內不工作。國際上也有科學家在做其他綜合抗體的臨床研究,有的已經做到二期了,所以我們也抱有很高期望。這個在人體內肯定是有效的,具體能不能達到清除的最終目的,要做了才知道。但只要抗體濃度維持時間足夠長,BiIA-SG的預防效果是絕對有把握的。

相關焦點

  • B肝新藥臨床試驗登記和3期臨床試驗難度
    假如,新藥也順利通過2期臨床後,接下來就是更大範圍的選取受試者往往是上千人的招募新藥試驗。第3期臨床試驗主要評估藥物毒性能夠引發不良反應等都會被記錄下來,當然重點依然是療效以及擴大範圍試驗後的各種數據。以上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無論從投入資金量到參與者數量,都會是一個耗時、耗費財力的事情,假如順利通過以上1-3期臨床試驗,就可以提交申請了。
  • 《新藥的故事》新藥研發的背後隱藏著不少耐人尋味的故事
    所以造成人體 病變的原因有很多,涉及到很多很複雜的化學反應。而藥物治療就是用化學物質 來改變人體內 某個特定的生物過程,人為的糾正 那些不正常的化學反應。 明白了這些 我們就會理解,一種新藥的誕生一定是 首先要以相關的生物研究為基礎,沒有科學的生物理論 和生物研究,就沒有科學的藥物研發。
  • 新藥研發到上市流程,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要聞 新藥研發到上市流程,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2020年2月1日 10:24:11 智通財經網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花生餘日記」。
  •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2020-05-18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港大醫學團隊獲國家資助 研發3D列印人體器官組織
    加上各地方政府和大學對項目經費配套,項目總額將達到3,600多萬人民幣。諾普再生助力港大醫學團隊,推進功能組織與器官體外精準製造技術與重建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目前該研究團隊已獲獲2,744萬人民幣經費資助,是首筆國家級,直接過河、跨邊界資助香港團隊的科研撥款。
  • 愛滋新藥未經批准進行臨床試驗 七人觀察期死亡
    本報訊 據《青年參考》報導 今年1月12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性艾中心)倫理審查委員會,收到河南省柘城縣崗王鄉雙廟村王化強等共19名愛滋病患者的一封公開信,稱2003年3月5日至11月2日,由美國紐約國際商業集團、美國病毒基因公司和中國性艾中心以及北京地壇醫院合作開展的胸腺核蛋白製劑臨床試驗存在問題
  • 上億元的臨床試驗費用「託付」給醫院 新藥研發咋還快不了?
    為加速新藥研發進度,單一新藥在某家國家級大型醫院的臨床試驗預算動輒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但是,不少醫院「重診療,輕研究」、臨床試驗管理費用過高、臨床研究考核激勵機制不到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國內新藥研發的速度。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期臨床試驗
    所謂「實驗」,《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是為了檢驗某種科學理論或假設而進行某種操作或從事某種活動;而「試驗」是為了察看某事的結果或某物的性能而從事某種活動。而臨床試驗正是為了考察新藥對目標患者的效用而展開的一系列的試驗,本系列文章就和大家講講新藥的臨床試驗。新藥研發過程主要包括苗頭分子的發現、細胞活性評價、非臨床藥理毒理研究、臨床試驗和上市後的安全性監督。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II期臨床試驗
    :I期臨床試驗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I期臨床試驗III期臨床試驗是新藥臨床研究階段的關鍵性試驗,是新藥能否最終獲批上市的臨床基礎。2.3 做什麼(What)III期臨床主要用來回答一個問題:新藥的受益/風險比如何?為回答該問題,III期臨床試驗一般是具有足夠受試者樣本量的隨機盲法對照試驗。III期臨床試驗也可以進行量-效關係的研究,同時也可以根據藥物特點、目標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藥物相互作用等的研究。
  • 張江藥谷新藥研發產業加速 華領醫藥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計劃2021年...
    原標題:張江藥谷新藥研發產業加速,華領醫藥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計劃2021年上市   當前,作為國內知名生物醫藥創新
  • 中金:新藥研發過程經歷了什麼?
    新藥研發的技術變革新藥研發的歷史也是一部新藥研發技術變革的歷史,新的技術手段的出現不斷帶動著新藥研發行業的發展,新藥研發技術的歷史變革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此外RNA藥物和基因編輯等技術也到了快速發展。新藥研發過程[1]新藥研發過程是指從實驗室發現活性化合物後不斷優化改進和評價直至發展成為安全有效的藥物的系統工程,其包含了發現和開發兩大階段。
  • 中金公司:新藥研發過程經歷了什麼?
    20世紀30至50年代,大量新藥湧現早期藥理學主要以動物為研究對象,20世紀初期之後,以人體為研究對象,研究藥物在體內的代謝、作用機制的現代藥理學逐漸發展完善,加快了藥物療效確證和篩選的速度,新藥研發行業也取得了很快的進展。抗生素、維生素、磺胺類藥物、精神病藥物、麻醉鎮痛、疫苗等領域都出現了很多新藥。
  • 廣生堂5款新藥研發全速推進 B肝新藥I期臨床即將展開
    該開發構思與2017年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和歐洲肝臟研究學會(EASL)關於B肝治療終點的共識聲明完全吻合,且更早提出並實施。GST-HG141是廣生堂與藥明康德歷經4年時間研發的B肝核心蛋白抑制劑,為全新靶點的抗B肝病毒1類新藥,作用機制不同於現有已上市核苷(酸)類藥物,是廣生堂B肝臨床治癒「登峰計劃」最重要的組成藥物之一。
  •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傳來消息,中國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以下簡稱「國際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
  • 我27歲感染愛滋,3年才走出陰影,又因HPV沒轉陰查出宮頸癌
    ,但別人吃糖3年,CD4都恢復到500以上了,病載也是<20Copies/ml,我卻一直在300以下徘徊,病載也沒清0,所以我也搞不懂是不是醫生安慰我,沒告訴我真實情況。結果25號陰道鏡活檢查出我有宮頸癌,這個時候我才想起3年前被確診HPV陽性時,只燒過疣體,後來醫生給我開了幹擾素和凝膠,聽說3個月就能轉陰,我也就沒有管過了,但我沒有告知醫生我有愛滋病,因為害怕被歧視。而且這3年更恐懼愛滋,所以也沒有去複查過。
  • B肝在研新藥ALG-001075,小鼠DNA減少5-log10,呈劑量依賴性下降
    小番健康注意到,ALG-001075是由Aligos Therapeutics 生物技術公司自主研發,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專注肝病治療藥物開發,旗下許多在研新藥均指向慢性B肝的功能性治癒新療法。B肝在研新藥ALG-001075,小鼠DNA減少5-log10,呈劑量依賴性下降新藥研發,離不開臨床前研究良好數據支持進入到人體臨床三期試驗。
  • 治療阿茲海默病的新藥「死而復生」,研發之路一波三折
    從10月22日起(昨日),全球媒體都在爭相報導一個重大突破,時隔17年後,FDA有望再批准一款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這條新聞的主角是aducanumab——渤健和衛材公司聯合開發及全球商業化的一款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FDA還授予其"快速通道"審批通道。
  • 我國自主研發的愛滋疫苗或將問世 招募百名志願者
    3.在首次疫苗接種後至末次接種後48周內可接受隨訪並同意接受靜脈採血和標本貯存。4.能夠理解並同意知情同意書的內容。5.願意接受HIV及梅毒血液檢測。6.在首次疫苗接種前2周到末次接種後48周,願與性伴一起採取有效避孕措施。女性志願者願意接受尿妊娠檢測。
  • 醫學專家建議 將女性納入愛滋預防和治療臨床試驗研究
    該新聞還強調,讓更多婦女參與以愛滋治療和預防為重點的科學研究也非常重要。耶魯大學副教授、醫學博士Jaimie Meyer說:「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諸多國安家,大多數愛滋新發感染者都是男同性戀者。因此,大多有關愛滋預防的資金和關注都集中在該人群上,女性代表嚴重不足。」
  • 科學網—新藥研發模式亟須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