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代表上線:抗體藥物研發又一熱點——CD40 | 醫麥新觀察

2020-11-29 騰訊網

今天是2018年12月27日

農曆冬月廿一

醫麥客:CD40小課堂開課啦

2018年12月27日/醫麥客 eMedClub/--在如今的腫瘤免疫領域中,PD-1/PD-L1檢查點抑制劑最令人矚目。就在12月1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有條件批准君實生物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請,用於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後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

該藥物是我國企業獨立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PD-1抑制劑藥物,它的成功上市預示著國內生物創新抗體藥物的研發即將進入黃金階段。

現在,國內外成功上市抗體藥物大多針對抑制性免疫檢查點(如PD-1,CTLA-4等)的,此外,另一類針對共刺激性檢查點(CD27、CD40、OX40、GITR、ICOS等)的激動性抗體藥物研發正呈井噴式上漲!

其中,CD40已經被多次報導可以有效摧毀癌細胞且不讓健康細胞受到傷害,因此正成為抗體藥物研發的熱點方向。

今天,課代表小編再次上線,為大家帶來CD40的相關介紹!

CD40

CD40(也稱為TNFRSF5)受體及其配體CD40L(也叫CD154)屬於TNF/TNFR家族。

CD40是I型膜糖蛋白,最初被鑑定為膀胱癌細胞和B細胞的表面標誌物,後來發現CD40在抗原呈遞細胞(APC)上表達,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的亞群;CD40也由B細胞和血小板以及一些非造血細胞類型如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表達;甚至一些腫瘤細胞也表達CD40。

CD40L是CD40的天然三聚體配體,是一種39-kDa的II型膜糖蛋白,其在多種細胞類型上表達。包括活化的CD4+T細胞、活化的B細胞、記憶CD8 T細胞、激活的自然殺傷細胞細胞、粒細胞、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和活化血小板。

CD40-CD40L是一對共刺激分子,它們在細胞表面相互作用後,通過在細胞內膜中募集TNFR相關因子(TRAF)促進細胞內信號傳導,從而激活不同的信號通路,例如經典和非經典核因子κB通路、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醯肌醇-3激酶(PI3K)和磷脂酶Cγ通路等(圖1),參與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反應:在B細胞的活化、增殖與分化、抗體產生及Ig類別轉換中起關鍵作用,在T細胞活化以及效應性細胞因子的分泌過程中起重要調節作用。

圖1 .The CD40signaling pathway.

(Vonderheide R.H., 2007)

依賴CD40-CD40L

CTL反應

大量研究表明CD40-CD40L在免疫反應中對CD8+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功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適應性免疫應答所必需的。

不同實驗室提出了關於CTL反應中CD40信號傳導的兩種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CD40–CD40L interactions at DC–T cell and T cell–T cell interface.

(Anjuman Ara,et al. 2018)

>>>>

模型1:樹突狀細胞(DC)-T細胞

CD4+T細胞通過CD40L-CD40結合激活DC,激活後的DC通過增強B7分子的表達和白細胞介素12(IL-12)等細胞因子的分泌,促進T細胞分化,引發有效的CTL反應。同時,CD40-CD40L的結合也使MHC、共刺激和粘附分子的表達增加,誘導促炎趨化因子和細胞因子的增強,進一步活化CD4+T細胞。CD8+CTL不僅可以從DC-CD4+T細胞簇接收刺激信號;也可以在DC-CD4+T細胞簇解離後,分別從活化的DC或CD4+T細胞那裡接收輔助或刺激信號。

>>>>

模型2:T細胞-T細胞

當被DC激活時,CD4+輔助T細胞不僅獲得突觸組成的MHC II類和共刺激分子(CD54和CD80),而且還獲得DC通過細胞吞噬作用的旁觀者pMHC-I,變成CD4+Th-APC,導致CD4+T-CD8+T細胞直接相互作用並將CD40L信號遞送到表達CD40的CD8+T細胞,刺激CD8+CTL的增殖和記憶形成。

CD40激動劑

腫瘤治療臨床應用

Anti-CD40(CD40激動劑)已與多種免疫抑制劑或激動劑聯用,以增強免疫應答,成為細胞免疫療法的又一支潛力股。

例如: Toll樣受體(TLR)激動劑可以顯著改善CD40抗體的T細胞刺激能力,CD40激動劑還與IL-2免疫療法組合作為調節腫瘤微環境內免疫抑制和誘導腫瘤特異性T細胞免疫的策略等等。

圖3. Strategies for applying CD40 agonistsin cancer therapy.

A. Stimulating T cell immunity.

B. Activating innateimmunity.

目前,Anti-CD40(CD40激動劑)在癌症治療中三種主要應用:

>>>>

直接的抗腫瘤作用

CD40已成為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靶標。例如:CD40單克隆抗體lucatumumab對晚期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B細胞淋巴瘤中,dacetuzumab(SGN-40)在體外內實驗中都對惡性細胞顯示出有效的抗增殖和促凋亡活性。

>>>>

誘導T細胞免疫

如圖3A所示,使用化學療法來增強CD40激動劑(如:CP-870,893)的T細胞刺激能力。用化療(步驟1)治療誘導腫瘤細胞死亡,其中腫瘤細胞釋放的抗原(步驟2)被APC(例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吞噬。 APC被CD40激動劑「激活」(步驟3)以呈遞腫瘤抗原並刺激腫瘤特異性T細胞(步驟4)。

>>>>

激活先天的免疫監視

如圖3B所示,用CD40激動劑刺激腫瘤浸潤性骨髓細胞(步驟1)以誘導腫瘤相關纖維化程度的降低(步驟2)。纖維化程度的降低使得腫瘤對化學療法更敏感(步驟3),導致腫瘤細胞死亡(步驟4)。

截至發稿,全球有19種Anti-CD40抗體藥物正在用於針對腫瘤及免疫系統疾病的臨床試驗。

醫藥企業針對CD40靶點的抗體藥物研發進展情況統計

(數據來源:醫藥魔方Info)

新一代的CD40激動劑的開發將為腫瘤免疫治療提供更多可能性,其與細胞毒性製劑、新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其他免疫激動劑的組合將進一步拓寬免疫治療的應用場景及適用人群。

為進一步推進CD40藥物發展,可利用其作用機制,以人源化小鼠為基礎,為腫瘤免疫藥物作藥效評價。

此舉不僅可以對疾病發生機理和潛在機制進行深入探討,還能為小鼠體內進行的藥物實驗提供篩選開發和測試評價,大大加快CD40藥物的研究開發與臨床試驗進展,減少了臨床前測試的時間成本,同時也降低了開發的風險

利用人源化小鼠模型最終有可能實現臨床上真正「個性化」醫療的目的。

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Model Organisms Center,Inc.,簡稱「南模生物」),始終深耕免疫檢查點人源化模型研究領域,自主研發了CD40人源化小鼠模型,為CD40相關藥物的藥效評估和安全性評價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CD40

人源化小鼠

>>>>

FACS檢測CD40人源化小鼠外周血細胞人源CD40的表達

CD40人源化純合子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外周血細胞FACS檢測人源CD40的表達

結果顯示:

CD40人源化純合子小鼠CD19 陽性細胞中可以檢測到人源CD40的活躍表達,其表達量與野生型小鼠鼠源Cd40的表達類似(與CrownBio合作完成)。

>>>>

CD40人源化小鼠MC38荷瘤模型體內抗腫瘤藥效驗證

CD40人源化小鼠接種MC38結腸癌細胞系,腫瘤生長至約100mm3,將動物隨機分組(n=8)給藥。

結果顯示:

針對人的CD40陽性藥物有非常顯著的抗腫瘤效果(p

南模生物針對眾多靶點成功開發的人源化小鼠,為國內進行靶向藥物研發的單位提供了更專業先進的動物模型,極大程度上推進了一系列靶向藥物藥效評價進展,節約了臨床前評價測試所消耗的大量時間。

同時,基於該小鼠模型的篩選開發與測試評價,降低了藥物研發的潛在風險,將會助力企業及科研單位在免疫治療方向儘早取得新突破,為更多腫瘤及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帶來希望。

參考文獻:

Vonderheide RH. Prospect of targeting theCD40 pathway for cancer therapy. Clin Cancer Res. 2007 Feb 15;13(4):1083-8.

Anjuman Ara, Khawaja Ashfaque Ahmed, JimXiang. Multiple effects of CD40–CD40L axis in immunity against infection andcancer. Immunotargets Ther. 2018; 7: 55–61.

Hassan SB, Sørensen JF, Olsen BN, PedersenAE. Anti-CD40-mediated cancer immunotherapy: an update of recent and ongoingclinical trials. Immunopharmacol Immunotoxicol. 2014 Apr;36(2):96-104.

Beatty GL, Li Y, Long KB. Cancerimmunotherapy: activating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through CD40 agonists.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 2017 Feb;17(2):175-186.

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專注模式動物18年

全方位模式生物服務

逾70種人源化小鼠模型可供選擇

逾470種預製小鼠模型可供選擇

累計建立逾4000例基因修飾小鼠模型

SPF級專業動物房可容納約30萬隻小鼠

訂購信息

相關焦點

  • 瞭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突破
    此前,嚴景華團隊與高福團隊、王奇慧團隊聯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北京地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合作研發了針對新冠肺炎的全人源中和抗體藥物,並已利用恆河猴評估該中和抗體藥物在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中有效。這一成果5月2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 降脂治療新藥物:PCSK9單克隆抗體
    通過抑制PCSK9從而達到降低LDL-C的目的,成為近些年的研究熱點。 三、其他PCSK9單克隆抗體 除上述2種藥物,PCSK9單克隆抗體家族還包括美國輝瑞公司研發的RN316、J10、J16和J17,瑞士諾華公司的LGT209,瑞士羅氏/基因泰克公司的RG7652以及美國禮來公司的
  • 聚焦抗體研發新思路新發現——2018新型抗體藥物論壇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如結構複雜不穩定、大規模生產複製困難、研發周期長,生產成本高等。抗體工程等新技術的應用將抗體藥物研髮帶入了新的發展空間。目前人們通過對抗體結構的改造,發展出了抗體藥物研發的一些新方向,如抗體偶聯物、雙特異性抗體、單域抗體(又稱納米抗體)等新型抗體。多個新型抗體藥物已經在歐美同期註冊或開展臨床。
  • 以色列研發「雞尾酒」抗體藥物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2020-10-20 10:18:38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特拉維夫10月18日電 (記者毛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表示,他們找到應對新冠病毒的「雞尾酒」抗體藥物,它既可以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又可以幫助高危人群和抗疫前線人員預防感染。未來數月中,他們將對抗體藥物進行臨床試驗。
  • 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及市場現狀
    截止去年10月,總部位於美國的企業在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和商業化方面遙遙領先,單克隆抗體藥物數量高達761個,已上市的藥物有 64個;而總部位於我國(不含臺灣)的企業的單克隆抗體藥物有359個,數量排名第二,但是已上市的藥物僅有8個。
  • 科技部部長:把疫苗研發作為重中之重 加快推進抗體藥物研發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科技部部長:把疫苗研發作為重中之重,加快推進抗體藥物研發14天完成核酸檢測試劑研發和上市,迅速篩選評價一批有效治療藥物,推進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等5條技術路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科技界迎難而上,夜以繼日創新攻關,書寫了戰「疫」一線的「創新答卷」。
  • 針對GPCR家族的抗體藥物研發
    它們雖然可以進行抗體高通量篩選或優化,但由於在不同於哺乳動物細胞的環境中表達,所產生的抗體在蛋白質摺疊、糖基化、二硫鍵形成和修飾都可能不同。此外篩選獲得的往往是抗體片段,並非全長抗體,還存在重組後全長抗體失活以及表達水平降低的問題,難以滿足抗體藥物研發的需求[12]。
  • 抗體研發重中之重,靶點發現與篩選不容小覷
    抗體藥物行業近年來發展十分迅猛,常年佔據全球銷售TOP 10藥物的半壁江山,成為生物製藥中複合增長率最高的一類藥物。抗體藥物具有靶向性強、療效好、副作用小等特點,是抗腫瘤領域及自身免疫病領域藥物中的新星,也是目前全球藥物研發的熱點。
  • 抗體藥物研發技術路線解讀:精準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小宇宙」
    原標題:抗體藥物:精準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小宇宙」——新冠肺炎生物藥物研發技術路線解讀之一科技日報2020年4月22日訊 在對抗新冠肺炎的過程中,找到對症的藥物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 抗體藥物:精準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小宇宙」——新冠肺炎生物藥物...
    編者按在對抗新冠肺炎的過程中,找到對症的藥物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在「老藥新用」的基本思路之外,單克隆抗體、幹細胞以及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等生物藥物研發也是應急攻關的熱點,並已取得進展。本報今日起刊發系列報導,解讀人類如何「鑄造」生物藥物這一武器戰勝病毒。
  • 晶準生物探索多次跨膜藥物靶點的納米抗體研發
    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27日電 (周卓傲)「納米抗體具有易生產、易改造、穩定性強、特異性好等特點,其在新藥研發領域的應用也潛力巨大。」南京晶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談靜泉在2020藥物開發者合作大會上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鼠」一「鼠」二 這家企業的抗體藥物研發平臺厲害了
    在中關村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有這麼一家企業——北京百奧賽圖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奧賽圖」),作為中關村高精尖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同時也是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該企業從「做鼠」到「用鼠」,建立起「一站式」抗體藥物研發平臺,助力新藥研發精準醫療。
  • 全球抗體藥物研發進展對中國的啟示
    6月22日,第三屆中國生物製藥峰會暨精準醫療發展論壇上,來自湯森路透的周峰博士,為我們帶來了《全球抗體藥物研發進展對中國的啟示全球的生物藥,尤其單抗藥,普遍呈現非常好的趨勢,僅2014年,美國FDA就批准了40多個單抗藥物,2004年-2013年十年中,抗體藥在全球範圍內的增長趨勢為23%-24%,2014年十大暢銷藥中,生物藥佔了7個,其中6個是抗體藥,凸顯了抗體藥物的強勁趨勢。
  • 中國抗體藥物的國際化地位在哪裡
    供稿:阮昭傑;審稿:潘志華;編輯:鄭越;排版:謝鳴洲火石創造:firestone-link 洞悉全球醫健創新創業實踐分享環節本次分享,我想從5個方面和大家展開:1.單株抗體的簡介與早期研發從1960年代,人們了解體內抗體,是由很多的單株抗體組合而成。每一個單一的抗體,稱為一個一個的單株抗體。跟據結構的不同,人類的抗體,可以分為IgG、 IgM、 IgA以及其它,這些又以IgG最為人類了解,拿來作為藥物的選項,是我們今天探討的重點。常見的IgG, 又可細分為IgG1, IgG2, IgG3, IgG4。作為藥物開發,我們較常看到IgG1, IgG2, 和IgG4。
  • 抗體偶聯藥物國內研發現狀及企業布局分析
    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已經成為國內外抗體藥物研發的新熱門方向,國內企業紛紛跟隨布局,已有二十餘款產品進入IND及臨床階段,抗體、連接子、毒素分子等方面的專利技術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 全球眼科疾病抗體藥物發展現狀及趨勢
    眼科疾病藥物中抗VEGF藥物發展迅速,阿柏西普擴增迅猛,新靶點、新給藥方式和雙特異性抗體研發成為行業熱點一、 抗VEGF藥物發展迅速,成為主流眼內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多種眼部疾病的病理基礎和臨床表現,其對角膜、虹膜、脈絡膜及視網膜等多種眼組織造成的不可逆性損害已成為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最常見的新生血管性眼病主要有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et-AMD)、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糖尿病黃斑水腫(DME)和視網膜靜脈阻塞(RVO)。
  • 國內抗體藥物研發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而重組蛋白以及抗體藥物是近20年內興起的新興的生命科學技術。國外的抗體藥物最早的於1992年上市,整個商業進程不過短短20多年。國內的生物技術的發展則有賴於21世紀初期培養的大量的生物技術型人才、國家政策的扶植以及大量資金的湧入。本文將說明國內抗體藥物的研發現狀以及目前存在的相關問題。
  • 三優生物發布AXL系列產品,助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
    新冠肺炎持續危害人類健康,抗病毒藥物研發迫在眉睫。新的病毒受體蛋白AXL的發現,對於新冠藥物研發無疑是一種新機遇。病毒持續突變,多種逃逸抗體或疫苗的新型突變病毒的出現,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新的挑戰。為助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及基礎研究,三優生物現推出新冠研究組合試劑包,主要包括AXL抗原蛋白、AXL對照抗體(Enapotamab)、ACE2抗原蛋白、ACE2抗體,多種新冠突變蛋白(N501Y突變蛋白、E484K突變蛋白、P681H突變蛋白等)、多種新冠S蛋白突變假病毒(N501Y假病毒、E484K假病毒、D614G假病毒等)及新冠抗體。
  • 抗體類藥物投資還有這些熱點
    上篇請戳:未來十年最具投資價值的醫藥細分市場已經出現生物藥的「王牌」——崛起中的抗體類藥物抗體類藥物靶向性強、療效好、副作用小,是未來最重要的細分市場。近年來抗體類藥物獲批數量顯著增加、市場佔有率節節攀升,表明抗體藥的時代已經到來。
  • 抗體藥物研發,或是疫苗成功前的最大希望!
    編譯丨柯柯 疫苗被認為是阻止新冠病毒大流行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全球有幾十項疫苗研發項目在加速進行中。但即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研發,首款針對性疫苗也要到明年才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