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表面塗裝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

2020-11-26 環保在線

  日前,河南印發《表面塗裝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
 

  


 

  表面塗裝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技術規範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表面塗裝過程的VOCs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收集處理、二次汙染防治和環境管理等方面的技術要求。可作為現有企業VOCs管控及新建企業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施工、驗收及建成後運行與管理的技術指導。
 

  本標準適用於《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中的家具製造業(C21)、金屬製品業(C33)、

通用設備

製造業(C34)、專用設備製造業(C35)、汽車製造業(C36)、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C37)、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C43)企業塗裝生產過程中VOCs的汙染防治及控制管理。其他表面塗裝企業可參照執行。 

  2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於本標準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標準。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標準。
 

  GB14444塗裝作業安全規程噴漆室安全技術規定
 

  GB 16297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GB/T 16758 排風罩的分類及技術條件
 

  GB 20101塗裝作業安全規程有機廢氣淨化裝置安全技術規定
 

  GB/T 23994與人體接觸的消費產品用塗料中特定有害元素限量
 

  GB 37822 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
 

  GB 3836.4爆炸性環境第4部分:由本質安全型「i」保護的設備
 

  GB50016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GB 50160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範
 

  GB 50057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
 

  GB 50058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範
 

  GB 50222建築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範
 

  AQ/T4274-2016 局部排風設施控制風速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範
 

  HJ/T1氣體參數測量和採樣的固定位裝置
 

  HJ 75固定汙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範
 

  HJ/T 293清潔生產標準汽車製造業(塗裝)
 

  HJ/T386環境保護產品技術要求工業廢氣吸附淨化裝置
 

  HJ/T 389環境保護產品技術要求工業有機廢氣催化淨化裝置
 

  HJ 819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總則
 

  HJ2027催化燃燒法工業有機氣體治理工程技術規範
 

  HJ2537環境標誌產品技術要求水性塗料
 

  《環境監測管理辦法》
 

  《汙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3.1揮發性有機物(VOCs)
 

  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的有機化合物,或者根據有關規定確定的有機化合物。在表徵VOCs總體排放情況時,根據行業特徵和環境管理要求,可採用總揮發性有機物(以TVOC表示)、非甲烷總烴(以NMHC表示)作為汙染物控制項目。
 

  3.2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
 

  採用規定的監測方法,對廢氣中的單項VOCs物質進行測量,加和得到VOCs物質的總量,以單項VOCs物質的質量濃度之和計。實際工作中,應按預期分析結果,對佔總量90%以上的單項VOCs物質進行測量,加和得出。
 

  3.3非甲烷總烴(NMHC)
 

  採用規定的監測方法,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有響應的除甲烷外的氣態有機化合物的總和,以碳的質量濃度計。
 

  3.4表面塗裝
 

  工業生產中塗料調配、塗覆(含底漆、中塗、面漆、清漆)、流平、乾燥等環節的生產工序。
 

  3.5 現有企業
 

  指本標準實施之日前已建成投產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已通過審批的企業。
 

  3.6 新建企業
 

  指本標準實施之日起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通過審批的新建、改建和擴建的企業。
 

  3.7密閉汙染物質
 

  不與環境空氣接觸,或通過密封材料、密閉設備與環境空氣隔離的狀態或作業方式。
 

  3.8密閉空間
 

  利用完整的圍護結構將汙染物質、作業場所等與周圍空間阻隔所形成的封閉區域或封閉式建築物。該封閉區域或封閉式建築物除人員、車輛、設備、物料進出時,以及依法設立的排氣筒、通風口外,門窗及其他開口(孔)部位應隨時保持關閉狀態。
 

  3.9VOCs原輔材料
 

  VOCs質量佔比大於等於10%的原輔材料,包括塗料(即用狀態)、固化劑、稀釋劑、膠黏劑、清洗劑等。
 

  3.10粉末塗料
 

  以固體樹脂為基料並結合固化劑、顏料、填料等加工製成的固態可成膜粉末。
 

  3.11紫外光固化塗料
 

  在紫外線的輻照下,液態塗料中的光引發劑受激發變為自由基或陽離子,從而引發塗料中具有反應活性的物質間發生化學反應,最終導致體型結構的形成,完成固化的塗料。
 

  3.12水性塗料
 

  用水作溶劑或者作分散介質,且符合HJ 2537規定的塗料。
 

  3.13高固體分塗料
 

  以有機溶劑為分散介質且固體組分質量百分含量不低於65%的塗料。
 

  3.14溶劑型塗料
 

  以有機溶劑為分散介質且固體組分質量百分含量低於60%的塗料。
 

  3.15無組織排放
 

  大氣汙染物不經過排氣筒的無規則排放,包括開放式作業場所逸散,以及通過縫隙、通風口、敞開門窗和類似開口(孔)的排放等。
 

  3.16控制風速
 

  控制點處或控制面上有害氣體有效捕集所需的最小風速。
 

  3.17處理效率
 

  治理裝置捕獲汙染物的量與處理前汙染物的量之比,以百分數表示。計算公式如下:
 

 


 

  C進——標準狀態下,治理裝置進口汙染物濃度,mg/m3;
 

  C出——標準狀態下,治理裝置出口汙染物濃度,mg/m3;
 

  Q進——標準狀態下,治理裝置進口乾氣體流量,m3/h;
 

  Q出——標準狀態下,治理裝置出口乾氣體流量,m3/h。
 

  3.18排氣筒高度
 

  自排氣筒(或其主體建築構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氣筒出口計的高度,單位為m。
 

  4總體要求
 

  4.1表面塗裝企業應滿足環境防護距離要求,新建企業原則上應進入園區,且符合規劃及政策要求。
 

  4.2 堅持源頭控制、過程管理、末端治理和環境管理相結合的全過程VOCs綜合防治。
 

  4.3治理工程建設、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及其他汙染物的治理和排放,應符合GB 37822 、GB 16297或相關行業、地方排放標準,以及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相關規定。
 

  5源頭減排
 

  5.1 推廣使用環境友好型原料,包括粉末塗料、紫外光固化塗料、水性塗料、高固體分塗料等低VOCs含量的環保型塗料,減少溶劑型塗料使用。
 

  5.2各行業使用的塗料應符合相應行業塗料標準要求。
 

  6過程控制
 

  6.1 塗裝工藝、設備選擇
 

  6.1.1推廣緊湊型塗裝工藝,減少塗裝、烘乾次數。金屬件塗裝宜使用3C1B (三塗一烘)或2C1B(兩塗一烘)等緊湊型塗裝工藝。
 

  6.1.2採用高效塗裝設備,提高塗著效率。採用淋塗、輥塗、浸塗、靜電噴塗、高壓無氣噴塗等技術,減少空氣噴塗工藝的應用,推廣自動化、智能化噴塗替代人工噴塗。
 

  6.2 塗裝過程管理
 

  6.2.1 VOCs質量佔比大於等於10%的含VOCs原輔材料,其使用過程應採用密閉設備或在密閉空間內操作,廢氣應排至VOCs廢氣收集處理系統;無法密閉的,應採取局部氣體收集措施,廢氣應排至VOCs廢氣收集處理系統。含VOCs物料的使用過程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作業:
 

  a) 調配(混合、攪拌等);
 

  b) 塗裝(噴塗、浸塗、淋塗、輥塗、刷塗、塗布等);
 

  c) 流平;
 

  d)乾燥(烘乾、風乾、晾乾等);
 

  e) 清洗。
 

  6.2.2 採用緊湊型塗裝工位布局設計,縮短塗裝工件轉運距離,便於VOCs集中收集處理,減少VOCs排放。
 

  6.2.3實施塗裝生產操作的管理,加強對作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提高塗料利用率,嚴禁隨意更改。
 

  6.2.4實施塗裝設備的維護管理,建立完善的設備管理體系,確保設備正常運轉。6.3塗料和溶劑的運輸、儲存過程管理
 

  6.3.1 塗料、稀釋劑、清洗劑等含VOCs的原輔材料應密閉儲存。
 

  6.3.2 VOCs原輔材料應通過管道或密閉容器輸送,轉移VOCs原輔材料的容器除操作時段外須密封或加蓋,盛裝過VOCs原輔材料的廢包裝容器應加蓋密閉。
 

  6.4載有VOCs物料的設備在開停工(車)、檢維修時,溶劑或溶劑型塗料管道應做退料處理並清洗乾淨,退料及清洗物料應用密閉容器盛裝,退料及清洗過程中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應排至VOCs廢氣收集處理系統。
 

  7末端收集處理
 

  7.1 廢氣收集
 

  7.1.1企業應設置高效廢氣收集系統,考慮生產工藝、操作方式、廢氣性質、處理方法等因素,對VOCs廢氣進行分類收集。7.1.2噴塗、晾乾、調配、流平廢氣宜收集後合併處理,烘乾廢氣宜單獨收集處理。
 

  7.1.3 廢氣收集系統採用全密閉集氣罩或密閉空間的,應保持微負壓狀態。廢氣收集系統排風罩(集氣罩)的設置應符合GB/T 16758的規定。採用外部排風罩的,應按GB/T 16758、AQ/T4274-2016規定的方法測量控制風速,距排風罩開口面最遠處的VOCs無組織排放位置,控制風速應不低於0.3米/秒,有行業要求的按相應規定執行。
 

  7.1.4集氣方向儘可能與汙染氣流運動方向一致,避免和減弱幹擾氣流和送風氣流等對吸氣氣流的影響,管路應有明顯的顏色區分及走向標識。
 

  7.1.5噴漆室設計時,除滿足安全通風外,任何溼式或乾式噴漆室的控制風速須滿足《塗裝作業安全規程噴漆室安全技術規定》(GB14444-2006)中表1的要求。
 

  7.2預處理
 

  7.2.1預處理工藝應根據廢氣的成分、性質、汙染物的含量和後續VOCs處理設施要求等因素進行選擇。
 

  7.2.2對含有顆粒物的有機廢氣,應採用過濾、洗滌、靜電捕集等方式進行預處理後,才能排入後續VOCs處理設施。
 

  7.2.3進入吸附裝置的廢氣溫度宜低於40°C。
 

  7.2.4有機廢氣在預處理時,VOCs濃度應控制在其爆炸下限的25%以下。
 

  7.2.5 過濾裝置兩端應裝設壓差計,當過濾器的阻力超過規定值時應及時清理或更換過濾材料。
 

  7.3處理設施工藝選擇
 

  7.3.1治理工藝設計應以「一廠一策」為核心,首先遵循安全第一,同時兼顧成熟可靠和經濟適用的原則。
 

  7.3.2廢氣處理的工藝路線應根據廢氣產生量、汙染物組分和性質、溫度、壓力等因素,綜合分析後合理選擇。
 

  7.3.3處理設備的防火、防爆設計須符合《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範》GB50160,《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範》GB50058 ,《塗裝作業安全規程有機廢氣淨化裝置安全技術規定》(GB 20101)等有關標準的規定。
 

  7.3.4當廢氣中VOCs具有回收價值且濃度大於1500mg/m3時,應進行回收利用並實現達標排放。
 

  7.3.5當廢氣中有機物濃度大於1500mg/m3,但又無回收價值時,宜直接採用蓄熱燃燒或催化燃燒淨化工藝。對於連續排放的廢氣淨化工藝宜採用蓄熱燃燒,對於非連續排放的廢氣宜採用催化燃燒淨化工藝。
 

  7.3.6當廢氣中有機物濃度小於1500mg/m3時,宜採用預濃縮+燃燒處理工藝。預濃縮宜採用疏水性的沸石轉輪濃縮裝置,若採用本身可燃的吸附材料進行吸附,不得採用超過120°C熱空氣吹掃脫附。
 

  7.4VOCs排放控制要求7.4.1塗裝生產VOCs排放應符合GB 37822 、GB16297或相關行業、地方排放標準的規定。
 

  7.4.2收集的廢氣中NMHC初始排放速率≥2kg/h時,應配置VOCs處理設施,處理效率不低於80%。
 

  7.4.3排氣筒高度不低於15m(因安全考慮或有特殊工藝要求的除外),具體高度以及與周圍建築物的相對高度關係應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確定。
 

  7.4.4當執行不同排放控制要求的廢氣合併排氣筒排放時,應在廢氣混合前進行監測,並執行相應的排放控制要求;若可選擇的監控位置只能對混合後的廢氣進行監測,則應按各排放控制要求中最嚴格的規定執行。
 

  7.5 典型處理設施設計運行要點
 

  7.5.1蓄熱燃燒技術
 

  (1)治理設施的風量按照最大廢氣排放量的100%以上進行設計,處理效率達到98%以上,熱回收效率不宜低於95%。
 

  (2)含滷素的廢氣不宜採用蓄熱燃燒法處理。
 

  (3)應根據廢氣組分、淨化效率等要求確定廢氣在燃燒室的停留時間,不宜低於0.75 s。
 

  (4)應根據廢氣組分、淨化效率等要求確定燃燒室燃燒溫度,一般應高於760 °C。
 

  (5)蓄熱室截面風速不宜大於2 m/s。
 

  (6)優先選用低氮燃燒器。
 

  (7)蓄熱燃燒裝置進出口氣體溫差不宜大於60 °C。
 

  (8)進入蓄熱燃燒裝置的廢氣中顆粒物濃度應低於5mg/m3,進入燃燒室的有機廢氣濃度應嚴格控制在混合有機物的爆炸極限下限的25%以下。
 

  (9)蓄熱燃燒裝置應設置自動控制系統,應具有自動記錄溫度變化曲線的功能以備查。
 

  (10)治理設施設計、運行應符合安全生產、事故防範的相關規定。
 

  7.5.2催化燃燒和蓄熱催化燃燒技術
 

  (1)催化燃燒工藝和蓄熱式催化燃燒工藝應該滿足HJ 2027 的規範要求,裝置的基本性能應該滿足HJ/T 389 的要求。
 

  (2)治理設施的風量按照最大廢氣排放量的120%進行設計,治理效率達到97%以上。
 

  (3)氣體燃燒溫度應控制在300~500°C,停留時間不小於0.75s。
 

  (4)蓄熱室截面風速不宜大於2 m/s。
 

  (5)蓄熱燃燒裝置進出口氣體溫差不宜大於60 °C。
 

  (6)進入催化燃燒裝置的廢氣中顆粒物濃度應低於10mg/m3,不得含有引起催化劑中毒的物質,進入燃燒室的有機廢氣濃度應嚴格控制在混合有機物的爆炸極限下限的25%以下。
 

  (7)蓄熱催化燃燒裝置應設置自動控制系統。應具有自動記錄溫度變化曲線的功能以備查。
 

  (8)治理設施設計、運行應符合安全生產、事故防範的相關規定。
 

  7.5.3 吸附-脫附
 

  (1)吸附-脫附工藝應該滿足HJ 2026 的規範要求,裝置的基本性能應該滿足HJ/T386 的要求。
 

  (2) 優先選擇沸石作為吸附材料,其次是活性炭纖維、顆粒狀活性炭。使用蜂窩狀活性炭吸附材料時,需要提供完備的安全保障措施。
 

  (3)選擇顆粒狀吸附劑時,空塔速度應該控制在0.1~0.5m/s,壓力損失控制為750~3750Pa;採用纖維狀吸附劑時,空塔速度不高於0.15m/s,壓力損失不高於4000Pa;採用蜂窩狀吸附劑時,空塔速度控制為0.8~1.2m/s,壓力損失控制為800~1200Pa。
 

  (4)選擇沸石作為吸附材料時,轉輪吸附區的設計風速不應小於2m/s,轉輪厚度不宜小於400mm,轉輪的轉速宜為2~6rph,轉輪系統應確保吸附區、脫附區和冷卻區間的密封隔離設施的漏氣率不大於1%。
 

  (5)活性炭的吸附容量計算時按照不高於裝填量的10%計算。
 

  (6) 脫附方式優先選擇氮氣惰性氣體反吹方式。如果採用熱空氣方式,活性炭的脫附溫度應該控制在110ºC 左右,一般不得高於120ºC,脫附時間不得低於30分鐘。採用沸石脫附時,熱氣流溫度不宜超過200 ºC。脫附後氣流中有機物的濃度應該嚴格控制在其爆炸極限下限的25%以下。
 

  (7) 處理氣量大於1000m3/h 時,應該安裝自動控制系統。
 

  (8)應該合理設置吸附塔數量,確保脫附時間和吸附飽和時間的匹配。
 

  (9) 含有環己酮等酮類易燃氣體時,不得採用熱空氣再生。
 

  (10)治理設施設計、運行應符合安全生產、事故防範的相關規定。
 

  8二次汙染防治
 

  8.1廢塗料桶、廢有機溶劑、塗料渣以及其它含VOCs的廢料,暫存過程中逸散的VOCs應採取有效措施達到GB37822規定。
 

  8.2廢有機溶劑、塗料渣、廢過濾棉、廢吸附劑以及其它含VOCs的廢料,棄用後須收納到密閉的容器中,按危險廢棄物處置要求進行暫存、處理。
 

  8.3對於催化燃燒和高溫焚燒過程中產生的含硫、氮、氯等的無機廢氣,以及治理過程中產生的含有機物廢水,應處理後達標排放。
 

  9環境管理
 

  9.1企業須建立、執行生產全過程VOCs汙染防治規章制度。
 

  9.1.1 制定規章制度和激勵機制控制單位塗裝面積的塗料消耗量。
 

  9.1.2 建立運行、維護和操作相關規章制度及規程,明確耗材的更換周期和設施的檢查周期,建立主要設備運行狀況的臺帳制度。
 

  9.1.3 塗裝空間須建立VOCs無組織散發控制制度。
 

  9.1.4 企業宜建立日常VOCs無組織控制巡測制度。噴塗空間的進出口、門窗及其他開口(孔)等易於向外洩漏的區域須設置和標識監測點位,並繪製出日常無組織控制巡測點位圖。
 

  9.1.5 建立定期教育培訓制度。對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掌握治理設備及其它附屬設施的具體操作和應急情況下的處理措施。
 

  9.2 企業應對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和安全管理負責。治理設施的管理應納入生產管理中,配備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並配備安全應急救援人員和器械。
 

  9.3治理設施應先於產生廢氣的生產工藝設備開啟、後於生產工藝設備停機,並實現聯動控制。經過治理後的廢氣排放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相關規定,治理過程應避免產生二次汙染。
 

  9.4企業應按照有關法律、《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和HJ 819等規定,建立企業監測制度,開展VOCs監測監控。
 

  9.4.1 治理設施應在廢氣處理設施前後設置永久性採樣口,採樣口的設置應符合《氣體參數測量和採樣的固定位裝置》(HJ/T1-92)要求,並在排放口周邊懸掛對應的標識牌。
 

  9.4.2 採樣口應優先設置在垂直管道,避開煙道彎頭和斷面急劇變化的部位,距彎頭、閥門、變徑管下遊方向不小於6倍直徑,和距上述部件上遊方向不小於3倍直徑處。對矩形煙道,其當量直徑D=2AB/(A+B),式中A、B為邊長。採樣口所在斷面的氣流速度最好在5m/s以上。若現場條件很難滿足上述要求時,採樣口所在斷面與彎頭等的距離至少是煙道直徑的1.5倍。
 

  9.4.3 企業廠區內VOCs無組織排放監控按按照GB 37822-2019附錄A規定執行。
 

  9.4.4 現有企業和新建企業安裝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設備的要求,按有關法律和《汙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等規定執行。
 

  9.4.5 企業應自行或委託第三方監測機構開展監測工作,並安排專人專職對監測數據進行記錄、整理、統計和分析。企業自行監測方案應符合國家、地方相關管理要求。
 

  9.5企業應按照相應行業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等國家、地方管理要求,做好VOCs治理工作相關記錄臺帳,臺帳保存期限不少於3年,記錄內容須包括:
 

  (1)各產品產量及塗裝總面積等生產基本信息。
 

  (2)含VOCs原輔材料(塗料、固化劑、稀釋劑、膠黏劑、清洗劑等)名稱及其VOCs含量,採購量、使用量、庫存量,含VOCs原輔材料回收方式及回收量,廢棄量及去向。
 

  (3)廢氣收集、治理裝置運行關鍵工藝控制參數,包括廢氣收集系統是否負壓運行;廢氣收集、治理裝置啟動、停止時間;治理設備進、出口監測數據(廢氣量、濃度、溫度、含氧量等);氣體燃燒溫度、停留時間。
 

  (4)吸附劑、過濾材料、催化劑等的質量數據,採購量、使用量、更換量及更換時間等明細臺帳。
 

  (5)主要設備維修情況。
 

  (6)運行事故及維修情況。
 

  (7)定期檢驗、評價及評估情況。
 

  (8)一般固體廢物、危險固體廢物處置情況,包括數量及去向等。
 

  9.6由於緊急事故或設備維修等原因造成治理設備停止運行時,應立即報告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相關焦點

  • 北京市《實驗室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VOCs在線訊:北極星環保網獲悉,日前,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發布了關於公開徵求北京市地方標準《實驗室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具體內容如下:京環函〔2018〕807號各有關單位:按照《北京市藍天保衛戰2018年行動計劃》有關要求,根據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018年北京市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我局組織起草了北京市地方標準
  • 廣東省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計算方法(試行)(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廣東環保廳印發《廣東省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計算方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粵環商〔2018〕1253號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徵求《廣東省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計算方法(試行)》(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原環境保護部等6部委聯合印發的《「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方案
  • 杭州:重點工業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杭州印發《重點工業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自標準實施之日起,新建企業執行本標準規定的汙染物排放限值。至2019年*月*日,所有企業執行本標準規定的汙染物排放限值。
  • 浙江省工業塗裝工序與印刷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計算暫行...
    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北極星VOCs在線獲悉,浙江省環保廳印發《浙江省工業塗裝工序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計算暫行方法》(徵求意見稿)和《浙江省印刷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計算暫行方法》(徵求意見稿)。
  • 廣州市家具製造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監測指引(徵求意見稿)
    廣州市家具製造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監測指引(徵求意見稿)北極星VOCs在線訊:一、手工監測報告及自動監控系統比對監測報告需加蓋CMA章。二、手工監測項目、方法和評價標準執行廣東省《家具製造行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標準》(DB44/814-2010,以下簡稱「DB44/814-2010標準」),其中「總VOCs濃度」項目的監測點位為廢氣處理前和處理後(含總VOCs濃度、總VOCs去除率)。總VOCs去除率評價標準按《關於開展家具製造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汙染整治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四、(三)有關要求執行。
  • 江蘇:《固定汙染源廢氣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江蘇發布《固定汙染源廢氣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加強江蘇省固定汙染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監測監管,提高固定汙染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在線監測管理水平,制定本技術規範。
  • 天津:《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天津發布《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稿對於工業企業VOCs排放做了具體要求。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1 適用範圍本標準規定了石油煉製與石油化學、醫藥製造、橡膠製品製造、塗料、油墨及膠粘劑製造、塑料製品製造、電子工業、汽車製造與維修、印刷與包裝印刷、家具製造、表面塗裝、黑色金屬冶煉及其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要求、監測和監督管理要求。
  • 廣東:《固定汙染源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廣東發布《固定汙染源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詳情如下:前言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廣東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生態環境,改善廣東省環境空氣品質,防治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汙染,促進各行業生產工藝和汙染治理技術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保障人體健康,制定本標準。
  • 生態環境部:《再生鋁行業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再生鋁行業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詳情如下:關於徵求《再生鋁行業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防治再生鋁企業因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排放造成的環境汙染,規範汙染治理行為,推動再生鋁行業汙染防治技術進步,我部組織起草了《再生鋁行業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
  • 水質 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 可攜式頂空/氣相色譜-質譜法(徵求意見稿)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各有關單位: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提高生態環境管理水平,規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我部決定製定《水質 滅菌指示微生物(枯草芽孢桿菌黑色變種)的鑑定 生物學檢測法》《水質 總銦的測定 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水質 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
  • 國標《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塗料產品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發布
    近日,國家標準《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塗料產品技術要求》已完成標準徵求意見稿的編制,並公開徵求意見。據了解,該標準規定了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塗料產品的術語和定義、要求、試驗方法、判定規則、標識等;適用於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塗料產品的判定。
  • 生態環境部:《塗料油墨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塗料油墨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   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塗料油墨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改善環境質量,防治環境汙染,推動塗料油墨工業汙染防治技術進步
  • 公開徵求《膠粘劑與建築類塗料揮發性有機物含量限值標準》(徵求...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為防治大氣汙染,進一步規範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排放,北京市環保局發布公開徵求《膠粘劑與建築類塗料揮發性有機物含量限值標準》(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具體徵求意見稿如下: 公開徵求《膠粘劑與建築類塗料揮發性有機物含量限值標準》(徵求意見稿)的意見
  • 2020全國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科技大會暨技術裝備博覽會
    》等有關精神,落實生態環境部等六部委《「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生態環境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等有關要求。
  • 北京市地方標準《建築施工揚塵汙染防治 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發布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北京市地方標準《建築施工揚塵汙染防治 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發布,北京市環境保護局關於公開徵求 北京市地方標準《建築施工揚塵汙染防治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京環函〔2018〕921號各有關單位:為落實《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加強施工揚塵控制,我局組織起草了北京市地方標準《建築施工揚塵汙染防治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
  • 湖北:表面塗裝(汽車製造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標準
    日前,湖北發布《表面塗裝(汽車製造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標準》。主要涉及表面塗裝(汽車製造業)VOCs排放標準。全文如下:   前言   本標準為強制性標準。   本標準依據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 福建:工業塗裝工序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DB35/ 1783—2018)
    福建:工業塗裝工序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DB35/ 1783—2018)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福建印發《工業塗裝工序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DB35/ 1783—2018)。工業塗裝工序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1 範圍本標準規定了工業塗裝工序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要求、監測要求、實施與監督。
  • 上海:對長三角區域統一標準《設備洩漏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VOCs在線訊:根據《地方標準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第26號令)、規定,現將長三角區域統一標準《設備洩露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技術規範》及編制說明予以公示,面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期限為2020年8月25日至9月24日。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製糖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近日,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製糖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發布,詳情如下: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製糖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等法律,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控制汙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的通知
  • 再生有色金屬工業排汙許可證技術規範徵求意見
    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環境標準制修訂計劃明確將「有色金屬工業排汙許可相關技術規範(37)」列入標準制修訂計劃,其中再生有色金屬工業作為排汙重點單位,同時作為《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中規定的重點行業,應在2018年完成排汙許可證的審核和發放工作。  近日,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再生有色金屬工業》(徵求意見稿),現開始面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