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稍等下,我給出差的同事回個信息。」站起身,弓著腰,兩手快速敲打鍵盤,偶爾抬起左手,將滑落的黑框眼鏡往上扶一扶。面前忙碌著的是第20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航測遙感局地下空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弓。「跑項目,最近出差也多」,他邊回消息邊說,「沒有出差的這幾天,基本上就是上午拜訪周邊的客戶,下午回公司處理日常事務。」
正如父親給他取「張弓」之名的寄意:「弓弦拉開,箭必須射出,擊中目標」,一旦決定開始,便會堅持不懈。入職煤航十年間,張弓始終堅持「擇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工作態度,盡己所能,帶領團隊在城市管網地理信息技術方面不斷取得突破。由於工作業績突出,他先後獲得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科技創新先進個人」、陝西省科工委「青年崗位能手」、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二等獎」等榮譽。日前,他更是被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稱號,此次陝西省僅11人獲此殊榮(1名「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10名「全國青年崗位能手」)。
既然選擇開始,就會全身心投入
2010年,24歲的張弓研究生畢業,入職西安煤航管網工程院。不久,他跟隨外業隊開始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個正式項目——牙克石市地下管線探測項目。「當時做的是軟體和數據,屬於內業,但外業人員緊缺,我就跟著出去,協助工作。」張弓說,也正是這次外業工作,給了他一個「受益」至今的教訓。
「當時項目GPS觀測點在郊外的山區,我負責其中一個山頭的GPS定位設備,主要保障設備正常開關、運行。」張弓回憶,那天天氣不好,「山上風很大,後來還下了雨,雨大了我就找地方躲雨去了。」設備被風吹倒,損壞,觀測任務以失敗告終。「儘管沒有受到批評,但因為我的失誤,影響了工程效率,導致大家工作白做。」張弓說,這件事給了他教訓,也讓他養成「無論什麼工作,既然選擇,就要全身心投入」的職業信念,並堅守至今。
2011年下半年,張弓開始了新的工作內容——軟體研發。雖然在之前的工作中多多少少閱讀並修改過一些程序代碼,但並沒有完完整整地編寫過,起初也出現過錯誤,張弓不斷學習,向同事請教,通過不懈努力,編寫速度和質量都有了突破。2012年,公司機構調整,張弓所在部門開始了新業務——三維數字城市研究。「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新領域,沒有經驗可循。」張弓說,為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他和另一名同事直接將辦公室搬到合作公司,和他們同吃同住,經過近一個月學習,他倆快速掌握了城市建模過程中的製作方法,為部門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最終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成熟產品。隨後,在三維數字城市業務上,張弓既做技術研發又做市場宣傳,為項目推廣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2014年年初,張弓擔任部門副主任,2017年起擔任軟體研發事業部主任,2019年起擔任地下空間公司副總經理。十年間,外業輔助工、一線技術員、項目經理、部門負責人,「公司幾乎所有的業務我都參與過。」張弓說。公司安排新的工作或崗位,對他來說幾乎每次都會開啟一個新領域,「我既然選擇開始,就會全身心投入,將工作做好。這樣的經歷,對於我來說是一種磨鍊,促使我進步,也將成為我的人生財富。」
只要市場不斷變化,技術創新就永不止步
張弓擔任部門副主任時,主要從事軟體產品的推廣和軟體系統的實施工作。在推廣實施過程中,張弓積極調研客戶需求和競爭對手技術發展情況,很快了解到煤航管網軟體在同行業的水平。「產品化服務不夠全面,市場化競爭不夠成熟,軟體銷售額不夠分量。」「三不夠」讓張弓和他的團隊看到自身產品的不足。
張弓意識到,技術創新、產品更新迫在眉睫,「不創新可能就會被市場淘汰」。他立項主導了煤航地下管網軟體體系構建的科研項目,對原有軟體產品進行了大規模整合和改造,經過兩年多時間,自主研發出管網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煤航地下管網軟體產品體系,並構建了獨具特色的「139」產品體系。
「一個體系,三個平臺,九個子系統。」張弓說,通過創新,產品更加精細化,「對於客戶來說,以前產品是一個整體,購買後所有功能都有,但有些功能自己不需要;而如今的產品,客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對功能進行選擇,真正滿足所需。」該產品體系扭轉了公司多年來在管網信息化產品方面的落後局面,大範圍推向市場後,獲得客戶好評。
隨著國家不斷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張弓及所在團隊也不斷加大智慧產品研發力度。「除原有管網探測外,我們通過技術創新,開展了智慧管網、物聯監測、三維行業應用等新業務。」張弓說,技術創新必須與市場結合,「創新出來的產品要投入市場,滿足市場需要、客戶需要,只要市場不斷變化、需求不斷變化,我們進行技術創新就要永不止步。」
有了優秀的團隊,才有優秀的個人
統一意志、規範行為、凝聚力量,好的團隊文化可以讓一個團隊不斷進步、壯大。作為一名管理者,張弓尤為注重培養和打造團隊文化。「我們團隊最大的38歲,最小的23歲,平均年齡30歲左右,基本都是年輕人。每個人要成長,團隊要發展,必須讓年輕的團體具有獨具特色的團隊文化。」
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事情也讓張弓意識到打造團隊文化的重要性。「貴州有一個項目,是做管線分析功能設計,當時客戶反饋說功能雖然實現了,但效率不高,能不能給提升下。回來後技術人員並沒有及時給予解決,後來這樣的問題也被另外一個客戶反饋。」在張弓看來,這是服務意識和質量的問題,「關係到產品生存」。
此後,張弓和他的管理團隊加強團隊文化培養,首先從制度予以規範,根據公司「項目風險金制度」,將所有項目人員「捆綁」,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讓大家感受到這是一個集體,任何一個人出現問題,大家都會受到牽連;任何一個人做出成績,大家都會獲得獎勵。」此外,張弓注重情感溝通,不定期與員工交流,團隊成員或其家屬生病住院,張弓和管理團隊都會及時了解,在物質上給予幫助,在精神上給予鼓勵。「真心相待,把每一名員工當成朋友、家人關心,讓他有家的歸屬感,自然而然他就有了認同感。」
「我們的團隊,對外要具有狼性文化特色,體現在較強的執行力、靈敏的客戶思維和周全的服務意識;對內我們是一個家庭,猶如朋友,無話不說,坦誠相待。」這是張弓所希冀的團隊文化。
如今,34歲的張弓集多項榮譽於一身,他所帶領的團隊也先後獲得陝西省科工委「青年創新創效先進集體」稱號、陝西省總工會「工人先鋒號」稱號、中央企業團工委「青年文明號」稱號。未來,張弓將一如既往地帶領他的團隊向著目標努力,在地下空間信息領域不斷前進。(杜旭濤)
【責任編輯:龍靜怡】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