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豹部隊如果離開了高科技裝備,那麼他們在水下寸步難行
「海豹」隊員雖然具有精湛的水下技能和豐富的經驗,但畢竟不像真正的海豹那樣在水下行動自如。如果脫離了水下呼吸設備的幫助,人的血肉之軀在水下將寸步難行,更不用說完成作戰任務了。因此可以說,水下呼吸設備是「海豹」在水中的「戰鬥力之源」。「海豹」隊員都配備了先進可靠的水下呼吸設備,保證他們在危險的水下環境中仍能有效地執行任務。
Mk-15半封閉式水下呼吸器由咬嘴、呼氣管與吸氣管、氧氣罐、惰性氣體罐、產氧劑罐、傳感器,減壓閥、供氣調節器和浮力背心等部分組成,重約20公斤,其中包含產氧劑(超氧化鉀)約3.7公斤。Mk-15的氣源是液氧,其工作原理是液氧經過減壓閥並加溫後變成氣態,通過供氣調節器與惰性氣體(氦氣等)進行混合,再經過二級減壓閥減壓之後,供給人體呼吸。
Mk-25又被稱為「德爾格」LAR-5型,是一種再生式封閉式水下呼吸器。它的結構同Mk-15略有不同。Mk-25隻有一個高壓空氣瓶,裡面充填的是常規的潛水用混合氣體。前面提到封閉式水下呼吸器通常使用密閉式面罩,但是Mk-25卻與普通的全封閉式水下呼吸器不同,它並沒有使用密閉式面罩,而是使用了普通的呼吸咬嘴,這樣一來,雖然提高了Mk-25的安全性,但是呼吸咬嘴的密封性遠不如密閉式面罩,在使用過程中,海水很容易從呼吸咬嘴進入循環迴路,使呼吸器的產氧藥劑失效。德爾格公司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可謂煞費苦心,在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失敗之後,終於成功地研製出了通過呼吸咬嘴控制的閥門,徹底解決了封閉式水下呼吸器進水失效的難題,使特種兵在水下的安全性大為提高。經過10多年的發展,Mk-25已經成為一種成熟可靠的全封閉式水下呼吸系統。它體積小,重量輕,隱蔽性能好,深受「海豹」隊員的信任。
如果說使用了Mk-15和Mk-25的「海豹」隊員只是具備了基本的水下行動能力的話,「海豹」輸送載具(SDV)則進一步拓展了他們的行動空間。SDV的外形很像一支巨大的雪茄。它實際上是一艘電動的微型潛艇。長約6.7米,直徑約1.8米,使用電力推進,水下航速約6節,最大航程約為60海裡,乘員2人,載員4人,正好可以運載一個全副武裝的「海豹」戰鬥小組。
SDV在使用核潛艇搭載時,要與艇上安裝的幹甲板掩蔽艙(DDS)配合使用。DDS是一種可拆卸的甲板掩蔽艙,裝在核潛艇的背部。對SDV來說,DDS就好像是移動式的車庫。由於「海豹」在部署時,從核潛艇內部出艙到作好戰鬥準備需要較長的時間,這樣在一些情況下,為了能夠在核潛艇抵達預定位置之後迅速站著行動,「海豹」隊員不得不在核潛艇出航之後就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為了維持戰鬥力,「海豹」隊員登陸後的第一件事往往是給自己的身體加溫。DDS使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DDS由通用動力公司電船分部研製,長11.6米,直徑2.7米,重30噸,可以使用C-5運輸機運送。DDS自身沒有動力,需要依靠核潛艇搭載。在搭載時,DDS以對接的方式單獨或兩艘並列固定在經過改裝的核潛艇指揮臺圍殼後方。
DDS分成3個艙室。最前方的圓柱形艙室是裝載艙,可以容納一艘DDS;中間的球形艙室是指令艙,用以進行各種準備工作,指令艙有一個對接口,用來與核潛艇對接,人員經對接口由核潛艇進入指令艙中,最後方還有一個球形的氧艙,用以輔助減壓及進行簡單的救治。這樣,DDS在威脅不大的情況下,可以不用裝載SDV,直接由核潛艇運載至登陸地點附近,以直接投放的方式送「海豹」隊員登陸。每艘DDS最多可容納20名乘員,每艘經過改裝的核潛艇可以搭載2艘DDS。
DDS與SDV配合使用的過程就比較繁瑣了。首先要在基地就將DDS安裝並對接在核潛艇的背部,同時還要進行水密性、氣密性以及各種電子與支援設備的測試。這一過程大概需要3天的時間。與此同時,SDV也要進行類似的測試並且對其充電。對接和測試完成之後,SDV才能被裝入DDS的裝載艙內進行部署。核潛艇到達指定位置、部署SDV時,也需要經過同樣繁瑣的檢查。測試步驟,整個過程需要將近一個小時。儘管還有很多不便,但是這種外掛式的使用方式十分適合於核潛艇使用。在SDV與DDS尚未問世時,核潛艇要想將特種部隊投放到對方海岸,就必須冒險潛伏到距離對方海岸線非常近的潛水區域,很容易暴露。現在核潛艇可以在比較安全的位置就開始投放特種部隊,即使被發現或遭到攻擊,也不影響核潛艇的自衛能力,必要時還可以拋掉外掛的DDS,溜之大吉。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