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順風耳」——記海軍某潛艇部隊聲納技師張磊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三亞11月22日電 題:水下「順風耳」——記海軍某潛艇部隊聲納技師張磊

曾利輝、黃育平、吳登峰

「報告艇長,發現異常噪聲!」聲納兵大聲報告。艇長立即下達「變深機動」命令,大洋深處,鋼鐵巨鯨規避、隱藏、突防……與對手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

這位報告「敵情」的聲納兵名叫張磊,海軍某潛艇部隊聲納技師。他堅守聲納戰位22年,先後參與新型潛艇極限深潛、實射戰雷、戰備遠航、系列演習等30多項重大任務,被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海軍十傑青年」「海軍技術能手」,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被譽為水下「順風耳」。

「王牌」

潛艇以其隱蔽性、靈活性、突擊性等無可替代的優勢縱橫深海,被稱為「大洋殺手」。聲納兵擔負著目標捕捉、跟蹤等任務,他們要綜合不同海區、水文和目標艦類型等情況,憑經驗在噪聲的「汪洋大海」中,將目標艦船準確無誤判別出來。

聽音判型是聲納兵的基本功。為了備戰專業比武,連續4個月,張磊除了睡覺、吃飯外,從未讓耳機離開耳朵。

潛艇是一座海上科技城堡,匯集了上百家工廠、科研院所生產的數千臺設備,張磊和戰友們深入廠家、科研院所,鑽進仍在建造中的潛艇,摸管路、學「潛構」,爭當「活管路」「活電路」。

白天,張磊跟著廠方技術人員學習安裝設備、檢測調試裝備,聽專家講裝備結構、操作要點、常見故障症狀、排故方法。深夜,他拿著手電筒,對照設備圖紙摸排管路。

憑著這樣一股鑽勁,張磊逐漸捅破新型聲納技術的「窗戶紙」。由他提出的36項整改建議均被採納。

某海域,新型潛艇正在進行試驗。

突然,聲納顯控臺出現「強噪」幹擾,顯示界面一片模糊,耳機裡全是刺耳的雜音……

「xx燒毀,換電源!」張磊迅速判斷。幾分鐘後,備件換好、通電,一切正常。海上指揮員不禁豎起大拇指:「真不愧是聲納『王牌兵』。」

「打贏」

潛艇出得去、藏得好是基礎,打得贏是關鍵,而聲納就是這一切的基礎。

操控高新裝備,容不得絲毫馬虎。張磊認識到,從細節入手,實實在在做好工作是使命所系、職責所在。

一次執行任務,張磊突然發現揚聲器中多出許多雜亂的「噼啪」聲,隨艇出海的專家檢測後認為,聲音是淺海聲場環境影響所致,並非設備故障。

面對權威意見,愛較真的張磊主動找到專家探討、共同分析。後來,經廠家排查發現,是一個零件異常造成的設備故障。

「聲納兵就是要在恰當的時間點,給艇長送上最需要的信息。」張磊說。

那年深秋,一場大型實兵對抗演練在某海域展開。

歷經連續數天沒日沒夜的海上戰鬥,張磊被一場突發的急性闌尾炎擊倒了。他臉色蒼白、渾身冒虛汗,痛得在床上直打滾。

「啾——啾——啾——」「敵艦」聲納脈衝主動敲擊潛艇殼體的聲音越來越密集。狡猾的「敵艦」混跡商船、漁船之中,企圖溜之大吉。

面對真假難辨的數個目標,年輕的聲納兵一時難以判斷。敵情猛如虎,「敵」艦艇編隊展開全面反制,情況危急。

「怎麼還分不出目標艦艇?」就在大家不知所措之際,張磊在戰友的攙扶下,坐上戰位,他強撐著戴好耳機,目光緊盯著顯示屏。

「啾——」脈衝響起,張磊報告:「方位xx,xx驅逐艦!」

「方位xx,為攻擊目標艦,估計航速xx節,可以穩定跟蹤!」

……

根據張磊提供的目標數據,艇長迅速組織攻擊,準確命中目標。

「種子」

小時候,張磊經常聽參加過「孟良崮戰役」的爺爺講英雄故事。耳濡目染,他的心中便埋下了「參軍入伍、報效國家」的種子。

張磊常年有過半時間在海上,他早已把潛艇當作親密「夥伴」。他說:「裝備是有靈性的,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

在潛艇學院當學員時,張磊就顯露出聽音方面的天賦。枯燥單調的艦船噪音,張磊聽得津津有味。第一次聽音考核,當其他人還懵懵懂懂的時候,張磊已快速聽出了所有10個噪聲目標。

聲納室狹長的「鬥室」內,擺滿大大小小各種機櫃。對這裡的每一臺設備,包括每個機櫃裡插件的數量、功能,電路排布、信號走向,張磊張口就來。

當進入高級士官行列後,張磊一直思考,如何更快更好地多帶徒弟、多培養新人。

義務兵遇桂濤,因工作受挫,一度產生不想幹的念頭。張磊反覆和遇桂濤談心,並利用探親的機會,輾轉400多公裡,看望遇桂濤的父母,請他們配合做好思想工作……遇桂濤大為感動,重燃了工作激情。年底,他主動申請留轉,成為一名士官。

張磊說:「無私奉獻是軍人的特殊標識。我熱愛潛艇事業,熱愛聲納專業,也深愛著我的家人。」

責任編輯: 邱麗芳

相關焦點

  • 海軍某基地張磊:一名聲納技師耳朵裡的深海世界
    遠航時,潛艇在深海裡潛行,海豚、鯨魚和其它海洋生物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聽起來很美。」張磊耳中深海世界總是趣味橫生。張磊是海軍某基地的聲納技師,利用聲波去探測、感知海面上或水中的目標,並對這些目標進行判型、跟蹤、識別,這是他的日常工作。
  • 他們譽為「潛艇順風耳」
    張磊:做指揮員手中最鋒利的劍  潛艇被稱為「大洋殺手」,以其隱蔽性、靈活性、突擊性等無可替代的優勢,成為各國海軍手中的王牌。  「聲吶,是潛艇的耳朵和眼睛,聲吶兵就是要在恰當的時間點,給艇長送上最需要的信息。」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聲吶技師張磊說,潛艇出得去、藏得好是基礎,打得贏是關鍵,而聲吶就是這一切的基礎。
  • 我海軍第一支核潛艇部隊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圖]
    這是一支象徵大國地位、支撐國家安全的戰略部隊,一支馳騁大洋深處、點燃深海雷霆的神秘部隊。這就是中國海軍「殺手鐧」部隊——海軍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  42年來,以該基地為代表的海軍核潛艇部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託舉起了威懾強敵、反對霸權的海上核盾牌。  在基地,有一個流傳了幾十年的「36棵青松」的故事。北國隆冬,滴水成冰。從海軍各艦艇部隊抽調的36名官兵組成中國核潛艇第一批接艇隊員,開始了探索駕馭核潛艇的艱難歷程。
  • 海軍潛艇學院
    2017年海軍潛艇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學院簡介  海軍潛艇學院地處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創建於1953年8月,是我國潛艇和防救部隊軍官、士官、士兵培養的搖籃。
  • 波斯灣的水下狼群,伊朗海軍潛艇部隊,連美航母戰鬥群都忌憚三分
    而鑑於美國強大的海軍力量,伊朗海軍不得不進行非對稱對抗,而潛艇部隊就是最遂行非對稱對抗的最佳選擇,這是唯一可以在失去制空權的情況遂行作戰的單位。目前,伊朗海軍主要還是定位於近海海軍,近海防禦是其主要任務,尤其是保護荷姆茲海峽。至於遠洋作戰,主要交給潛艇部隊,總的來說伊朗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是很有限的。
  • 軍校巡禮|第二十三站:海軍潛艇學院(附往年錄取線)
    —— 第 23 站 ——院校簡介海軍潛艇學院創建於1953年8月,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擁有青臺山(院本部)、沙嶺莊(潛艇兵訓練基地)和浮山三個院區,佔地1900畝。是一所培養潛艇和防救專業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是中央軍委確定的「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
  • 為啥各國部隊中,待遇最好的是潛艇兵?水下生活普通人一天受不住
    導語:為啥各國部隊中,待遇最好的是潛艇兵?水下生活普通人一天受不住眾所周知,在各國部隊中擁有很多兵種,每個兵種的職責都大不相同,主要被分為海面作戰的海軍、地面上作戰的陸軍以及空中作戰的空軍三個兵種。而潛艇兵則是海軍部隊的一種,潛艇兵是海軍中的一特殊兵種。同時也是各國待遇最好的兵種之一,往往是陸軍工資待遇的三倍,所以很多人都十分羨慕潛艇兵這一職業。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潛艇兵的,能得到如此高的工資待遇,要求自然也會比普通士兵高很多。潛艇兵跟普通士兵不一樣,要想成為潛艇兵就必須經過文化測試、心理測試還有身體測試。
  • 美國研究連續主動聲納技術可用於反潛和獵雷
    美國海軍潛艇上裝備的聲納都是最先進的韓國"天安"號事件的發生,再次引發了各國海軍對潛艇等水下目標探測能力的關注。據外電報導,美國海軍為了加強反潛能力,準備在未來聲納上運用一種新技術,那就是連續主動聲納技術(CAS)。
  • 表面風光的印度海軍有多慘:軍艦等飛彈,拖曳聲納輪換用
    印度海軍似乎實力很強大,有航母,有AIP潛艇,有盾艦,加上雄跨印度洋中部,戰略位置優越,周邊較少有大國海軍。所以印度天生有優越感,一直把印度洋當成印度的後花園。 印度海軍真的這麼強大嗎?其真實的裝備實力如何?
  • 科學家發現鯨魚集體擱淺的原因,可能是被潛艇聲納嚇著了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喙鯨的擱淺與軍方的聲納幹擾有關。儘管以往科學家已經認識到軍用潛艇發出低頻聲納會影響鯨魚的活動,但對更具體的原因卻莫衷一是。現在科學家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近期由 21 位研究者發布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Royal Society journal Proceedings B)的一篇論文給出了進一步解釋,簡單地說:軍方的低頻聲納對鯨魚產生了驚嚇。
  • 能觀六路 可聽八方,潛艇水下「順風耳」——聲吶系統面面觀
    所以利用聲波工作的聲吶,就當仁不讓的成為潛艇的水下「眼睛」和「耳朵」。第一次世界大戰潛艇登上戰爭舞臺,人們對搜尋水下潛艇產生了迫切需求,聲吶也成了搜索潛艇和潛艇探測目標的最佳工具。1920年英國研製出首臺112型艦載聲吶,1922年正式生產。當時聲吶和相關部門都屬絕密,代號「ASDIC」(Anti-Submarine Division反潛部門)。
  • 日本唯一出口的潛艇,造就該國擁有當時亞洲第二的潛艇部隊
    在亞洲範圍,除了日本,泰國是最早擁有潛艇部隊的國家,上世紀30年代,即在二戰爆發之前,泰國皇家海軍就有一支由4艘近海潛艇構成的潛艇部隊。有意思的是,這4艘潛艇均為日本製造,也是迄今為止日本唯一出口的潛艇。早在1910年,泰國皇家海軍就計劃對外採購潛艇,由於政府財政拮据,計劃一直未能實現。
  • 潛艇「剋星」來了!美國這招真毒,在民用船隻上安裝「反潛聲吶」
    在冷戰期間,蘇聯海軍的核潛艇給美國以及其他北約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在大部分時候,這些潛艇在水下航行是無法被抓到的,海洋面積很大,就算是美國也不可能讓自己的潛艇能夠遍布蘇聯潛艇的每一條航道。這種情況下,北約想出了很多辦法來遏制蘇聯潛艇,例如在北歐國家集中部署反潛巡邏機,或者乾脆是派遣軍事間諜探查對手的軍事情報。但是,這些辦法都沒能夠有效地遏制蘇聯潛艇,畢竟潛艇在離開港口後便很難尋找,很多時候其實連蘇聯海軍內部的高層人員都不知道自己潛艇的詳細位置,只知道潛艇大概所處那片海域在哪。
  • 聲納技術發明時,有哪些故事?
    聲納,又譯聲吶,是英文縮寫SONAR的音譯,它是一種利用聲波在水下的傳播特性來進行導航和測距,再通過電聲轉換和信息處理,完成水下探測和通訊任務的電子設備。分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類型,屬於聲學定位的範疇。聲吶技術至今已有100年歷史,那麼,它是怎麼發明的呢?
  • 【新當選院士】海軍工程大學何琳:專研潛艇「隱聲術」
    楚天都市報11月27日訊(記者樂毅 通訊員熊峰)「水下殺手」潛艇,靠隱蔽自己消滅敵人,但致命弱點是噪聲。中國工程院新晉院士、海軍工程大學艦船振動與噪聲研究所所長何琳教授,從1981年考取海軍工程大學輪機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後, 從事艦船降噪技術研究30多年,為我國艦船噪聲大幅降低做出重大貢獻。
  • 荷蘭海鱔級潛艇
    1985年,在建造海象級潛艇期間,荷蘭造船廠R.D.M. (Rotterdamsche Droogdok Maatschappij B.V)和NEVESBU開始了一項結合聲納、武器數據處理和R.D.M.發展的不依賴空氣推進技術等多項先進技術的高級靈活的潛艇設計。
  • 揭秘中國反航母三大利器:擁有亞洲最大潛艇部隊
    中國引進的「現代級」軍艦及「日炙」飛彈早已形成實戰能力,這是美國海軍深知的。升級版常規潛艇的「狼群效應」中國現在擁有全亞洲最大的潛艇部隊。潛艇是對付巨艦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多艘潛艇情況下,美航母編隊自帶的潛艇、反潛力量難免出現漏洞,這時航母編隊內的所有水面艦艇都會非常危險。
  • 中國海軍在印度洋演習,疑似出動潛艇,究竟強化了中國哪些能力?
    該艦隸屬於北部戰區海軍某防險救援支隊,主要的作戰裝備是其在尾部投放裝置上攜帶的英國製造的LR-7型深潛救援潛艇,該艦日常所承擔的戰術任務只有一項,那就是對在訓練或戰時可能沉沒的潛艇實施救援行動。926型潛艇支援艦865「劉公島」艦而中國海軍在「海洋衛士2020」中意外地派出了這樣一艘平時不多見的輔助艦隻,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咱們的參演兵力很有可能不止在水面上看到的這「一驅三護」,在水下還有一艘潛艇存在,需要使用潛艇支援艦實施伴隨保障。
  • 英國皇家海軍新型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
    「尖端」科技集聚一身:『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水面排水量6300噸,水下排水量6800噸,艇總長96米,寬11.3米,水下航速29節。動力系統為「前衛」級戰略核潛艇所用的羅爾斯·羅依斯(Roiis·Royce)RRPWR2核反應堆,這種反應堆堆芯壽命為25—30年,可保證核潛艇的全壽命使用。人員編制100人。
  • 潛艇上沒有窗戶,如何水下航行,怎麼觀察外面?這一資料庫太關鍵
    無論如何,潛艇在水下航行時,是不可能依靠目力去觀察周邊情況來操縱潛艇航行的。在水下時,聲吶就是潛艇的眼睛,很多潛艇都裝備有高頻主動避碰聲納,它們雖然作用距離有限,但是在近距離內的解析度很高,可以清楚探測到潛艇附近的障礙物,操縱人員將根據它提供的信息一一避開障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