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有什麼用?這是一個世紀性的話題。有人說科學很有用,有人說科學很沒用!其實,科學究竟有沒有用?爭論的本身就已經違背了科學的初衷。科學以無用為起點,以有用為說理,最後又以無用為歸宿,這不僅是科學的軌跡,也是牛頓的蹤跡!
以往,我們總是以「什麼是科學」?這樣居高臨下的腔調和口吻去說明「science」的作用,並以中國人的思維和觀念去解釋「science」的本源。其實,這是犯了一個典型的、常識性路線錯誤,因為西方的「science」並非完全等於中國的「科學」!
比如,這樣一句英語口語「All of this excitement, my heart is just going」,如果按照中文翻譯「所有這些興奮,我的心只是去了」。但實際意思呢?可能是「刺激接二連三,我心臟都快受不了了」!
同樣,如果把中國的成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翻譯成英文「A flawed diamond is better than a common stone that is perfect」 ,即,「有殘缺的鑽石比完美的石頭好」,如此翻譯,讓中國人聽得一頭霧水!
所以,「science」就是「賽英斯(science)」,其它任何翻譯和解釋,都是「science」之外的事,與「science」本身無關。
這就如同一個孩子來到世上,我們不應該去問孩子:「你是怎麼來的」?而是應該去問他的媽媽:「這個孩子是怎麼來的」?
科學的產生,至少在一個恰當的時代,合適的時機,為人類建立和完善了三大體系:一是世界體系;二是文明體系;三是智慧體系!
科學讓傳統的自然、文化和思維實現了優化和升華!人類應該無條件的感謝科學、尊重科學、崇尚科學……
科學是光的精神,即,牛頓長期致力於《光學》的研究,他用光的形式,串聯起了「泰勒斯、亞里斯多德、託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並以光的名義,將哈雷吸引過來,並將胡克的物理學理論和萊布尼茨的數學理論聯繫在一起,寫出了劃時代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一次圈出了科學的領地!
繼牛頓科學以後,產生的一個偉大的組織聯盟,就是美國。243年前的今天,即1776年的7月4日,美國宣告成立。這一年,不僅誕生了美國宣布的《獨立宣言》,而且瓦特還造出了第一臺蒸汽機,並由亞當斯密寫出了《國富論》。
從此,科學作為一種精神,不僅產生了普世的文明和領世的智慧,而且第一次將人類從奴馭中逐漸解放出來,開啟了世界發展的新篇章……!
(摘自《智慧科學的虛學原理—尋找智慧的光芒》—作者 胡寶鋼,未完待續,更多的交流可關注「定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