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名字,現在和過去的幾十年都很少有人聽過:熊大縝。
他於1913年在上海出生,家庭條件不錯,是大戶人家,所以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中學畢業時考進了清華大學物理系,不但成績優秀,還多才多藝。升入清華大學後,他成了校網球隊長和足球隊副隊長,還在話劇社中成了臺柱子,吹拉彈唱樣樣都能來。在他的同學中,有後來科學界 「錢氏三傑」之一的錢偉長,還有大科學家彭桓武、汪德熙等人,但在當時,熊大縝得成績和在科研上的能力,都遠在他們之上。如果不出意外,他未來必將成為享譽世界的科學家!為什麼這樣肯定呢?
我們先來看看他在清華和後來抗戰期間的表現。
在清華的第二個學期,他從物理系借來一架德國產的徠卡相機和洗印設備,研究之後自學成才在校園裡開了一家「清華照相館」。他既是老闆也是攝影師,從拍照到衝洗都是自己一手完成。因為技術和質量大大優於外面的照相館,所以賺的錢不但很快就還上了借債,還為物理系購置了少見的大型連續衝洗暗室,供學校師生進行科研和教學。
他的這些出色表現,得到了當時清華物理系主任葉企孫的賞識,葉教授看他這麼喜歡照相,就提議他去研究「紅外攝影」(當時也被叫做紅內)。在當時國際上,這種技術還屬於比較高級的前沿技術,它可被用於軍事偵查、科研、醫學等多個領域。經過一番研究摸索,熊大縝帶著幾名助手,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爬上了北京附近香山的最高峰:鬼見愁。在這裡他和幾名助手拍下了二十多裡地外的北平西山夜景,照片洗出來後,竟像白天一樣清晰!中國第一張應用紅外攝影技術拍出的照片誕生了!整個清華大學都轟動了。
因為熊大縝的出色科研能力,葉企孫教授有意送他出國深造。1937年,熊大縝順利考取了赴德國留學名額。這一年,「七七事變」爆發。自此不但開啟了我們民族的悲劇,也開始了熊大縝的個人悲劇!
原本熊大縝計劃完婚後就赴德留學,聽聞「七七事變」後,便暫時擱置了婚事,德國也不去了。為避免遭到日本鬼子的破壞洗劫,清華大學準備南遷。於是熊大縝先是作為葉教授的助手,參與學校的搬遷和教學科研設備搶運,還沒搬完,日本鬼子就進了清華園,熊大縝隨著部分師生被迫轉往天津。
1939年初,當時冀中根據地衛生部長張珍潛入北平等地,聯絡知識分子到根據地參加根據地建設。經過同學的介紹,聯絡上了當時在英租界的熊大縝,聽聞根據地的情況戶,熊大縝當即向葉教授鄭重提出,自己要去敵後根據地參加抗日鬥爭。
熊大縝到根據地後,更名為胸大正,因為能力突出有才幹,不到三個月就被呂正操將軍任命為供給部長,負責為根據地召集科技人才,建立兵工廠。因為熊大正在清華的名聲和葉企孫教授的幫助,很快就有一批知識分子聚集到了根據地,成立起了技術研究社。
當時的八路軍,還只能製造出土炸藥,做個二踢腳、摔炮還差不多,連鐵軌都炸不斷,地雷更造不出。於是熊大正帶著這些年輕的科研人員,進過技術攻關和多次試驗,製造出的炸藥威力大大提升。後來經過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大學生的研究,升級版的烈性炸藥也被研製出來,從此,這種含有TNT的烈性炸藥,為敵後根據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地雷、手榴彈、炮彈等武器裝備。這才有了後來在北方根據地廣泛開展的地雷戰、破襲戰。
經過半年的發展,熊大正的兵工廠已經有了兩千多人,每天能生產烈性炸藥一千多公斤。除此之外,他還利用自身關係,多次潛入北平和天津等地,採購各種電子器件,運回根據地研製短波電臺。幾個月後,就為根據地研製出了30多部電臺,根據地這才有了現代化的通訊設備。
熊大正雖然不是戰場上橫刀立馬的將軍,但正是他的研究成果,根據地的「敵後抗戰」、「遊擊戰」才成為可能,畢竟如果指望大刀片子和鳥槍鳥炮去抗戰行得通,義和團早就解放全國了。但正是這樣一個滿懷報國熱情,放棄個人科研前途,放棄成為「中國的愛迪生」的純粹愛國者,沒有死於日本鬼子的槍口,卻被自己的同胞殺害!還是用石頭活活砸死!
隨著抗戰形勢越來越嚴峻,國共之間的合作關係也極具惡化。各大根據地廣泛開展起了整風運動,延安的鋤奸運動發展到了冀中根據地,一大批優秀黨員和愛國者未經嚴格仔細審查和正規審判,被當做「內奸」處決。熊大正這些從敵佔區來的知識分子,自然成了懷疑審查對象。而且因為要從北平天津等地購置根據地緊缺的各種物資,熊大正以及之前被招攬到根據地的那些知識分子,經常要憑藉自身關係聯絡在敵佔區同學友人,這樣就加重了鋤奸隊對他們的懷疑。
還是在1939年,因當時供給部政委王文波的懷疑和誣陷,以熊大正為首的100多位知識分子被當作特務抓了起來進行審查。隨後因日軍大掃蕩,部隊要進行轉移。在轉移途中,耿直的熊大正和負責看管的鋤奸隊員史建勳發生了口角。惱怒的史建勳在未得到上級命令的情況下,決定行使自己的「鋤奸權力」:槍決熊大正!
在最後關頭,作為一個純粹的愛國者,熊大正留下臨終唯一要求:根據地的子彈珍貴,要留著打鬼子,自己寧願被石頭砸死!隨後,這位在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偉大科學家的新星,隨著一塊石頭的砸下而隕落了!時年26歲。
由此想到另一位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將軍,他在遺書中寫到:「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要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致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書中透漏著的無奈和抱定必死之心的堅決,如今讀來仍然不禁讓人心潮澎湃,潸然淚下!張將軍求仁得仁,以身殉中華民族之獨立,偉哉!壯哉!而熊大縝其人,如今已無人知其名,曉其事,連平反之路,也有人從中作梗,遲到了50年,最終得以為其正名!中華之脊梁,舍君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