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通訊員 張藝也本報記者 蔣維勝
隨著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正式解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心一次性餐具的質量狀況。為此,記者近日對重慶一次性餐具市場進行了調查,發現行業質量狀況參差不齊,不少企業無證經營,原料暗藏隱患,令人擔憂。
重慶菜園壩塑料日用品批發市場是當地一次性塑料製品的集散地,許多農貿市場的小商家以及食品店都是到該批發市場進貨。
記者在批發市場裡轉了一圈,發現一次性餐具的價格也從0.1元到0.3元不等,主要有套餐盒、不透明餐盒、紙碗、透明塑料餐碗,其中透明塑料餐碗還根據容量大小被劃分成了多種規格,但並未見到發泡塑料餐具。
在一處門市前,記者以某飯店採購人員的身份與老闆交談詢價。老闆介紹,最受歡迎的產品是售價0.15元/個的不透明餐盒,一般每天都能賣出七八箱,每箱的餐盒量都在520個左右,分別銷往市區內的各大小餐廳。「雖然其他類型的餐盒不如這種賣得好,但還是有固定的銷路。」
趁老闆與其他顧客交談的時候,記者察看了各類餐盒外包裝上的標識,發現6種不同規格的餐具中只有套餐盒底部和紙碗的塑料外包裝上印有QS標誌或XK標誌,其他類型產品的包裝上有的只印有不太詳盡的生產地址,有的什麼標識都沒有。
隨後,記者在重慶多家農貿市場暗訪,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採訪中,不少一次性餐具經營者表示:「有沒有都一樣,只要有人買就行了。」
據介紹,一次性餐具屬於塑料包裝,已經被國家列入生產許可準入的範疇。所以不管什麼種類的一次性餐具,必須通過QS準入或XK認證方能生產,也必須在外包裝上表明廠名廠址,否則便屬於「黑窩點」。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出售的一次性餐具不少都存在質量問題。以紙板快餐盒為例,這類的快餐盒都是以漂白硫酸鹽木漿紙板為原料,通過類似板加工的衝壓成型工藝,經模切黏合或模切壓制、定型等工序製成。為防止其滲油或滲水,要在其表面淋膜或施用化學助劑。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之中,有的製造商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是劣質木漿紙板和螢光粉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助劑。
儘管一次性餐具種類琳琅滿目,可最受消費者青睞的,還是底部印有「降解」字樣的不透明餐盒。消費者普遍認為,這種餐盒屬於環保型材質,使用起來更放心。但記者在重慶江北區觀音橋農貿市場暗訪時,兩位商家負責人都表示,批發價格不到1毛錢,怎麼可能用降解材料!為了得到更加全面的答案,記者帶著這個問題,詢問了多家農貿市場售賣「降解」餐盒的店家,大多人都對是否使用降解材料不置可否。
成都亞泰紙業有限公司是重慶市場上「降解」餐盒的供應商之一,記者以採購人員的身份電話採訪了該公司的一位銷售代表。在採訪中,該代表詳盡地介紹了該公司的生產加工環境,並承諾所有的餐盒都是可降解型的,每一個出廠價為0.12元。但當記者問及具體的生產原材料時,該代表卻多次轉移話題,始終不願透露。
對此,重慶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合格的可降解型餐盒通常是以聚苯乙烯為主料,加入澱粉等輔料,使餐盒被廢棄後可以自然分解,其製作成本會高出普通餐盒近10倍。所以,目前市面上零售價只有0.2元的「降解」餐盒,大多數都名不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