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疫,臺灣部分餐廳改回一次性餐具

2021-01-15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灣當局過去一年推動禁用一次性餐具,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部分餐廳已宣布改回一次性餐具。

據臺灣「中央社」9日報導,民進黨「立委」莊競程在當天的「立法院」會議上質詢稱,臺「環保署」在2019年5月公告「一次用塑料吸管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辦法」,並在當年7月1日開始在政府、學校、百貨公司、快餐店實施;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不少餐飲業者都「開了第一槍」,開始使用一次性餐具。「環保署長」張子敬回應稱,「環保署」在防疫期間會告知地方政府,如果餐廳覺得有需要暫時使用免洗餐具,「環保署」會同意。莊競則建議環保和防疫要取得平衡,應該倡導民眾自備環保餐具。

今年元旦,臺灣「環保署」進一步擴大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規定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及量販店提供餐飲場所供消費者現場用餐時,不得提供各類材質免洗餐具;違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處以1200-6000元新臺幣罰款。

臺灣《工商時報》此前評論稱,從2002年第一波限塑令到如今再度擴大限塑範圍,臺「環保署」預估每年可再減少15億個塑膠袋,光是飲料業每年就可減少約8.7億個塑膠袋。2025年起外帶食品全面限用,範圍包括一次性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及免洗餐具等,2030年起則全面禁用。(程東)

相關焦點

  • 重慶部分一次性餐具有銷量沒質量
    □ 本報通訊員 張藝也本報記者 蔣維勝  隨著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正式解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心一次性餐具的質量狀況。為此,記者近日對重慶一次性餐具市場進行了調查,發現行業質量狀況參差不齊,不少企業無證經營,原料暗藏隱患,令人擔憂。
  • 一次性餐具圖省事耗能驚人
    在家裡,有了一次性餐具,吃完飯一扔,再也不用為誰刷碗而爭論了。還有餐廳裡的一次性筷子,很多人也覺得它很乾淨。一次性餐具給人乾淨、方便的感覺,可是有數字表明:我國每年紙餐具消費達100億隻以上,一次性水杯200億隻,一次性筷子450多億雙,一次性桌布、購物袋等塑料製品數十萬噸……一次性餐具主要浪費的是樹木和水資源,而塑膠袋之類的原料主要是石油。
  • 一次性餐具告別上海外賣 網友:不給餐具怎麼吃飯?
    「這意味著以後取餐時,除非顧客主動提出,否則默認不給一次性餐具。」——滬上某快餐門店表示。「用戶下單時,平臺將不再默認提供餐具。用戶將收到彈窗提醒,詢問是否需要餐具,並需要用戶主動確認餐具份數。」——外賣平臺「餓了麼」稱。
  • 北京提供一次性餐具或被罰款,最高擬罰5千元,自備餐具感覺如何
    草案送審稿提出,餐飲經營單位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擬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並應當設置醒目標識。在服務過程中提示消費者合理消費,適量點餐不剩餐。如果餐飲服務提供者或者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的,擬由市場監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而旅館經營單位擬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並應當設置醒目標識。
  • 深圳麥當勞星巴克對一次性餐具收費 昆明的情況是…
    10月19日,記者走訪了昆明市區麥當勞虹山東路得來速餐廳、星巴克悅雲天地購物中心門店、肯德基正大紫都城門店等,發現這些店鋪並未針對一次性餐具進行收費,所有餐具皆可免費使用。相關舉措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的堂食及外帶率先實施,將於2020年內覆蓋中國內地所有餐廳。 19日上午11點,在麥當勞虹山東路得來速餐廳,點餐檯的工作人員表示:「只要點餐,相應的餐具就都會給到顧客,我們不收取費用。」在餐廳內外,除了優惠套餐的推廣,沒有關於餐具收費的公告。
  • 行業新規定出臺 一次性餐具將淡出餐飲市場
    行業新規定出臺 一次性餐具將淡出餐飲市場
  • 餓了麼發布「藍色星球」計劃 透視一次性餐具使用現狀
    短期:從產品層面,引導用戶和商戶自覺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9月中旬,新版餓了麼APP將在下單確認頁添加「無需餐具」備註選項,並為選擇該項備註的用戶提供積分獎勵。餓了麼積分商城將開設環保專區,供用戶使用積分認領荒漠公益林、兌換環保購物袋等。
  • 康衛者一次性水晶餐具-實力品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一次性餐具層出不窮,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各式各樣用在不同場合的一次性餐具。數據研究中心表示,隨著人們對衛生水平要求越來越高,一次性餐具的市場也在持續越來越大。市場上常見的一種品牌康衛者一次性水晶餐具,就得到了業內很多好評和讚譽。
  • 一次性餐具包竟成「下單必點」!外賣商家新款套餐藏貓兒膩
    從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飯館餐廳將不得再主動提供包括筷子、勺子、刀叉等一次性餐具,外賣平臺則默認「不勾選=不需要」模式。新規實施已有10天時間,記者注意到,大部分飯館餐廳送出外賣時已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但也有個別餐館推出了1毛錢的付費一次性餐具包,而且與套餐「捆綁銷售」,消費者想取消都沒門兒。
  • 一次性餐具有望淡出市場 江西從建議推向強制
    一次性餐具有望淡出市場  國家出臺《餐飲企業經營規範》 我省逐步從建議推向強制  本報訊 記者/郭寧 實習生/劉毅 萬眾報導 國內首部針對餐飲企業制定的行業規範文件《餐飲企業經營規範》將於12月1日起實施,新規首次提出了「餐飲企業減少一次性筷子
  • 一次性餐具逐漸退出餐飲市場
    魯網11月21日訊 近年來,在餐飲市場,一次性筷子的身影越發少見,相反在各個快餐店內卻配置了各式各樣的餐具消毒櫃。
  • 一次性水晶餐具,全新的一次性餐具,即將取代傳統消毒餐具
    一次性水晶餐具,又被稱為一次性航空水晶餐具,是原本應用在航空領域的一次性餐具,在經過不斷改良後才出現在了現在的餐飲市場上。在我們去吃飯使用傳統餐具的時候,是不是都會用熱水衝燙一下餐具呢?它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熱塑性塑料,具有高於100℃的玻璃轉化溫度,因此經常被用來製作各種需要承受開水的溫度的一次性容器,這種材質擁有無色無味,抗菌無毒,硬度高,透明度高等特點,在製作成餐具後造型美觀,而且透明度是玻璃的1.3-.15倍,所以被稱為一次性水晶餐具。
  • 跌跌漲漲很迷茫,期待一次性餐具市場的復甦
    楚天都市報記者詹鈃 實習生孔銘萱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輝受疫情影響,今年1-5月份,武漢的一次性餐具市場猶如過山車般,起伏不定,難以捉摸。從價格上看,從封城期間到4月底,一次性餐具經過兩輪漲價。
  • 餐飲店還在提供一次性餐具?最高將罰5000元!
    餐飲經營單位、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和旅館經營單位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或者日用品。上海對該條例的規定是:上海外賣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叉子、刀等餐具。違規者由市場監管部門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處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 一次性餐具的黑幕到底有多黑?
    根據最新測量數據珠穆朗瑪峰高達8848米 圖|花瓣網這僅僅只是外賣行業的數據,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通常還包括奶茶店、攤販以及外出就餐的打包等。一次性餐具正在影響你的健康在公眾認知中,存在認為一次性餐具更乾淨衛生的知識誤區。實際上,一次性餐具在生產過程中會添加螢光性物質和塑化劑等化學添加劑,它不僅不衛生,對人體的健康也十分不友好。
  • 一次性餐具市場前景怎麼樣?
    環保一次性餐具引進國際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出品的水晶塑料一次性餐具產品,提升了消費積極性。康衛者一次性餐具有效地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產品之從根本上有效地去除了塑料中的有害成分讓消費者用的放心,康衛者一次性餐具讓加盟者輕鬆管理,安心數錢,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加盟好項目。
  • 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收費連捷徑都不是
    原創 狐狸罐頭 狐狸罐頭近日,深圳麥當勞對一次性餐具收費的新聞上了熱搜。9月15日起,在麥當勞用餐,使用包括刀、叉、勺等在內的一次性餐具,消費者需要多付0.5元。麥當勞表示,此舉是助力環保,響應政府號召,收費提供一次性餐具。
  • 一次性餐具包裝涉嫌「三無」?
    金山網訊 近日,市民王先生(化姓)向本報反映,面向丹陽市場提供一次性餐具的一個廠家涉嫌違規,存在包裝上地址與實際生產地址不符、無生產日期等情況。記者對此進行調查並將情況反映給市場監管部門。「據我了解,這家企業至少面向丹陽200多個餐飲店提供餐具。」王先生還提供了部分餐飲店的地址和店名。24日上午,記者隨王先生來到丹陽市華南路。經粗略統計,這條路上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店中,七成由王先生所說的丹陽市玉君消毒有限公司提供。餐具包裝上的地址是「丹陽市珥陵鎮」,生產日期「見外包裝」,然而記者在餐具包裝上沒有找到生產日期及合格證編碼等信息。
  • 跟一次性餐具「說再見」
    來源:法制日報下班路過甜品店,買杯飲料取根一次性吸管;加班時叫一份外賣,商家配有一次性筷子和刀叉……7月以來,生活中常見的這一幕將受到限制。根據規定,自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餐飲服務業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筷子、調羹等四類一次性餐具。快遞包裝、一次性餐具,是當前生活垃圾最大的增量來源之一。走訪上海多家餐館、咖啡店發現,各家店鋪已進入狀態。
  • 一次性餐具都用「No WiFi」這個梗了,以後就別再用來做廣告了吧
    該營銷來自於美國一次性紙杯、餐盤生產商 Dixie ,他們在街頭拍了一些坐在一起吃飯卻總玩手機的人,也採訪人們對於這種情況表示不滿的看法。於是開始派人去尋找那些沒有 WiFi ,也收不到手機信號的地方,比如郊區的山洞,並在那裡搭建了臨時的餐廳,宣稱在這樣玩不了手機的環境裡,人們可以更加享受與親朋好友用餐和面對面交流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