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晚上我就害怕,難道又要在床上『翻烙餅』到天亮?能睡個好覺,現在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奢侈!」長期失眠的痛苦,可能唯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真正感同身受。
「一隻羊、兩隻羊、三隻羊……」失眠了,除了默默數羊,其實還有很多「催眠」的招數可以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早日擺脫失眠噩夢,一夜好眠!「
自測一下,你真的失眠嗎?
「晚上看書看困了,但是一躺床上就精神了,翻來覆去睡不著……」
「我覺得自己一晚上都沒睡著,可是愛人說聽見我打呼嚕了……」
「一晚上睡睡醒醒好幾次,早上起來頭昏腦漲,迷迷糊糊的……」
很多人都有各種睡眠問題,那麼,自測一下,你是真的失眠嗎?
失眠的診斷標準包括:
1、夜間入睡困難,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
2、睡眠質量下降,整夜醒來次數≥2次,早醒、醒後入睡困難,多噩夢;
3、總睡眠時間減少,通常少於6小時。
4、日間殘留效應:次晨感到頭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失眠按嚴重程度分類:
輕度:偶發,對生活質量影響小;
中度:每晚發生,中度影響生活質量,伴一定症狀(易怒、焦慮、疲乏等);
重度:每晚發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臨床症狀表現突出。
遠離失眠,試試這些「催眠術」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除了心理因素、不良生活習慣,關節痛、神經痛及頭痛等慢性疾病,以及睡眠呼吸暫停、夜間肌陣攣發作、抑鬱症等都可以引起失眠。
一些疾病因素應該遵循醫囑,進行藥物或其他治療,此外,失眠者不妨嘗試以下「催眠術」:
1、晚飯後鍛鍊促睡眠
白天忙了一整天,晚上拖著疲憊的身子上了床,卻怎麼也睡不著。很多人可能都有類似的體會。對於職場人士來說,睡不好覺的主要原因一是心理壓力大,二是腦力勞動太多,體力活動太少,導致腦體活動失衡。
對於這種失眠,最好通過一些體力運動,來「中和」白天過度的腦力活動。可以在晚飯後到公園裡走走圈、打打拳、做做操,運動得身體乏了,有些人的失眠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過,臨睡前就不要鍛鍊了,否則反而會干擾睡眠。
2、聽聽「白噪聲」睡得香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下雨天時聽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感覺睡得格外香甜、踏實。
其實,雨聲也是一種噪聲,不過是一種特殊的「白噪聲」。所謂白噪聲,就是人耳能接受的整個音區裡的所有頻率的音高同時發出所產生的聲音,它們的功率譜密度在整個頻域內的分布是均勻的。
與其他噪聲不同的是,白噪聲不但不會影響正常睡眠,反而會誘導甚至改善睡眠,醫學研究已經證實了一點。雨聲、規律的滴水聲、敲木魚聲、蛙鳴聲、流水聲、海浪聲、瀑布聲等,這些都屬於白噪聲。
失眠者不妨下載一些「白噪聲」,當做催眠曲。
3、做做腹式呼吸助好眠
睡眠時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腹式呼吸,這種緩慢而深長的呼吸,可以讓人更放鬆,更平靜,有助於減輕壓力,促進睡眠。
腹式呼吸可以這樣做:平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屈膝,全身放鬆。左手放在腹部肚臍處,用鼻呼吸而不是用口。緩慢深吸氣,讓肚子慢慢鼓起來;然後慢慢地呼氣,讓肚子收回來。
4、這些食療方也管用
中醫治療失眠的基本方法是調整陰陽平衡。
桑葚:
《本草綱目》載:桑椹能「補五臟,通氣血,久服不飢,安魂鎮神,令人聰明」。所以,桑椹可用來治療由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耳鳴目澀,神經衰弱,平時失眠的人多吃些桑椹,可起到安神益智的作用。
酸棗仁:
酸棗仁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酸棗仁味甘、性平, 歸肝、心經,有疏肝、寧心、斂汗、生津的作用,對於因肝血不足,血不養心、久病體虛、邪氣入體等引起的失眠症狀,能夠明顯的改善。因此,酸棗仁被中醫稱為「東方睡果」。
龍眼肉:
《易經》中第一補腦的靈丹,每當疲勞、熬夜、用腦過度時,我立即煮一碗桂圓水喝,或者剝三十顆幹桂圓吃,這樣,腦子立即就能恢復清醒。
黃精:
黃精,有滋陰潤肺、補脾益氣、補腎益精、強壯筋骨之功效。主治陰虛肺燥、勞嗽咳血、精血虧虛、內熱消渴、腎虛足軟、風溼痛疼、消渴、脾胃虛弱、食少倦怠、口乾舌紅等。
茯苓:
茯苓是中藥的一個名稱,它具有消腫,利水滲溼,健脾寧心的功效,主要適用於治療水腫,痰飲,洩瀉,心悸,失眠。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性味甘;淡;平。具有滲溼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用於小便不利;
枸杞子:
枸杞子沒有直接的安眠作用,但它卻是一味滋補中藥,可以抗疲勞,加快體內代謝產物的清除。對於長期失眠,或因一系列心理壓力造成的疲憊狀態者服用正好適合。
枸杞子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乾燥成熟果實。藥性為甘,平。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明目之功,可治療精血不足所致的視力減退、頭暈目眩、失眠多夢及潮熱盜汗等症。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款調理睡眠的桑葚酸棗仁茯苓枸杞茶,沿用古代酸棗仁的配方,同時又根據現代人的體質特點進行了配方改良。具有配方優(科學配比,精挑細選,選材嚴格)、工藝優(工藝複雜,古方熬製)的特點,且藥食同源,完全使用嚴格甄選的天然食材經過古法熬製而成,不添加防腐劑,增稠劑,香精等。
溫馨提示:調理調的是人體五臟六腑的陰陽和諧,從而實現人體的良性循環。調理是一個慢性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需要循序漸進,慢慢調理。
不少有失眠、多夢、易醒等睡眠問題的患者,無論是20-40歲的中青年,50歲的更年期女性,還是60-70歲的老人通過一段時間的調理,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均反饋失眠症狀有了明顯的改善,睡眠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