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暖化不斷加劇,紅火蟻或成未來統治地球霸主?

2020-12-04 胖福的小木屋

近日,國家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在這些入侵物種中,有對農業的危害的,比如煙粉蝨,是大田作物的主要入侵害蟲,能夠傳播70多種病毒;有對林業的危害,最臭名昭著的當屬松材線蟲;會與牧草競爭或直接危害牲畜,對畜牧業造成危害;還有一些入侵物種會擠佔受保護物種的生態位,嚴重的可導致物種滅絕,從而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甚至一些入侵物種將對人體健康產生威脅,最臭名昭著的當屬紅火蟻了,紅火蟻對人有攻擊性和重複蜇刺的能力,人體被紅火蟻叮蜇後有如火灼傷般疼痛感,其後會出現如灼傷般的水泡。多數人僅感覺疼痛、不舒服,少數人對毒液中的毒蛋白過敏,會產生過敏性休克,有死亡的危險。如水泡或膿包破掉,不注意清潔衛生時易引起細菌二次感染,能引起這些反應,是因為火蟻腹部末端有連接毒腺的螯針,連續刺入皮膚,釋放毒液引起過敏反應,毒性成分為水溶性毒蛋白。

紅火蟻在分類上屬於昆蟲綱膜翅目蟻科火蟻屬,體型只有2-6毫米,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等地區。

儘管在1973年才正式命名,但是早在1930年,紅火蟻就已經入侵美國,每年能以198公裡的速度向外擴散,成為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種。

除了會危害人體健康之外,紅火蟻還會叮咬人類牲畜,啃咬農作物,紅火蟻還能啃咬各種電力設備的絕緣體導致短路等巨大的安全隱患,造成的經濟損失數以億計,紅火蟻也擅長捕殺幼鳥和爬行動物,包括鵪鶉,短吻鱷,蜥蜴和海龜,尤其是受威脅的美國易危物種沙漠地鼠龜。此後,紅火蟻橫行美國70餘年,美國,每年有超過8萬人被紅火蟻蜇傷,且致死率居高不下。

紅火蟻之所以難以消滅,得益於它強大的繁殖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蟻后每天可最高產卵800枚(IUCN數據,另有論文稱為1500枚),而紅火蟻存在多蟻后型,一個蟻巢裡有多個蟻后,後者的繁殖和擴散能力更強一些。一個幾隻蟻后的巢穴每天共可以產生2000~3000枚卵。當食物充足時產卵量即可達到最大,一個成熟的蟻巢可以達到24萬頭工蟻,典型蟻巢為8萬頭,這讓讓它們在生態位中佔據了主導地位。擁有多個蟻后的紅火蟻群可以在每畝土地建造67-83個蟻丘。

而紅火蟻對熱的耐受性最低溫度為3.6℃,最高溫度為40.7℃,幾乎可以在任何土壤裡築巢。2004年,在中國廣東首次發現紅火蟻,2013年據中國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區名錄,紅火蟻分布於中國7個省/區,169個縣(市、區)。

紅火蟻的入侵、傳播包括自然擴散和人為傳播。自然擴散主要是生殖蟻飛行或隨洪水流動擴散,也可隨搬巢而作短距離移動;人為傳播主要因園藝植物、草皮、土壤廢土移動、堆肥、園藝農耕機具設備、空貨櫃、車輛等運輸工具汙染等作長距離運輸。這也是為什麼紅火蟻可以快速入侵各大省市的原因。

根據2018年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從上個世紀伊始到2017年,我國地表的平均氣溫已經升高1.21攝氏度。

在如今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對於紅火蟻的繁衍可以說是如虎添翼。紅火蟻會不會像1998年的電影《螞蟻的襲擊》一樣肆虐地球進而統治整個生態圈呢?

一項德國的研究發現,在1989年到2017年的二十多年間,受棲息地被破壞,生態環境惡化,人類活動等影響,一些地方昆蟲的生物量已逐年遞減,下降了75%。然而,其他昆蟲消失殆盡,反而讓紅火蟻迅速搶佔了生態位,見縫插針地擴展自己的地盤。

2019年,日本東京港青海碼頭貨櫃場內已經累計發現了超過300隻原產於南美地區且具有超強毒性的紅火蟻,直接轟動了全國,日本首相官邸召開緊急會議,要知道在日本境內這種外來生物根本沒有天敵,如果不加控制日本政府很有可能會每年多花數十億美元去消滅這群螞蟻。內閣長官用「事態升級」來形容此次「外敵」入侵,同時告誡民眾,發現這種生物切勿用手觸摸,必須第一時間通知當地有關部門。

世界各國的防治手段都是以毒餌劑為主。在實施化學防治的基礎上,同時加入生物防治因子能進一步優化防治效果。但是收效甚微,目前,中國科學家寄希望於培養雙齒多刺蟻來對抗紅火蟻,這種螞蟻領地意識很強,並且有攻擊紅火蟻工蟻的傾向。

關於兩種螞蟻的研究顯示,雙齒多刺蟻總是選擇主動進攻多過防禦,而紅火蟻則以防禦為主。在對抗不同體型的紅火蟻時,多刺蟻策略也有不同,比如在面對紅火蟻小型工蟻時更多選擇主動進攻,而當對手換成了大型工蟻,多刺蟻就減少進攻,增加防禦。

即便在相同數量下,紅火蟻的損失也比雙齒多刺蟻更多。無論誰先進入覓食區,雙齒多刺蟻都能做到一換三的交換比;當雙方同時進入覓食區,兩者的損失是最為接近的,此時紅火蟻差不多能和雙齒多刺蟻一換一。

然而利用雙齒多刺蟻消滅紅火蟻,當雙齒多刺蟻種群龐大來起來,是否又會對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呢?

最後,在紅火蟻的疫區,進行戶外活動要特別小心,不要踩到蟻巢。不慎被紅火蟻叮咬,迅速用肥皂與清水衝洗被叮咬部位,有條件的情況下冰敷處理,簡單處理後在醫生指導下塗抹外敷藥物緩解瘙癢疼痛,切勿抓破水泡以免導致二次感染。

相關焦點

  • 外報:地球暖化加劇 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時日不多
    外報:地球暖化加劇 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時日不多 2017-07-20各種跡象顯示,全球極端天候的發生頻率正在加速,人類迷途知返的機會之窗不斷收窄,再不果斷行動,後果將非常嚴重。  文章摘編如下:  科學家日前警告,南極最大冰架「拉森C」的一條裂縫正迅速擴大,可能在幾個月內完全斷裂出去,形成一座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裡的冰山,相當於七個新加坡那麼大。冰架是指陸地冰或與大陸架相連的冰體,是延伸到海洋的部分。冰架崩解後就形成了冰山。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自從八○年代末期,全球暖化這個詞彙登上國際舞臺後,二十年之間,從環保、政商到娛樂界,沸沸揚揚地把氣候暖化炒熱為「道德議題」,儼然發展為信眾最多的「主流新宗教」。 集兩千多位頂尖科學家的研究精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PCC)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諄諄告誡,地球持續升溫,擋也擋不住。
  • 聯合早報:根治全球暖化 留一片淨土給後人
    中新網4月25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25日刊文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全球氣候的暖化已經接近臨界點,一旦跨越,包括人類在內的生態系統恐怕將萬劫不復。懺悔的方式,唯有改變當前唯利是圖的短視做法,希望還來得及為子孫後代保留宜居的環境。
  • 【與地球共生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現今地球就像是火宅,人類破壞生態環境,使得地球溫度升高
  • 全球暖化加劇,2020年將成史上第二熱的年份
    多災多難的地球,今年除遭新冠疫情蹂躪,溫度也愈來愈高!聯合國旗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最新報告,2011到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即將落幕2020年,可望成為史上第2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沉痛警告,地球已瀕臨陷入「氣候災禍」中。
  • 暖化加劇,夜間升溫比白天更快
    這種變化與雲量有關,現在科學界知道,全球暖化讓地球表面捕獲更多熱量,促使大氣層保持水分,然後凝結成雲。因此英國艾希特大學研究人員認為,白天夜間氣溫變化是全球變暖導致雲層變化的結果。在雲量增加的地方,白天陽光被遮擋,但是晚上,雲層像毯子一樣保留更多的熱量和溼度,導致夜晚變得越來越熱。在雲量減少的地方,大部分是在已經乾燥的地區,白天會有更多的陽光,因此使溫度上升更快。
  • 什麼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這裡提出一見需要注意的事情,全球暖化是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後果,而非溫室效應的另一含義,溫室效應的含義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超過一定的平衡值(即地球可正常"消化"的數量單位),而溫室效應的產生,其中一個惡果即是全球暖化.全球暖化導致冰川加速溶解,海平面上升,人類可居住地減少等負面反應.
  • 溫室效應加劇極端氣候 2020全球災損高達1500億美元
    根據今天公布的報告,2020年全球10大氣候災害引起的承保損失高達1500億美元,超過2019年的災損金額,反映全球暖化的長期影響。 從今年1月澳洲野火瘋狂延燒,到截至11月大西洋颶風形成次數破紀錄,實際上,由於大多數災損沒有保險,因此今年氣候變遷引發災難的實際成本恐怕還要高出許多。 根據全球非政府組織年度統計報告,這類負擔不成比例地落在貧窮國家身上,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 《自然》:地球進入緊急狀態,再不遏阻暖化,人類文明恐將難存續
    「臨界點」(tipping point)是指,地球環境系統的變化一旦達到這個門檻,就會進入持續發生巨變、不可逆轉的狀態,例如亞馬遜雨林的急遽消失數萬平方公裡,兩極最古老、最厚實的冰層已經消融90%。而「全球臨界點」(global tipping point)則是指,全球各地的氣候變遷都達到不可逆轉的狀態。
  • 海洋變暖加速 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
    本期嘉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成裡京  本期觀點:海洋變暖引發一系列嚴重後果,包括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溶解氧下降、珊瑚白化等。人類活動不斷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這些溫室氣體產生的溫室效應導致地球系統的能量不斷增加,而這些增加的能量不斷積聚在海洋中,致使海洋熱含量不斷上升。據統計,溫室氣體產生的熱量90%以上都被海洋吸收了。
  • 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可能導致地球自轉加快,極端氣候會越來越頻繁
    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的原因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升高,而這些二氧化碳都是由工業生產排放的。雖然科技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提高和很多的好處,但是對於環境來說,科技的快速發展加劇了生態的快速破壞。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可能很多人覺得,氣溫的不斷升高,不就是會讓南北極的冰雪不斷融化嗎?可事實上,南北極冰雪融化只是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的一個小的方面。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全球暖化並非未來,我們可以做什麼
    導讀:大家好,我是小二黑,據相關資料顯示,北極已經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那麼全球暖化的現象也已經不是未來的事情了,而北極無冰狀態出現的時間也將會遠遠提前,我們究竟可以做什麼呢?接下來一起來看一下。然而現在,全球暖化現象已經讓北極冰川快速融化,使北冰洋的冰川一步一步與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失去連接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全球暖化並非未來,我們可以做什麼
    導讀:大家好,我是小二黑,據相關資料顯示,北極已經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那麼全球暖化的現象也已經不是未來的事情了,而北極無冰狀態出現的時間也將會遠遠提前,我們究竟可以做什麼呢?接下來一起來看一下。
  • 巴西氣候觀察組織:烤肉是地球暖化殺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餘鵬飛】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11月4日報導,巴西氣候觀察組織今天在裡約熱內盧發表「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預估系統」數據指出,巴西民眾酷愛的烤肉,正成為氣候暖化的殺手。數據顯示,從飼養牲畜到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佳餚,「肉類」製成過程排放大量造成地球暖化的氣體,所以氣候觀察組織建議減少牛肉的消費量和提高生產效率。巴西環保署氣候農牧部門督導皮亞託指出,農牧業造成的衝擊佔巴西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69%,包括牲口消化、施肥、運輸和伐林等程序產生的汙染物質;巴西牲口數目約達2億,數量在全球數一數二,幾乎和巴西人口相當,致使問題惡化。
  • 規整40年衛星數據,科學家確定全球暖化加劇熱帶氣旋強度
    我們或已隱約感覺到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某幾場熱帶風暴比以往還要強烈,現在一篇新研究收集了具統計意義的全球風暴趨勢,證實全球暖化加劇了熱帶氣旋的強度,未來很可能發生比目前都還更強烈、更危險的熱帶氣旋,尤其是大西洋海域。
  • 全球變暖加劇,地球或成煉獄?
    因此,隨著世界地球日50周年的紀念,也是全球籤署《巴黎協定》,承諾採取氣候行動的5周年關鍵節點的到來,聯合國多機構聯合表示,儘管2019冠狀病毒病仍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肆虐,佔據了新聞的頭版頭條,勾走了人們的思想和的注意力,但採取氣候行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沒有絲毫的改變。
  • 全球暖化否定說
    全球暖化否定說(英語:global warming denial)或氣候變化否定論(英語:climate change denial)是指相關團體活動、個人行為,否定科學界公認存在的氣候變化現象。持此說的人士、集團或組織,大致包含有以下行為:否認人為導致氣候變化的現象、否認全球暖化乃因人類行所產生、默認有氣候變化現象的科學證據,但拒絕採取任何抑制全球暖化現象之措拖[1]。
  • 地球快速暖化!2020年異常高溫 成史上最熱一年
    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今天表示,2020年和2016年都是紀錄上氣溫最高的年分,證明地球持續快速暖化。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表示,2015年以來是紀錄上氣溫最高的6年,證明全球暖化是個持續且不斷惡化的趨勢。
  • 全球暖化問題加劇,南極氣溫升至20℃,首次出現血紅色的雪!背後真相太可怕!
    隨著全球暖化不斷加劇氣溫也隨之增加昔日寒冷的南極也出現了罕見的高溫天氣!冰成化成水,看似是一種物質的不同形態。但是對於南極生態系統來說,卻是一場顛覆性的大災難。因為北極熊捕食獵物必須站在浮冰上…但是冰川融解之下,從前堅固的小塊融冰早就化成冰水融入海洋了。
  • 紐約時報:全球暖化嚴重威脅物種多樣性
    而近20年來,不斷增加的遷徙者砍伐森林、闢地為田,影響了當地鳥類的生存。現在,全球變暖和其它氣候變化更是致命一擊,許多物種數量急劇下降,而且有可能永遠不能恢復。聯合國氣候變化小組認為,如果暖化趨勢達到預測的極大值,未來100年地球上一半的物種將會滅絕。不只是北極熊,從非洲到澳大利亞叢林地區,各個大洲的熱帶和山地有成千上萬種生物面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