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根治全球暖化 留一片淨土給後人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聯合早報:根治全球暖化 留一片淨土給後人

2016-04-25 15:57: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資料圖:為了喚起人們對氣候變遷、全球變暖問題的關注,英國雕塑家馬克·科爾斯發起了一系列「冰雕北極熊」裝置藝術展。  

  中新網4月25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25日刊文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全球氣候的暖化已經接近臨界點,一旦跨越,包括人類在內的生態系統恐怕將萬劫不復。懺悔的方式,唯有改變當前唯利是圖的短視做法,希望還來得及為子孫後代保留宜居的環境。

  文章摘編如下:

  共有175個國家於4月22日在紐約的聯合國籤署了《巴黎氣候協定》,創下了單日最多國家籤署國際協定的新紀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形容「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他指出,籤署《巴黎協定》是同未來籤署的一個契約,這一契約「必須要產生比承諾更多的結果」。代表美國籤約的國務卿克裡在籤字時,特地抱著他兩歲的外孫女見證,形象地凸顯了「對未來承諾」的這一意義。

  據美國太空總署以及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2015年確定超越2014年,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地表及海平面平均氣溫比20世紀平均溫度升高了0.9攝氏度,不但比2014年的記錄高了0.16攝氏度,更破了地球年比氣溫升溫值。

  特別讓人憂心的是,自1880年開始有記錄以來,全球16個最熱的年份,有15個是在2001年之後。換句話說,本世紀至今的幾乎每一年,都屬於歷史性的最熱年份。

  儘管一些大財團不斷炮製另類理論來混淆大眾視聽,科學界大致的共識是,人類活動是造成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為了保護既得利益,那些依靠現有經濟體系牟取暴利的個人及團體,一直試圖說服世界輿論,當前的極端天候,是地球氣候系統的自然循環的結果。

  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全球氣候的暖化已經接近臨界點,一旦跨越,包括人類在內的生態系統恐怕將萬劫不復。懺悔的方式,唯有改變當前唯利是圖的短視做法,希望還來得及為子孫後代保留宜居的環境。

  所謂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暖化,指的主要是不斷追求更高利潤的當代全球化的資本主義,以及其孿生的盲目消費主義。不檢討這兩種意識形態的自我毀滅基因,就很難根治全球暖化背後的驅動力。

  逐利是資本主義的唯一本能,人類歷史上儘管也不斷因利益的驅動而發展,可是總有其他的力量作為制衡。

  隨著近代歐洲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一系列重大社會變革的結果,以及殖民主義的世界性擴張,越來越多的社會文明已經被這種基於工具理性的意識形態所徵服。用馬克思的術語說,這是人類的「異化」——經濟本來是為人服務的,最終卻成為奴役人的主子。

  伴隨資本主義至上的則是盲目的消費主義,這在發達經濟體尤其肆虐。要推高業績和利潤,企業用盡各種手段,說服人們購物消費,甚至不惜製造虛假的需求,鼓勵消費者貸款花未來錢。

  長期的潛移默化,造成越來越多人不再珍惜資源,反而為了追逐最新的產品而喜新厭舊,進而養成浪費的習慣。當更多的經濟體邁入發達社會後,捨棄了過去的節儉轉而成暴發戶式的過度消費與浪費,地球的負擔自然會加重,環境破壞的速度也必然加劇。

  因此,人們首先必須反省個人的生活習慣,不能因為覺得負擔得起,而反覆地更換還能使用的手機、家電、汽車,平日應當多注意節約用電和用水等等。更關鍵的是,目前這種利潤私有化,成本社會化(環境汙染、貧富懸殊)的政治經濟制度,必須進行重大改革。只有在越來越多社會意識到改變的必要性,下一代才有機會繼承宜居的地球。

相關焦點

  • 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原標題: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稱,氣候發生變化,海平面逐漸上升,一些島國已經開始謀劃,要如何應對土地遭淹沒的危機。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已在鄰國菲濟購買土地,巴布亞紐幾內亞也開始鑑別哪些國民最可能遭受海水威脅。
  • 全球暖化降雨異常 拉美上等咖啡豆歉收變質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日報導,全球氣候暖化及降雨變化無常造成拉丁美洲的上等咖啡豆收成大跌,品質也受影響;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的中產階級崛起,使得對咖啡的需求上升,一些咖啡商已將價格調高達25%。  有專家認為,咖啡產量有可能已達到高峰狀態,今後只會往下滑落。
  • 研究稱全球暖化若持續 野生咖啡豆未來將滅絕
    研究稱全球暖化若持續 野生咖啡豆未來將滅絕 原標題: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4日報導,澳洲氣候研究所在最新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若全球暖化以目前的軌跡延續,野生咖啡豆可能在2080年滅絕。
  •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全球氣候暖化與生態改變 英國特種蝴蝶或瀕滅絕 2015-08-12 10:19:45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季   中新網8月1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
  • 外媒:專家稱全球暖化或導致北極熊數量減少3成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 外媒稱,專家表示,由於全球暖化造成北極海冰融解,到本世紀中期,北極熊數量可能減少超過三成。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20日報導,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約有22000至31000頭北極熊,但由於它們棲息的海冰日益縮減,生存越來越困難。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凱特說:「我們預計未來35至40年,(北極熊數量)將減少三成以上。」
  • ...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
    中新網6月2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  海洋生態惡化的程度,比幾年前的預測還要嚴重,引起專家的深切關注與擔憂。  27名頂尖專家今年4月在牛津開會,綜合各方對全球海洋生態問題的評估,集結成報告。報告指出,導致海洋環境惡化的三個因素,都是人類活動直接產生的後果,分別是全球暖化、酸化和缺氧現象。  過去,科學家只是對影響氣候與環境的因素做單獨研究,他們是直到最近才開始把這些因素聯繫起來,研究其連鎖反應。
  • 什麼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這裡提出一見需要注意的事情,全球暖化是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後果,而非溫室效應的另一含義,溫室效應的含義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超過一定的平衡值(即地球可正常"消化"的數量單位),而溫室效應的產生,其中一個惡果即是全球暖化.全球暖化導致冰川加速溶解,海平面上升,人類可居住地減少等負面反應.
  • 全球暖化否定說
    持此說的人士、集團或組織,大致包含有以下行為:否認人為導致氣候變化的現象、否認全球暖化乃因人類行所產生、默認有氣候變化現象的科學證據,但拒絕採取任何抑制全球暖化現象之措拖[1]。但規範二氧化碳及甲烷的排放,會造成特定工業及利益團體的損失,因此由工業界、政治界、特定意識形態之利益團體所鼓吹,保守媒體及批判博克所支持的各種全球暖化否定活動[10][11],在近幾十年來大規模展開,目的是要讓一般大眾,對科學界公認存在之全球暖化產生懷疑或不確定感,以封殺可扼制全球暖化的諸多政策。這些活動在美國最為活躍,被稱為「否認機器」(Denial machine) [12]。
  • 報告稱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可能滅絕大量海洋生物
    中新網6月22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海洋汙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海洋生態惡化的程度,比幾年前的預測還要嚴重,引起專家的深切關注與擔憂。一群世界頂尖海洋專家在一份綜合報告中發出警告,他們指出,珊瑚礁瀕臨死亡、物種侵略危及生物多樣化、有毒海藻滋生及大魚種大量減少等情況正在加速。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曾任職NOAA的他歸納,除了反映暖化的全球現象,臺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衝擊三: 生態斷鏈,物種逃難 正如臺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剖析,暖化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態圈受到滅絕式的威脅。因暖化以及二氧化碳濃度增高使海水酸化,全球二○%的珊瑚礁遭受到嚴重破壞,白化死亡,致使有毒海藻增生,魚類吃下毒藻,人類再吃魚而中毒。
  • 全球暖化沒有緩和跡象
  • 研究:全球暖化或導致加州山火年年爆發
    中新網3月5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5日報導,2018年美國加州發生大規模山火。研究指出,因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及人為強行遏止火災等因素,更多的乾燥木材易成為助燃物,未來加州大火等級的山火恐成「每年都發生的夢靨」。
  • 對抗全球暖化是美國的「溫泉關戰役」
    特約評論員 陳永傑  對抗全球暖化是美國的「溫泉關戰役」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環保紀錄片《絕望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不久前奪得了兩項奧斯卡獎項,使越來越多人關注起全球暖化問題。
  • 時代:全球暖化,非洲受益
    非洲的沙漠是危險的代名詞,而全球暖化則使荒漠擴大。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撒哈拉南端新增沙漠面積和索馬利亞一樣大,各國嚴重缺水、土壤退化,隨之而來的是饑荒、瘟疫、大量環境難民和潛在的戰爭威脅。但是,氣候變化亦可能為非洲帶來希望。經濟學家認為我們沒有考慮令人喜憂參半的外部性:暖化會為全球經濟帶來壓力,而幫助發展中國家增長將是做出有力應對的最好辦法。
  • 全球氣候暖化太明顯 南極竟出現綠色苔原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南極半島上的新景色,冰層消失,變成一片苔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nbsp&nbsp&nbsp&nbsp中國臺灣網5月25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我們多數人對南極的印象就是一片長年覆蓋冰雪的荒原,長久以來也確實如此。但是最新的研究卻顯示南極的外貌已經有所變化,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南極洲邊緣出現越來越多的綠色苔原,這個變化對生態會出現什麼影響還不得而知。
  • 全球暖化:拍北極熊卻遇上無冰無雪!
    全球暖化:拍北極熊卻遇上無冰無雪!不過,有攝影師今年造訪北極拍攝北極熊,卻見不到風雪,似乎全球暖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攝影師Patty Waymire想到訪北極拍攝北極熊,可是當地人卻說今年是的冬天非常和暖,也是有紀錄以來最暖的冬天。當她拍攝北極熊時,只見北極熊坐在沙地上,沒見到冰也沒有下雪。
  • 【與地球共生息】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現今地球就像是火宅,人類破壞生態環境,使得地球溫度升高
  • 外報:地球暖化加劇 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時日不多
    外報:地球暖化加劇 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時日不多 2017-07-20對此,新加坡《聯合早報》20日社論指出,儘管西方特別是美國輿論對川普會否改變立場持懷疑態度,這畢竟還是積極的一步。各種跡象顯示,全球極端天候的發生頻率正在加速,人類迷途知返的機會之窗不斷收窄,再不果斷行動,後果將非常嚴重。
  • 全球暖化愈加嚴峻,影響比預期更嚴重
    可能我們大多數人對「全球暖化」以及「溫室效應」的認知,還停留在海平面上升以及冰川融化的層面
  • 臺媒:全球暖化最快速 臺北2050年被淹沒
    臺海網1月25日訊 如果大禹治水是第一次暖化、唐朝滅亡起於全球氣候第二次暖化,那麼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將是第三次的暖化危機。臺灣最新一期《時報周刊》報導,前兩次暖化都造成部分文明的滅亡,而這次的全球暖化情況又比之前嚴重,大家不免擔心,這會對人類造成什麼樣的浩劫。根據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將導致北極在二○四○的夏天消失大部分。目前北極大約以八.六%的速率在衰退,相當於每年消失六萬多平方公裡的冰山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