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為了喚起人們對氣候變遷、全球變暖問題的關注,英國雕塑家馬克·科爾斯發起了一系列「冰雕北極熊」裝置藝術展。
中新網4月25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25日刊文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全球氣候的暖化已經接近臨界點,一旦跨越,包括人類在內的生態系統恐怕將萬劫不復。懺悔的方式,唯有改變當前唯利是圖的短視做法,希望還來得及為子孫後代保留宜居的環境。
文章摘編如下:
共有175個國家於4月22日在紐約的聯合國籤署了《巴黎氣候協定》,創下了單日最多國家籤署國際協定的新紀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形容「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他指出,籤署《巴黎協定》是同未來籤署的一個契約,這一契約「必須要產生比承諾更多的結果」。代表美國籤約的國務卿克裡在籤字時,特地抱著他兩歲的外孫女見證,形象地凸顯了「對未來承諾」的這一意義。
據美國太空總署以及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2015年確定超越2014年,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地表及海平面平均氣溫比20世紀平均溫度升高了0.9攝氏度,不但比2014年的記錄高了0.16攝氏度,更破了地球年比氣溫升溫值。
特別讓人憂心的是,自1880年開始有記錄以來,全球16個最熱的年份,有15個是在2001年之後。換句話說,本世紀至今的幾乎每一年,都屬於歷史性的最熱年份。
儘管一些大財團不斷炮製另類理論來混淆大眾視聽,科學界大致的共識是,人類活動是造成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為了保護既得利益,那些依靠現有經濟體系牟取暴利的個人及團體,一直試圖說服世界輿論,當前的極端天候,是地球氣候系統的自然循環的結果。
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全球氣候的暖化已經接近臨界點,一旦跨越,包括人類在內的生態系統恐怕將萬劫不復。懺悔的方式,唯有改變當前唯利是圖的短視做法,希望還來得及為子孫後代保留宜居的環境。
所謂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暖化,指的主要是不斷追求更高利潤的當代全球化的資本主義,以及其孿生的盲目消費主義。不檢討這兩種意識形態的自我毀滅基因,就很難根治全球暖化背後的驅動力。
逐利是資本主義的唯一本能,人類歷史上儘管也不斷因利益的驅動而發展,可是總有其他的力量作為制衡。
隨著近代歐洲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一系列重大社會變革的結果,以及殖民主義的世界性擴張,越來越多的社會文明已經被這種基於工具理性的意識形態所徵服。用馬克思的術語說,這是人類的「異化」——經濟本來是為人服務的,最終卻成為奴役人的主子。
伴隨資本主義至上的則是盲目的消費主義,這在發達經濟體尤其肆虐。要推高業績和利潤,企業用盡各種手段,說服人們購物消費,甚至不惜製造虛假的需求,鼓勵消費者貸款花未來錢。
長期的潛移默化,造成越來越多人不再珍惜資源,反而為了追逐最新的產品而喜新厭舊,進而養成浪費的習慣。當更多的經濟體邁入發達社會後,捨棄了過去的節儉轉而成暴發戶式的過度消費與浪費,地球的負擔自然會加重,環境破壞的速度也必然加劇。
因此,人們首先必須反省個人的生活習慣,不能因為覺得負擔得起,而反覆地更換還能使用的手機、家電、汽車,平日應當多注意節約用電和用水等等。更關鍵的是,目前這種利潤私有化,成本社會化(環境汙染、貧富懸殊)的政治經濟制度,必須進行重大改革。只有在越來越多社會意識到改變的必要性,下一代才有機會繼承宜居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