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剛起步的你們,這是我創業一年半收穫的7點經驗

2020-11-30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119日報導 (編譯:Denny

編者註:本文作者為美容App SkinSecrets聯合創始人Tejash Mehta,該App下載量已達1.05萬,回頭客率達68%

如果你最近總在想著創業公司、企業家精神、風險投資、天使投資者等種種創業相關的東西,那麼別猶豫,這篇文章就是為你寫的。

接下來我將與你分享我們在創業一年半的這段時間裡一些重要的收穫。

1.不要接下所有的事,明確你該做什麼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怪異。你可能聽說過,創業者在創業前期應儘可能多做事,儘可能地節省開支。但是我認為,你不一定非要那麼做。

我的理由如下:和所有創業者一樣,我也曾為了創企接下所有的事,但我發現這樣並不美好。我曾經同時負責產品研發、市場調查、供應商供貨、業務往來、業務發展、營銷和員工招聘等公司方方面面的事情,但是幾個月後,我和我的夥伴意識到我們需要專注於我們的專長。

我的任務是市場研究,方式包括網絡工具、數字市場、人員招募等。那會兒我和供應商關係良好,業務發展上做得也不錯,但與此同時我放棄了其它的任務。那時我不得不這麼做,因為我們缺乏人手。能做好眼前的就已經夠吃力了,更別說研究調查、技術開發、顧客反饋等細節——這些都被我們徹底忽略了。

所以為了卻確保公司的良好運營,你一定要分清你該做什麼。對團隊的強項和弱項做一個正確的評估,然後以此為參考劃分彼此的任務。

2.設定每日目標

確定你每天想要達到的目標,比如今天多發展5個付費用戶,再找到一個合作夥伴,又或者是完善團隊,確定外包業務事項等。不管是什麼樣的目標,每日目標的設立將很好的幫助你分析和監控公司的進展,公司內所有的團隊都應設立每日目標。

3.接受來自客戶的負面評價

我見過很多不願接受客戶負面評價的創業家,然而正如比爾·蓋茨所說:「最讓你不耐煩的客戶恰恰是你最寶貴的知識來源。」

作為一個創業者,你必須坦然接受客戶給出的負面評價,因為你可以從中知道改善公司產品或服務的著力點。如果你認為某個評論沒什麼價值,你可以忽略它,但在做出這個判斷之前,你還是得聽聽這個評價。

你還可以做個手帳或是日記之類的東西來記錄客戶反饋情況,以此來判斷公司是否真的有改進。在未來,公司的產品會因為接受了評價中暗含的種種建議而愈發完善。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也在客戶群體中建立了良好的形象,客戶將因公司能及時反饋他們的評價而認可公司,進而接受公司的產品或服務。

4.營造開放的工作文化

營造一個開放的工作文化,讓創始人和員工之間都能公開的交換意見、討論、反饋,對於好消息和壞消息,團隊裡的每個人都應共享。當然,也不僅僅是工作,一起聚會也是凝聚團隊力量的好方法。

開放文化的概念將喚起員工的責任心,確保公司的運營。在創業初期,員工人手有限,所以你必須確保員工處於最佳狀態。除了極少部分核心信息和機密事項外,確保公司開放的氛圍,確保員工能自由、公開的提出意見、參與討論,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了自己是團隊中的一份子,從而喚起他們的責任心。

5.壞事不可免,但如何應對更重要

沒錯,正與人們普遍想法相反,壞消息發生時要儘可能快的讓公司全員知曉。這一壞消息可能是裁員,失去重要客戶,又或是系統故障,但不管是什麼,只要你公開它,你都將獲得團隊進一步的信任。然後在宣布這一消息時,查明其原因,並建立應對計劃。

6.好事成雙!

如果沒有聚會,那麼好消息也算不上什麼重大的好消息。共同運營一個創企對團隊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所以有好消息時,就開個聚會吧。並不需要很盛大,像是一起喝杯茶、咖啡或者冷飲,就能起到很好的鼓舞士氣的作用。

7.多笑笑

快樂是會傳染的,所以與合作人、團隊成員、供應商或者其他同事相處時多笑笑。這將幫助你釋放壓力,也會讓你處理關鍵問題時更加專注。

我在目前這一年半的創業過程裡學到的還有很多,但前面這七條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其他的以後再分享吧。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畢業一年還好嗎?湖北大學校長與7名學子隔空對話
    楚天都市報5月9日訊(記者 賀俊 通訊員 吳珊 陳茵 邵壯)「畢業一年了,遠方的你們可還好?母校一直心繫你們,永遠是你們的精神家園和堅實後盾。」5月9日晚6時,湖北大學校長趙凌雲與7名畢業一周年的湖大學子隔空視頻連線,追憶大學生活,共話這一年來的奮鬥與收穫。
  • 我的這一年
    李樂靜攝翻完今天這最後一頁日曆,2020年就完結了。這一年對每個人而言,過的或許都是「意料之外的生活」。回望這一年,我們度過了怎樣的365天?登臨檢疫 成了常態■羅凱婷廣州白雲機場海關值機處航空器查驗二科副科長我駐守空港衛生檢疫防線已經10年。
  • 張一鳴:我的大學四年收穫及工作感悟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張一鳴分享的在大學四年的收穫以及工作上的一些感悟,看看優秀年輕人到底有哪些特點。一、大學裡的三點收穫2001年我考入了南開大學,起初大學的生活是讓人有點失落的,但慢慢地從安靜樸素的校園和踏實努力的氛圍中,我還是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 內蒙古森林女管護員:我把青春獻給林海
    包光玲是土生土長的林區人,自1983年參加工作後,就與這片大森林結下了不解之緣,三十年來依山而生,與林共存。  剛參加工作時,包光玲在森林調查隊,隊裡都是女同事,從事森林調查設計、森林病蟲害防治、營林生產等工作。
  • 一年通往作家路?看完這本書的前言,我有了三點讓心智通透的感悟
    第一本書是美國作家蘇·M·蒂貝爾吉安的《一年通往作家路》,為什麼會首先選擇讀這本書,很簡單,從書名就可以看出,這本書要表達的內容非常貼合我的新年Flag,我正好需要吸收前輩的經驗來幫助我實現目標。今天下午,我認真拜讀了這本書的「前言」部分,這部分內容並不是很多,但我卻有了三點讓人心智通透的感悟。
  • 小馬智行樓天城:我唯一後悔的是沒有早點創業 | 獵雲網
    創立2年半,小馬智行總融資額3億美元,最新由投資方披露的估值達17億美元,這是中國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的最高估值。這次量子位向樓天城發起十問,甚至談到讓他感到崩潰無語的事件。文章來源:量子位,作者:李根。教主樓天城,創業2年半。
  • 創業5年,我有5點關於人的思考
    高維君說:創業公司最好的策略,是招合適的而不是完美的人,從技能匹配度、對公司的興趣度和渴望度等多方面平衡。來源| dotNET跨平臺編輯| 高維君不知不覺創業五年了,也算一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創業老兵了。從第一次失敗要靠吃抗抑鬱的藥,到現在理性的看待成敗得失,不得不說,創業這條路對我還是有不小提升。
  • 我用20年經驗總結出了這7點!
    作為一個有20年經驗的聽力師,我認為高性價比是從7重維度來衡量的,正在考慮選配助聽器的朋友們,不妨參考本文的建議。1.選擇同檔次的品牌進行對比在驗配助聽器時,建議大家儘量選擇知名的國際品牌,畢竟國內的聽力學起步比較晚,助聽設備技術處於發展中,這就導致同檔次的國產品牌和進口品牌之間有很大的差距。
  • 專升本經驗,你見過濟南凌晨五點半的天空嗎?
    升本經驗時光如梭,光陰似箭,升本的日子一眨眼的時間就流逝了,一年前的我背負著一定要上本科的夢想來到了魯師,我想這應該是我最難忘的日子和回憶吧。從入學的那一天起,腦袋裡就緊繃了一根弦,心裡也種下了夢想的種子,我一天天在努力,它一天天在長大。你們見過濟南凌晨五點半的天空嗎?我見到了,而且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呢。
  • 一年半了挑夫把斑鳩當鴿子搬
    本報訊(記者付妤實習生曾燦)昨天上午9點,當警察扣下兩名挑夫搬運的三個蛇皮口袋檢查時,在紅旗河溝公交樞紐站的市民都驚呆了,口袋裡竟裝著上百隻野生斑鳩!兩名挑夫說,以為是鴿子,已經受僱每天早上幫忙搬運有一年半了。
  • 聚焦 | 陳昱光:不負創業好時代
    「創業之路雖然艱辛,可是我很享受這個過程,因為我喜歡挑戰。」在陳昱光的創業軌跡上,執著、敬業,以及堅定不移地追求個人人生價值的實現,使得他無怨無悔地走上創業發展的人生道路。2009年,陳昱光結束了澳大利亞的留學生活回到國內。
  • 30元起步養蚯蚓,河間80後大學生回鄉創業闖出新路子
    有一次,他在《致富經》上看到一個養蚯蚓的創業故事,激動得一下子跳起來。「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項目啊!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劉延傑說。養蚯蚓投資小,見效快,需求大,最適宜在林下養殖,生態又環保。蚯蚓還是個名副其實的「吃貨」,樹葉、稻草、畜禽糞便、生活垃圾等都是蚯蚓的食料,尤其是動物糞便,是蚯蚓最好的飼料。
  • 10年3度創業,他總結了7條保持企業韌性的經驗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來自多次創業者鮑勃·莫爾(Bob Moore)。10年以來,他創業過3次。第一次創業時,他遭遇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儘管這其中有很多艱辛,但他最終收穫了上百個客戶,也為公司找到了出路——被收購。
  • 一年2次全國遊,早上10點才上班,這家公司招人了!
    畢業7年做到人力總監,業餘寫出幾十萬粉絲的自媒體。 後面的路,無非是等著升人力總、人力高管,但我放棄了職位選擇創業。 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我看到新媒體未來的巨大發展潛力,這是一項有挑戰性的事業; 另一方面,當我有了幾十萬粉絲之後,也想為地產人做點事。 當然,還有個小原因,就算創業失敗,我也能回到房企繼續幹人力,沒有後顧之憂。
  • 做了八年玫琳凱的收穫,我早就變成了發光的的姐姐
    做了八年玫琳凱,可以說是玫琳凱一步一步陪伴著我成長,但同時我也見證了玫琳凱這一路以來的發展與壯大。最近因為玫琳凱贊助了《發光的姐姐》這個綜藝,好像一下子就被更多的人知道了,好多老同學都來問我,你是不是一直在做玫琳凱,這個品牌到底怎麼樣。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我做了八年玫琳凱的收穫吧。
  • 沉澱在前,創業在後,6年時間,他讓公司總營業額已超過千萬
    談起創業,他說:「是自己前期的沉澱,成就了創業後的自己。」 鄭明上大學時,主修英語和國際貿易,1995年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後,到一家做機械貿易的進出口公司工作,那是他事業的起步階段,每日收穫頗多。不過到了30歲時,不甘心的鄭明不願就這樣平淡呆下去,求變的他到了當時市場經濟的最前沿深圳。一日,他在馬路邊看到一張招聘單:一家機械公司招英文翻譯。
  • 鄭剛:2021創業記住這6大關鍵詞|預見2021
    例如海康威視規定在戰略層面確定的創新業務上,公司和員工可以6:4的股權共享子公司,這極大激發了核心員工和骨幹的創新積極性、主動性,且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大企業病、創新活力不足等弊端。近年來螢石(以智能家居為核心)、海康機器人、海康汽車電子、海康智慧存儲、海康微影、海康消防等創新業務逐步打開局面,2019年幾大創新業務已經佔到公司總營收7.7%,且增速明顯快於安防主業。
  • 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腿:蒲江90後殘疾人團隊的創業傳奇
    很難想像,這位生於1994年7月的年輕人是一家頗成功公司的老總,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曾自閉長達7年。6歲那年,楊添財患上了肌肉萎縮,漸漸不能走路。醫生說,這孩子可能活不過18歲。對楊家,這猶如晴天霹靂。「小學就開始有小孩叫他瘸子,初中懂事了,他受不了,初二就輟學了。」
  • 德魯克:關於人生,我有7條經驗
    因為大學並沒有開晚上的課,我白天又得上班。所以,在漢堡的一年半,我從來沒在大學上過一堂課。即便如此,人們仍然認為我是一個很得體的大學生。現在的人當然覺得這很奇怪,但在從前那些寬鬆的日子算不上什麼怪事。我在前面說過,凡是有高中文憑的人,都能順理成章地升入任何一所大學。為了拿到大學學位,你只需要每年繳納少許學費,等四年過後,參加結業考試就行了。
  • 生命科學下一個創業機遇點在「神經科學」?|創業大賽決賽現場
    說實話我覺得是不太敢的。所以當下在中國,我們還是需要清楚認識到自己的劣勢和優勢。優勢的話就是我們在某些點上確實已經有一些創新。第二點,中國錢確實多,這也是時代給予創業者的機遇。因此希望在座的創業者們都能不負這個時代,想辦法去發展和提高技術,不要局限於 in house development,很多像 license in 一些技術也都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