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大突破!史上最詳細人DNA轉錄前起始複合體結構出爐!

2020-11-25 生物谷

2016年5月14日/生物谷BIOON/--作為所有生命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基因表達分兩步:DNA轉錄為RNA,然後RNA翻譯為蛋白。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西北大學等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將低溫電鏡技術(Cryo-EM)和最新的計算建模方法結合在一起,史無前例地詳細解析出近原子解析度下的人轉錄前起始複合體(transcription 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的分子結構。人PIC是一個蛋白組裝體,將RNA聚合酶安排在合適的位置從而確保能夠啟動轉錄。

這些新的結構有助深入認識在轉錄起始整個過程---包括識別基因轉錄開始啟動的DNA啟動子區域、打開這個啟動子區域和起始轉錄---中人PIC發生的一系列構象變化。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5月1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Near-atomic resolution visualization of human transcription promoter opening」。

基因是由儲存著遺傳信息的DNA組成的。為了使用基因中編碼的遺傳信息,RNA聚合酶必需將基因拷貝為信使RNA(mRNA)。這個拷貝過程就被稱作為轉錄。

在這個緊密控制的轉錄過程開始時,RNA聚合酶和一般轉錄因子(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在DNA的特定位點上組裝在一起而形成PIC。這種PIC組裝是打開啟動子的雙鏈DNA螺旋結構從而將DNA放入在RNA聚合酶活性位點上和開始轉錄過程所必需的。所產生的mRNA轉錄本然後就被用來製造蛋白。

論文作者、喬治亞州立大學化學副教授Ivaylo Ivanov說,「這篇論文提供這些參與轉錄過程早期階段的複合體的詳細結構信息。我們研究了為了打開轉錄泡(transcription bubble)和開始轉錄過程,RNA聚合酶和一般轉錄因子所採取的每一個步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系統,在此之前不能夠通過晶體結晶或任何其他結構方法進行分析。這是人PIC複合體的首個近原子解析度的Cryo-EM結構重建圖。」

化學交聯和晶體結晶已提供來自酵母等真核生物的部分RNA聚合酶複合體的結構信息,但是這些技術並不能夠解析出完整的PIC複合體的結構。PIC導致DNA解旋的事件和過程,以及轉錄泡形成---在轉錄期間當一部分雙鏈DNA片段解旋時形成的一個分子結構,它是由RNA聚合酶核心酶、DNA模板鏈和轉錄形成的RNA新鏈三者結合形成的轉錄複合物---都未得到足夠地了解。

為了獲得人PIC複合體的詳細結構,研究人員將Cryo-EM和依賴於超算技術的整合分子計算建模技術結合在一起,捕獲三種不同功能狀態下的人PIC結構:1)與啟動子區域的DNA雙螺旋接觸時的關閉狀態;2)與轉錄泡接觸時的打開狀態,3)準備執行mRNA合成的起始轉錄狀態。他們也能夠可視化觀察人PIC複合體中多種之前並未確定的組分。這些發現揭示出轉錄因子TFIIH的完整亞基組裝結構,其中TFIIH在打開啟動子區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TFIIH是PIC複合體中結構最難解析的組分之一。

通過對PIC的關閉狀態、打開狀態和起始轉錄狀態進行比較,研究人員對DNA接觸、啟動子解旋和轉錄泡穩定化產生新的深刻認識。

Ivanov說,「若沒有電子顯微技術取得的進展,若沒有整合計算建模技術近期取得的進展,這是不可能實現的。獲得近原子解析度的電子顯微結構僅僅在將電子顯微技術與新的分析圖像的強大計算算法結合在一起時才有可能實現。」(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Near-atomic resolution visualization of human transcription promoter opening

doi:10.1038/nature17970

Yuan He, Chunli Yan, Jie Fang, Carla Inouye, Robert Tjian, Ivaylo Ivanov & Eva Nogales

In eukaryotic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a large multi-subunit 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 that assembles at the core promoter is required for the opening of the duplex DNA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art site for transcription by RNA polymerase II. Here we use cryo-electron microscropy (cryo-EM) to determine near-atomic resolution structures of the human PIC in a closed state (engaged with duplex DNA), an open state (engaged with a transcription bubble), and an initially transcribing complex (containing six base pairs of DNA–RNA hybrid). Our studies provide structures for previously uncharacterized components of the PIC, such as TFIIE and TFIIH, and segments of TFIIA, TFIIB and TFIIF.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structures reveals the sequential conformational changes that accompany the transition from each state to the next throughout the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process. This analysis illustrates the key role of TFIIB in transcription bubble stabilization and provides strong structural support for a translocase activity of XPB.

相關焦點

  • Nature:史上最詳細轉錄因子TFIID三維結構出爐,力助揭示人類基因...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羅卡索拉諾物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理解我們體內被稱作轉錄起始前複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的分子機構(molecular machinery)如何發現合適的DNA片段進行轉錄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 ...史上最詳細轉錄因子TFIID三維結構出爐,力助揭示人類基因表達秘密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羅卡索拉諾物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理解我們體內被稱作轉錄起始前複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的分子機構(molecular machinery)如何發現合適的DNA片段進行轉錄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第一篇文章報導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閆創業、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萬蕊雪為兩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這一研究成果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 研究揭示DNA複製起始複合體亞基結構
    這一文章中報導了他們對DNA複製起始複合體(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 ORC)中Orc6亞基的結構生物學研究成果。通過對Orc6的結構生物學研究,他們揭示了人Orc6蛋白可以直接結合DNA,並且這一DNA結合能力對ORC複合體識別複製起始位點以及啟動DNA複製必不可少。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第一篇文章報導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閆創業、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萬蕊雪為兩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這一研究成果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 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重要病毒轉錄複製蛋白複合體項目進展順利
    2014年8月14日,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重要病毒轉錄複製蛋白複合體的結構與功能研究」項目中期總結會議在武漢召開。項目責任專家、專家組成員、國內同行專家以及項目組成員等40餘人參加會議。    首先,項目首席科學家對前兩年總體執行情況進行了匯報;然後,各課題負責人對課題進展情況、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後三年的規劃做了詳細總結和匯報。與會專家在審閱項目中期總結報告、聽取項目和課題負責人匯報的基礎上,對項目工作狀態和研究前景進行討論和評議,並對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寶貴意見。
  • Nature:重大突破!從結構上揭示RNA聚合酶III轉錄起始機制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5441。具體而言,這些研究人員以精緻的和前所未有的細節捕捉一種被稱作RNA聚合酶III(PolIII)的分子機器結合到DNA上、將它的兩條鏈分開和準備轉錄DNA密碼時的圖片。PolIII對所有真核生物(包括所有動物和植物)中的細胞是至關重要的。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後面的dna受體可通過做dna晶片credit-sweep來獲得,後面的dna受體包括mirna,smallmrna,circrna和ae等。根據技術的不同,dna晶片可以分為三類:測mirna:測定mirna。測dna受體的全雙工轉錄信號的兩轉錄本等等。測vxrna:測vxrna。
  • DNA轉錄「控制器」的關鍵結構被破譯
    中介體是一種複雜的分子機器,在DNA(脫氧核糖核酸)的轉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被稱為「真核轉錄調控中的中央控制器」。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3日報導,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研究人員破譯了中介體最關鍵的部分——其頭部的蛋白組成結構,為研究中介體增加了重要的砝碼,使人們能更深入理解細胞中基因信息的轉錄過程。研究論文發表在7月3日《自然》雜誌網站上。
  • 人體確認存在新的DNA結構,或與人類衰老、癌症有重大關聯
    原標題:人體確認存在新的DNA結構,或與人類衰老、癌症有重大關聯 我們距離 DNA 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已經過去了 65 年。 如今,DNA 的雙螺旋結構已經成為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大發現,科學家們卻並沒有停止對 DNA 結構的探索,因為每一個新的發現都有可能改變生命科學的進程。
  • 真核生物的啟動子與轉錄起始
    但在活性狀態下,增強子通過形成環狀結構而在三維空間上接近啟動子,並將相應轉錄因子募集到該區域,從而促進基因表達。轉錄調控與染色質結構密切相關。活性增強子通常沒有核小體結構,以利於TF的結合。而其附近的組蛋白經常具有表觀遺傳標記,例如H3K4me1(組蛋白H3的4位賴氨酸單甲基化)和H3K27的乙醯化(H3K27ac)。
  • 真核生物的啟動子與轉錄起始
    但在活性狀態下,增強子通過形成環狀結構而在三維空間上接近啟動子,並將相應轉錄因子募集到該區域,從而促進基因表達。轉錄調控與染色質結構密切相關。活性增強子通常沒有核小體結構,以利於TF的結合。而其附近的組蛋白經常具有表觀遺傳標記,例如H3K4me1(組蛋白H3的4位賴氨酸單甲基化)和H3K27的乙醯化(H3K27ac)。而H3K4的三甲基化(H3K4me3)通常在基因啟動子上富集。
  • 林振國組在轉錄起始的分化以及分子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轉錄起始首先開始於TBP(TATA box binding protein)結合到TATA box上,然後其他通用轉錄因子(GTFs)按照一定順序結合到TBP-TATA box複合體上進而召集Pol II形成轉錄起始前複合物(PIC),該複雜結構使得Pol II直接到達下遊約30bp處的TSS,這一種轉錄模式稱之為「經典模型」(圖1)。
  • PolⅡ磷酸化調節轉錄起始和剪接之間的轉換
    PolⅡ磷酸化調節轉錄起始和剪接之間的轉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2 16:02:24 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Richard A. Young研究組取得進展。
  • Nature中文摘要|10 September 2015
    人源Υ分泌酶複合體是由早老素1(presenilin1,PS1),PEN-2,APH-1和nicastrin四種蛋白組成的膜鑲嵌型蛋白酶,通過切割底物控制一系列重要的細胞功能。Υ分泌酶功能失常通常被認為是造成阿爾茨海默症的原因。
  • 科學家揭示SARS-CoV-2複製和轉錄複合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科學家揭示SARS-CoV-2複製和轉錄複合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7 15:52:49 近日,清華大學婁志勇、饒子和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SARS-CoV-2複製和轉錄複合體冷凍電鏡結構。
  • 專家點評|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結構功能更新對磷酸酶PP2A的認知
    轉錄是基因表達的最核心步驟。真核生物的轉錄過程主要分為轉錄起始(initiation)、暫停(pausing)、延伸(elongation)和終止(termination)四個步驟。RNA聚合酶II (Pol II)在轉錄進程中,受到轉錄因子和Pol II本身的翻譯後修飾調節。
  • 研究揭示出一類新的細菌轉錄調控因子的結構功能機制
    轉錄是RNA聚合酶根據基因的DNA序列合成信使RNA的過程,是基因表達的起始步驟。在細菌中,σ因子是RNA聚合酶識別基因啟動子並起始轉錄的關鍵組分。近年來,在一些梭菌和桿菌中發現一類廣泛存在的σ因子及其共轉錄的抗σ因子——SigI和RsgI,它們的一些結構域和已知蛋白沒有同源性,代表了一類新的特殊的細菌σ/抗σ因子。熱纖梭菌等一些產纖維小體細菌具有8-16對的SigI/RsgI因子,這在其他已知類型的σ/抗σ因子中比較少見。已有的研究表明這些SigI/RsgI因子負責纖維小體的調控表達,但其結構與功能機制仍未闡明。
  • /陳飛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並揭示其結構和功能...
    轉錄是基因表達的最核心步驟。真核生物的轉錄過程主要分為轉錄起始(initiation)、暫停(pausing)、延伸(elongation)和終止(termination)四個步驟。RNA聚合酶II (Pol II)在轉錄進程中,受到轉錄因子和Pol II本身的翻譯後修飾調節。
  • 原核生物的啟動子與轉錄起始過程
    轉錄需要完整的雙鏈DNA,但每次轉錄僅以其中一條鏈為模板,稱為模板鏈,另一條鏈稱為編碼鏈。轉錄的過程分為起始(initiation)、延伸(elongation)和終止(termination)三個階段。起始階段包括對雙鏈DNA特定部位的識別、局部解鏈以及形成最初的一段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