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產品越用越「文明」?2018年「網際網路+文明」觀察報告

2020-11-25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騰訊研究院」,36氪授權轉發

2018年1月16日,騰訊研究院與深圳市文明辦聯合發布了首個「網際網路+文明」年度觀察報告。通過考察網際網路在促進社會文明建設的各個領域中生發的價值和能量,探討網際網路與文明創建的互動關係,並深入剖析了「網際網路+文明」的六大創新領域的應用現狀和特點。以下是報告的內容提要。

最近數年,人們身邊不知不覺地增加了許多有趣的網際網路產品。

共享單車已經變成了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幾乎已經想不起來沒有共享單車的日子是怎樣度過的了。

智能手環可以測量步數和脈搏、監測睡眠、計算脂肪和卡路裡情況,憑藉著有趣的社交屬性,全民健身眨眼間成了一股擋不住的潮流。

Kindle等各類電子閱讀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等各類移動終端,幫助人們有效地利用了碎片時間去學習。很多調查都發現,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總閱讀時間在增加。

在公益領域,網際網路也發揮著無以倫比的作用,例如騰訊公益的「捐步數」活動,賦予了公益活動新鮮可親的形象。

在這些卓越的網際網路應用上,產品與用戶的行為之間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使得人們在不經意間超越狹隘的自我,為公共福祉增添了一份力量。

我們把上述這些有趣的現象稱為「網際網路+文明」,即網際網路產品憑藉本身技術特性和特定商業模式,促進社會道德水平提高和公序良俗的現象,包括終身學習、全民健身、公益慈善、生態環保、信任提升、分享合作等眾多領域和現象。

亞當·斯密曾經說過,經濟參與者受利己心所驅動,而市場上這隻看不見的手指引這種利己心去促進總體的經濟福利。在今日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因其獨特的技術基礎和特性,一是有效地放大了利己心的正外部性,讓社會總體福利水平變得更高,二是有效地拓展了利他心,讓互惠互助、互利共贏變得更加容易。

圖1 「網際網路+社會文明」創新產品的特點

從性質上看,「網際網路+文明」創新大致分為如下三類:

  1. 公益類,體現了社會公益事業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發展;

  2. 準公共產品類,例如微信提供了社會溝通基礎設施,支付寶提供了誠信評價機制;

  3. 健康生活類,例如促進學習和健身的眾多網際網路應用。

純公益類創新產品是很難贏利的,但網際網路有效地降低了公益活動的成本,且形式更加活潑多樣。在健康生活領域已逐步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盈利模式,如知識付費、運動APP電商等。能夠提供準公共產品的網際網路應用,成為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的主力軍,一旦平臺地位確立,就能夠獲得相當大的贏利空間,例如微信、支付寶、滴滴等。

現在已是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普普通通的一部手機,至少內置了一二十種傳感器,陀螺儀、GPS、指紋傳感器、霍爾感應器、氣壓傳感器、心率傳感器、血氧傳感器、紫外線傳感器等都是標配。新款的手機都開始內置人工智慧、人臉識別等硬體或應用技術。

這些傳感器或新技術能帶來很多有用的功能。例如加速度傳感器可以用來計步,磁場傳感器和GPS可以用來導航,陀螺儀可以做體感應用,心率和血氧傳感器可以測量人體健康、運動情況。傳統PC上通常都沒有這些傳感器,即便有也難以貼身攜帶,而手機是人們時刻放在手邊的,這就擴大了人們感知世界的能力。

圖2  普通智慧型手機上都有的一些傳感器

一方面是手機等個人移動終端迅速普及,移動終端正在變成人體的延伸,另一方面則是社會信息數據的存儲和處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迅速進入社會各領域。根據《2017微信數據報告》,微信每日登錄用戶超過9億,每天380億條信息從微信上發出,數量異常驚人,需要龐大的算力。

移動終端的普及契合了網際網路「連接一切」的特性,社會信息數據處理能力的大幅度提升類似於給社會安裝了一個個超級大腦,而兩者的結合構成了「網際網路+」的技術基礎。以一個簡單的等式來表示,就是:

連接一切+社會大腦=「網際網路+」:

以此為基礎產生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產品,在技術特性和應用領域上有了廣闊的創新空間,湧現出了各色各樣的新鮮的商業模式,直接賦能給社會的文明風尚。

(1)社交屬性增強,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網際網路拓展了人們獲取信息、表達訴求的渠道,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在線(online)」成為文明社會的基本運行方式,Facebook、google、微信、百度、微博、今日頭條等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

(2)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電子支付手段便利了公益和文明事業。

鼓勵低碳出行的共享單車,就是以發達便捷的電子支付手段為前提的,用手機APP簡單掃碼,就可以開啟單車,支付費用。以往很多公益捐款需要到銀行或郵局去匯款,讓很多捐贈者望而卻步,現在輕點手指手機,幾個步驟就可以完成捐贈。

(3)網絡協同效應凸顯,有利於社會成員之間的規模化協作。

例如在微信、微博、知乎、豆瓣、簡書等社交媒體或知識性社區,用戶自發生產的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都會自動增加全社會的知識存量,使得人人都可獲益。

(4)大數據積累和挖掘,促進了誠信機制和文明行為。

隨著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日益變得在線化,手機和可穿戴設備的日益普及,有關個人的信息數據例如運動軌跡、生活照片、交易記錄、職業軌跡、犯罪記錄等越來越多地被儲存起來,越來越容易被查到,這在無形之中約束了人們的行為,提高了犯罪成本,並且非常有利於建立社會化的誠信評價機制。

(5)創新思維受到鼓勵,網際網路非常有利於整合資源和技術,整合產品與用戶,創造性地解決難點和痛點問題。

近年來,網際網路思維幾乎成了創新思維的代名詞,根據百度百科,「網際網路思維,就是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網際網路提供了海量學習資源、且具有多場景適應力,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充電」逐漸成為大眾的一種習慣。圍繞網際網路,全社會正在形成以個體為中心的、開放共享的終身學習新生態。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學習類應用通常從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創新:

  • 基於新的軟硬體載體進行創新,例如較之PC,電子閱讀器、手機、平板電腦等對個性化學習更加便利;

  • 廣泛植入社交元素,大大便利了知識的分享與擴散,而朋友之間的競賽和協作成了促進學習的利器;

  • 對碎片化時間的管理和利用,讀者在閱讀微信公眾號文章時,通常來講都是利用短暫的閒暇時間。

圖4  終身學習的新模式和新場景

基於上述創新,終身學習這一概念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湧現出了新的學習場景,知識社區、虛擬課堂、數字閱讀及視聽等應用以有趣、好玩的方式刷新了人們對學習的認識。

(1)知識社區強調學習的交互性。

以果殼網為例,這是一個開放、多元的泛科技興趣社區,用戶可依興趣關注不同的主題站和小組,閱讀有意思的科技內容;在「果殼問答」裡提出科技問題,或提供靠譜的答案;關注各個門類和領域的果殼達人,加入興趣討論,分享智趣話題;還可參加「萬有青年燴」、文創市集等線下活動。2016年,果殼網已實現340萬總註冊用戶數,1.7億月均頁面訪問量,3200萬月獨立訪問人數,350萬官方APP裝機量。

(2)虛擬課堂將優質學習資源普及化,支持個性化學習。

如滬江網校的付費視頻課程中嵌入了OCS3.0課件系統,學習者可以實時摘取視頻中的內容作為筆記,還可通過彈幕直接向老師提問;課程以外,還提供24小時助教答疑服務。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未來將能夠更全面地捕捉和分析在線學習行為數據,識別學習者的行為模式、學習風格偏好,預測和診斷學習效果,從而能夠為學習者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針對性的學習策略。

(3)數字閱讀及視聽帶來了「悅讀」新潮流。

各類移動終端讓碎片化閱讀變得可能,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6年,數字閱讀接觸率持續提高,到2016年已明顯超過紙質閱讀,成為拉動國民綜合閱讀率提升的「主力」。 2016年,有聲閱讀類APP異軍突起,喜馬拉雅、得到等「聽書」APP解放了雙眼和雙手,利用耳朵來學習成為一種新時尚。喜馬拉雅FM的註冊用戶已經達到4.5億,是國內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在線移動音頻分享平臺。

近年來,運動健身的風潮頻起,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爆炸式傳播效應和社交網絡的分享,在娛樂明星帶動下,全民曬馬甲線、A4腰一度成為潮流。健身理念普及、運動氛圍帶動,網際網路功不可沒。

面對當前不斷崛起的健身需求,運動健康類應用可謂趁熱打鐵,不斷推出健身新玩法。記步PK、打卡籤到等各式各樣的線上活動,讓用戶真正「動起來」:

(1)智能軟硬體提供全方位的運動監測指導。

運動效果即時記錄、反饋能夠產生激勵和糾正的作用。智慧型手機、運動手環、智能跑鞋等,運用動態傳感和人工智慧技術,配合相應的App,能夠記步數、運動路線路程、心率等各種指數,更專業的智能運動服裝甚至還能夠實時監測和糾正運動姿態。如Enflux就是一套能在運動中糾正錯誤動作,防止運動損傷的智能服裝,相當於一個隨行私教。

(2)運動社區的健身習慣「傳染」。

基於在線社交網絡、運動健身APP,形成了線上線下的運動社區,堅持運動、曬運動成果等積極的行為習慣,就會形成群體性「傳染」。如「微信運動」步數排行榜,用戶可以和好友PK步數,排名第一的好友還能「佔領」微信運動的封面,整個「運動圈」掀起了「你追我趕」之勢。

圖5 微信步數排行榜:好友步數又破兩萬了,你還宅著麼?

(3)共享健身房帶來不貴的品質健身。

隨著居民消費水平升級,形體美需求爆發,越來越多人選擇去專業健身房減脂塑形。據艾瑞調研數據,2016年50%的運動人群經常去健身房運動[1]。但傳統的健身房,辦年卡的前期成本和較長的時間規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樂刻運動、全城熱煉、小熊快跑等APP,則推出了按次、按月、按年等多種計費套餐,購買後就可以到其線下合作的任意場館去健身。用不貴的價格就能體驗到專業場館和服務。

(4)遊戲化解鎖運動「新姿勢」。

一些遊戲品類,如體感遊戲、LBS增強現實遊戲,需要玩家「身體力行」,讓遊戲本身成為一種運動。目前有很多運動專用的遊戲被開發出來,例如英國遊戲工作室Six to Start,與英國衛生部合作開發一款LBS健身應用《行走》(The Walk)。玩家需要通過行走或奔跑來解開65張地圖中的線索,拯救世界。從而將單調的步行、跑步運動變成了一個驚險旅程。

圖6 LBS健身應用《行走》的線索地圖

當前,藉助網際網路技術及傳播優勢,網際網路和公益正在走向深度融合,催生了更便捷溫暖的新公益形態,為公益事業的發展開啟了一個「人人可公益」的新時代。

網際網路主要從兩方面給公益這項古老的事業注入了全新的動力:

目前,一大批新型的網際網路公益平臺應運而生,如騰訊公益、螞蟻金服公益、新浪微公益等,基於這些平臺,已經形成了全方位的公益矩陣、去中心化的公益模式和小而美的公益活動。

(1)「募捐-捐贈-公益活動」全方位的公益矩陣。

如騰訊公益平臺,通過「樂捐」平臺用戶可發起捐款。通過騰訊公益網、微信公眾號等可查詢和監督項目實施情況。用戶還可報名參與線上、線下豐富多元的公益活動,如「99公益日」、「益行家」等。目前,騰訊公益網累計募捐總額超過32億元,超過1.5億人次參與獻愛心。

(2)基於社交平臺形成去中心化的公益模式。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很多用戶都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支持的公益項目,帶動周邊好友合力完成籌款。如騰訊公益的「一起捐」,就是發揮朋友圈的作用來進行募捐一款產品。2015、2016、2017年99公益日「一起捐」佔總籌款比率分別為47%,66%和78%,連續三年顯著提升,顯示了這種強社交性募捐模式巨大的召喚力。

圖7 「一起捐」佔99公益日總籌款比率連續三年顯著提升

(3)技術創新形成的小而美的公益活動。

藉助網際網路技術,大量溫暖、正能量的輕公益活動產生。如 「一元購畫」活動,一個二維碼、一個H5頁面,文藝而不沉重的形式在短短6小時就吸引了來自全國上百萬人的愛心捐贈,5806559 位微信用戶參與捐款和轉發。此外,公益活動還與公眾日常生活娛樂相結合,如「螞蟻森林」、「益行家」等輕公益,大大拓寬了公益活動的範疇。

生態環保與大眾息息相關,但能做的似乎並不多。事實上,網際網路正在賦能社會大眾,連通每個人、每個組織的力量,共同維護綠色生態家園。

(1)網際網路提供給大眾了解生態環境問題的信息渠道。

專業環境氣象類APP,如蔚藍地圖,全面收錄了31省、338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汙染源監管記錄,可查詢空氣品質、廢水源、廢氣源和水質數據,任何地區的汙染情況信息都能實時獲取。此外,微信等綜合類應用也紛紛推出了環境信息查詢功能。可以說,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了公眾了解環境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

(2)網際網路還提供給大眾參與環境治理的渠道。

如環保隨手拍、蔚藍地圖等應用上線了環境問題舉報功能。任何人只要發現環保問題,都可以進行拍照,並通過手機應用上傳至環保部門進行舉報。環保部門則可根據用戶的舉報進行執法。

圖8 蔚藍地圖APP的環境信息查詢、環境問題舉報功能 

(3)網際網路帶來了「綠色、低碳、高效」的生活工作模式。

由網際網路帶來的新型生活、工作模式往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共享出行、共享單車減少了機動車的使用;網購的興起提升了買賣雙方的配對效率,大大節省了不必要的倉儲和物流運輸,也起到了節能減排的效果;二手交易平臺如阿里巴巴閒魚,可以讓閒置物品重新產生價值,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可以說,網際網路使綠色環保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傾向。

當前在資本市場、商業交易、個人消費層面的信用缺失現象仍屢見不鮮。中國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已成為國內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在個人授信、企業融資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對於個人消費層面,則顯得力量單薄。

尤其是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時代,人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場景更是日趨多樣化發展,此時,騰訊徵信、芝麻信用等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應運而生,通過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為企業和個人提供科學且適應多場景的「信用通行證」。

(1)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網際網路第三方徵信系統:信用數據採集多元化完善。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和網際網路三方機構的徵信系統已形成了「交叉證明,互為補充」的關係。前者的信用數據以銀行信貸信息為核心,還包括社保、公積金、環保、欠稅、民事裁決與執行等公共信息。後者如騰訊徵信則從履約、安全、財富、消費、社交五個維度進行信用數據收集。對於整個社會的信用數據採集起到了多元化完善的作用。

圖9 信用數據採集多元化完善

(2)網際網路第三方徵信系統:上百個應用場景。

如芝麻信用,在信用卡、消費金融、融資租賃、抵押貸款,到酒店、租房、租車、婚戀、分類信息、學生服務、公共事業服務等上百個場景為為用戶、商戶提供信用服務。

圖 10 網際網路第三方徵信機構在上百個應用場景提供信用服務

(3)分享經濟+網際網路第三方徵信機構:信用數據共建共享。

分享經濟因其「風險共擔,收益分享」的特點,其發展不斷觸及信任痛點。因此很多分享經濟企業,與專業的徵信及信用服務機構合作,共建共享信用體系。當前,主要集中於免押租借等應用場景上。

如摩拜單車與騰訊徵信合作,在廣州地區信用良好用戶可以免押金騎行;同時通過將摩拜單車的用戶信用數據納入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前海徵信的個人徵信系統,對於惡意濫用、損毀甚至盜竊摩拜單車的用戶,除被摩拜單車列入黑名單,也將有可能面臨無法獲得金融服務的懲戒。

分享合作帶來的親密與活力


從共享單車、汽車,到共享充電寶,從住宿分享到辦公空間,從知識分享到技能、勞務眾包……從2011年起步以來,分享經濟風潮,正在中國土壤上迅速生長。分享經濟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場深刻的變革,它既形成了新業態和消費增長點,同時也在革新、重構著每個人的生活理念和社會關係,推進社會進入因分享經濟而打造的新的網際網路親密時代。

物品、知識技能的分享,帶來合作、開放、信任的生活社交新理念。共享單車、共享租車,甚至共享房屋,讓擁有不再是必需。陌生個體之間,通過知識與技能分享平臺,加強了信任和合作,逐漸形成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互相成就的局面。


有利於個人全面發展的多元化就業新模式。分享經濟改變了傳統的僱傭模式和就業模式,人們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和技能靈活選擇工作機會,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長實現多元化就業、多途徑營收,從而個人價值充分得到市場化變現,實現所謂的人盡其材、物盡其用。

截至2016年,分享經濟企業直接員工數將近30萬人,而分享經濟平臺上的個體服務者數量累積近1億人次。其中以服務眾包、自媒體、物流眾包、出行分享等為主要提供就業機會的分享經濟細分領域。可以看到隱性就業和多重職業正在成為潮流,未來將走向自由職業者的世界。

圖11  截至2016年分享經濟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


「網際網路+」正在持續加速網際網路行業與傳統行業的跨界融合,這種融合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社會形態。網際網路技術和平臺的創新力,在推動產業更新換代、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成為了社會文明創建的「助推器」。

以「連接一切+社會大腦」為基礎產生的創新產品和商業模式在終身學習、全民健身、公益慈善、生態環保、信任提升、分享合作這六大領域已經顯現出巨大的能量和價值。   

展望未來,前景無限:

(1)未來,「網際網路+」將進一步聯動線上線下,以線上平臺社區牽引線下文明創建資源、服務、活動。

(2)文明創建將成為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應用最契合的領域。眾多新技術創新成果將在文明創建領域落地。

(3)文明創建將形成多元主體、跨界合作的新局面。

相關焦點

  • 「降維攻擊」,網際網路創新的「三體」法則
    在小說中,「降維」的意思是如果人類適應了三維,去掉一個維度,進入了二維世界,那麼人類就會因為缺少了原來所適應的一個維度而無法生存。在商業領域,企業的競爭力可以體現在若干個「維度」的累加上,這些「維度」包括核心技術、成本優勢、管理優勢、人才優勢、地域優勢等多個方面。
  • 「中國天眼」計劃啟動地外文明搜索,尋找外星人
    該望遠鏡於1994年提出構想,從預研到建成歷時22年,2016年9月25日正式落成啟用。 探索地外文明,揭秘宇宙到底是「黑暗森林」還是「黑暗大海」?事實上,「中國天眼」針對地外文明的搜尋行動,早就開始了。據科技日報報導,2018年,「中國天眼」安裝並調試了專門用於地外文明搜索的後端設備。
  • 「突破傾聽」項目主管:尋找地外文明,就是尋找人類的未來
    宇宙如同一片黑暗的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手,他們小心潛行,並隨時準備消滅掉暴露者。 這是劉慈欣在《三體》中闡述的宇宙觀,在「黑暗森林法則」裡,我們能夠想像到的「太空外交」,只有警惕與惡意。可似乎劉慈欣本人也並非「黑暗森林法則」的信徒:「探索才能真正理解這個世界,停在這裡是沒有未來的。太空就在那兒,我們必須去。」
  • 一份「清單」和一個「坐標軸」:這是2018年我看教育的方法論
    這些年,我們看到更多人開始學習英語口語、編程或者瑜伽,這都算是教育內容方面的創新;利用穩定的直播技術開設小班課,是同伴學習環境的創新;用菲律賓老師在線教英語口語,是授課人方面的創新;雙師課堂中,線下老師主要負責答疑是答疑方面的創新;利用自適應題庫、或者AI測評口語,是考試評測的創新;項目制學習、營地教育、遊學、創客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對教學實踐的創新。
  • 「社畜」青年為什麼需要「沙雕」文化?
    劇集市場颳起「沙雕」風這陣風真的有點猛!2018年,默默潛藏多年的諧音梗「沙雕」終於憑藉表情包的病毒式傳播,被評為當年十大網絡詞彙之一,與佛系、錦鯉、skr等網絡熱詞一起「成團」出道。不同於同期「團員」出道即巔峰,在2018「沙雕元年」之後,開始強勢進軍影視圈的「沙雕」,不僅以超人氣成功單飛,還越來越強勁。劇研社統計發現這兩年主打「沙雕」風格的劇集作品也越來越多。從數量和口碑來看,2018年之後,「沙雕」風格的劇集作品數量增長迅猛。
  • 「UFO」的科學研究報告
    「UFO」是一個包含範圍極廣的概念有人認為,外星人想要從遙遠的宇宙另一端飛向地球,它們肯定需要一艘宇宙飛船,當我們在空中看見一些來歷不明的可疑飛行物時,它們都極有可能就是外星人的飛船,這些來歷不明的可疑飛行物就是「UFO」。不明飛行物「UFO」真的就是外星人的飛船嗎?
  • 蘋果減稅,是「大發善心」還是「另有所圖」?
    在 Epic Game 牽頭組織的「反蘋果聯盟」裡,沒有任何獨立開發者,只有 Spotify 和 Tinder 兩家上市公司,Tinder 更是常年佔據著 App Store 收入榜的前列。儘管蘋果從未在明面上「打壓」某家公司的產品,輿論仍從蘋果的一些動作中看出了它與其他公司「遠近親疏」。
  • 從職位定義入手,認識「產品經理」的本質
    擔任產品經理職位前,先去了解產品經理是什麼、職能要求又是什麼非常重要。明確好這些,我們在工作與職業發展上才能有一個明確定位與規劃。產品經理的出現,是為了避免人性中「投入越多越喜愛」的特點影響產品發展,並且讓產品能更好滿足用戶需求。程式是工程師寫的,設計稿是設計師畫的,那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要來了?
    最近馬斯克又上了熱搜,這次他成了「宣誓火星主權第一人」。一位網友曬出 SpaceX 星鏈(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條款,稱馬斯克已經開始為火星殖民地制定法律框架。而它未來會不會成為主流通信網絡,甚至像一些人說的「顛覆 5G」呢?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可以用了,體驗怎麼樣?簡單回顧一下星鏈計劃,馬斯克在 2015 年就透露了這個想法,並在 2016 年正式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了申請。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 」要來了?
    最近馬斯克又上了熱搜,這次他成了「宣誓火星主權第一人」。 一位網友曬出 SpaceX 星鏈( Starlink )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條款,稱馬斯克已經開始為火星殖民地制定法律框架。而它未來會不會成為主流通信網絡,甚至像一些人說的「顛覆 5G 」呢?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可以用了,體驗怎麼樣? 簡單回顧一下星鏈計劃,馬斯克在 2015 年就透露了這個想法,並在2016 年正式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了申請。
  • 劉興亮丨2017直播「已死」,2020帶貨「重生」
    」薇婭直播賣火箭,售價「只要」4000萬;100多位縣長、市長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產品「代言」;董明珠成「帶貨女王」,直播銷售超7億;劉濤、陳赫、李小璐等明星扎堆入局直播掀起帶貨新玩法……在疫情防控的宅經濟「催熟」下,直播帶貨迅速在各行各業得到應用,無論年齡、背景、性別和區域,這期間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不同場景下被普及了直播,這已經成為一股席捲全民的新力量。
  • 從「帶屏音箱」到「智能屏」,小度在家的兩年進化史
    2018 年 3 月發布的第一代帶屏音箱——小度在家,由李彥宏親自站臺,並以「百倍易用」來形容它的產品賣點。彼時,中國市場從未有過此類產品。而屏幕和音箱的創新結合,讓小度在家和小度助手(DuerOS)收穫了不少殊榮,包括 CES ASIA 2018 最佳智能家居產品獎、2018 德國 IF 設計大獎、2018 中國設計紅星獎等。
  • 美國計劃10年內建成「國家量子網際網路」!無法破解,堅不可摧
    【新智元導讀】近日,美國公布了一項致力於打造量子網際網路的計劃,目標是十年內建成與現有網際網路並行的第二網際網路,讓網絡共享信息變得「無法被攻破」,此舉或將掀起新一輪的「量子追逐賽」。剛剛,美國公布了一項計劃,將致力於打造量子網際網路。
  • 揭秘《球狀閃電》中的「黑森威懾」與「降維攻擊」
    當被問及創作《三體》三部曲花費了多長時間時,大劉是這麼說的「大概用了五年。但是之前還有很長時間的,包括想法萌發、完善,這個時間很長。」縱觀全書,我們可以發現大劉確實花費了很多心思在想法的構建上,其中包括了對自己早先的作品的融會貫通,最終向我們展現了一部令人震撼的科幻巨作!
  • Air IoT:場景驅動的「空氣商業」新文明丨海爾空調
    如何感知、量化、記錄「空氣」相關的場景細節?它們其實是可對話、可協作、可開發的「Air IoT」。,剛需、痛點、高頻被當作關鍵指標來指導產品設計與商業模式,但在數位化融合愈髮絲絲入扣的今天,越是細小、未被定義的真實場景,越需要系統捕捉與創新開發。
  • 創投日報|「明略科技」完成3億美元E輪融資,「豐行智圖」完成過億...
    明略科技集團是國內知名的AI和大數據公司,成立於2006年。最早的業務為秒針系統,主要做網際網路廣告數據分析,後演變為線上智能營銷業務。2014年,明略數據成立,最早從公安大數據等政府業務切入。2018年公司升級為明略科技集團,目前主要業務包括數據中臺產品及服務和營銷智能平臺等方面.....
  • 百度網盤:「免費空間」的價格已被「限速」標好
    我並不否認百度網盤確實有非常多值得吐槽的地方,比如:Mac沒有自動備份功能、之前的用戶激勵計劃默認勾選……不過,「限速」這個問題,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來看,並不值得吐槽。我們要始終記得:「產品是約束條件下的效用組合」。用戶的需求是無限的:資源要多、傳輸要快、空間要大、搜索要準,不要廣告、不要錢,甚至可以幫我賺錢。
  • 從「無用」的理論到「有用」的技術,無線電是怎樣成為文明標誌的?
    在信息化時代,地球被無線電的海洋包圍著,現代人居於其中,但經常「用而不知」,其背後的理論研究,以及後人加以應用和開發的眼光,共同構成了20世紀的文明之光。撰文 | 流熵無線電在如今已深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但大多數人對它「用而不知」。
  • 科學家開發出「人工舌頭」,可以品出不同年份的威士忌
    最近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團隊開發一種「人工舌頭」,可以品嘗出不同年份的威士忌。雖然號稱「人工舌頭」,但它實際上只是一塊微小的玻璃晶片,但「麻雀最小五臟俱全」,根據該團隊介紹,這塊「人工舌頭」由三個獨立陣列組成,每個陣列中包含了 200 萬個「人工味蕾」,這些「人工味蕾」比人類味蕾小 500 倍,邊長只有 100 納米。
  • 在詮釋「賽博朋克」這件事情上,影視遊產品「前赴後繼」
    01、賽博朋克2077「又雙叒跳票的」《賽博朋克2077》發行之路可謂一波三折。遊戲製作方CD Projekt在這款遊戲12月10日發布後短短3個交易日就暴跌25%。索尼12月18日刪除該遊戲後,該股又大跌16%。這都是因為遊戲中存在大量Bug,幾乎無法在目前版本的Xbox或PlayStation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