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大裂谷,可能是地表唯一的陸上洋中脊裂谷

2020-09-06 地理沙龍

地球表面的形態受到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的塑造,內力作用包括板塊運動、地殼運動、火山活動和地震活動等,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於地球內部;外力作用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表現形式,外力作用的實施者包括流水、風力、海浪、冰川和生物等等,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於太陽輻射能。內力作用總是希望是地球表面趨向崎嶇,而外力作用總是希望地球表面趨向平坦,在一定時間內,某一區域的地表形態通常會以內力作用或外力作用為主導。

地表唯一的陸上洋中脊裂谷

比如地形類型中的「高原」地形,我國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原上還分布有許多陡峻高大的褶皺山脈,而且現在青藏高原和這些高山的海拔還在升高,因此我們可以確定目前青藏高原地區是以內力作用佔主導的。不過,另外如南亞地區的德幹高原以及南美洲的巴西高原,這些高原的海拔就相對較低,平均海拔都不足1000米,都是屬於古老的高原,這兩個高原形成之後,經歷了漫長的外力作用,不斷的被風化侵蝕,高原面逐漸趨向平坦,海拔高度也不斷下降,高原上的起伏十分和緩,因此德幹高原和巴西高原目前是以外力作用為主導的。

冰島在板塊分布圖中的位置

板塊運動是塑造地表宏觀地形的重要影響因素,凡是在板塊與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我們通常都能夠看到十分雄偉的宏觀地形。比如,在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我們能夠看到巨大的褶皺山系、高原、海溝、島弧等地理事物,在地中海喜馬拉雅消亡邊界上就分布有阿爾卑斯山脈、安納託利亞高原、伊朗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等高大地形區。在板塊的生長邊界附近,我們能夠看到裂谷、海洋和大洋中脊。比如,位於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就是最著名的裂谷,紅海就是板塊張裂而形成的海洋。

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大裂谷

「大洋中脊」位於海底,包括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等大洋中脊組成,這裡是海底板塊的張裂區域,板塊張裂導致海底巖漿湧出,形成大規模的火山噴發,火山噴發的熔巖在生長邊界附近堆積,從而形成海底的火山山脈,稱為「海嶺」。由於大洋中脊位於海底,在海平面以下數千米的位置,所以我們很難看到,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位於北大西洋中的冰島。冰島位於大西洋海底的生長邊界上,由於火山不斷的噴發,熔巖不斷堆積,最終露出了海面,形成了島嶼。

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位置圖


冰島是世界上位於大洋中脊上最大的島嶼,這也就意味著,大西洋的生長邊界,有一部分就位於冰島上,並不在海底,出現在了陸地上,能夠被我們人類直接看到。由於地處生長邊界,冰島火山活動十分活躍,是一個冰與火併存的世界,在冰島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中,我們甚至能夠清晰的看到板塊之間的生長邊界,也就是巨大的裂谷,大裂谷東側部分屬於亞歐板塊,而西側部分屬於美洲板塊,這裡就是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的分界線。

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

巨大的裂谷貫穿南北,在空中俯瞰就像是地表巨大的傷口,裂谷中地勢低洼,地表水匯入,形成了一系列的湖泊。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人類活動極少,自然環境優美,湖水十分清澈,能見度極高,有些區域甚至能夠看到百米以下深度,有些區域看起來深不見底,不愧為洋中脊大裂谷。由於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大裂谷中的湖泊,湖水清澈,深度極深,所以成為了許多「洞穴潛水」愛好者的理想探險地。這一地區的地貌當前主要是受到了內力作用的深刻影響,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裂谷目前還在以每年大約2釐米的速度在分離。

冰島辛格維德利國家公園大裂谷潛水

相關焦點

  • 冰島民主議會的集會地點,冰島的民主議會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議會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下午遊覽第一站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位於雷克雅末克東北40多公裡處,是世界文化遺產。其處有三個看點:其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議會所在地,其二是歐洲和美洲分界地,其三有個地質大裂谷叫Silfra,猶如地球上有一塊美麗的傷疤。
  • 冰島,1號公路環島第一站黃金圈,夜宿小村莊,遇見極光
    10月初,我們從雷克雅未克出發,計劃8天環島冰島全境沒有鐵路,1974年建成的環島1號公路是唯一主幹線,全長約1336公裡,串連了冰島幾乎全部的景點:冰川、雪峰、火山巖、荒漠、瀑布、溫泉、苔原、、、驚喜一次可以領略各種地貌,同伴笑我,還地貌,旅個行你搞得跟地質學家似的
  • ...裂谷怪物」,其中包含了傳說中生活在東非大裂谷中的「恐龍」。
    事實上奇珍異物在地球上屢見不鮮,但這支探險隊尋找的卻是一種足以吸引世人眼球的生物:目前還活著的恐龍,一種被稱為裂谷怪物的史前生物。 傳說東非大裂谷中生活著恐龍的後裔:裂谷怪物  位於非洲的著名東非大裂谷一直是生物學家和冒險家神往之處,因為傳說這裡存在著被稱為「裂谷怪物」的史前巨型生物,其中之一便是被非洲人稱為「莫克雷-姆邊貝」(Mokèlé-mbèmbé
  • 個性化的冰島旅遊
    雷克雅未克大教堂(Hallgrimskirkja)是位於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市中心的一座著名教堂。該教堂是冰島的最高建築之一,於1940年奠基,於20世紀60年代末基本完工。由於經費靠教會籌集和信徒捐助,該教堂幾乎花了半個多世紀才完工。
  • 不用去冰島!重慶首屆極光音樂節,正式上演!
    去冰島看極光,是很多人一生的夢想。冰島是全球唯一全境都可以觀賞到極光的國家。不用去冰島!重慶這裡也可觀賞極光,它便是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大裂谷利用現代科技,製造極光特效,一場動人心弦的極光音樂節,8月8日正式上演!
  • 聊聊大洋中脊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大陸板塊移動原因竟然在這裡
    安第斯山脈是一條貫穿南美7個國家的山脈,總長度約7000千米,很多人認為他是地球上最長的山脈。也就出現了一條條垂直於大洋中脊的大峽谷,更壯觀的是沿著大洋中脊還有一條非常深的峽谷,地質學家稱為裂谷,科羅拉多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與之相比相形見絀,大洋中脊上是裸露堅硬著的玄武巖,沿著大洋中脊向兩側延伸泥沙厚度逐漸增加,談起地球上最年輕的山脈,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喜馬拉雅山脈,也有人會說,是中國臺灣的中央山脈
  • 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在哪個大洲?東非大裂谷
    如果站在外太空看地球,你會看到地面上有一道長長的「傷疤」,這就是大陸上最大的裂谷——東非大裂谷。這個裂谷整個形狀可以畫成不規則的三角形,寬幾十到二百公裡、深達1000~2000米。這個裂谷地帶西支南起馬拉威湖西北端,到蘇丹境內的白尼羅河谷,一直到達死海地區,長達1700多公裡。
  • 地球疤痕——非洲大裂谷
    在肯亞,大裂谷恰好與橫穿全國的赤道縱橫交叉,形成一個地理上的十字形,因此,肯亞又自帶暱稱——「東非十字架」。與大多數人想像中的荒涼、冷清、陰森不同,這裡,是生命的樂土。遷徙的動物草原是裂谷帶的重要景觀,在馬塞馬拉(肯亞)和塞倫蓋蒂(坦尚尼亞)兩個連成一片的國家公園內,非洲象、黑犀牛、長頸鹿、斑馬、獵豹等大部分非洲標誌性動物自由奔跑。
  • 東非大裂谷:世界陸地上最大斷裂帶,被稱為「地球上最長的傷疤」
    六大板塊分布圖關於板塊內部的張裂現象,最為著名的就是非洲板塊內部的張裂,形成了世界陸地上最大的斷裂帶,斷裂帶兩側的陸地彼此分離,在地表形態上稱為裂谷,這條裂谷位於非洲東部,北端與紅海相連接,最北可達死海,往南縱貫衣索比亞高原和東非高原,一直延伸到非洲南部的贊比西河河口附近
  • 大自然最壯觀的奇蹟之一是北極光——冰島
    冰島領土位於大西洋中脊之上,巖漿活動活躍,全國活火山多達30座,是世界上最活躍的火山地區之一。最高峰華納達爾斯火山海拔2119米。冰川佔全島面積的11.5%。由於冰川和火山大範圍地並存,因此有「冰與火之國」、「極圈火島」、「火山島」、「霧島」、「冰封的土地」之稱。秋冬季常有極光出現。
  • 洋中脊,為何成海洋研究「香餑餑」
    不在陸地上,而是在海洋裡,它就是海底洋中脊。洋中脊分布在四大洋,它們互相連通,加起來一共8萬公裡長,佔全球海洋面積的三分之一。這裡是洋殼的新增長點,也是海洋科學家們關注的熱點。當地時間3月22日,執行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任務的「向陽紅10」船在工作區內完成海底攝像拖體第一條測線工作後,開始進行多波束地形測線作業。它的工作區域正位於西南印度洋洋中脊。
  • 好奇研究 | 非洲大裂谷會將非洲分成兩個大陸嗎?
    裂谷底部是一片開闊的原野,20多個狹長的湖泊,有如一串串晶瑩的藍寶石,散落在谷地。在裂谷帶兩側排列著眾多火山,其中吉力馬札羅山,肯亞山最為有名。你要說什麼地方最適合觀賞這道美麗的疤痕,肯亞一定是東非大裂谷的最佳觀賞地點。肯亞位於非洲東部,在其境內東非大裂谷將這個國家劈為兩半。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塊)
    ,火山地震較多;④洋盆:地形較為平坦,分布著海底火山、丘陵、山脈等,水深4000~6000m,地殼活動較為穩定;⑤洋中脊:中軸為裂谷,是海洋地殼的誕生地,板塊的生長邊界。一般來說,由陸地到海洋,依次為:大陸架——大陸坡——大洋盆地(洋盆)——大洋中脊(洋中脊),如下圖所示。
  • Science Advances:洋中脊玄武巖地幔源區中存在再循環洋殼的元素...
    Science Advances:洋中脊玄武巖地幔源區中存在再循環洋殼的元素地球化學證據洋中脊是綿延於大洋底的長達八萬公裡的火山山脈。地幔的熱對流在洋中脊處上升,快速冷卻為洋中脊玄武巖(MORBs),形成新的大洋地殼。作為板塊運動的一部分,隨著洋中脊的擴張,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殼在接近俯衝板塊邊界的過程中逐漸變冷變重,最終俯衝進入地幔,形成一個大洋地殼的循環。
  • 東非大裂谷,裂谷寬約幾十至二百公裡,深達一千至二千米,很壯觀
    東非大裂谷,裂谷寬約幾十至二百公裡,深達一千至二千米,谷壁如刀削斧劈一般。總之,這條長度相當於地球周長六分之一的大裂谷,氣勢宏偉,景色壯觀,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有人形象地將其稱之為「地球表皮上的一條大傷痕「。
  • 世界最大的傷疤「東非大裂谷」
    這條裂谷帶位於非洲東部,分為東支裂谷和西支裂谷。可以說非洲要是沒了這條大裂谷,魅力值減半!這條長度相當於地球周長1/6的大裂谷,氣勢宏偉,景色壯觀,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地球表皮上的一條大傷痕」。
  • Science Advances:洋中脊玄武巖地幔源區中存在再循環洋殼的元素地球化學證據
    地幔的熱對流在洋中脊處上升,快速冷卻為洋中脊玄武巖(MORBs),形成新的大洋地殼。作為板塊運動的一部分,隨著洋中脊的擴張,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殼在接近俯衝板塊邊界的過程中逐漸變冷變重,最終俯衝進入地幔,形成一個大洋地殼的循環。俯衝的大洋地殼進入地幔之後的命運如何呢?這是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