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傳球與接球是很多球類運動的基本功,一人發力將球傳出,隊友卸力穩穩將球接住,只要不失誤,就能打出漂亮的進攻或防守。如果把球的體積縮小到分子級別,單個分子的運動能不能像傳球與接球一樣精確地控制?
傳球與接球的……失誤……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很難辦吧……估計不少人都會這麼想,因為大家都知道原子級別的運動基本上都遵循隨機原則。的確,在表面上原子和分子的熱誘導擴散通常是一個隨機過程,包含原子表面晶格上不相關的躍動。也就是說,分子在表面上熱運動的主要形式,就是從一個晶格「跳」到相鄰晶格,距離有限,方向隨機。熱運動不能指望,那麼有人可能會想到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針尖來誘導分子的位移,不過在目前的報導中,STM誘導的單分子的受控位移距離都很短,通常也是從一個晶格跳到相鄰晶格,再長一點的也不過幾個納米,且方向控制也成問題。
近日,奧地利格拉茨大學Leonhard Grill課題組的一個意外發現,可能為單分子在表面上的受控長距離運動找到了新的思路。在超高真空和低溫下(<7 K),他們使用STM針尖操縱二溴三芴(DBTF)分子在原子級平坦的Ag(111)表面上旋轉,在一個特殊的穩定取向下,DBTF單分子表現出意料之外的高移動能力,可在Ag(111)表面上以0.1 Å的極高空間精度單方向長距離移動(長達150 nm)。而且,通過施加電場產生靜電力,可以選擇性地排斥和吸引單分子,從而實現在兩個探針之間單個特定分子的精確移動。這一過程非常類似於兩個球員之間的精準傳球。相關工作被選為當期Science 封面文章。
當期封面。圖片來源:Science
Leonhard Grill課題組最初設計DBTF這個分子(下圖A),是為了在金屬表面上生長分子線(Science, 2009, 323, 1193–1197)。在使用STM操縱技術研究平坦Ag(111)表面上分子取向對其擴散性能的影響時,他們意外發現,當DBTF分子在Ag(111)表面上旋轉至某一特殊取向(
)時,在STM圖像中會顯示出一條貫穿整個圖像的直線(如下圖D,以下稱「直線」),有意思的是,當他們繼續掃描相鄰區域(下圖D上方或下方區域),這條直線依然存在而且方向絲毫沒有改變。這引起了研究者的好奇,這條直線怎麼產生的?為什麼同樣條件下其他取向的分子保持幾乎靜止的狀態(下圖C、D)?
可移動的DBTF分子。圖片來源:Science
研究表明,這條「直線」實際上是特殊取向下移動能力大幅增加的DBTF分子的一種表現。它們在一個方向上可以高速移動,但在空間上卻局限於另一個方向上的一個原子行。換句話說,Ag(111)表面上的一行原子就像是一條軌道,DBTF分子在其上可以沿著軌道快速移動,但不會脫軌。在STM掃描過程中,每當針尖從這條「軌道」上經過時,針尖之下就會吸引一個DBTF分子,從而在STM圖像上表現為一條明亮的「直線」。不管掃描方向如何改變,該「直線」總是會出現在表面相同的位置。
不同方向快掃描下發現「直線」存在周期性內部結構。圖片來源:Science
這一發現為什麼重要?DBTF分子的這種定向高速移動發生在原子級平坦的Ag(111)表面上,擴散勢壘非常低,幾乎可以視為各向同性。而其他實現分子定向擴散的研究,表面上都存在各向異性的擴散勢壘,比如使用硫醇linker來引導分子的單向「步行」(Phys. Rev. Lett., 2005, 95, 166101)。
為什麼是DBTF分子呢?一方面由於其是線性分子,另一方面,兩端的溴原子與銀表面的相互作用增大了旋轉勢壘,而在特定角度下發生一維平移的勢壘相對更低,這使得該分子可以保持在預定的平移「軌道」上,不會發生旋轉「脫軌」。而去掉兩端溴原子的三芴(TF)分子,在移動過程中則會自發的改變方向。
DBTF和TF分子。圖片來源:Science
當特殊取向的單個DBTF分子被STM的針尖吸引,就可以在Ag(111)表面上實現了長距離的直線可控移動。從下圖區域I定向移動到區域II,移動距離長達150 nm。別小瞧這個距離,DBTF分子的長度僅有約2 nm,分子在Ag(111)表面的定向移動距離是自身長度的75倍。
單分子的長距離受控位移。圖片來源:Science
在不同偏壓條件下,STM針尖對分子可以呈現吸引力或者排斥力,其作用力來自靜電作用。因此,控制兩個STM針尖一排斥一吸引,就可以讓DBTF分子在兩個STM針尖之間實現直線雙向移動。單分子可以在150 nm的距離內「發送」或「接收」。類似於兩個高水平球員之間的相互精準傳球。
偏壓決定了分子與STM針尖的吸引或排斥。圖片來源:Science
研究者還測了DBTF單分子移動的速度。DBTF分子在兩個STM針尖之間移動49 nm的時間不到2 ms,因此,研究者估計單分子的速度下限為25 μm/s,實際速度可能要比這個大得多。此外,單分子移動的橫向精度非常高,約為0.1 Å,即STM的橫向解析度。也就是說,單分子的移動軌跡是一條非常直的直線。
單分子「發送」與「接收」及移動速度測定。圖片來源:Science
通過提高STM的時間解析度,可以測量不同表面上不同分子運動的絕對速度,並使分子運動與化學和結構性質直接相關。除了精確的空間位置外,這些實驗還可以確定動量和動能,測量擴散過程中或單分子與其他吸附質碰撞後的能量耗散,進一步研究分子擴散的機理。另外,分子的高精度雙向移動,也為未來分子編碼、解碼以及高空間精度的「分子電報」傳輸提供了可能 [1]。
Control of long-distance motion of single molecules on a surface
Donato Civita, Marek Kolmer, Grant J. Simpson, An-Ping Li, Stefan Hecht, Leonhard Grill
Science, 2020, 370, 957-960, DOI: 10.1126/science.abd0696
參考文獻:
[1] Molecular Telegraphy
https://news.uni-graz.at/en/detail/article/molekulare-telegraphie/
(本文由小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