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假象!科學家成功讓小鼠產生了它沒有體驗過的嗅覺記憶,我的期末考試什麼時候可以安排一下呢丨科學大發現

2021-02-23 奇點網

通訊作者Sheena Josselyn博士

記憶,這個聽上去很浪漫很有故事性的東西,說白了就是大腦特定區域的一段神經活動編碼。科學家們已經知道了神經元之間信息傳遞是靠突觸小體把化學信號轉化成電信號、軸突傳遞電信號了,還逐漸摸清了特定感覺反應所對應的神經元活動,開始對「植入記憶」這種酷炫的事情蠢蠢欲動。

既然是要人工製作一段「假記憶」,當然得搞清楚「真記憶」是如何產生的。研究剛開始,先定一個小目標,研究人員挑了一種產生模式相對簡單的記憶——嗅覺記憶。

嗅覺受體有很多種(動物的嗅覺受體種類一般1000種往上吧),每種嗅覺受體負責的氣味種類不同。找到氣味所對應的特定嗅覺受體,就找到了嗅覺產生的第一步

關於嗅覺和疾病的那些事兒,Dr.Why寫過一篇文章,可以點圖片進去看看

 

為了方便,我們把實驗涉及到的兩種氣味稱為氣味A(乙醯苯酮)和氣味C(香芹酮)。

研究人員首先驗證了,我們即將接受「記憶植入」的主人公——小鼠,對這兩種氣味的態度持中,不偏也不倚。接下來的訓練中,研究人員在小鼠聞到氣味A的時候,電擊小鼠的爪子,小鼠感受到疼痛,逐漸對氣味A產生了厭惡感。之後再在氣味A和氣味C之間進行選擇,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氣味C了。

嗅覺感覺神經元M72表達的嗅覺受體對應氣味A,研究人員使M72表達紫紅質通道蛋白2(ChR2),讓其對光照變得敏感,然後光刺激小鼠的M72神經元,並同時電擊小鼠的爪子。果然,經受了這些的小鼠對氣味A產生了心理陰影,面對氣味A和氣味C,果斷氣味C。

也就是說,小鼠在之前沒有聞到過氣味A的情況下,由於光照對M72神經元的刺激,所以對氣味A有了不好的記憶(氣味A:委委屈屈)。這段「假記憶」的植入,初步成功了。

相關焦點

  • 嗅覺也是有記憶的!人的嗅器是如何傳到腦並為腦感知的呢?
    當來自嗅覺神經球的信息通過神經衝動傳導到邊緣系統,氣味刺激與記憶材料有非常緊密的連結,氣味的刺激可以提高邊緣系統的興奮程度,從而提高記憶效果。也就是說,我們在意識到自己所聞的氣味是什麼之前,大腦就已經在處理有關這種味道的含義和記憶了。美國的科學家針對小鼠進行了一個實驗,則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的回憶很多都是和氣味連接在一起的。
  • 科學家發現記憶並不僅僅是儲存在大腦中的,而且記憶可以進行轉移
    但是最近一些科學家的研究顛覆了這種傳統的認知,科學家發現記憶並不僅僅存在於大腦之中,至少對於很多動物都是如此。那麼記憶除了能夠存儲於大腦之中,還能夠存儲在哪裡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RNA吧,也就是核糖核酸,這種物質存在於生物細胞之中,其中記載著生物的遺傳信息。而此次的科學實驗發現RNA不僅能夠存儲遺傳信息,還能夠存儲記憶,並且這種存儲於RNA之中的記憶還可以進行傳遞。
  • 為何睡覺的時候,大腦會產生亂七八糟的夢?科學家:或與記憶有關
    每個人都做過夢一種是比較科學的說法,科學家認為,人類之所以能夠產生夢境,是因為平時我們精神壓力大導致這些情緒被帶到了睡眠中,在睡眠狀態下無意識的自動回憶這些情緒,於是就產生了夢境,比如一個很久沒看過恐怖片的人,突然看了一部非常恐怖的電影,由於腦海裡面經常浮現恐怖電影裡面的情節,因此在睡覺的時候意識還遺留在大腦裡面,於是就產生了夢境
  • 心理課堂|心理期末測評,記憶提取練習
    準備材料:一張考核卷、一支筆、一本成長手冊、一個你      教師導入:大家是否好奇我一對一心理輔導時如何在50分鐘裡記住足夠多的信息,又如何運用遺忘技術來平衡工作生活,大家最感興趣的是我如何做到在第二次學生來訪的時候,能夠回憶起該生第一次溝通交流的完整且精細的記憶片段,這涉及到記憶的提取技能。
  • 科普:與嗅覺記憶有關的秘密!
    有沒有試過嗅到熟悉的氣味,你瞬間想起某個人或者事?而且這個氣味幾乎只要你聞到,這件事或者人,這輩子也無法忘記。大腦是怎麼把氣味和你的經歷聯繫在一起的?記憶是可以被動引起?如果是恐懼的記憶,可否把這氣味和記憶「解聯」或重寫?試試在你的大腦裡刻意製造對一個人/事獨特的氣味,讓它一輩子刻在你腦子裡。
  • 我們對嗅覺的記憶
    氣味是記憶的「要塞」,特別是當記憶痕跡產生於孩童時。我們每個人在成人後,都有突然想起一件極為久遠事件的經歷,有時是通過一種香水氣味、一個房間或者一個在柜子底下找到的毛絨玩具而引發。嗅覺,大多都是幸福的記憶。
  • 記憶可以移植?沒那麼簡單
    他們發現,注射了「受訓」海兔RNA的海兔在被碰觸時,會表現出長達40秒的防禦性收縮反應,而那些注射未受電擊海兔RNA的海兔則沒有這樣的表現。這表明,通過RNA注射,「受訓」海兔的電擊記憶轉移給了新受體。  在此之前,對於記憶移植的研究已經歷了許多年,但主要是從動物的單項情緒記憶開始的。  1994年5月,英國科學家沃克斯用老鼠做相關實驗,獲得成功。
  • 外研社六年級上冊英語單詞記憶(期末考試)
    小學下個月底就要進行期末考試了,很多同學才後知後覺,就要期末了,這科沒學好那科沒學好,怎麼辦?臨時抱佛腳行不行?就算行,也要抱對佛腳才行。在英語科目學習上,同學們覺得最難的是什麼呢?是單詞還是音標亦或是語法?
  • 《追尋記憶的痕跡》丨諾貝爾得主傳奇人生告訴你記憶和科研的真相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說實話,《追尋記憶的真相》這本書我讀得相當困難,雖然不至於讀得我懷疑人生,但是備受打擊是有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問題還是我自己的理科知識儲備實在是太差,這本書足足讓我讀了N多天,終於看完後才發現人家寫的還是很清楚的,不光展現了偉大的科學家襟懷與抱負,還用詳盡的語言、清晰的文筆
  • 【大家】穿越記憶的嗅覺
    第一次懷孕,住在老舊的眷村裡,五月梅雨季,屋子角落不時竄出的黴味,讓孕吐愈發的嚴重,當時腦袋瓜吸取的所有感官,全被列為危險因子,都是造成身體不適的罪魁禍首,尤以嗅覺為最,以致那時使用的洗衣粉、洗髮精、沐浴乳,爾後全成了拒絕往來戶。前些時,聞到學生手中散發的麗仕香皂味,即便已過了三十個年頭,但那欲嘔的感覺仍是即刻湧上心頭,天哪!這嗅覺記憶真是頑強到令人哭笑不得。
  • 記憶提取練習——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在華盛頓大學的實踐中,它幫助一批成績原來為C的同學把成績提升到A。這種方法不需要花費金錢,不用大量額外的課堂時間,也不藉助最新科技的力量。這究竟是什麼方法,又怎麼能為我所用呢?當討論學習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想:怎麼能把知識學進腦子裡去。
  • 如何高效記憶知識,打好期末阻擊戰?
    是不是覺得這樣的場景經常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出現,考前突擊,臨時抱佛腳,發現有的人一飛沖天,有的人成績跌落谷底,那麼差距懸殊的根節點在於哪裡呢?其實記憶力才是硬傷。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杜勃羅留波夫用詩句寫出了人類的這一心願:「我是多麼希望擁有這樣的才能,在一天之內把這個圖書館的書都讀完;我是多麼希望具有巨大的記憶力,使一切讀過的東西終生不忘。」人類沒有記憶,就沒有智慧活動可言。所以,阿斯基洛斯說:「記憶是智慧之母。」可見記憶力的重要性。
  • 家庭領讀人 | 科學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著名腦科學家池谷裕二,經過多年研究和實驗,總結出一套切實有效的海馬活化記憶訓練體系。今天我們一起讀《海馬記憶法》這本書,在讀書之前,我先提出5個問題,請大家一邊跟我讀書,一邊在書中發現這5個問題的答案。# 5個問題什麼是記憶的階層?什麼是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
  • 工作記憶是如何在大腦中存儲的?
    工作記憶是指大腦在秒級尺度內存儲和操縱信息的一種基本認知功能,它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更是眾多人類獨有的高級認知功能的基礎,比如閱讀、思考、語言的學習等。 大腦如何在工作記憶中存儲信息呢?經過大約半個世紀的研究,科學家認為存在兩種可能的神經機制:持續性編碼和瞬時性編碼。
  • 嗅覺記憶之秘:一塊蛋糕觸發追憶似水年華,杏仁味回想起電擊
    而對於美國波士頓大學系統神經科學中心實驗室裡的一組小鼠而言,不可避免,杏仁的氣味總是讓它們想起被電擊的命運。當地時間3月17日,該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在《科學與記憶》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驗證了嗅覺確實能強有力地觸發往事回想。正因如此,氣味可用作一種治療記憶相關情緒紊亂(如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工具。
  • ...記憶流水線;重啟用戶記憶的大門,創造利於用戶體驗的記憶鍊金術!
    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處理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無法買賣或從別人那裡索取,但是它可以通過許多方式來提升和加強,這種東西難以描述,卻是人類最寶貴的特徵之一,它可能決定了我們的每一步行動和每一次決策,它是一種奇蹟,我們卻很少深入思考它,這就是人類的記憶;一、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呢
  • 重寫小鼠記憶實驗發現改變記憶的大腦迴路
    記憶可以改變嗎?如果可以的話,這項技術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有望治癒那些正經受恐懼症、創傷後心理紊亂以及其他焦慮症困擾的患者們。日前,一項重寫小鼠記憶的實驗就發現了涉及改變記憶的大腦迴路,8月2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對該相關神經科學的研究結果進行了報導。
  • 人類大腦記憶是如何產生的? 操控記憶的時代可能已經不遠了
    令主持手術的外科醫生感到震驚的是,這次手術摧毀了莫萊森產生新記憶的能力,而他原來的記憶則保留了下來。  這場計劃外的實驗表明海馬體是形成新記憶的必需結構,尤其是背景豐富、每天都會產生的「間歇性」記憶,比如今天早上你遛狗時所見到的一切。不過,這些細節豐富的記憶並沒有儲存在海馬體中。隨著時間推移,它們會被轉移到大腦的外層——大腦皮層。
  • 記憶可以移植了?
    它不懂電是什麼,不會對此天然具有防禦行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戴維·格蘭茲曼認為,這種行為可能來自一段記憶,這段記憶屬於另一隻海兔——它領教過電擊的厲害。  又是海兔立的功  加利福尼亞海兔巴掌大,形似沒有殼的蝸牛,肥肚子下掖著裙擺式的肉腮。半個世紀以來,這些黏糊糊的、行動緩慢的傢伙活躍在認知科學的研究中。它的神經元相對更大,直徑可達1毫米,便於科學家在顯微鏡下觀察。它有2萬個神經元,比哺乳動物少多了,卻具備不少和人類大腦神經系統類似的屬性。
  • 科學家剖開大腦深入研究記憶過程:操控人的記憶可行
    令主持手術的外科醫生感到震驚的是,這次手術摧毀了莫萊森產生新記憶的能力,而他原來的記憶則保留了下來。這場計劃外的實驗表明海馬體是形成新記憶的必需結構,尤其是背景豐富、每天都會產生的「間歇性」記憶,比如今天早上你遛狗時所見到的一切。不過,這些細節豐富的記憶並沒有儲存在海馬體中。隨著時間推移,它們會被轉移到大腦的外層——大腦皮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