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穿越記憶的嗅覺

2021-01-07 騰訊網

[摘要]嗅覺就像一把鑰匙,能開啟一扇又一扇的記憶之門。

作者:朱天衣(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臺灣著名作家)

嗅覺就像一把鑰匙,能開啟一扇又一扇的記憶之門。

我的外公是醫生,二次大戰時曾被日本人徵召至南洋當軍醫,戰爭末期和同樣來自臺灣的袍澤,躲在菲律賓的深山中到處遊走無所適從,最後是撿拾到盟軍撒落的傳單,才知道戰爭已結束了好幾個月,方從叢林中脫困而出。被遣送回臺灣後,外公努力重建自己的家園,仿和風、南洋風蓋了一棟木造房屋,至今已超過一甲子仍屹立不搖,除了當時用的木料堅實,還常以樟腦油擦拭才得以保固得如此完好。

外公也在近千平方米的庭院周圍,植滿一圈鬱綠的樟樹,連廁所裡的小便鬥也常年置放著一把樟腦丸,也因此,外公家永遠散發著一股濃濃的樟木香。長大後,只要聞到樟腦味,便會記起暑假住在那兒的每個晨起,先是讓樓下廚房傳來的飯香、柴火香伴著樟腦味喚醒,接著耳際傳來「加加加」的蟬鳴,有時還夾雜著外公電晶體收音機流淌出的音樂(這是他含蓄的起床號),這時張開眼便可看到篩過樟樹葉的斑斕光影在榻榻米上遊走,這被喚起的兒時記憶,真切的就好似昨日一般。

冽冽的風,帶來海洋的氣息,青春恣意似乎總和無際的海連成一氣。早該隨風而逝的愛戀嗔恨,在那鹹鹹燥燥的狂風呼嘯而過時,又砰砰然的甦醒了,某個沉睡已久的角落被喚起了,會哭會笑的自己原來還活著?遠颺的心鼓張著帆,亟欲航向一個還有能力愛、還有能力恨的國度,記憶中的海就該像眼前徹底乾淨的天一樣藍一樣深。

「滴露」消毒藥水翩然從香江北來,漫漫磨人的苦戀便浸淫在這濃鬱的氣息中,一段相差二十歲的忘年之戀(是我一廂情願的忘了),一段以為信守就會有結果的戀情,在那滿是「滴露」的小屋中發酵(因為對方有潔癖),我第一次明白,愛慕會讓心底出現渴望,唯有擁著彼此才得以圓滿,從此這段長達十年之久的戀情,便和那鮮明的藥水味糾纏不清了。

第一次懷孕,住在老舊的眷村裡,五月梅雨季,屋子角落不時竄出的黴味,讓孕吐愈發的嚴重,當時腦袋瓜吸取的所有感官,全被列為危險因子,都是造成身體不適的罪魁禍首,尤以嗅覺為最,以致那時使用的洗衣粉、洗髮精、沐浴乳,爾後全成了拒絕往來戶。前些時,聞到學生手中散發的麗仕香皂味,即便已過了三十個年頭,但那欲嘔的感覺仍是即刻湧上心頭,天哪!這嗅覺記憶真是頑強到令人哭笑不得。

嗅覺是所有感官中最不張顯的,幽微的常讓人忘了它的存在,約莫只有在感冒或過敏狀態下,才知道失去它的痛苦,胃口差了,味覺跟著遲鈍了,有時連吃到走味的東西都不察。在外國吃生蠔,侍者做的最後一道把關,就是以鼻子這最原始的器官嗅聞,判斷是否夠新鮮到足以生食。

我的母親在把衣服丟進洗衣機前,也會先嗅聞一下,我一直忘了問她這習慣性的動作意謂著什麼。我的女兒自小給她吃的、玩的,也總會先拿到鼻子前嗅一嗅,這常被我取笑的動作,是在歸檔記錄?還是辨識安危?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嗅覺便已走在其他感官之先了,畢竟能嗅出母親的味道,是關乎生存問題的,胎兒在懷孕過程中,透過羊水已能辨識母親的味道。

嗅覺是可以存檔的,人們所能辨識的氣味遠比想像得多,嗅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遠比我們想像得重要。比如說它牽動著我們的好惡,有些人親和力強、人緣莫名的好,只因為他散發的體味讓人舒緩;而惡臭詭異的氣味,則會讓我們避開危險,因為嗅覺記憶已將它歸類在有害的檔案中;而一般來說,女性又比男性的嗅覺來得靈敏,曾有人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調查,同住在一棟宿舍的女生,最後月經周期多會趨於一致,這也是嗅覺作怪的緣故。

狗狗的嗅覺要比人類敏感數千倍,那是一個甚麼狀況呢?當他們在草叢裡、電線桿前嗅聞時,就好像人們在看公布欄般,閱覽之前同伴所留下的資訊,性別、年齡、身體狀況……比一張名片能判讀的資料還多。當我們每次回到家,他們只要挨近些,便能知道我們這一天都去哪兒了;人們還以為狗兒最懂得察言觀色,我們的喜怒哀樂他們全都知道,其實是我們自己洩了底,不同情緒散發不同體味,他們只要鼻子一抬甚麼都瞭然於心;狗兒的靈敏鼻子還能嗅出人罹患的各種疾病,只是苦無翻譯機把「汪汪」改成人語,若有一天真克服了這障礙,那麼連健檢都可以省了。

人的嗅覺和智能也是息息相關的,其他感官多在自己掌控中,我們可以選擇不看、不吃、不摸,戴上耳機也可只聽想聽的,但對嗅覺,我們多是開放的,是任它恣意收集各種資訊的,也因此,腦子的靈活與否,嗅覺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而它也可當成是一個指標,如果有一天嗅覺功能迅速惡化,就要懷疑阿茲海默症上身了,這是目前診斷痴呆症非常重要的輔助。

嗅覺是老天爺給的禮物,人在三十至四十歲時,它擷取資訊並儲存於腦的能力達到高峰,但隨著年齡漸長,它的靈敏度便一再消減,到了六十五歲後會有半數以上的人失去嗅覺,至於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則只剩四分之一還能保住殘存不多的嗅聞感官,屆時,找不到開啟回憶的鑰匙,那些我們曾走過的歲月,真就只能塵封在一扇一扇門後了。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魏相相嗅覺記憶簡介
    、遇見美,自愛、愛人、愛自然、情感、彰顯個性為藝術創作根基、音樂、文學、繪畫都有浪漫主義色彩;人類心理學是以認識自己、療愈自己、創造自己的心靈成長為根基,而現代生理學對於嗅覺氣味記憶和神經學的研究領域已經到了裡程碑的階段,身心健康和諧與獨特原創性是魏相相嗅覺記憶的核心理念,這也是嗅覺記憶、氣味和藝術創造的本質。
  • 我們對嗅覺的記憶
    我們對嗅覺的記憶其實嗅覺的記憶是非常特殊的,而且在人生當中非常重要。氣味,時記憶的要塞。馬塞爾·普魯斯特的這段文字,總結了嗅覺記憶的許多特徵。正如這些聯繫所展現的,我們在記憶的同時刺激了所有的感覺和感情的背景,多個腦區域參與了嗅覺信息的處理——丘腦、淋巴系統等——烙下了氣味的感情價值,聚集了各種感覺信息,因此這些記憶從來不是純粹嗅覺的記憶。
  • 嗅覺記憶是我們最長久的記憶
    封面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期全程用帶著揭陽、饒平、汕頭口音的汕尾話錄製的Patrick腦師認為嗅覺記憶是我們最長久的記憶大腦各部位負責不同的功能,而記憶的主要負責部位是海馬體(Hippocampus),又名海馬回、海馬區、大腦海馬。
  • 利用嗅覺記憶,建立酒店的嗅覺品牌!
    在你的嗅覺記憶裡打上烙印,這種烙印就像一個品牌無形的名片。研究表明,人們回想一年前的氣味準確度為65%,然而回憶三個月前看過的照片,準確度僅為50%。可見,「嗅覺記憶」比「視覺記憶」的效果更突出及持久。酒店香氛將品牌導入酒店的專屬香氛之中,利用特定氣味吸引消費者的關注、記憶、認同。
  • 科普:與嗅覺記憶有關的秘密!
    記憶是可以被動引起?如果是恐懼的記憶,可否把這氣味和記憶「解聯」或重寫?試試在你的大腦裡刻意製造對一個人/事獨特的氣味,讓它一輩子刻在你腦子裡。1.記憶是怎麼形成的?在心理學領域有一個與記憶有關的效應,叫「普魯斯特現象」(Proust Phenomenon),用來形容嗅覺喚起記憶的情況。在一個以色列實驗中,研究者利用氣味形成記憶內容的時候,發現大腦裡的杏仁核和海馬迴特別活躍。
  • 實驗:「殺人蜂」具有超長嗅覺記憶
    "據《科技日報》報導,記者14日從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研究人員通過長時間實驗,獲得了胡蜂具有嗅覺學習和長期嗅覺記憶的第一手證據。他們發現,幾乎所有胡蜂可學習並記住與食物獎勵相關的氣味。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化學生態組龔志文博士與譚墾研究員等人通過對胡蜂蜂王、工蜂與雄蜂分別進行嗅覺學習記憶能力的測定和比較,發現蜂王的學習記憶能力明顯比工蜂和雄蜂要好。他們還發現雄蜂對性信息素與普通氣味的學習記憶能力並沒有明顯差異,在認知行為中,胡蜂並沒有對氣味表現出明顯的偏好性。
  • 香薰嗅覺令人記憶長久
    人對事物的記憶分散存儲於大腦的各個感覺中心,並由大腦海馬體進行回憶。如果一種感覺刺激令人產生某種回憶,那麼由其他感覺器官所感知和記憶的場景也會隨之顯現。 在所有感覺記憶中,氣味感覺最不容易忘記。視覺記憶在幾天甚至幾小時內就可能淡化,而產生嗅覺和味覺的事物卻能令人記憶長久。戈特弗裡德說:「這就是我們記憶系統的美妙之處。設想和朋友一起在海灘上休息,海浪和啤酒的味道都可能在日後觸發我們的回憶。」而且,這種和氣味相關的記憶在大腦海馬體不能起協調作用後仍能繼續保存。因此,有些健忘症患者依然能回想起兒時聞過的氣味。
  • 實驗證明「殺人蜂」具有超長嗅覺記憶
    動物具有學習和記憶能力是適應環境變化的重要機制。記者14日從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研究人員通過長時間實驗,獲得了胡蜂具有嗅覺學習和長期嗅覺記憶的第一手證據。他們發現,幾乎所有胡蜂可學習並記住與食物獎勵相關的氣味。
  • 嗅覺記憶
    嗅覺神經元只有30~60天的壽命。壽終正寢後,會被新生的嗅覺神經元替代。頂替者是嗅上皮中的基細胞(basal cell)。基細胞是幹細胞,具有變身成其他細胞的能力。當嗅覺神經元死亡後,臨近的基細胞便開始分化。它首先分化成一個不成熟的細胞,兩端伸出兩個凸起,一個是樹突,一個是軸突。樹突最終伸長到嗅上皮表面,生出帶有嗅覺受體的纖毛。
  • 中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胡蜂具有超長嗅覺記憶
    新華網昆明7月23日電(記者 張東強)中國科研人員研究發現,胡蜂具有超長嗅覺記憶,能夠記憶發生在30天前的氣味刺激。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實驗生物學雜誌》上。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化學生態研究組組長、研究員譚墾介紹,他與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博士龔志文等科研人員,通過對胡蜂蜂王、工蜂和雄蜂分別進行嗅覺學習記憶能力的測定和比較,發現胡蜂蜂王的學習記憶能力明顯比胡蜂蜂群裡工蜂和雄蜂的要好。
  • 嗅覺也是有記憶的!人的嗅器是如何傳到腦並為腦感知的呢?
    原來我們的嗅覺也是有記憶的!就像記憶裡的春天是那個季節特有的野菜味兒;夏天則是荷葉雞的香氣;秋天是桂花糕的清甜;冬天是烤紅薯濃鬱的、散著熱氣的甜蜜味道(等等,為什麼都是吃的)。總之,嗅覺總是會和我們記憶裡的某個時間或者事件勾連起來,讓你一聞到某種味道就能想起某段時光,或者是在某時發生的某件事。的確,嗅覺是無所不在的。
  • 有時候聞到一種味道,就會突然想起來往事,難道嗅覺也有記憶?
    這些我們本來已經遺忘的事情,依然悄悄埋在記憶的深處,而味道就是開啟記憶寶藏的鑰匙。難道人類的嗅覺也有記憶力嗎?實際上,人類的各種感官都有記憶力,而嗅覺記憶,是其中最難以忘記的一種。比如我們用眼睛看到的東西,甚至幾天內就能忘到腦後,而嗅覺和味覺記憶,卻能夠長達幾十年時間,它們帶給人類大腦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雖然能夠被嗅覺和味覺記憶到的事情卻不多,但對於我們的一生來說,這些記憶都非常珍貴。國外科學家就曾針對嗅覺記憶做過研究,並初步揭示了其中蘊含的秘密。
  • 曼德拉效應:記憶錯亂、群體性記憶篡改還是時空穿越?
    當這個說法提出後,得到大量網民回應,表示有相同記憶。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聞自發布之後,世界各地的人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混亂,從死亡時間到死亡原因都出現了不同的記憶。假如存在平行宇宙,人類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實現了意識穿越。我們的意識穿越到另外一個平行時空中,發生了相似的經歷,才會讓我們在生活中產生了熟悉感。這個理論假設小量子波函數允許人們在宇宙的縫隙間穿越,達到一個此刻情景類似的時空,那個時空裡的人們也都不是他們的朋友。
  • 記憶假象!科學家成功讓小鼠產生了它沒有體驗過的嗅覺記憶,我的期末考試什麼時候可以安排一下呢丨科學大發現
    通訊作者Sheena Josselyn博士記憶,這個聽上去很浪漫很有故事性的東西,說白了就是大腦特定區域的一段神經活動編碼。科學家們已經知道了神經元之間信息傳遞是靠突觸小體把化學信號轉化成電信號、軸突傳遞電信號了,還逐漸摸清了特定感覺反應所對應的神經元活動,開始對「植入記憶」這種酷炫的事情蠢蠢欲動。
  • 人人都有「狗鼻子」,科學家發現人類嗅覺和狗的嗅覺一樣好
    ►Hi大家好,歡迎收聽「聽道」。長久以來,我們說一個人嗅覺靈敏,總是會說「你這個狗鼻子」,因為我們認為狗的嗅覺是超級靈敏的。
  • 記憶層,包括想像力,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
    大腦教育的七個認知層級塔之二記憶能力我們人類目前對大腦的記憶機制了解得並不充分。記憶能力是大腦的基本能力,這是一種生物的適應性的表現。如果喪失記憶能力,我們連回家的路都會不記得,這將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記憶層,包括想像力,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各種感官的信號處理存儲。人類最主要的記憶能力包括視覺和聽覺的記憶能力。視覺的存儲發生在枕葉區,聽覺存儲發生在顳葉。其他感官信息也有不同的存儲區域。
  • 嗅覺行銷
    人類能夠分辨出酸、甜、苦、辣、鹹5種味覺,但嗅覺體驗卻遠遠較之豐富得多。追溯至古代時期巴比倫與埃及的化妝品,便已添加香薰以增強吸引力,證實古時已有人了解嗅覺擁有引爆強烈情緒與記憶能力。 因此近年有科學家提倡嗅覺行銷,我們可會不自覺的被氣味影響到潛意識行為。然而將嗅覺與味覺體驗整合,更能產生意想不到的交互作用。
  • 讓人記憶最深的,是嗅覺所涉獵過的夏天
    原標題:讓人記憶最深的,是嗅覺所涉獵過的夏天   不完全是,其實,所有感官中,讓人記憶最深的,是嗅覺所涉獵的夏天。   這樣夾雜夏日解不開小愁緒的溫熱,一同散發的氣味呀,在記憶庫裡比什麼都牢固一些。在夏日擦身而過的香氣,便顯得更加珍貴又美好。
  • 她用香氣書寫京都,用嗅覺留住一座城市的記憶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就是這一瓶「京都之水」的誕生過程。你 去 過 京 都 嗎 ?你能回憶起一座城市帶給你的味道嗎?是否還有另一種別樣的留存和打開京都記憶的方式,能夠觸手可及, 隨時喚起最鮮活生動的京都記憶?答案是試著把京都裝進香水裡,用氣味充當記憶閥門的鑰匙。
  • 一聞到就會聯想——氣味情調家告訴你嗅覺的秘密
    氣味情調家告訴你嗅覺的秘密,先給大家來科普一下嗅覺信息傳入腦的通路。人的鼻子接受氣味刺激後所獲得的信息是如何傳遞給大腦並被大腦感知的?首先第一個重要的結構是嗅細胞,為嗅覺感受器,分散於嗅黏膜內。嗅覺系統也同其它感覺系統類似,不同性質的氣味刺激有其專用的感覺位點和傳輸線路,非基本氣味則由於它們在不同線路上引起不同數量的神經衝動的組合,在中樞引起特有的主觀嗅覺感受。氣味感受器是一種在鼻腔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分子,通過與特殊的氣味分子結合來識彆氣體。由1000種不同基因組成的嗅覺受體基因群,約佔人體基因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