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細胞核轉錄因子的分離和鑑定

2021-01-18 生物谷

  四、細胞核轉錄因子的分離和鑑定

  信號轉導的結果是細胞核內一些轉錄因子同DNA上某些特定的序列結合,調節轉錄活性和基因的表達水平。因而分離鑑定細胞內核轉錄因子在信號轉導研究中具有獨特的意義。根據核轉錄因子可與一些特定的核甘酸序列結合的特點,將其特定的核苷序列標記上同位素,來鑑定信號轉導中的核轉錄因子。核轉錄因子具有一些特徵性的結構域,即亮氨酸拉鏈(lucine zipper)、鋅指結構(zinc finger)和螺旋-轉角-螺旋(helix-turn-helix)結構。並且受用足跡法(foot printing)分析新發現核轉錄因子結合DNA的位置和核甘酸序列。

  隨著分子生物學核技術的發展,信號轉導研究取得很大進展。採用基因克隆技術發現了越來越多的信號蛋白分子;嵌合分子的構建及基因轉染等技術的應用為細胞因子的信號轉導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點突變、肽競爭等技術使信號蛋白中某些功能區的作用的研究變得更為精確。

(夏海濱 金伯泉)

參考文獻

  1.Abraham N, et al. Activation of p56l ckthrough mutation of a regulatory carboxylterminal tyrosine residuse intact sites of autophosphorylation and myristylation.

  2.Altman A, et al. Molecular events mediating T cell activation. Adv Immun,1990;48:277.

  3.Andrea M, et al. The PH domain: a common piece in the structural patchwork of signalling protein.TIBS,1993;18:343.

  4.Barber EK, et al. The CD4 and CD8 antigens are coupled to a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p56lck) that phosphorylates the CD3 complex.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9;86:3277.

  5.Baixeras E, et al.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volved in B cell induction. Immunological Reviews,1993;132:5.

  6.Blumberg RS, et al. Structure of the T cell antigen receptor: Evidence for two CD3 subunits in the T cell receptor CD3 complex. Proc Natl Acal Sci USA,1990;87:7220.

  7.Burgess EK, et al.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a direct phys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D4:p56lck and Ti(TCR)/CD3complexes. Eur J Immunol,1991;21:1663.

  8.Carel JM, et al. Dual antigen recognition by Bcells. Immuol Today,1993;14(1).

  9.Christopher ER, et al.CD4,CD8 and the TCR-CD3complex: a novel class of protein-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Immunol Today,1990;11(11):400.

  10.Cooke MP, et al. Expression of a novel form of the fyn protooncogene in hematopoietic cells. New Biol,1989;1:66.

  11.Damjanivich S, et al. Transmembrane signalling in cells. Immunol Today,1992;13(8):12.

  12.Glaichenhaus N, et al. Requirement for association of p56lckwith CD4 in antigen specific signal transduction in T cells.Cell,1991;64:511.

  13.Gold M, et al. Both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4-ki-nase products are increased by antigen receptor signaling in B cells. J Immunol,1994;152:42.

  14.Irving BA, et al. The cytoplasmic domain of the T cell receptor chain is sufficient to coupled to receptor-assoc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Cell,1991;64:891.

  15.Julius M, et al. Distinct role for CD4 and CD8 as co-receptors in antigen receptor signalling. Immunol Today,1993;14(4):17.

  16.Kishomoto T, et al. Cytokine signal transduction.Cell,1994;76:253.

  17.Koch C, et al.CH-2 and SH-3 domains: elements that control interactions of cytoplasmic signaling proteins.Science,1991;252:668.

  18.Kwang-myong K, et al. Signaling function of the B cell antigen receptors. Immunological Revievs,1993;132:125.

  19.Noah Isakov.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and dephosphorylation in T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ar Immunolgy,1993;30(1):197.

  20.Pawson T, et al.SH-2 and SH-3 domains: from structure to function.Cell,1992;71:359.

  21.Philippe CH, et al. An immunologist's look at Rho and Rab GTP binding proteins. Immunology Today.1993;14(9):440.

  22.Takeshita T, et al. Cloning of the γ chain of the human IL-2receptor.Science,1992;257:379.

  23.Mustelin T and Burn P. Regulation of src family tyrosine kinase in lymphocytes.TIBS,1993;18:215.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核轉錄因子對結腸癌的重要作用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復旦大學醫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稱為核轉錄因子(PAX2)的作用分子在結腸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指出這種轉錄因子能促進結腸癌細胞增殖和腫瘤生長
  • 基因轉錄調控:共激活因子的多樣性及調控機制
    隨後Roeder實驗室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建立了體外轉錄系統,並利用該系統分離和鑑定了眾多關鍵轉錄調控因子,其中包括第一個真核轉錄因子TFIIIA、中介體複合物(mediator)以及多種通用轉錄因子(GTFs),並且揭示了染色質結構(包括組蛋白修飾)在表觀遺傳水平對基因轉錄的影響。
  • 人 核轉錄因子(NF-κB)ELISA 檢測試劑盒說明書
    人(human)核轉錄因子(NF-κB)ELISA 檢測試劑盒本試劑僅供研究使用  標本:組織勻漿試驗原理:NF-κB試劑盒是固相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已知NF-κB濃度的標準品、未知濃度的樣品加入微孔酶標板內進行檢測。先將NF-κB和生物素標記的抗體同時溫育。洗滌後,加入親和素標記過的HRP。
  • 用轉錄因子重建卵母細胞轉錄網
    在雌性生殖系發育過程中,卵母細胞成為一種高度特化的細胞類型,並形成母體細胞質儲存的關鍵因子。卵母細胞的生長是在原始卵泡向初級卵泡的轉變中觸發的,並伴隨著基因表達的動態變化,但控制卵母細胞生長的基因調控網絡仍不清楚。
  • Genes Dev:利用基因條形碼鑑定特異性的轉錄因子
    2016年9月8日/生物谷BIOON/--相同的DNA存在於有機體的每個細胞中,但是一些基因僅在一個給定的細胞中表達。作為對多種生物學信號作出的反應,這些基因由被稱作轉錄因子的蛋白所激活。因此,不論在健康時還是在患病時,轉錄因子調節著大多數細胞過程。
  • 海賊王中血統因子是否滿足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經過貝加龐克、伽治等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惡魔果實之所以可以產生超能力都是因為血統因子。惡魔果實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血統因子,在吃下惡魔果實的第一口的時候,血統因子就全部聚集在入口的那塊果肉上,即使後來人分食也得不到超能力。那麼血統因子滿足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嗎?基因的定律是針對減數分裂的過程,也就是說在產生後代方面。若血統因子滿足該定律就意味著惡魔果實能力是可以遺傳的。
  •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細胞因子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建立於20世紀70年代,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非均相酶免疫測定試驗,不僅用於細胞因子測定,也可用於可溶性細胞因子受體或黏附分子的測定。
  •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細胞因子
    ,也可用於可溶性細胞因子受體或黏附分子的測定。一、基本原理細胞因子的ELISA檢測常採用雙抗體夾心的方法進行檢測,採用抗同一細胞因子不同表位的兩株單克隆抗體,或一個單克隆抗體和一個多克隆抗體。一個抗體用於包被作捕獲抗體,另一個抗體標記酶,作為檢測抗體。
  • 死活細胞的鑑定方法
    活細胞的鑑定在生物學和醫學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細胞培養過程中要隨時記錄細胞的生長情況,需要經常測定細胞的存活率;在腫瘤細胞的研究中,為了檢驗各種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力,也需要測定腫瘤細胞的存活率。在臨床醫學中死活細胞的鑑定也有很大的應用,例如為了檢測某一男子的生育能力,測定精子細胞的存活力是比較常用的辦法。
  • COVID-19細胞因子風暴誘因
    許多感染和自身免疫病中細胞因子風暴都可能作為嚴重的併發症,此次新冠病毒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細胞因子釋放。臨床病例顯示,COVID-19重症患者往往表現典型的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過高的免疫應答,促炎因子高表達,但同時又伴隨免疫功能失調,T細胞耗竭、血管滲漏等。具體的分子機制還鮮有報導,對於細胞因子風暴的成因值得深入探究。
  • 《分離定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分離定律》教案一、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通過遺傳與進化觀理解分離定律的內容。2.通過對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研究實驗,建立類推理與演繹的思維。3.通過對孟德爾實驗的分析,根據初中所學遺傳的相關知識,構建生物模型。4養成嚴謹的求知態度和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
  • 間充質幹細胞的三系分化及鑑定
    1968年德國科學家Frieden Stein在骨髓中首次發現了間充質幹細胞(MSC),後來研究者陸續在全身多種組織如脂肪、臍帶、牙髓中分離出了MSC。目前,MSC的鑑定主要通過形態學觀察(如呈纖維細胞樣生長,細胞中央有卵圓形核,密度較高時呈渦旋狀或放射狀生長)、表面標誌物檢測(如CD29、CD44等)以及多系分化潛能鑑定。這裡的多系分化潛能通常指成骨、成脂和成軟骨分化,稱為MSC的三系分化。雖然目前MSC三系分化的誘導過程和鑑定方法都已經相對成熟,但三系分化的原理可能還未被大家所熟知。
  • 幹細胞中的「年輕因子」被找到
    原標題:幹細胞中的「年輕因子」被找到 我國科學家首次鑑定出人源的間充質幹細胞中存在「年輕因子」——多梳蛋白4(CBX4),並對其功能進行了驗證,相關研究成果於26日發表在《細胞報導》上。 間充質幹細胞是幹細胞中的一種,存在於骨髓、骨外膜等組織中。
  • 生命科學學院宋豔研究組揭示轉錄因子通過相分離驅使神經元終末...
    該文揭示了果蠅發育過程中,一個轉錄因子通過液-液相分離「植入」神經前體細胞有絲分裂期染色體,通過促進H3K9me3+異染色質凝聚確保神經元終末分化的新現象和新機制。在這項工作中,研究者通過免疫螢光染色和螢光顯微動態成像意外地發現轉錄因子Prospero(Pros)可以形成小的聚集體 (foci)並滯留在果蠅神經前體細胞有絲分裂期染色體(圖1)。Pros是在進化上高度保守的同源域 (homeobox)轉錄因子,與其在哺乳動物中的同源基因Prox1一同在促進細胞終末分化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那麼,Pros為什麼可以保留在結構緻密的染色體上?
  • 論文速遞 | 線粒體中的NF-κB調節脂多糖誘導損傷後PC12細胞的凋亡
    中文摘要:目的:探討線粒體內核轉錄因子方法:通過MTT和Hoechst 33342染色來測定藥物對PC12細胞的作用;用電子顯微鏡和羅丹明123(rhodamine 123)檢測線粒體的形態和功能;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測量ANT1、脂質過氧化物和抗過氧化物酶的活性;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和蛋白質印跡法(Western blot
  • NBT | 數百種人類轉錄因子可直接誘導細胞分化
    幹細胞領域和組織工程領域的目標,是方便可控地產生出任何細胞系或組織,供基礎科學研究和藥物發現。另一種思路是通過激活某種或某些轉錄因子直接誘導細胞分化。這種方法已經被用於細胞系間的轉分化,和幹細胞的重編程以及再分化。目前,人們選擇轉錄因子的方法,要麼是使用已知同發育相關的因子,要麼是基於計算機預測。
  • NBT|數百種人類轉錄因子可直接誘導細胞分化
    幹細胞領域和組織工程領域的目標,是方便可控地產生出任何細胞系或組織,供基礎科學研究和藥物發現。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具有強大的擴增能力和分化潛力人類誘導多性能幹細胞(hiPSC)是一個完美的起點。然而,當前絕大多數類型的細胞分化依舊缺乏可靠的實驗方案。
  • 細胞因子風暴和COVID-19致死——2020年細胞因子市場分析
    對於COVID-19,中科院周琪院士曾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者身體內會出現「炎症風暴」的現象,該現象是新冠肺炎感染者從輕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轉換的關鍵點。「炎症風暴」學術名稱為細胞因子風暴,是一種不適當的免疫反應。由於細胞因子的過度反應,導致人體免疫系統對外界病毒和感染的過度反應,表現為免疫系統不分敵我地殺傷,最終對機體造成損傷。事實上,「細胞因子風暴」是導致COVID-19死亡的主要原因。
  • (包含微生物檢測的接種、培養、分離純化、鑑定和保存等)
    如果在一個菌落中所有細胞均來自於一個親代細胞,那麼這個菌落稱為純培養(pureculture)。在進行菌種鑑定時,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為純的培養物。得到純培養的過程稱為分離純化,方法有許多種。劃線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比較容易出現單個菌落的劃線方法有斜線法、曲線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當接種環在培養基表面上往後移動時,接種環上的菌液逐漸稀釋,最後在所劃的線上分散著單個細胞,經培養,每一個細胞長成一個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