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素蛋白基電紡纖維的高通量生產及其在皮膚組織工程中的應用

2020-12-05 易絲幫

Mater. Sci. Eng. C:絲素蛋白基電紡纖維的高通量生產及其在皮膚組織工程中的應用

DOI:10.1016/j.msec.2020.110939

在這項工作中,開發了一種無噴嘴的靜電紡絲設備,以高通量生產具有可調潤溼性的絲素蛋白基三元生物相容性複合纖維。合成纖維材料往往表現出次優的細胞生長和增殖,許多研究將這種現象與此類表面的疏水性聯繫起來。在這項研究中,製備了由聚己內酯與不同形態聚癸二酸甘油酯和再生絲素蛋白混紡而成的電紡墊。這項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開發具有可變疏水性/親水性的纖維氈,這具體取決於不同的固化形式和PGS的濃度。採用了一種區別於從家蠶繭中提取絲素蛋白的常規方法的策略,在常規方法所需時間的三分之一內顯著提高了蛋白質的產量。可以通過改變複合纖維中PGS的比例和固化時間來調節支架的潤溼性。這種三元複合生物材料表現出良好的體外成纖維細胞附著行為和最佳生長,表明這種結構在開發有助於皮膚再生的人造皮膚樣平臺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

圖1.絲素蛋白的提取和加工為再生形式。最初,將蠶桑蠶繭切成小塊,並在100℃的0.01 M Na2CO3溶液中脫膠30分鐘。將脫膠的絲在去離子水中漂洗3次,每次20分鐘,然後在室溫下乾燥過夜。然後,將9.3 M LiBr溶液以1:4 SF:LiBr溶液(w/v)的比例添加到乾燥的絲纖維網中,以溶解絲心蛋白。將LiBr-SF溶液在50℃的烤箱中放置4小時。之後,通過將SF-LiBr溶液逐漸滴入純乙醇中直至其達到1:30 SF-LiBr:EtOH(v/v)的比例來沉澱SF,並在攪拌下保持1小時。隨後,通過過濾除去SF殘留物,並用超純水洗滌。純化的SF在50℃下烘乾。將乾燥的SF用研缽研磨成粉末,並溶於甲酸/CaCl2中,以使SF的最終濃度為12%(w/v)。

圖2.無噴嘴靜電紡絲過程的示意圖,顯示了生產的纖維支架的宏觀圖和有或無成纖維細胞的纖維的SEM顯微照片。

圖3.(A)三元SF:PCL:PGS和SF:PCL:pPGS以及(B)二元SF:PGS和SF:pPGS混合物的平均直徑值。三元SF:PCL:PGS(C-E)、SF:PCL:(p)PGS(F-H)和二元SF:PGS 2:1(w/w)(I)、SF:(p PGS 2:1(w/w)(J)支架的代表性SEM圖像。在32℃下乾燥經乙醇處理的電紡墊後,獲得圖像。比例尺10 μm。

圖4.國產無噴嘴靜電紡絲設備與商用針型靜電紡絲設備之間的生產率比較。 HFIP中PCL 7.5%(w/v)。無噴嘴靜電紡絲:60 kV,常規靜電紡絲:16 kV(+12/-4,10μL/min),針尖到收集器的距離為15 cm。

圖5.在不同的孵育期,PGS組的質量損失百分比。(A)SF:PCL:PGS和(B)SF:PCL:(p)PGS的混合(w/w)比。

圖6.水接觸角隨時間的變化。PCL、二元SF:PGS、SF:pPGS以及三元PCL-主幹SF:PGS和SF:pPGS電紡墊。時間間隔為0、5、10、20和30 s。S1:PCL、S2:SF:PGS、S3:SF:pPGS、S4:PCL-主幹SF:PGS,S5:PCL-主幹SF:pPGS。字母表示三元混合物的比例,其中SF:PCL:(p)PGS的比例為(a)1:0.75:0.25,(b)1:0.50:0.50,(c)1:0.25:0.75。紅色箭頭(p)PGS和綠色箭頭PCL。方括號表示濃度。

圖7.(A)SF:PCL:(p)PGS支架的Alamar藍細胞活力測定。值表示平均值±標準偏差(n=9,p<0.05)。a,b,c-表示顯著性差異和相似值(ANOVA)。*-表示僅PCL和三元電紡墊組之間的顯著性差異(B)在三元SF:PCL:(p)PGS 1:0.5:0.5電紡支架上HDF-TERT種子形態的SEM圖像。比例尺為10μm。

連結地址:http://www.espun.cn/News/Detail/43150

文章來源:易絲幫

相關焦點

  • Sci:電紡聚合物生物材料
    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的納米纖維具有極高的表面積比、複雜的多孔結構和良好的孔互連性,並且纖維形態多樣。這些顯著的特性賦予電紡基質廣泛的理想性能以滿足先進生物醫學應用的要求,如藥物載送、組織工程支架、傷口癒合、傳感器、增強、吸聲和過濾等。與其他形態相比,由微/納米纖維組成的電紡基質具有極高的比表面積,可以與細胞相互作用,是細胞粘附和增殖的理想材料。
  • 電紡木質素基碳微纖維和納米纖維的前體、性質和應用綜述
    利用低成本的可再生資源或廢物資源開發先進的工程材料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碳納米纖維(CNFs)是碳的一維形式,其直徑在亞微米和納米範圍內,在能量存儲、催化和吸附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木質素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用於生產CNFs的低成本、可生物再生前體。
  • 電紡纖維作為一種治療骨疾病的新型方法
    :電紡纖維作為一種治療骨疾病的新型方法DOI:10.1080/17425247.2020.1767583現有的外科手術治療材料對高能量創傷造成的損傷的治療效果較差,這些疾病包括長時間的骨缺損、神經纖維斷裂以及修復後血管肌腱反覆痙攣或粘連。由於其三維結構,載有藥物的電紡纖維已成為治療骨科疾病的新型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控釋性能和與局部組織的高親和力。
  • 東華大學張彥中團隊在纖維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領域獲重要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張彥中教授課題組在纖維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PHBV改性的PLLA電紡纖維膜的形狀記憶和成骨能力》為題,在線發表於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TERM)領域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組織工程》(Tissue Engineering)上。
  • 電紡苦瓜摻雜聚乙烯醇(PVA)納米纖維的製備及其抗菌應用
    :電紡苦瓜摻雜聚乙烯醇(PVA)納米纖維的製備及其抗菌應用DOI:10.1016/j.mtcomm.2020.101161苦瓜(MC)是糖尿病患者的自然藥物。鑑於MC寶貴和多產的特點,作者在靜電紡絲過程中將苦瓜提取物與聚乙烯醇(PVA)結合使用,並對其進行表徵,為進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 再生醫學領域潛力股:SF/PVA共混納米纖維材料
    通過絲素蛋白與PVA的共混,能夠改善絲素蛋白的缺陷,彌補其不足,並通過靜電紡絲技術製得性能優良的納米纖維材料。細且均勻的SF/PVA共混納米纖維材料,在再生醫學應用領域具有很大的潛在價值和前景。實驗操作得出關鍵數據蠶絲主要是由絲膠和絲素蛋白兩部分構成。
  • 電紡纖維在生物傳感器方面的研究進展
    生物傳感器是一種使用生物元素來識別環境中的目標,並發出可處理成可用讀數信號的分析裝置。電紡纖維的高表面積使其可用於將生物元素暴露於環境中以進行更靈敏的檢測。將生物元素負載到電紡纖維上,包覆技術都有其優缺點。除了作為生物元素的載體之外,電紡纖維還可以用作提高生物傳感器性能的組分。
  • 天津工業大學:聚乳酸/石墨烯電紡複合納米纖維的穿戴式傳感器
    本文要點:通過靜電紡絲製備具有各種石墨烯含量的PLLA /石墨烯複合納米纖維,進行生物電子皮膚的性能測試和應用探索成果簡介 有機壓電膜作為柔性和可穿戴壓力傳感器是製造電子皮膚的理想材料。使用PLLA /石墨烯電紡納米纖維墊,聚酯纖維和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製成壓電生物電子皮膚。最大開路電壓(Voc)和可穿戴式傳感器的短路電流(I sc)為184.6 V和10.8μA。通過觸摸生物電子皮膚產生的響應可以轉換為數位訊號。壓電生物電子皮膚用於監測人體的脈搏。
  • 生物質合成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及其應用
    清華大學教授陳國強、浙江理工大學教授陳文興等分別圍繞生物質合成纖維環保加工技術及其應用這一主題展開報告,內容涉及單體合成、聚合物合成、纖維成型加工、生物質合成纖維的開發與應用等。期間,本著公開、平等的原則,與會者在提問與討論中熱切交流,優秀成果的共享形成了「1+1>2」的良性循環。  綠色、可持續發展、環保材料是生物基纖維給人類的美好期許。
  • 文章薦讀 | 多流體電紡絲的發展及其生物應用
    靜電紡絲製備的納米纖維膜已被廣泛應用於組織工程、傷口敷料、生物傳感、生物醫用、功能性紡織品等領域。然而,傳統流體電紡只能製備均一結構納米纖維,限制電紡工藝的外延應用拓展,具有複雜結構和多功能的納米纖維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近日,上海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餘燈廣教授團隊和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的Gareth R.
  • 你不知道的事:絲素蛋白10秒內能被真皮層吸收
    ,絲膠包在絲素蛋白的外部,對絲素起到保護和膠粘作用,絲素蛋白是蠶絲中的天然高分子纖維蛋白,約佔蠶絲纖維組分的 70~80%[1]。絲素蛋白主要由甘氨酸、丙氨酸、絲氨酸等18種胺基酸組成,其中有8種是人體必需胺基酸,由於蠶絲種類的區別,絲素蛋白中的胺基酸組成略有差異,具體數據見下表[2]。絲素蛋白作為一種天然纖維,也是人類利用最早的動物纖維之一,目前絲素蛋白已被廣泛用於醫藥、食品、化工以及化妝品等領域[3~6]。絲素蛋白由於具有功效明顯、安全無副作用的特點,在美容和護膚領域中,具有巨大的優勢與發展空間。
  • 基於軟骨衍生細胞外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
    :基於軟骨衍生的細胞外基質cECM/PCL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其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DOI:10.1016/j.matdes.2020.108773衍生自脫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外基質(ECM)已在各種臨床前和臨床應用中用作生物支架。但是,缺乏機械性能和形狀可控性是一個缺點。相比之下,合成聚合物可以很容易地設計出具有良好機械性能的支架,但它們的生物功能有限。
  • Science:兼具高強度與高韌性的聚合物電紡纖維紗線
    當先進的材料在實際應用時,必須要同時具備高強度和高韌性。儘管通過靜電紡絲製備的單根納米纖維可以同時具有很高的強度和韌性,然而單根納米纖維卻無法用於實際應用。近日,德國拜羅伊特大學高分子化學組Prof. Dr. AndreasGreiner教授課題組聯合江西師範大學侯豪情教授、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Prof. Dr.
  • 絲素蛋白|再生修復醫學-仿生骨
    研究表明,以組織工程學材料作為研發方向,不但有望降低治療中對自體骨的需求量,甚至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自體骨組織。三、再生醫學|仿生骨的原材料與製備工藝骨的上述精細結構與性能賦予仿生骨科技更多的應用可能,1972年,Hideki A和Jarcho M實現了羥基磷灰石(HA)的獨立合成,將其應用於骨修復手術和骨替代材料中,這也是世界最早誕生的仿生骨科技。
  • 盤點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靜電紡絲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應用
    目前在生物醫學領域應用佔絕對優勢的是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通過靜電紡絲製備成納米纖維,可用於組織工程支架材料、新型藥物釋放載體以及納米模板材料等領域。研究人員已經通過經典紡絲製備出了可生物吸收的無紡布納米纖維膜、組織工程支架材料、有利於皮膚與大氣交換空氣和水分的皮膚貼膜和皮膚保護膜藥物控制釋放等。靜電紡絲法製備聚乳酸納米纖維還面臨一些問題:電動力學及其與聚合物流體的關係尚不明確,需要深入研究;產量很低;得到的纖維力學強度不夠;有待進一步提高。
  • 《先進功能材料》:電紡納米纖維複合材料用於心臟組織工程
    心肌組織工程是應用材料科學和幹細胞生物學來恢復心肌細胞和心臟功能的一門科學。它包括種子細胞的獲取、支架材料的研製、工程化心肌組織的構建。德國埃朗根肌肉研究中心Felix B.研究者以膠原蛋白、HA、PANi為原料,採用不同組分和濃度的混合液,基於靜電紡絲技術,構建具有高導電性能和力學性能的納米纖維膜,實現模擬心肌細胞的細胞外基質(ECM)的目的。圖1:電紡膠原、膠原/HA、膠原/HA/PANi電紡膜的形態特徵。a)無交聯電紡纖維膜的典型SEM圖像。b)戊二醛蒸汽交聯後電紡纖維膜的代表性SEM圖像。c)纖維直徑 (n = 100)。d)纖維排列程度(n = 3)。
  • 【新刊導讀】上海理工大學餘燈廣教授Mate.Highlight:多流體電紡絲的發展及其生物應用
    靜電紡絲是一種有效的「自上而下」的納米纖維製造方法,由於其高效、通用、簡單、低成本的製造優勢,近幾十年來已成為世界材料科學技術領域最重要的學術活動之一。靜電紡絲製備的納米纖維膜已被廣泛應用於組織工程、傷口敷料、生物傳感、生物醫用、功能性紡織品等領域。然而,傳統流體電紡只能製備均一結構納米纖維,限制電紡工藝的外延應用拓展,具有複雜結構和多功能的納米纖維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 電紡CA納米纖維墊增強HPL複合材料的製備及其性能研究
    在本研究中,通過靜電紡絲法製備了非織造醋酸纖維素(CA)納米纖維墊,並將CA納米纖維摻入高壓層壓板(HPLs)芯層中。當CA的濃度為16wt%時,SEM圖像顯示CA納米纖維氈的形貌最好,平均直徑為654±246nm。
  • 一木立花絲素蛋白,給花一般嬌嫩皮膚更細緻的呵護
    蠶絲營養,千金古方再煥新顏蠶絲的美容功效早已被大眾熟知,在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宋代王懷隱《太平聖惠方》、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等醫籍中均有記載,蠶絲親膚力十分明顯,很容易被人體肌膚吸收。在古代宮廷美容術中,就有將蠶絲研成細末調塗於面,令肌膚潤澤而白淨的千金古方。而現在,千金古方又得到了更先進的應用。2019年5月,一木立花利用清華大學轉移的「蠶絲納米纖維」製備的相關專利技術,得到了納米級的小分子水解蠶絲,其核心物質就是納米級絲素蛋白,含量約佔蠶絲的70%~80%,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皮膚親和性,具有強效持久的保溼能力,防止皮膚起皺衰老和紫外線損傷,美白肌膚。
  • 電紡碳/鐵納米纖維:鐵的催化作用及其在去除六價鉻中的應用
    Carbon:電紡碳/鐵納米纖維:鐵的催化作用及其在去除六價鉻中的應用DOI:10.1016/j.carbon.2020.05.031 本研究製備了電紡聚丙烯腈/硝酸鐵(PAN/Fe(NO3)3)納米纖維,並將其用作通過碳化工藝生產碳/鐵納米纖維的前驅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