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紡纖維作為一種治療骨疾病的新型方法

2020-12-05 易絲幫

Expert Opin. Drug Deliv.:電紡纖維作為一種治療骨疾病的新型方法

DOI:10.1080/17425247.2020.1767583現有的外科手術治療材料對高能量創傷造成的損傷的治療效果較差,這些疾病包括長時間的骨缺損、神經纖維斷裂以及修復後血管肌腱反覆痙攣或粘連。由於其三維結構,載有藥物的電紡纖維已成為治療骨科疾病的新型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控釋性能和與局部組織的高親和力。本文綜述了電紡納米纖維的形態、在纖維上負載藥物的方法以及提高藥物滲透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改性方法。本文重點介紹了載藥電紡纖維在不同治療方法中的創新應用,包括骨骼和軟骨缺損、肌腱和軟組織粘附、血管重塑、皮膚移植和神經系統損傷。隨著靜電紡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組織工程學的進步,載藥電紡纖維在控制藥物釋放、傷口閉合以及組織再生和修複方面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載藥電紡纖維在骨科疾病治療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潛力。因此,提出了許多利用電紡纖維的不同形態特徵、不同藥物的獨特藥代動力學、藥效學特徵以及不同疾病的不同發作特徵的新穎治療方法。

圖1.A.通過透明質酸(HA)微溶膠靜電紡絲製備的含有絲裂黴素C的PLLA纖維膜和PLLA-MMC膜的示意圖,可作為藥物輸送系統來防止肌腱損傷後的粘附。B.對照組,PLLA和PLLA-MMC2組中FDP肌腱模型的總體評估。蘇木精和曙紅(HE)染色。D.Masson染色。T型肌腱,M-PLLA膜。黑色箭頭表示在界面處沒有腱鞘周粘附,而白色箭頭表示在材料(M)和肌腱(T)之間的腱鞘周粘附。紅色虛線表示鞘間隙,黃色箭頭表示炎性細胞浸潤。

圖2.A.(a)阿侖膦酸鹽中孔矽酸鹽納米粒子(ALN@MSNs)的製備。(b)電紡PG-ALN@MSN納米纖維的製備。B.(a)四種類型的納米纖維的MSNs掃描電子顯微圖(SEM)和透射電子顯微圖(TEM)。紅色箭頭指示MSN在納米纖維中的聚集位置。(b)PG-ALN@MSN納米纖維的TEM和能量色散光譜(EDS)元素圖。證實了在單個納米結構中ALN和MSNs的組合。C.(a)4周和12周後的標本的顯微CT圖像。紅色虛線是動物實驗中骨缺損的邊界。(b)新骨量的定量統計圖。

圖3.A.(a)在膠原纖維墊上形成CBD-SDF1α梯度的示意圖。(b)電紡膠原纖維的SEM圖像。(c)CBD-SDF1α(若丹明)在膠原蛋白(異硫氰酸螢光素)纖維上的螢光圖像。B.(a)CBD-SDF1α和天然SDF1α(NAT-SDF1α)與電紡膠原膜的結合曲線。(b)SDF1α在CBD-SDF1α和NAT-SDF1α梯度支架上7天內的釋放曲線。(c)連續梯度支架上CBD-SDF1α和NAT-SDF1α的序列片段。(d)在7天內不同連續CBD-SDF1α梯度支架中SDF1α的累積釋放速率。C.在連續CBD-SDF1α梯度的膠原蛋白墊上培養7天的神經間充質幹細胞的免疫螢光。(a)Tuj-1。(b)GFAP。(c)細胞數量和百分比隨CBD-SDF1α梯度的變化。

圖4.A.(a)基於同軸靜電紡絲的纖維交聯前後的SEM顯微照片。(b)四種類型電紡纖維的芯鞘結構的TEM顯微照片。B.(a)30天內鹽酸莫西沙星(MOX)的釋放曲線。(b)30天內的ICA釋放曲線。(c)30天內的MOX和ICA釋放曲線。(d)磷酸鹽緩衝液中的四種纖維膜60天內的質量釋放曲線。C.一、兩個月後降解後的四種類型纖維的SEM顯微照片。D.(a)在一個、兩個和三個月後兔橈骨缺損模型中移植後的平骨再生X射線照片。(b)手術三個月後的再生骨的Micro-CT圖像(再生骨顯示為紫色)。(c)骨礦物質密度統計。(d)骨體積/總體積統計。(PG:無載藥膜。PGM:負載MOX的膜。PGI:負載ICA的膜。PGMI:負載雙重藥物的膜)。

圖5.A.方案圖。(a)注射給藥以減少血管痙攣。(b)局部應用電紡膜以預防血管痙攣和修復血管組織。B.PLLA纖維體外釋放阿片類藥物的累積百分比(PLLA-10%:含10%PEG的PLLA電紡纖維。PLLA-20%:含20%PEG的PLLA電紡纖維。PLLA-30%:含30%PEG的PLLA電紡纖維。PLLA-40%:含40%PEG的PLLA電紡纖維。PLLA-50%:含50%PEG的PLLA電紡纖維)。經過兩周的動物實驗後,對四組標本進行HE和Masson三色染色。

連結地址:http://www.espun.cn/News/Detail/43318

文章來源:易絲幫

相關焦點

  • 電紡纖維在生物傳感器方面的研究進展
    生物傳感器是一種使用生物元素來識別環境中的目標,並發出可處理成可用讀數信號的分析裝置。電紡纖維的高表面積使其可用於將生物元素暴露於環境中以進行更靈敏的檢測。將生物元素負載到電紡纖維上,包覆技術都有其優缺點。除了作為生物元素的載體之外,電紡纖維還可以用作提高生物傳感器性能的組分。
  • 電紡快報:J. Mater. Chem. A期刊近期電紡纖維進展精選
    :Yali Xu, Long Jin, Xuebing He, Xi Huang, Meilin Xie, Chuanfeng Wang, Chaoliang Zhang, Weiqing Yang, Fanbin Meng and Jun LuFirst published:13 December 2018本文報導了一種新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納米纖維的設計與製備
  • Sci:電紡聚合物生物材料
    電紡基質的生物醫學應用載藥載體用於醫學治療:載藥電紡纖維氈在傷口敷料、組織重塑、厭氧菌定植預防等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已引起廣泛關注。相對於微球、水凝膠和膠束系統藥物遞送的低效率,纖維載體因其相對易用性和適應性而更有前途。
  • 電紡自立式疏水織物作為胰島包封的聚合物半透膜
    與胰島封裝治療1型糖尿病相關的一個重大問題是胰島功能喪失或移植後細胞死亡,這是由於細胞所處的不利環境造成的。在這項工作中,研究者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電紡膜製備策略,該膜將為正常的胰島功能提供有利的環境,同時也提供了理想的孔徑來終止細胞浸潤,從而保護封裝的胰島免受免疫細胞的侵害。
  • Science:兼具高強度與高韌性的聚合物電紡纖維紗線
    Ralf B.Wehrspohn等人打破了上述壁壘,成功製備了兼具高強度和高韌性的電紡聚合物纖維紗線。作者通過靜電紡絲法成功製備出聚丙烯腈(PAN)纖維紗線,該紗線同時具備高韌性137 ± 21 J/g和高拉伸強度1236 ± 40 MPa。
  • 德州華源成功推出了新型纖維渦流紡系列紗線
    德州華源成功推出了新型纖維渦流紡系列紗線 2007-01-23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新工藝生產開發新型纖維混紡紗線的高科技企業
  • 絲素蛋白基電紡纖維的高通量生產及其在皮膚組織工程中的應用
    C:絲素蛋白基電紡纖維的高通量生產及其在皮膚組織工程中的應用DOI:10.1016/j.msec.2020.110939在這項工作中,開發了一種無噴嘴的靜電紡絲設備,以高通量生產具有可調潤溼性的絲素蛋白基三元生物相容性複合纖維。合成纖維材料往往表現出次優的細胞生長和增殖,許多研究將這種現象與此類表面的疏水性聯繫起來。
  • 天津工業大學:聚乳酸/石墨烯電紡複合納米纖維的穿戴式傳感器
    有機壓電膜作為柔性和可穿戴壓力傳感器是製造電子皮膚的理想材料。PLLA /石墨烯電紡複合納米纖維的相對結晶度從9%增加到30%。與樣品K0(d 14 = 0.42 pC N -1)相比,樣品K0.1 的d 14值(d 14 = 9.02 pC N -1)增加了2048%。
  • 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新型阻燃電紡核殼微纖維用於鋰離子電池隔膜
    另一種降低火災和爆炸風險的簡單方法是在現有電解液中添加阻燃添加劑。然而,為了實現相當大的不燃性,通常將大量的阻燃劑添加到電解質中,這因此降低了電解質的離子導電性並且顯著劣化了鋰離子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課題組為鋰離子電池製造了一種具有阻燃性能的新型電紡核殼微纖維隔膜。
  • 用電紡海藻酸鈉納米纖維封裝益生菌的替代方法
    :一種監測在模擬胃腸道條件和開菲爾中用電紡海藻酸鈉納米纖維封裝益生菌的替代方法DOI:10.1016/j.carbpol.2020.116447在這項研究中,將副乾酪乳桿菌KS-199封裝在海藻酸鈉基電紡納米纖維墊中,該墊具有均勻、輪廓分明、光滑且無珠的結構,平均直徑為305 nm。
  • 【科普】環錠紡、氣流紡、噴氣紡、渦流紡、賽絡紡、緊密紡簡介
    氣流紡工序短,原料短絨較多,紗線毛,支數和拈度不能很高,價格也較低。  從紗體結構上來說,環錠紡比較緊密,而氣流紡的比較蓬鬆,風格粗獷,適合做牛仔面料,氣流紡的紗一般比較粗。 噴氣紡噴氣紡是利用高速旋轉氣流使紗條加捻成紗的一種新型紡紗方法。
  • 東華大學莫秀梅教授等人:3D列印電紡纖維基軟骨再生支架
    三維(3D)纖維支架因為其纖維網絡可以有效地模擬ECM結構,調節細胞生物學行為,包括粘附、分化和基質沉積備受關注。靜電紡絲作為一種用途最廣泛的纖維製造技術,可用於製備可控制的納米纖維,可準確模擬ECM結構(如纖維膠原)。
  • 《先進功能材料》:電紡納米纖維複合材料用於心臟組織工程
    Enge教授研究團隊,近日報導了一種模擬心肌細胞外基質微結構和導電性的新型複合纖維膜。為了實現對心肌細胞外基質的仿生,該複合纖維網由靜電紡絲技術製造而成,包含了膠原蛋白、透明質酸(HA)、導電聚合物聚苯胺(PNAi)。
  • 綜述:MOFs材料如何助力電紡納米纖維改善性能?
    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Ⅰ)原位生長法,製備含有金屬離子(或配體)的電紡納米纖維,然後在靜電紡絲納米纖維上原位生長MOF納米粒子;     (Ⅱ)同軸靜電紡是將納米粒子與聚合物溶液混合形成前驅體,然後通過電紡絲形成M-NFs。  圖1 ZIF-8/PAN電紡納米纖維的製備。
  • 電紡赤鐵礦/紫杉醇複合材料的微觀結構和磁性
    在500℃下加熱後,含有10 mol%銅的電紡纖維由磁鐵礦和四方紫杉醇作為主導相,由赤鐵礦作為複合相。在700℃加熱後,相組成顯示赤鐵礦為主導相,四方紫杉醇為複合相。對於該四方紫杉醇,分子式為Cu0.6Fe2.4O4。在20℃和液氦溫度下記錄的穆斯堡爾譜也顯示出赤鐵礦和尖晶石結構的存在。測得的磁超精細分裂反映了尖晶石結構中Fe2+、Fe3+和Cu2+陽離子的分布。
  • 電紡CA納米纖維墊增強HPL複合材料的製備及其性能研究
    在本研究中,通過靜電紡絲法製備了非織造醋酸纖維素(CA)納米纖維墊,並將CA納米纖維摻入高壓層壓板(HPLs)芯層中。當CA的濃度為16wt%時,SEM圖像顯示CA納米纖維氈的形貌最好,平均直徑為654±246nm。
  • 兩種不同直徑的定向電紡PLGA纖維用於肌腱再生
    Cells:兩種不同直徑的定向電紡PLGA纖維用於肌腱再生DOI:10.3390/cells9051207受傷肌腱的再生極具挑戰性。而組織工程是一個很有前途的解決方案。本研究驗證了這樣一個假設,即羊膜上皮細胞(AECs)的反應可以通過模擬肌腱的纖維直徑大小來調節。
  • 電紡木質素基碳微纖維和納米纖維的前體、性質和應用綜述
    碳納米纖維(CNFs)是碳的一維形式,其直徑在亞微米和納米範圍內,在能量存儲、催化和吸附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木質素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用於生產CNFs的低成本、可生物再生前體。本綜述全面介紹了通過靜電紡絲技術由木質素製備碳納米纖維的最新技術。本文首先介紹了木質素的特性,CNFs的結構和應用,尤其是儲能方面的應用,以及對靜電紡絲法的描述。
  • 熱收縮電紡纖維帶用於修復疏鬆軟組織的結構和功能
    本文提出了一種製備熱收縮電紡纖維帶(HS-EFT)的新方法,其中聚乳酸-羥基乙酸(HS-EFT)的收縮使疏鬆的筋膜在體溫下向後拉,同時收縮的機械力轉化為一個外部信號來調節成纖維細胞的行為。由於它在五天內收縮了40%以上,因此觀察到成纖維細胞在收縮的纖維膜上快速增殖,隨後形成更多的應力纖維,從而促進了機械刺激敏感的共轉錄分子,即yes相關蛋白(YAP)的核轉移,最終使新的細胞外基質(ECM)沉積並且使組織得到強化。此外,在修復兔筋膜缺損的過程中,纖維帶將疏鬆組織聚集在一起,最終縮小了傷口面積,並進行了組織修復。
  • 電紡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複合納米纖維膜作為形狀穩定固-固相變材料
    :電紡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複合納米纖維膜作為形狀穩定的固-固相變材料DOI:10.1007/s42765-020-00038-8在這項工作中,通過簡單地靜電紡絲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醇(PVA)製備了形狀穩定的固-固相變材料(PCMs)。由於PEG和PVA的分子鏈之間存在較強的氫鍵和纏結,PEG由PVA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