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紡赤鐵礦/紫杉醇複合材料的微觀結構和磁性

2021-01-08 易絲幫

J. Mater. Sci. Mater. Electron.:電紡赤鐵礦/紫杉醇複合材料的微觀結構和磁性

DOI:10.1007/s10854-020-03526-0

研究了電紡赤鐵礦/紫杉醇複合材料的相組成、顯微結構和磁性。以相對於鐵為0至10mol%的銅開始合成樣品。在空氣中加熱到600℃時,參照電紡纖維的圓形保持不變,而在700℃時,額外形成了中空子結構。在這些參照樣品中,通過XRPD檢測到赤鐵礦相的存在。由於在聚乙烯吡咯烷酮基質的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還原條件,還發現了少量(痕量)Fe3O4/γ-Fe2O3。在500℃和700℃下生產的含10 mol%銅的樣品的Rietveld分析沒有顯示出在赤鐵礦和銅陽離子之間形成固溶體的趨勢。在500℃下加熱後,含有10 mol%銅的電紡纖維由磁鐵礦和四方紫杉醇作為主導相,由赤鐵礦作為複合相。在700℃加熱後,相組成顯示赤鐵礦為主導相,四方紫杉醇為複合相。對於該四方紫杉醇,分子式為Cu0.6Fe2.4O4。在20℃和液氦溫度下記錄的穆斯堡爾譜也顯示出赤鐵礦和尖晶石結構的存在。測得的磁超精細分裂反映了尖晶石結構中Fe2+、Fe3+和Cu2+陽離子的分布。磁性測量也證實電紡赤鐵礦中沒有銅的摻雜。

圖1.a)電紡纖維(參照樣品)及其在b)500℃、c)600℃和d)700℃加熱1 h的FE SEM圖像

圖2.電紡纖維在a)500℃或b)700℃下加熱1小時後的XRPD圖。還顯示了α-Fe2O3的標準圖案。星號(*)表示存在Fe3O4/γ-Fe2O3痕跡

圖3.合成空氣氣氛中記錄的參照電紡纖維的DTA/TGA曲線。升溫速率為10℃/min

圖4.在500或700℃下加熱1h的電紡纖維的Mssbauer光譜。在20℃下記錄光譜

圖5.在(a)500和(b)700℃下加熱1h的電紡纖維的ATR FT-IR光譜

圖6.含有銅離子的電紡纖維在500℃下加熱1h獲得的樣品的FE SEM圖像:a)Cu1-500,b)Cu3-500,c)Cu5-500和d)Cu10-500;在700℃下加熱1h:e)Cu1-700,f)Cu3-700,g)Cu5-700和h)Cu10-700

圖7.含1、3、5和10 mol%Cu的未加熱和加熱(500和700℃)電紡纖維的平均直徑(nm)

圖8.含銅離子的電紡纖維的XRPD圖:(a)Cu1-500,(b)Cu3-500,(c)Cu5-500,(d)Cu10-500,(e)Cu1-700,(f)Cu3-700,(g)Cu5-700和(h)Cu10-700。圖中的星號(*)表示由於汙染而顯示出的α-SiO2痕跡;H-赤鐵礦;S-尖晶石,CS-紫杉醇

圖9.樣品Cu1-500至Cu10-500和Cu1-700至Cu10-700的Mssbauer光譜。在20℃下記錄光譜

圖10.參照α-Fe2O3電紡纖維Cu0-500和Cu0-700以及添加10 mol%Cu的電紡纖維:Cu10-500和Cu10-700的Mssbauer光譜,在4.3 K下進行記錄

圖11.樣品Cu0-700(左)和Cu10-700(右)在10和350 K時的磁矩與磁場的關係。插圖為磁滯回線的內部擴大

圖12.樣品Cu0-700(左)和Cu10-700(右)的不同施加磁場的磁矩的溫度依賴性。箭頭表示Morin溫度TMorin的費爾德依賴性

連結地址:http://www.espun.cn/News/Detail/43305

文章來源:易絲幫

相關焦點

  • 電紡CA納米纖維墊增強HPL複合材料的製備及其性能研究
    當將CA納米纖維墊摻入HPLs芯層時,所得HPLs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得到了顯著改善。具體而言,納米纖維氈增強HPLs複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增加至40.8±1.1MPa和27.9±0.9%,分別比純HPLs高出近6倍和4.4倍。此外,熱重分析(TGA)結果顯示,CA納米纖維氈的加入顯著提高了HPLs的阻燃性能。
  • 電紡纖維在生物傳感器方面的研究進展
    電紡纖維的高表面積使其可用於將生物元素暴露於環境中以進行更靈敏的檢測。將生物元素負載到電紡纖維上,包覆技術都有其優缺點。除了作為生物元素的載體之外,電紡纖維還可以用作提高生物傳感器性能的組分。 生物元素的載體:電紡纖維用作生物分子載體有多種方式。通常將生物分子直接混合到靜電紡絲溶液中。為了將生物分子更牢固地附著到電紡絲纖維基質上,可以使用化學方法,例如共價鍵合或氫鍵合。
  • Sci:電紡聚合物生物材料
    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的納米纖維具有極高的表面積比、複雜的多孔結構和良好的孔互連性,並且纖維形態多樣。這些顯著的特性賦予電紡基質廣泛的理想性能以滿足先進生物醫學應用的要求,如藥物載送、組織工程支架、傷口癒合、傳感器、增強、吸聲和過濾等。與其他形態相比,由微/納米纖維組成的電紡基質具有極高的比表面積,可以與細胞相互作用,是細胞粘附和增殖的理想材料。
  • 複合材料英文經典著作(二十三)《複合材料微觀力學》
    這些理論不僅適用於具有周期性微觀結構的複合材料,同樣適用於具有非周期性(有界的)微觀結構的複合材料。這些理論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在於不僅能描述複合材料的宏觀等效性能,還能描述組分材料內部的物理場的局部變化,因此有助於模擬複合材料局部的非線性現象如損傷和非彈性,這是預測複合材料失效和使用壽命的關鍵。
  • 電紡自立式疏水織物作為胰島包封的聚合物半透膜
    商用PES和PTFE多孔膜分別具有30°和118°的接觸角,這證實了電紡膜的疏水性是由於靜電紡絲形成的表面形態所致。體內結果證實,電紡膜的疏水性和表面形態會阻礙細胞粘附,這將有助於維持胰島細胞的3D圓形形態。更重要的是,由於納米纖維的密集堆積結構而獲得的0.3-0.6m的孔徑能夠限制免疫細胞,但可以使胰島素和葡萄糖等分子自由運動。
  • 氧化石墨烯增強聚丙烯腈納米纖維紗的微觀結構演變及力學性能研究
    :熱拉伸氧化石墨烯增強聚丙烯腈納米纖維紗的微觀結構演變及力學性能研究DOI: 10.1002/pat.4918為了揭示氧化石墨烯(GO)在聚合物納米纖維紗線中的增強作用,電紡了具有不同GO含量(0.1-0.5wt%)的聚丙烯腈(PAN)/GO納米纖維。通過在乾燥條件下熱拉伸紗線,可增強PAN鏈和GO在納米纖維中的排列。
  • 電紡尼龍66可實現驅蟲劑派卡瑞丁的可控釋放
    電紡尼龍66可實現驅蟲劑派卡瑞丁的可控釋放 發表時間:2020/8/18
  • 【科研進展】新型二氧化矽磁性納米複合材料,可用於去除水溶液中的...
    研究人員合成了不同氧化鐵/二氧化矽比例的磁性氧化鐵-二氧化矽殼納米複合材料,並通過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X射線衍射、小角度中子散射、磁性和N2吸附研究進行結構表徵。選擇接觸表面積和磁化飽和度方面性能最好的複合材料進行水介質對Pb2+的吸附研究。
  • 【科研進展】新型二氧化矽磁性納米複合材料,可用於去除水溶液中的Pb2+!
    研究人員合成了不同氧化鐵/二氧化矽比例的磁性氧化鐵-二氧化矽殼納米複合材料,並通過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X射線衍射、小角度中子散射、磁性和N2吸附研究進行結構表徵。選擇接觸表面積和磁化飽和度方面性能最好的複合材料進行水介質對Pb2+的吸附研究。該材料呈現出良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能力14.9 mg-g-1),與文獻中提出的類似材料相當。
  • 【材料】利用磁性複合材料的非接觸摩擦納米發電機
    ‍‍近日,香港理工大學的郝建華團隊通過利用磁性複合材料
  • 科學家基於磁性流體創造了新的功能材料
    北高加索聯邦大學(SKFU)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磁性流體中的流體動力與磁場相互作用的關係,研究人員根據磁流體創造了新的功能材料。新材料能夠響應外力場,並據此改變其性能。這些材料的行為取決於它們當前所處的條件。磁性流體是人為創造的材料。它們可以是水或油,並在其中添加了磁性物質最小納米顆粒:鐵,鈷或鎳。
  • 分子尺度解析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界面效應
    實驗和理論結構均表明填料-聚合物基體的界面對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介電,壓電,熱電和電卡性能的調控具有決定性作用。比如,通過適當的界面設計來調控納米複合材料的電極化,可以使其超過單純陶瓷或聚合物的電極化。
  • 電紡纖維作為一種治療骨疾病的新型方法
    :電紡纖維作為一種治療骨疾病的新型方法DOI:10.1080/17425247.2020.1767583現有的外科手術治療材料對高能量創傷造成的損傷的治療效果較差,這些疾病包括長時間的骨缺損、神經纖維斷裂以及修復後血管肌腱反覆痙攣或粘連。由於其三維結構,載有藥物的電紡纖維已成為治療骨科疾病的新型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控釋性能和與局部組織的高親和力。
  • 科學:使用氫離子來控制分子尺度上的磁性
    導語: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和美國能源部(DOE)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如何使用氫離子,在室溫下從空氣中的水中「泵出」,以電控制內部的磁力一種非常薄的磁性材料樣品。這種用於操縱磁特性的方法可以加速計算,傳感器和其他技術的進步。
  • :分子尺度解析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界面效應
    實驗和理論結構均表明填料-聚合物基體的界面對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介電,壓電,熱電和電卡性能的調控具有決定性作用。比如,通過適當的界面設計來調控納米複合材料的電極化,可以使其超過單純陶瓷或聚合物的電極化。文獻中廣泛引用的模型即多核唯象模型,是由Tanaka等於2005年提出的(IEEE Trans. Dielectr. Electr. Insul. 12, 669 (2005))。
  • 北航:製備一種納米複合材料,實現優異電磁波吸收性能
    為了減少電磁汙染,研究人員越來越致力於開發有效的微波吸收材料,該材料可以將電磁能轉換成熱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電能和機械能。在各種EMW吸收材料中,諸如Fe,Co,Ni及其合金等磁性金屬材料因其高飽和磁化強度、高磁導率和強各向異性而引起了廣泛關注。此外,已知磁性金屬顆粒的電導率和磁性受其微觀結構的影響。
  • 碳化和硫化合成的的海綿狀複合材料將提高電化學儲能性能
    打開APP 碳化和硫化合成的的海綿狀複合材料將提高電化學儲能性能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7 14:15:33 復旦大學
  • 綜述:MOFs材料如何助力電紡納米纖維改善性能?
    圖2 同軸電紡製備ZIF-67/PAN納米纖維。  電紡MOFs衍生的碳納米纖維(M-CNFs)通常是通過熱處理和還原電紡得到的M-NFs來製備的。       1. 複合材料在空氣氣氛下直接高溫碳化,得到目標產物(直接煅燒法)。通過改變溫度、加熱速率和煅燒時間,可以控制目標產品的結構和性能。       2.
  • 鈣鈦礦結構RCrO3體系磁性及磁電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鈣鈦礦結構RCrO3體系磁性及磁電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 Science:兼具高強度與高韌性的聚合物電紡纖維紗線
    Ralf B.Wehrspohn等人打破了上述壁壘,成功製備了兼具高強度和高韌性的電紡聚合物纖維紗線。作者通過靜電紡絲法成功製備出聚丙烯腈(PAN)纖維紗線,該紗線同時具備高韌性137 ± 21 J/g和高拉伸強度1236 ± 40 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