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的某些新進展

2020-12-05 生物谷

第四節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的某些新進展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在繼續改進和完善中,新的技術方法不斷出現。除目前國內已開始應用的免疫金技術和免疫金銀技術外,80年代,新的免疫細胞化學技術還有半抗原交聯抗體法和令人矚目的分子雜交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免疫金銀技術和分子雜交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將分別以專章 敘述,本節 僅就半抗原交聯抗體法作一簡要介紹。

  【半抗原交聯抗體法(Hapten –Coupled techniques)】

  近年來,為提高敏感性和減低非特異性染色,有些學者(Cammisuli 1976; Jassani 1981; Falini 1983) 在常規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的基礎上,發展了半抗原交聯抗體法,可作免疫螢光或免疫酶染色。本法的基本原理是應用半抗原標記第一抗體。常用的半抗原有阿散酸,即對氨基苯砷酸(Arsanilic acid, ARS),對氨基苯醯甘氨酸(P—aminobenzoyl glycine),亞對氨苯醯甘氨酸(N—P—aminobonozyl glutamic acid)和二硝基苯氨基丙睛亞胺酸脂(dinitrophenyl aminopropionitrile imido ester, DNP)。通過醯胺化反應把半抗原結合到抗體分子上。在間接法(二步法)中,先以半抗原標記的特異性抗體(第一抗體)孵育切片,然後加入半抗原的標記抗體,(標記物可為螢光素或酶)(圖6-4)。在PAP染色(三步法)中,先用半抗原標記的第一抗體孵育切片,再加未標記的抗半抗原特異性抗體作為橋抗體,第三步加半抗原交聯的PAP與之反應,並作酶的呈色反應(圖6-5)。第一和第三抗體分別為半抗原標記的特異性抗體和以半抗原標記的抗酶抗體製備的含半抗原的PAP複合物。本法具有許多優點,主要是:①敏感性高。由於本法是通過醯胺化反應標記半抗原,對抗體活性損失極小,抗體保留較高的活性,能結合較大量的半抗原,平均每個球蛋白分子可同時結合20個半抗原分子,每個半抗原又可用抗半抗原抗體相結合,特異免疫反應明顯放大,其敏感性明顯高於常規的免疫酶和免疫螢光染色技術,特別有助於發現滴度低的同種抗血清和含抗原量較少的組織。②可用於雙重免疫染色。利用兩種交叉反應的半抗原如阿散酸和對氨基苯醯甘氨酸分別標記來自同一種動物的兩種特異性(第一抗體)血清,應用兩步法或三步法,即可在同一張切片內同時顯示兩種不同的抗原。③由於特異性強、敏感性高,因此背景染色低。

圖6-4 半抗原標記抗體酶技術—兩步法

圖6-5 半抗原標記抗體酶技術—PAP法

  參考文獻

  1.Bayer EA, et al .Affinity Cytochemistry:The localization of lectin and antibody receptors on erythrocytes iva avidin—biotin complex.FEBS Letters, 1975;68:240

  2.Brabec RK, et al .Differential lectin binding to cellular membranes in the epithelium of the new born rat.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7;77:477

  3.Falini B. New development in immunoperoxidase 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Arch Pathl Lab Med, 1983;107:105

  4.Jasani B. Et al. Use of monoclonal antihapten antibodies of immno—Iocalization of tissue antigens.J Clin Pathol, 1981;34:100

  5.Kivela T and Tarkanen A.A lectin cytochemical study of glycoconjugates in the human retina.Cell Tissue Res, 1987;249:277

  6.Newman RA, et al .Binding of peanut lectin to breast epithelium, human carcinoma and cultured rat mammary stem cells:Use of the lectin as a marker of mammary differentiation.J Natl Cancer Inst, 1979;63:1339

  7.Ponder BAJ, et al .Lectin histochemistry. (Immunocyto—chemistry Eds.JM Polak and SV Noorden )Wright PSG Bristol London Boston 1983;129

  8.Rose ML, et al .Peanut lectin binding properties of germinal centres of mouse lymphoid tissue.Nature, 1980;284:364

  9.Streit WJ and Kreutzberg GW.Lectin binding by resting and reactive microglia. Neurocytology, 1987;16:249

  10.Virtanen AL, et al .Fluorochrome – coupled lectins reveal distinct ceullar domains in human epidermis.J Histochem Cytochem, 1986;34(3):307

  11.Watanalte M, et al.Discrete distribution of binding sites for Dolichos biflrous agglutinin and for peanut agglutinin (PNA)in mouse organ tissues.J Histochem Cytochem, 1981;29:779

  12. 王益壽.葡萄球菌蛋白A的性質和應用.國外醫學(生物製品分冊),1980;4:145

  13. 張華忠,等. 凝集素在人體正常組織的定位.中華醫學雜誌,1985;65:144~147

  14. 沈銘昌,等.應用DBA標記胃黏膜上皮化生與胃癌的關係.腫瘤,1987;7:55~57

  15.Ueda T, et al.Lectin histochemistry of maligant fibrohistocyte tumors.Am J Surg Pathol, 1987;11(4):257

  16.Ree HJ.Lectin disfinction of benign from malignant histocyts.Cancer, 1985;56(8):2046

  (蔡文琴)

相關焦點

  • 第六章 親合組織化學技術及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的某些進展
    第六章 親合組織化學技術及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的某些進展   70年代以來,由於免疫組織化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在技術方法上不斷得以改進,湧現了一批新的技術方法,其特點為一些具有雙價或多價結合力的物質如如植物凝集素(Lectin)、生物素(Biotin)和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 第六節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在真皮纖維化性疾病研究中的應用
    第六節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在真皮纖維化性疾病研究中的應用   真皮結締組織由數量不多的細胞和豐富的細胞外基質組成。細胞成分包括成纖維細胞、肥大細胞、巨噬細胞和少量淋巴細胞等。現將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在上述常見的真皮纖維化性疾病研究中的應用簡介如下:   一、確定細胞外基質成分在真皮的分布   利用各種細胞外基質的抗體,藉助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對細胞外基質在真皮中的分布進行定位,尚可經圖像分析系統對染色強度等參數定量化,所獲得數據經統計學處理能更準確地反映細胞外基質分布和含量上的量化差異程度。
  • 第五節 癌胚抗原的免疫細胞化學
    第五節 癌胚抗原的免疫細胞化學   一、癌胚抗原的特點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是分子量約20萬的糖蛋白,具有二級以上結構。
  • 第五節 上皮組織腫瘤免疫細胞化學
    第五節 上皮組織腫瘤免疫細胞化學   上皮組織來源的腫瘤是人類最常見的腫瘤。病理組織學上具有上皮特徵的高分化腫瘤,一般不需要免疫標記即可明確其上皮性質。但對本質上為上皮組織來源而病理組織學上為低分化的腫瘤,僅靠病理組織學特徵有時難以明確其起源,此時即有必要進行免疫標記。
  • 第四節 原位雜交組織化學與免疫細胞化學結合法
    第四節 原位雜交組織化學與免疫細胞化學結合法   原位雜交組化(ISHH)與免疫組織化學(IHC)結合法是先後用ISHH和IHC在同一切片或兩個相鄰切片進行染色,這樣就可以同一細胞中顯示出某種mRNA和相應的蛋白、多肽或其它抗原,從而可更好地了解某一基因的轉錄和蛋白、多肽合成的動力學。
  • 第四節 在真菌學中的應用
    第四節 在真菌學中的應用   真菌感染的疾病包括白念珠菌病,麴黴菌病和新型隱球菌病。常規鏡檢和培養,檢出率低,早期診斷困難。免疫細胞化學檢查方法可能具有一定的快診價值,正在研究改進中。新型隱球菌抗體的免疫螢光檢測取得良好的結果,陽性率可達79%。
  • 第十二章 腫瘤免疫細胞化學--第一節 神經腫瘤免疫細胞化學
    第十二章 腫瘤免疫細胞化學 第一節 神經腫瘤免疫細胞化學   在神經系統腫瘤中,以膠質瘤最多見,次為腦膜瘤、神經鞘膜瘤和垂體腺瘤,再次為孤立性神經纖維瘤、神經纖維瘤病、叢狀神經纖維瘤、節 細胞瘤、節 細胞神經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以及轉移瘤等,其餘各類腫瘤均屬少見
  • 應對新冠病毒,免疫細胞治療大有可為
    這種疾病與免疫細胞有很大的關係,病毒感染導致免疫細胞數量損失,是加重疾病進展的原因。 而今秋冬氣溫下降,病毒活性的升高,人們面臨著全球第二波疫情的挑戰。還記得鍾南山院士說的「人類最好的醫生是免疫力」相信這是自疫情爆發以來,人們聽的最多的一句話。那麼免疫細胞是什麼呢?
  • 第四節 免疫活性細胞及其腫瘤的免疫細胞學
    第四節 免疫活性細胞及其腫瘤的免疫細胞學   免疫活性細胞組成人體免疫系統組織、器官,是維持人體內外環境穩定,消除體內外抗原性物質之危害,起著免疫監視作用,是當代重視和研究地十分深入的領域。免疫活性細胞主要包括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及網狀細胞等。
  • 通用汽車:電池化學技術即將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國外媒體報導,通用汽車公司表示,電池化學技術即將取得突破性進展,而這項進展不僅將顯著降低降低電動汽車的價格,使其在五年內與汽油動力車型的成本趨同,還能將每次充電的續航提升至450英裡。
  • 《Cell》:免疫細胞療法的機遇與挑戰
    本綜述文章論述了免疫細胞治療在癌症,傳染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當前狀況,並討論細胞工程技術方面的進展,從而克服障礙。 01免疫細胞療法概述 細胞療法代表了藥物開發的一種全新範式,其中,免疫細胞療法是最先進的療法之一,已經證明對癌症和傳染病有效。
  • 第三章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技術
    第三章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技術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是現代生物學和醫學中廣泛應用的技術之一,是由Coons等(1950)建立,經過近43年的發展,免疫螢光技術與形態學技術相結合發展成免疫螢光細胞(或組織)化學。
  • 第四節 硫酸和硫醚
    第四節 硫酸和硫醚   硫在周期表內與氧同屬第六主族,最外層未成對的p電子也是兩個,因此硫也能形成與氧相類似的化合物。巰基也存在於某些結構複雜的化合物中,例如與人體代謝有關的輔酶A分子中就含有巰基。   低級的硫醇具有極難聞的臭味,沸點比對應的醇為低,微溶於水。高級的硫醇的臭味隨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而逐漸減少,沸點則與相應的醇相近,難溶於水面易溶於有機溶劑中。
  • 免疫細胞療法:人體健康穩態調節的「總工程師」 ——訪上海交通...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李斌教授在會上作了重要報告,近日記者就免疫細胞療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抗腫瘤免疫治療中的相關進展對李斌教授進行了專訪。 免疫細胞療法作為一種前沿性生物治療技術,有望治癒某些當前尚無藥可治的絕症,正越來越受到醫學界關注,在臨床試驗性療法中越來越被廣泛應用,有望成為繼工程性蛋白質如治療性抗體及化學小分子藥物之後「未來醫學的第三大支柱」。
  • 第四節 酶的作用機理
    第四節 酶的作用機理   一、酶作用在於降低反應活化能   在任何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分子必須超過一定的能閾,成為活化的狀態,才能發生變化,形成產物。這種提高低能分子達到活化狀態的能量,稱為活化能。
  • 《第四時間殖民地》第七章 免疫細胞
    我取了你的細胞,把我的某些特殊基因嵌入到你的染色體中,然後將染色體移植到我的免疫細胞內,代替原有的染色體。然後通過培養篩選,並加以修改完善,得到了具有我特殊基因的新免疫細胞。只要將其植入體內,這些細胞會將你的所有細胞和組織替換。」        洛見看著梁小涼的眼睛,感覺對方並不是在說笑。
  • 第二節 MHC抗原
    第二節 MHC抗原   一、HLA抗原的分子結構   1987年Bjorkman等首先藉助X線晶體衍射技術弄清了HLA-A2分子的立體結構。其後,其它HLA-Ⅰ、Ⅱ類分子結構的研究也取得了進展,從而對這些分子的生物學功能提供了較確切的解釋。
  • 第四節 臨床試驗設計原則
    第四節 臨床試驗設計原則   設置對照,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和盲法是臨床試驗設計的三項原則。   一、設置對照   有比較才能鑑別。某種治療措施只有與其他治療方法比較,才能了解其優劣。因而,設置對照是科學地評價一項治療措施必不可少的。
  • 運動能給免疫細胞送「子彈」
    近日,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的科研人員發現,劇烈的體力活動後,某些代謝物(如乳酸)的水平升高,為血液中重要的免疫細胞提供了養料,可抑制癌症的生長。雖然這一結果是小鼠實驗上發現的,但對男性志願者的初步分析顯示,人體也存在類似的機制。 研究人員將患有癌症的小鼠分為兩組:一組小鼠能在輪子上跑步,而另一組小鼠不進行任何運動。結果顯示,經常鍛鍊的小鼠顯示出較慢的癌症生長速度和更高的存活率。
  • 第四節 螯合物(內絡合物)
    第四節 螯合物(內絡合物)   一、螯合物的概念   螯合物又稱內絡合物,是螯合物形成體(中心離子)和某些合乎一定條件的螯合劑(配位體)配合而成具有環狀結構的配合物。「螯合」即成環的意思,猶如螃蟹的兩個螯把形成體(中心離子)鉗住似的,故叫螯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