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在真皮纖維化性疾病研究中的應用

2020-12-04 生物谷

第六節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在真皮纖維化性疾病研究中的應用

  真皮結締組織由數量不多的細胞和豐富的細胞外基質組成。細胞成分包括成纖維細胞、肥大細胞、巨噬細胞和少量淋巴細胞等。細胞外基質包括:①膠原:真皮中膠原纖維由I型和II型膠原構成,成熟真皮中I型膠原約佔膠原的85%,越年幼的皮膚含III型膠原的比例越高。②彈性蛋白。③非膠原糖蛋白:如纖維粘連蛋白。④蛋白聚糖:為氨基聚糖(亦稱糖胺聚糖)與核心蛋白質構成的共價化合物。其中氨基聚糖可分為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硫酸皮膚素、硫酸角質素、肝素和硫酸乙醯肝素等。

  真皮纖維化是以膠原為主的細胞外基質成分在真皮中過度積聚的結果。它既見於硬皮病等皮膚病中,還見於皮膚創傷癒合過程中發生的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現將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在上述常見的真皮纖維化性疾病研究中的應用簡介如下:

  一、確定細胞外基質成分在真皮的分布

  利用各種細胞外基質的抗體,藉助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對細胞外基質在真皮中的分布進行定位,尚可經圖像分析系統對染色強度等參數定量化,所獲得數據經統計學處理能更準確地反映細胞外基質分布和含量上的量化差異程度。用ABC法顯示,硬皮病真皮中III型膠原大量沉著,其分布方式與免疫電鏡所見相符,即標記III型膠原抗體的細纖維大量聚積於真表皮交界處基底膜下;而在真皮深部,這種細纖維與標記I型膠原抗體的粗纖維相間分布,形成光鏡下所見的粗大纖維束。纖維粘連蛋白也可大量沉積於硬皮病真皮深層膠原纖維束之間,但有些文獻報導的結果並不一致。免疫螢光法顯示,纖維粘連蛋白在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量沉積,呈線狀或捲曲排列,其分布符合組織學上所見結節 性結構的特點。近來用不同蛋白聚糖的單克隆抗體,藉助APAAP法發現,肥厚性瘢痕組織中含有大量4-或6-硫酸軟骨素,只有少量硫酸皮膚素。其中血管周圍浸潤的T淋巴細胞與4-硫酸軟髓素密切相關。

  二、研究纖維化皮損中細胞的表型特徵和(或)功能狀態

  (一)成纖維細胞

  1.合成功能活躍除了上述對已形成膠原的分布進行觀察外,利用抗體I型前膠原氨基末端的單克隆抗體,可確定新合成未加工的I型前膠原。正常人皮膚顯示了真表皮交界部I型前膠原的灶性沉著。而硬皮病皮損及其未受累皮膚中,真皮上部有連續廣泛的I型膠原著色。這反映了硬皮病成纖維細胞活躍的合成功能。

  2.HLA-II類抗原的表達正常皮膚及正常瘢痕的成纖維細胞並不表達HLA-II類抗原。但在硬皮病、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中,可見許多表達HLA-II類抗原的成纖維細胞。由於HLA-II類抗原為遞呈特定抗原觸發免疫應答所必需,推測在上述疾病中,表達HLA-II類抗原的成纖維細胞參與了局部免疫反應。

  3.細胞間粘連分子1型(ICAM-1)的表達硬皮病炎症期皮損中可見一些成纖維細胞樣細胞上有ICAM-1的表達。流式細胞儀檢測發現,與正常成纖維細胞相比,體外培養的硬皮病成纖維細胞中高水平表達ICAM-1的細胞比例增ICAM-1與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型(LFA-1)是一對配體受體系統,它們可介導成纖維細胞與T細胞結合。高水平表達ICAM-1的成纖維細胞可促使擁有LFA-1的MHC-II類限制性T輔助細胞的活化。推測由此產生能促進成纖維細胞合成細胞外基質成分的細胞因子。

  (二)肌纖維母細胞

  在肥厚性瘢痕以及其它一些病理情況下,存著一種具有成纖維細胞和平滑肌細胞超微結構特徵的細胞,即肌纖維母細胞。其起源尚不明確。利用不同細胞骨架蛋白(波形纖維蛋白、結蛋白、α-平滑肌及α-橫紋肌肌動蛋白、非肌性及平滑肌肌球蛋白)的抗體,對肌纖維母細胞的表型特徵進行了研究,證實了異質性纖維母細胞群的存在。其一部分顯示成纖維細胞的特徵,而其餘的則顯示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分化的特徵。

  (三)單一核浸潤細胞

  在硬皮病、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中,常有不同程度單一核浸潤細胞增加,彌散分布或位於血管周圍。應用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單克隆抗體檢測發現,主要為T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這些細胞可能通過釋放某些與纖維有關的細胞因子而參與真皮纖維化的發生。此外還發現,硬皮病皮損中血管周圍浸潤細胞處有ICAM-1和整合素(integin)β1和β2(細胞外基質在細胞表面的受體)的免疫染色強度增加。這些細胞粘連分子在淋巴細胞遷移、定位以及粘附在細胞外基質上起重要作用。

  (四)內皮細胞和肥大細胞

  硬皮病皮損中,內皮細胞上ICAM-1和內皮細胞白細胞連分子1型(ELAM-1)免疫染色陽性。這兩種分子的表達是內皮細胞活化的表現,它們可能與淋巴細胞附著在活化的內皮細胞上有關。硬皮病、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中,肥大細胞與纖維化也有密切關係。肥大細胞(MC)根據它所含中性蛋白酶的組成和含量可分為兩型,一種含類胰蛋白酶(tryptase),而胃促胰酶(chymase)含量極少,即MCT;另一種則含這兩種酶,即MCTC。應用這兩種酶的單克隆抗體,對硬皮病皮損區MC的數量、表型和分布進行研究,結果提示MC參與了該病的發生。

  三、檢測與纖維發生有關的細胞因子

  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PDGF)與纖維化發生密切相關。用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在硬皮病皮損中檢出了PDGF及其β型受體和TGF-β的存在,在瘢痕疙瘩皮損中也檢出了TGF-β的存在。

  四、其它

  免疫螢光法是檢測自身抗體的常用方法。系統性硬皮病患者血清中常存在多種自身抗體。在瘢痕疙瘩患者中也發現了抗成纖維細胞的抗核抗體。免疫螢光法還顯示,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組織中IgM、IgG和IgA水平增高。瘢痕疙瘩與免疫的關係已引起注意並有待進一步研究。

(何成 劉榮卿)

相關焦點

  • 第六章 親合組織化學技術及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的某些進展
    第六章 親合組織化學技術及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的某些進展   70年代以來,由於免疫組織化學方法的廣泛應用,在技術方法上不斷得以改進,湧現了一批新的技術方法,其特點為一些具有雙價或多價結合力的物質如如植物凝集素(Lectin)、生物素(Biotin)和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 第四節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的某些新進展
    第四節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的某些新進展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在繼續改進和完善中,新的技術方法不斷出現。除目前國內已開始應用的免疫金技術和免疫金銀技術外,80年代,新的免疫細胞化學技術還有半抗原交聯抗體法和令人矚目的分子雜交免疫細胞化學技術。
  • 第五節 癌胚抗原的免疫細胞化學
    第五節 癌胚抗原的免疫細胞化學   一、癌胚抗原的特點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是分子量約20萬的糖蛋白,具有二級以上結構。
  • 第十二章 腫瘤免疫細胞化學--第一節 神經腫瘤免疫細胞化學
    第十二章 腫瘤免疫細胞化學 第一節 神經腫瘤免疫細胞化學   在神經系統腫瘤中,以膠質瘤最多見,次為腦膜瘤、神經鞘膜瘤和垂體腺瘤,再次為孤立性神經纖維瘤、神經纖維瘤病、叢狀神經纖維瘤、節 細胞瘤、節 細胞神經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以及轉移瘤等,其餘各類腫瘤均屬少見
  • 義大利醫學博士談幹細胞在肺纖維化的前沿應用
    5月26日,一項新的研究由《幹細胞轉化醫學》發表,義大利布雷西亞尤金尼亞·門尼研究中心(CREM)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小組首次展示了從人羊膜收集的幹細胞如何能夠減緩肺纖維化中疤痕的進展。這項臨床研究可以為肺部致命疾病找到新的治療方法。
  • 近期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研究人員發現,壓力的出現會引起腸道細菌的變化,進而刺激免疫細胞的活動,增加其攻擊自身的可能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種機體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和系統的疾病,其背後的因素很難確定,部分原因是這些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它們包括多發性硬化症、狼瘡、類風溼關節炎、青少年糖尿病、硬皮病和肺纖維化。
  • 第六節 胃腸道溶菌酶
    第六節 胃腸道溶菌酶   一、溶菌酶在胃腸道的分布   消化道含有大量酶類,這些酶多由胃腸道黏膜中的相應細胞產生和分泌。用免疫細胞化學研究酶的分布及含量改變對某些消化道疾病的病因和診斷有較大價值。近年來,對溶菌酶的研究較多。以往的研究認為溶菌酶是粒性白細胞所分泌。
  • Nat Genet:免疫細胞相關的遺傳突變或會影響個體患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0年9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義大利、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離了一群免疫細胞相關的基因突變,其或會影響機體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風險,文章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這種用來揭示前所未知的免疫細胞突變的技術和工具,這些突變與多種人類免疫相關疾病直接相關。
  • 科學家發現新型免疫細胞 為逆轉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希望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發表在《自然-免疫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一種新型免疫細胞的發現。這種細胞具有明顯的能力,不僅可以防止與多發性硬化症(MS)和肌萎縮側索硬化(ALS)等疾病相關的神經系統進行性退化,而且它甚至可以再生和修復受損細胞。
  • 科學家們在囊性纖維化疾病研究領域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表的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析囊性纖維化疾病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囊性纖維化小鼠模型中證實PTEN和CFTR功能障礙的聯合作用刺激線粒體活性,最終抑制線粒體琥珀酸脫氫酶的活性,從而導致琥珀酸和活性氧的過度釋放。
  • 同濟醫院王從義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為治療肺纖維化提供新路徑
    12月4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王從義教授團隊原創性研究成果「甲基化CpG結合蛋白 2(MBD2)通過降低巨噬細胞的M2型活化進而抑制肺纖維化的發病」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
  • 第五節 上皮組織腫瘤免疫細胞化學
    因此,出於在腫瘤病理學診斷中實際應用的目的,本節 將重點介紹角蛋白在上皮組織腫瘤免疫細胞化學診斷中的有關問題,對某些器官特異性標記物和近年報導的新的上皮組織腫瘤標記物也作扼要介紹。   一、角蛋白   關於角蛋白(Keratin)的分子生物學特性本節 不作詳述。考慮到臨床病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只作扼要介紹。
  • 第四節 在真菌學中的應用
    第四節 在真菌學中的應用   真菌感染的疾病包括白念珠菌病,麴黴菌病和新型隱球菌病。常規鏡檢和培養,檢出率低,早期診斷困難。免疫細胞化學檢查方法可能具有一定的快診價值,正在研究改進中。新型隱球菌抗體的免疫螢光檢測取得良好的結果,陽性率可達79%。
  • 組織纖維化
    肺臟、心血管系統、肝臟、胰腺、腎臟、脾臟、神經系統、皮膚、骨髓等均可發生纖維化。在全世界範圍內,組織纖維化是許多疾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據美國有關統計資料證明,該國因各種疾病而致死的病人中,接近45%可以歸於組織纖維增生疾病。組織纖維化在人體各主要器官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均起著重要作用。      機體器官由實質和間質兩部分構成。
  • 《Cell》:免疫細胞療法的機遇與挑戰
    基礎免疫學,基因工程,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增強了免疫細胞療法的複雜性,提高了效力和安全性,並拓寬了其治療疾病的潛力。 研究人員對免疫細胞療法的開發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其中T細胞療法被認為是該類療法中最先進的。
  • 近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領域重要研究成果一覽!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的重要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小鼠模型和人細胞樣品,研究了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特定的被稱作C1q的組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5月4日的Science期刊上。
  • 海思科特發性肺纖維化創新藥獲批臨床試驗
    原標題:海思科特發性肺纖維化創新藥獲批臨床試驗   12月2日,海思科
  • 幹細胞移植在系統性硬化症中的臨床應用前景
    自幹細胞被發現以來,因其多向分化潛能、低免疫原性及維持免疫平衡等作用,在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應用中備受關注,如系統性硬化症,幹細胞移植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系統性硬化症是一種病理表現為慢性炎症浸潤、皮膚和內臟器官纖維增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會累及肺部,主要表現為肺間質纖維化及肺動脈高壓,導致患者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障礙。
  •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的抗纖維化作用
    Marumo等的研究提示在單側輸尿管梗阻致腎小管間質損傷的小鼠模型中,腹腔注射TSA 10 mg·kg-1·d-1,共2~5 d,可抑制α-SMA mRNA及膠原α1 mRNA的表達,同時通過抑制細胞因子如MCP-1、集落刺激因子-1進而減弱巨噬細胞滲入及早期腎小管的纖維化改變。
  • 「肺纖維化」暫無特效藥 同濟醫院王從義團隊發現治療新路徑
    12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王從義教授團隊原創性研究成果「甲基化CpG結合蛋白 2(MBD2)通過降低巨噬細胞的M2型活化進而抑制肺纖維化的發病」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根據上述論文研究成果,MBD2高表達於各類肺纖維化患者的肺組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