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前幾天比比在刷微博的時候
發現有人說又要到一年一度的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了
這事對比比來說是個大事兒
因為這意味著,科學界一年一度的
一本正經沙雕大賽又要來了
可能有朋友這就會問了
諾貝爾獎和沙雕有啥關係?
這裡就不得不向大家
隆重介紹一下「搞笑諾貝爾獎」了
其實這個獎也是比比
偶然在網上時看到的
它起初在1991年由一個叫
《不可思議研究年報》的雜誌辦的
本意就是搞笑模仿一下諾貝爾獎
但誰也沒想到越辦越火
活動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而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人
可不是什麼街溜子
反倒是一些嚴肅的科研人員
他們獲獎的原因
一般都是用非常正經的姿態
去研究了非常沙雕的現象
而在獲得搞笑諾獎的科學家中
胡立德(David Hu)教授
應該算是最沙雕的一位了
他的研究包括但不限於
「馬撒一泡尿要多久」
「袋熊的屎為啥是方的」
袋熊和它的屎(不是幹豆腐
憑藉對這兩個問題的深刻研究
胡立德獲得了兩次搞笑諾獎
而在領獎的時候
他的行為也是讓人難以忘記
第一次,他頭戴馬桶蓋上臺
第二次,他直接cos了方形便便
而與他的沙雕形成鮮明反差的
則是他的能力,很多人可能想不到
胡立德不光是喬治亞理工大學
機械工程係數一數二的教授
是流體力學專家
而且他手下的實驗室
在研究仿生機械方面全球領先
那大家可能又會納悶兒了
這麼牛逼的科學家
為啥每天瞎研究這些玩意呢?
胡立德自己說了
這叫科學來源於生活
有一天,他在給兒子換尿布的時候
兒子突然滋了他一臉
他就很好奇,這麼小的小孩
怎麼能尿這麼多尿
之後通過大量研究,胡立德發現
大人和小孩尿尿的時間
基本都在21秒左右
不光如此,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的
排尿時間,都在21秒左右
這就是著名的「小便定律」
圖源自:胡立德報告《Law of Urination:
all mammals empty their bladders over the same duration》
到這比比就看不懂了,就此打住
據說遙遠的東方有位叫畢導的學者
在SNP(屎尿屁)大一統理論上頗有建樹
大家有不懂的可以問他
除了胡立德教授德的
「SNP(屎尿屁)」論題外
其他搞笑諾獎獲得者的研究
也是蠻有意思的
不光有趣,還很實用
比如說無緣無故,拼命打嗝
停不下來的情況,相信大家都遇到過
之前比比也被這個問題困擾
上網查了很多辦法
比如吃東西、喝水,瘋狂眨眼
都沒啥用
專門去問了醫生之後
得到的回覆卻是「自己會好的」
但是,當我看到了2006年
搞笑諾獎獲得者的研究後
就學會了一個小妙招
從此,這個煩人的小問題
就消失在了比比的生活中
研究裡是這麼說的
打嗝是因為人身體裡有一個
「迷走神經」突然不受控制了
而想要打嗝停下來,只要
從終端控制「迷走神經」就好了
(黃色的這部分就是迷走神經)
那麼,「迷走神經」的終端在哪呢?
直腸,也就是肛門裡
所以說,只要想停止無緣無故的打嗝
就把手指伸進肛門,轉兩圈
按摩一下迷走神經,指到病除
多餘的話就不說了
總之,這個方法百試百靈
大家如果遇到打嗝的情況
可以自己去試一試
當然,類似手掏肛門治打嗝
這種特別實用的科研項目
在搞笑諾獎中還是很多的
而且很多科學家在研究完成後
他們的研究成果
會被發表到學術期刊上
甚至有科學家在獲得搞笑諾獎後
還得到真正諾貝爾獎的
荷蘭的大學教授安德烈·傑姆
就因為用磁鐵把青蛙懸浮起來
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
之後又因為在
二維石墨烯材料領域
做出重大研究成果
獲得了真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所以說,看事情不能總浮於表面
有些人,看起來像沙雕
其實是他娘的天才
就好比朋友們老說比比是鴿子
找藉口不更新文章
但是,大家有所不知
我看似是在鴿,但實際上是在研究
鴿與不鴿後時間的流動變化
朋友們,這波研究,說白了
可是時光機的理論基礎啊
所以我如果每天都認真更新
大家就永遠看不到時光機了
而在今年搞笑諾獎開幕之際
我們的民間科普達人們也是躍躍欲試
都想參加這次評選
但由於距離太遠,實在不好實現
不過,快手官方聽到了大家的呼聲
特意舉辦了「民間搞笑諾獎評選」活動
專門來選一選
「最無用」的民間創意達人
比如在快手上,我就發現
「大醬有想法」研究了個
「防近視輔助椅」
為啥發明這個呢?
原來,他在看到現在年輕人
每天抱著手機電腦
眼睛長時間得不到休息
所以一個個都戴上了眼鏡
為了保護大家的視力
防近視輔助椅就應運而生了
在設定好休息時間後
機器會用物理手段分離人和手機
達到讓眼睛休息的效果
雖然這個機器可能會損傷手機
但和健康相比
一部小小的手機又算得了什麼呢?
除了大醬這樣的實幹家
快手上還有「人類研究所」
這樣的「心理學帶師」
他的研究成果頗豐,而最牛逼的
就是「讓熊孩子不再沉迷遊戲」
可能這時候,有網友會說
手機沒收了不就行了,還用研究?
說這話就顯得格局低了
要知道,熊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
你越不讓他玩遊戲,他就越想玩
手機收了,心裡想的還是遊戲
要想讓熊孩子打骨子裡不想碰遊戲
就得利用他們的逆反心理
他喜歡玩遊戲,就順著他,讓他玩
不光放開了玩,還要監督他玩
早上設鬧鐘起床玩遊戲
玩遊戲時不能分心,不許看書學習
每天必須玩夠八個小時
當然,這麼好的思路倒是啟發了我
比比也想加點小建議
比如讓熊孩子每天睡前
熟讀背誦王者榮耀出裝表
每周五進行段位測驗
如果掉段,周末就必須加練
而且還只允許玩射手和打野
這樣堅持一個月下來
保準熊孩子聽到遊戲就反胃
沉迷遊戲的問題自然得到解決
當然,這種操作也是有理論基礎的
那就是著名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同時,快手還邀請了
國內著名發明家手工耿隔空打cll
為搞笑諾貝爾獎製造了獎盃
在充分考慮到力學和空氣動力學的基礎上
兼顧了實用性和美觀性
不知道搞笑諾獎評委會
啥時候能來收走個獎品
頒發給真正需要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