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當你叫他來幫忙時,結果卻常常遇到他回答「先去尿一波」?或者「突然想拉屎」?
這也許只是不想幹活的藉口,但因為其背後確實有著科學的解釋,因此很多時候是真的想拉屎或者撒尿。
「懶人屎尿多」之所以會成為人盡皆知的俗語,也正是因為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
而只要是普遍性的規律,就必然有科學原理存在。
生物學的解釋1:副交感神經被抑制
人們常常用生物學來解釋這一現象。
生物學是這麼說的:當人集中注意力時,身體機能仍然在正常運轉,屎和尿的量依然在累積,但是由於副交感神經被抑制,所以腸胃和排尿活動在減少。
也就是說,身體很誠實,但是大腦感受不到,因此沒有下達拉屎或撒尿的命令。
當你叫他來幫忙時,大腦的集中的注意力被打斷,被抑制的副交感神經再次恢復,大腦又再次感受到了已累積的屎和尿,並下達了拉屎或撒尿的命令。
於是,你就總是遇到他回答「先去尿一波」或者「突然想拉屎」。
生物學的解釋2:勤勞的人已通過其他方式排出
勤勞的人,身體內多餘的水分會通過汗腺排出。
而懶人不喜歡動,因此多出來的水分只能通過尿液排出。
所以,即便副交感神經被抑制,一個躺沙發上看電視一動不動的人的排尿頻率,依然高於一個洗菜、洗碗忙了一下午的人。
經濟學道出了本質:成本收益分析是人的本能
人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成本收益分析。
假設一個正在看電視的人,突然接收到了大鬧排尿的信號。
這個人就會發生一個成本收益分析的條件反射計算:
電視很好看,很爽,雖然不排尿會導致不爽,但是爽大於不爽,於是這個人就會決定繼續看電視。
直到尿液堆積導致的不爽大過看電視帶來的爽的時候,這個人就會決定去排尿。
這裡所說的爽,用經濟學的話來說,就是邊際效用,而不爽,就是邊際成本。
當前狀態的邊際效用大於邊際成本的時候,人就會傾向於保持當前狀態。
隨著尿液堆積,成本增加,當前狀態的邊際效用開始小於邊際成本了,人就會想去撒尿。
回到例子中,一個正在看電視的人,且看電視帶來的爽大於尿液堆積導致的不爽,這時候,你突然叫他幹活,這時候他電視沒得看了,面臨的選擇就是:憋著尿幹活還是不憋著尿幹活。
顯然,不憋著尿看活更爽一些,於是,你就聽到了他的回答:先去尿一波。
啟示
生物的條件反射,通常非常短視,追求短期的快感,而忽視了長期利益。這種來自本能的成本收益分析,僅僅是在當時能讓人更爽。從長遠來看卻是成本卻大於收益。
就像菸癮,吸菸帶來的爽,大過了吸菸有害健康導致的心理愧疚的成本,於是繼續吸菸。
人活著,其實需要進行更多的長期的思考和規劃,而不是被短期的快感所耽誤。
多追求長期的收益大於成本的事情,而非短期的收益大於成本。
例如,刷小說、刷視頻、玩遊戲、刷新聞,短期內很爽,但過後你會覺得什麼也沒有得到。
而學習一項技能、讀一本書,或者減肥,短期內並沒有那麼爽,但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這才是真正的收益,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