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科學技術創新期刊推薦——Plant Methods

2021-01-13 騰訊網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Plant Methods是一本開放獲取的同行評審期刊,收錄的文章涵蓋了植物科學研究中技術創新的方方面面,以促進對先進研究工具的開發和推廣使用。

3.170 – 2年影響因子

4.460 - 5年影響因子

1.300 - SNIP

1.532 - SJR

主編

Ute Roessner

Ute Roessner目前是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植物生物化學副教授。她是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未來研究員,學院副院長,澳大利亞代謝組學節點負責人,以及多樣性和包容性助理院長。她目前還是國際代謝組學學會的主席(選舉產生)。她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應用代謝組學和脂質組學工具來研究植物對非生物和生物刺激的應答,目的是發現植物,特別是作物應對這些刺激的新機制。最近,她研究的重點集中在開發組織和細胞成分特異性的組學技術,從而能夠對不同植物組織在空間和時間尺度上進行更高解析度的分析。

精選專題—植物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領域的快速發展令人興奮。精確的基因編輯技術已經成為了基礎研究和植物生物技術領域的重要工具。本專輯包括了受邀的評論文章以及自投稿的研究論文,內容涵蓋了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植物研究的各個方面(既包括栽培作物也包括模式物種)。

高效分離木蘭原生質體以及使用MdeHSF1進行亞細胞定位的方法

Efficient isolation of Magnolia protoplasts and the application to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MdeHSF1

Yamei Shenet al.

一種新的水稻小穗不育的耐熱性測定系統的研製

Development of a new heat tolerance assay system for rice spikelet sterility

Makoto Hakataet al.

相關焦點

  • 計算機眼中的植物是怎樣的?| Plant Methods
    | Plant Methods 論文標題:Plants in computer vision 期刊:Plant Methods 作者:Dr Hannah Dee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
  • Molecular plant︱復旦大學黃建勳團隊及其合作者揭示葫蘆科全基因組加倍及其關鍵的形態和分子創新
    大多數葫蘆科植物都有獨特的卷鬚,並且能夠攀爬,這是許多被子植物和一些其他陸地植物的一個關鍵創新,有助於沿著其他植物向上生長,達到森林冠層進行光合作用。本研究提供了葫蘆科植物基因組和形態巨大變化的進化史,這與古氣候劇變結合在一起,可能促進了葫蘆科植物多樣性的增加。
  • 植物染料及草木染色常見問題
    Green product is popular in our daily life,so plant dye will have a  prospective future.植物染料還有哪些特種性能?Special function of plant dye?
  • Plant Cell:郭紅衛植物衰老研究獲重要進展
    因此,植物衰老的進程可以大幅度地影響農業生產的效益,比如糧食的產量及其品質,據在主要作物(玉米, 大豆、棉花、水稻、小麥)上的估算,後期功能葉片晚衰一天,產量可增加2-10%。葉片衰老受植物體內、外信號調節,氣體激素乙烯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種植物衰老激素,可顯著加速葉片的衰老,但其具體的分子作用機制不清楚。
  • Plant Cell:植物細胞核基因組完整性的維持
    近日,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態所黃海課題組科研人員與英國劍橋大學及John Innes Centre的Janneke Balk博士研究組合作在國際植物科學領域權威期刊《The Plant Cell》發表了題為「The DUF59 family gene AE7 acts in the cytosolic iron-sulfur cluster assembly pathway
  • 通過分生組織從頭誘導可實現植物基因編輯
    通過分生組織從頭誘導可實現植物基因編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8 13:24:40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Daniel F. Voytas課題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Plant Cell:蛋白質精氨酸甲基化轉移酶SKB1是植物感知脅迫並協調...
    鹽脅迫是最典型的非生物脅迫之一,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及農作物的產量。植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獲得了高度完整的感知和響應鹽脅迫的信號轉導途徑來協調植物的脅迫耐受及生長發育過程。目前我們對於植物如何感受土壤中鹽濃度,進而通過調節生長發育過程以適應鹽脅迫環境的分子機制還缺乏認識。
  • 北大徐福留:非損傷對蕨類耐鎘的研究NMT植物重金屬創新科研平臺
    研究使用平臺:NMT植物重金屬創新科研平臺期刊:Chemosphere主題:NMT對蕨類耐鎘機制的研究標題:Influence of Cd exposure on H+ and Cd2+ fluxes in the leaf, stem and
  • 園藝期刊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被SCI收錄—新聞—科學網
    園藝期刊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被SCI收錄     日前,由中國園藝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學術期刊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園藝學報》英文版)被SCIE資料庫收錄。
  • 學校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
    學校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成員、農學院教授孔英珍及其合作者揭示了植物精細調控細胞壁果膠質甲酯化修飾程度的新機制。
  • ...51)生命學院李積勝副教授在雙一流期刊Molecular Plant發表論文
    近日,生命學院李積勝副教授課題組在植物科學top期刊Molecular Plant(雙一流A刊,影響因子10.8)在線發表題為「Hydrogen Sulfide Positively Regulates Abscisic Acid Signaling through Persulfidation of SnRK2.6 in Guard Cells」論文,
  • Ecology Letters:中國植物多元素地理格局研究獲進展
    來自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的研究人員日前完成了一項關於中國植物多元素地理格局及其生態驅動機制的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生態學期刊《生態學快報》(Ecology Letters)上。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方精雲教授,其畢業於安徽農學院林學系,2005年當選為中科院生物學部院士,現為北京大學生態學系教授、*。
  • ABA介導植物抗旱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國園林網4月23日消息:水分脅迫是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不利因素,也是農業生產減產的重要因素。植物由於自身限制,當遭受逆境環境時無法逃避,只能選擇應答外界脅迫,因此植物演化出一套複雜而精密的調控機制,來感應外部脅迫並傳遞信號,最終在分子、細胞和整個植株水平上形成精確反應。
  • 中國醫師雜誌是幾類期刊信息推薦
    中國醫師雜誌是幾類期刊信息推薦,辨別雜誌的合法性可以在以下三大權威官方網站進行查證:1、"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2、「萬方資料庫」;3、"中國期刊網" 。中國醫師雜誌是幾類期刊信息推薦, 為了加強基層和臨床服務能力,推動醫療服務重心下移和診療資源下沉,提高重點人群健康服務水平,中國醫師協會及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定於2018年4月25-27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8年全科醫師培訓高峰論壇暨第十屆社區衛生與全科醫學學術年會」。
  • Plant Cell| 揭示春化作用使植物的源庫身份發生逆轉的分子機制
    植物具有非凡的儲存能量的能力,首先是利用光子的能量將碳固定在光合組織器官(源)中。反過來,固定下來的碳被運輸到不同的植物組織(庫),以推動生長和發育。同時,富含碳儲存的庫器官後來可以成為源,因為它們可以調動其儲存的產物來為新出現的源組織供能。植物器官作為庫或源的身份是一個動態過程,既由內源發育信號指定,也由特定環境刺激的響應,這是一個由內源發育信號和特定環境刺激共同決定的動態過程。
  • PlantPhysiol|中科院植物所程佑發組揭示茉莉酸積累和植物發育的...
    MOB1是該通路的核心成員,在酵母、動物和植物中高度保守。程佑發研究組前期發現擬南芥MOB1A在生長素介導的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Cui et al., 2016, PLoS Genetics)。
  •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報》核心影響因子上升同行業期刊第...
    中國高校之窗近日,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了2019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北京工商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報》各項評價指標再創新高。在51份食品專業期刊中,核心影響因子由去年的第4名上升至第2名,擴展影響因子連續5年保持第1名,綜合得分保持第2名,其他各項指標穩居國內食品科學技術類期刊前列。
  • Nature:何勝洋和辛秀芳組發表植物葉際微生物組穩態機制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訪問學者、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的副教授陳桃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博士後Kinya Nomura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辛秀芳研究員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Shengyang He (何勝洋)院士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對認識植物葉際微生物群的穩態維持機制以及植物微生物組領域向功能性研究轉變實現了重要推動。
  • 每日摘要:形成層單層幹細胞決定植物的徑向生長(Plant Physiology)
    Radial growth of plant shoots and roots is a stem cell-driven process that is fundamental for the mechanical and physiological support of enlarging plant bodies.
  • BMC Plant Biology 是一本怎樣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