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培育項目「高分辨全能譜電子探測綜合設施...

2020-12-05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5月24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建議的教育部「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培育項目「高分辨全能譜電子探測綜合設施」啟動會暨電子探針科學應用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為進一步凝鍊科學問題、明確用戶需求並確定高分辨全能譜電子探測綜合設施的建設內容,本次會議邀請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澳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聚束科技等高校、研究所和工業界的相關領域專家參會和討論。

物質科學、能源科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已經從19世紀的「觀察科學」過渡到20世紀的「理解科學」,並正在向21世紀的「控制科學」發展。當前科學研究最具挑戰性的主要科學問題之一,就是要在多維度、多尺度上對複雜物質體系的結構和動力學過程進行觀測和表徵,從而闡明其最基本的微觀機理並實現對其功能的操控,為目前物理、化學、生物、材料、工程、能源等學科提供科學基礎。X射線、中子及電子是人類探索物質微觀世界最常用的三種探針,迄今為止已有大約40餘位科學家因為利用X射線探針、中子探針和電子探針探索微觀世界而獲得諾貝爾獎,同時這些研究也極大地推動了科技、經濟、社會和工業的發展。X射線、中子及電子具有不同的性質,各自也有其最適合的研究對象並互為補充。然而,我國目前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僅包含X射線探針的大科學裝置(同步輻射光源及自由電子雷射)和中子探針的大科學裝置(散裂中子源);尚沒有圍繞高性能的電子源組建基於電子探針的綜合化、集成化和規模化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因此,我國對複雜物質體系研究中的大量重要科學問題的研究能力尚有不足。

針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中對「納米空間解析度、皮秒至飛秒時間解析度、極高能量動量解析度」的需求,上海交通大學建議的新型大科學實施——「高分辨全能譜電子探測綜合設施」將提供用於高分辨研究的高亮度電子探針,覆蓋從毫電子伏特(meV)到吉電子伏特(GeV)12個量級電子能量區域,滿足不同尺度不同維度的研究需求,預期將在從「結構的觀察」邁向「功能的控制」這一科技革命中發揮重要作用。

與會專家認為,高分辨全能譜電子探測綜合設施集飛秒時間解析度、納米空間解析度、毫電子伏特能量解析度以及自旋解析度於一體,是科學問題明確的用戶驅動的綜合性先進研究設施。得益於國家相關部門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布局,我國在利用電子探針開展科學研究方面具有極好的基礎,尤其在兆伏特超快電子衍射和兆伏特能量級超快超高壓電鏡等領域已處於國際領先的水平,適時啟動該項目的建設將使得我國在世界上率先建成包含X光探針、中子探針、電子探針的探索微觀世界完整的綜合平臺,有望開闢一系列全新的物理、生物、化學、材料和能源研究領域。同時該裝置也將大幅提升我國的基礎研究實力,與上海光源、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等裝置形成集群效應,極好地支撐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新時代的前沿性和創新性研究需求,並推動我國科技、經濟、衛生、國防、安全等多個領域的跨越性發展。

通過本次會議,電子探測綜合設施建設籌備組了解到了當前利用電子探針開展科學研究的各種研究方法和技術,並更加明確了未來用戶的需求情況,為項目的規劃提供了指導;接下來將定期按照科學應用領域召開一系列的研討會加快推進電子探測綜合設施的籌備工作。

相關焦點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在雅礱江錦屏水電站開工建設
    2020年12月20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 (簡稱錦屏大設施)在雅礱江錦屏水電站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由清華大學和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中國首個、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精密重力測量項目開工建設
    新華社武漢6月30日電(記者皮曙初 俞儉)坐落於華中科技大學的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精密重力測量大樓及山洞實驗室6月30日開工建設,將建成國際一流、綜合指標國際領先的精密重力測量研究設施。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工程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新聞網1月8日電(記者 曲田 攝影 李派)1月7日上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以下簡稱「錦屏大設施」)工程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主樓接待廳舉行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雅礱江錦屏水電站開工...
    錦屏大設施開工建設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是「十三五」時期國家優先安排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國內第一個極深地下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通過平臺開放和資源共享,將推動我國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領域的重大基礎前沿研究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同時,還可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形成多學科交叉融合、資源共享型的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研究中心、創新基地和綜合實驗平臺,助力打造國際一流科技名片。
  •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啟動
    入地2400米建暗物質實驗室,清華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啟動清華新聞網7月21日電(記者 李晨暉 攝影 曹慶慶)7月20日,首個由清華大學作為獨立法人單位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
  • "十三五"將建十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科學儀器從中獲利
    日前,國家發改委官網公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根據該規劃內容,十三五期間將優先布局10個建設項目。  在大型科學儀器領域,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硬 X 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等值得期待。
  •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
    一、規劃基礎和背景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不斷加大投入,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模持續增長,覆蓋領域不斷拓展,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綜合效益日益顯現。「十一五」時期,啟動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2項,驗收設施10項,目前在建和運行設施總量達到32項。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
    綜述及基本情況設施概述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科學」號是實現我國海洋強國戰略、開展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該船由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設計,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建造,於 2012 年建成,2015 年完成國家驗收,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管理運行。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涿州「天蓬工程」主體結構封頂
    位於保定涿州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日前完成主體結構封頂。作為國家「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由中國農業大學主導的這一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將豬作為模式動物功能的大科學設施,將為我國科技實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 我校牽頭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
    他指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技術變革提供極限研究手段的大型複雜科學研究系統,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物質技術基礎,對於增強我國原始創新能力、實現重點領域跨越、保障科技長遠發展、實現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是世界上第一個將豬和猴定位為模式動物的大科學設施。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能同步輻射光源
    HEPS 整體建築外形似一個放大鏡,寓意為探測微觀世界的利器,為「十三五」期間優先建設,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前沿基礎科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撐平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位於雁棲湖東南方,與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日出東方凱賓斯基酒店成為雁棲湖東南端的「金三角」,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擔建設,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加速器、光束線站及輔助設施等,建設周期 6.5 年。
  • 大科技基礎設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項目通過國家驗收。裝置...
    上海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項目通過驗收;近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項目通過國家驗收。裝置主體由一臺8億4千萬電子伏特的高性能電子直線加速器和一臺可以實現多種先進運行模式的自由電子雷射放大器組成。
  • 2019年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聯盟會議舉行
    陳竺指出,轉化醫學已成為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手段。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聯盟要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圍繞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的核心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力求在致病基因及藥物、疫苗新靶點的發現與驗證、生物標誌的建立、創新藥物及免疫基因治療等的臨床試驗、疾病流行病學研究及現場幹預方面取得突破。
  • 溫嶺籍院士陳雲敏牽頭實施省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近日,由溫嶺籍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陳雲敏牽頭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西安的阿秒光源國家級重大科技設施被東莞搶走!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我們國家級別最高的科研機構或實驗室,是代表中國參與國際科技競爭的重要利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不僅科技先進,而且國家會投入大量的資源建設,因此爭取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成了國內各省市和高校爭搶的對象,目前的競爭態勢愈演愈烈
  • 2020華西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院士論壇舉辦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26日訊(記者 胡旭陽 攝影報導)11月26日,「2020華西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院士論壇」在成都舉辦,15位國內知名院士及學者團隊齊聚一堂,圍繞建設「國際一流、裝備先進、高度綜合集成、開放共享」的生物治療轉化醫學設施帶來新的啟迪等話題開展深入探討
  • 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精密重力測量大樓及山洞實驗...
    6月30日上午,坐落於華中科技大學的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精密重力測量大樓及山洞實驗室開工儀式舉行,這也是華中科大新一屆黨委成立之際破土動工的一號工程,標誌著湖北省、武漢市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體系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啟動建設
    新華社杭州11月18日電(記者鄭夢雨、朱涵)18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建設研討會與啟動儀式在杭州舉行。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容量最大、應用範圍最廣的超重力多學科開放共享實驗平臺。
  • 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建—新聞—科學網
    6月30日,坐落於華中科技大學的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精密重力測量大樓及山洞實驗室正式開工建設。
  •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
    原標題: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   央視網消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一系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