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隧道:未來海底隧道建設的新方向

2021-01-09 金羊網

中科院科學文化論壇「SELF」首登廣州並將長期落戶羊城

文 金羊網 記者李鋼

瘧原蟲竟然可以作為治療癌症的有效方法、懸浮隧道將成為未來我國海底隧道建設的新技術、受鯨鬚啟發研發出抗斷裂和抗腐蝕新材料……23日,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動的科普品牌---「SELF」格致論道講壇「粵見未來」主題活動首次在廣州舉辦。本場講壇由廣州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簡稱:廣州網絡中心)主辦,邀請來自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宇宙天體、仿生材料、建築設計、戲曲藝術等領域的6位重量級嘉賓進行分享。

中國工程師團隊正致力研究懸浮隧道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高級工程師林巍在演講中介紹港珠澳大橋島隧的建設過程。

他說,在島隧工程建設中,長度達6.7公裡的海底沉管隧道,是大橋建設技術最複雜,建設難度最大的部分。要將33節長180米,重約8萬噸的沉管生產出來,在茫茫大海上拖行10多公裡,在40多米的深海依次完成釐米級精準對接,從設計到安裝,這每一個環節都極具挑戰的。

為了最終完成沉管的對接,工程師們還發明可摺疊沉管隧道,可在水下自由伸縮,在安裝的時候,可以沿著隧道自動展開,實現最終接頭。相較於以前派潛水員到海底澆築混凝土的方法,海底作業時間從大半年縮短到僅僅一天。

林巍說,他和團隊正致力於研究懸浮隧道---利用水的浮力來幫助承載隧道,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人建造這樣的隧道,他們希望世界第一座懸浮隧道是由中國工程師建造的。

瘧原蟲,成為抗癌生力軍

哪裡多瘧疾,哪裡的癌症死亡率就低?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陳小平講述他們是如何發現瘧原蟲可以抗癌的科研過程。

陳小平團隊與哈佛大學的統計學教授合作,分析全球50多年的縱向數據,剔除各種混雜因素如國家人均預期壽命、經濟發展水平等影響之後發現,瘧疾發病率與癌症死亡率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係。而瘧疾是由瘧原蟲感染引起的,也就是說,瘧原蟲可能是癌症的天敵。

經過14年一系列小鼠實驗,陳小平證實瘧原蟲感染確實對腫瘤有顯著的療效。2016年,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晚期癌症的臨床研究獲得批准,在最初10例患者的治療中,他們觀察到5例有效,其中2例可能已經被治癒。

這一現象背後的機理是怎樣的呢?科學家們發現,瘧原蟲感染能重新喚醒被癌細胞「催眠」的免疫細胞,從而殺滅癌細胞。同時,瘧原蟲感染非常顯著地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切斷來自腫瘤血管的營養供應,讓癌細胞「餓死」。

在神奇動物身上尋寶

而來自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副研究員王彬,則講述她在仿生材料領域的科研成果。

她發現,鬚鯨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哺乳動物,壽命長達上百年,它的鯨鬚在海水的長期浸泡下,既沒發生斷裂也沒發生腐蝕。受此啟發,王彬開始研究鯨鬚,從結構上發現,鯨鬚呈現多層級遞階結構,形成一圈一圈的包圍之勢,當受到外力時,力量沿著邊緣分散到每個圈,受力就大大減少,就算外圈有一處出現裂紋,也能有效抑制裂紋繼續變大。而這種特殊的結構,是不是也就是鯨鬚抗腐蝕的原因呢?從仿生材料角度研究鯨鬚結構,王彬團隊尚屬首例。

「SELF」將落戶廣州

據記者了解,「SELF格致論道」講壇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致力於精英思想的跨界傳播,已在北京、香港、上海、成都等城市舉辦34場。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內最大的科研機構,與廣州等城市通力合作,全力推進重大科研成果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

作為中科院SELF講壇的廣州首秀,「粵見未來」主題活動立足IAB產業,依託於中國科學院資源,聚集不同領域的科學文化傳播者,向世界講述這座「大灣區時代C位之城」的創新史。

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基於中科院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部署,作為中科院全力推動的科普品牌,「SELF」將確定在廣州長期落地舉辦。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今天,世界最大規模海底隧道!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
    膠州灣第二隧道將突破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大直徑盾構承受超高水壓等世界級難題,將引領世界超長跨海通道建設發展的未來,也必將成為我國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標杆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 大連「海底隧道」又有新進展!
    自從大連灣海底隧道復工 小夥伴們就盼著 能看到更多隧道建設的 最新進展先來看看4月23日 海底隧道「加工廠」 施工場景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 是繼港珠澳大橋後
  • 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為世界最長公路海底隧道
    據了解,膠州灣第二隧道在世界建設史上,將是海底隧道建設規模最大、海底公路隧道長度最長、隧道領域施工複雜程度最高的超級工程,將突破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大直徑盾構承受超高水壓等世界級難題,將引領世界超長跨海通道建設發展的未來,也必將成為我國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標杆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 世界最長海底公路隧道!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效果圖曝光!
    、隧道領域施工複雜程度最高的超級工程,將突破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大直徑盾構承受超高水壓等世界級難題,將引領世界超長跨海通道建設發展的未來,也必將成為我國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標杆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正式通車 創隧道建設奇蹟(圖)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右線洞口外景。廈門翔安隧道建成通車中廣網北京4月26日消息(記者陳庚)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9時38分報導,我國內地首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隧道今日(26日)正式建成通車。標誌著我國海底隧道自行設計、自行施工能力躍入世界先進行列,同時也為廈門乃至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翔安隧道海底部分長6000餘米,其中超過一半屬於風化土層、透水砂層和風化深槽,如何安全穿越,是隧道建設中的世界級難題,在距離海面70米下施工,稍有不慎,海水灌進隧道,不但整個工程毀於一旦,全部施工人員也將面臨滅頂之災。
  • 從平潭島挖海底隧道至臺灣
    10月中旬,省發改委在向國家發改委上報的關於《提請研究納入國家「十一五」總體規劃<綱要>的請示》中建議,加快海峽西岸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臺灣海峽隧道的前期工作。(詳見本報10月15日A2版報導)  據了解,建設臺灣海峽隧道的設想,最初是由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於1996年提出。
  • 廣西謝家峒隧道專家解析海底隧道建設的常用工法
    與廣西穿山而過的謝家峒隧道不同,全長49.968公裡的港珠澳大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京滬高鐵之後的又一個世界級基礎工程。其中,全長5.6公裡的海底隧道,是世界範圍內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
  • 世界頂級隧道專家:建廈漳海底隧道勢在必行
    ,來自中國、英國、法國、荷蘭等20多個國家的28位隧道專家齊聚此間,共同交流探討世界隧道建設的最新研究成果。協會下設14個技術委員會,隧道技術委員會就是其中之一,聚集了世界隧道建設方面的頂尖專家。據該委員會惟一的中國委員、中國公路學會隧道工程分會副理事長,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劉偉博士介紹,會議之所以選擇在漳州、廈門召開,與廈門灣的海底隧道密切相關。會議期間專家們將參觀中國第一條海底隧道——— 廈門翔安隧道,併到規劃建設中的廈漳海底隧道進行實地考察,提出意見和建議。
  • 主線隧道全長15.89公裡!建設規模創世界之最!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
    ,將突破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大直徑盾構承受超高水壓等世界級難題,將引領世界超長跨海通道建設發展的未來,也必將成為我國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標杆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 煙大海底隧道規劃建設應尊重科學程序
    (11月30日《齊魯晚報》)有必要澄清的是,煙大海底隧道即便列入國務院審議的2016年重點工程名單,也不意味著這一工程就將在2016年上馬。審議的目的正是確定最終的工程名單,煙大海底隧道能不能成為2016年重點工程還不確定。近些年來,煙大海底隧道的規劃建設引發過多次關注,有支持者,也有認為目前暫時沒到建設時機者。作為一項投資可能比三峽工程還大的工程,規劃建設當然應該慎重。
  • 剛剛,青島第二條海底隧道開工!
    據了解,膠州灣第二隧道在世界建設史上,將是海底隧道建設規模最大、海底公路隧道長度最長、隧道領域施工複雜程度最高的超級工程,將突破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大直徑盾構承受超高水壓等世界級難題,將引領世界超長跨海通道建設發展的未來,也必將成為我國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標杆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 清華教授羅永章:建議加快建設煙大海底隧道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張蕊)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羅永章帶來的提案是《關於加快建設煙臺至大連海底高速隧道的建議》。設計全長123公裡的海底隧道的兩端,分別是遼寧大連和山東煙臺。
  • 大連灣海底隧道傳來新消息
    、浮運主航道浮運、應急演練(拖輪故障、航道偏離)、E1/E18系泊位置基槽穩船演練等,為年內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工程首節沉管浮運安裝打下堅實基礎。中交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項目總經理部第四工區總調度長、工程部副部長李德洲介紹本次演習情況沉管浮運是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建設的關鍵工序。
  • 中國大陸首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車
    新華社廈門4月26日電(記者 齊中熙、胡蘇)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26日上午建成通車。作為世界上斷面最大的海底隧道,翔安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裡,從廈門島到達對岸的大陸端,比原來節省了82分鐘。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是國家「863」計劃專題項目的重點工程,由我國自主設計、施工建設。
  • 大陸首座海底隧道—廈門翔安隧道開始海底施工
    圖為海底隧道翔安段出口  豐曉飛 攝    我國大陸第一座海底隧道——廈門翔安隧道施工順利推進,開始進入海底施工階段,其中進展最快的服務隧道已施工了1403米。    廈門翔安隧道全長9公裡,跨海主體工程長約6公裡,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約70米。工程總投資約32億元,是目前廈門基礎建設投資金額最大的項目。海底隧道連接廈門島與翔安區,將成為廈門的第三條進出島通道。隧道計劃於2009年建成通車。(記者 蔣昇陽)
  • 中國大陸首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正式通車[組圖]
    當日,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車。作為世界上斷面最大的海底隧道,翔安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裡,從廈門島到達對岸的大陸端,比原來節省了82分鐘。中國大陸首條海底公路隧道——翔安隧道於26日上午9時在廈門通車,這是大陸第一條由國內專家自行設計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第一條採用鑽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
  • 廈門海滄海底隧道風化深槽貫通
    9月10日中午,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海底風化深槽段貫通,海底隧道施工最大的安全風險得以消除,也為海滄隧道工程通車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基礎。而海滄隧道,就是廈門市「兩環八射」快速路網中內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海滄大橋後連接本島至海滄的第二條通道,建成後將極大緩解海滄大橋的交通擁堵情況,將成為國內第三條公路海底隧道,同時也將超過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6000米),成為福建省最長的海底隧道。海滄隧道全長7.1公裡,其中隧道長6.3公裡,跨海域寬度2公裡,隧道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下約70米。
  • 跨臺灣海峽海底隧道建設或提前啟動!全長125公裡
    近日,正在召開的全國會議傳來重磅消息,吳志明聯合呂培榕、曹暉、蔡金釵、陳建華、江爾雄、馬國湘、楊培君等多名全國委員,擬向會議聯名提交《關於儘快啟動京臺高速鐵路海峽西段建設的提案》,建議國家加快北京至臺灣高速鐵路海峽通道西段的建設,打通平潭到臺灣本島的海底隧道,把海峽兩岸連接起來。
  • 世界上最寬的海底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下水
    昨天(12日)上午,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工程的首節沉管成功下水。開始了出海安裝前的最後一道工序作業,海底隧道安裝進入倒計時。眼前的沉管長123.5米,寬46米,高10.6米,重達6萬噸。未來它將與其他31節沉管一起組成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部分。這也將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底隧道。
  • 蛟龍潛海 天塹變通途——海底隧道鑽爆法的中國樣本
    膠州灣海底隧道全長7.8公裡,地質情況複雜,共穿過18條地質斷層,建設難度巨大,在中國海底隧道建設史上尚屬首次。該隧道通車後,青島至黃島由環灣高速通行需1.5小時,輪渡需40分鐘,而穿過隧道只要 5分鐘,為唯一一條實現東西岸半小時圈的全天候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