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愛心環保屋進社區 智能回收兌換物品獲居民點讚

2020-12-02 中國文明網

愛心環保屋內圖文並茂的乾濕垃圾介紹。記者史發梅 攝

  海口美蘭區瓊苑廣場小區,曾經被很多居民反映的髒亂臭垃圾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和平南愛心環保屋。該環保屋設置的垃圾分類展牆、垃圾分類體驗教學區、垃圾資源回收區等,不僅能增強居民環保理念、掌握垃圾分類技巧,還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環境。

  居民生活環境有了質的提升

  瓊苑廣場小區之前的垃圾屋,不僅滿足不了居民的需求,更是被居民及所在居委會一致嫌棄。

  「垃圾屋裡垃圾一多,不僅臭,蚊子、老鼠也多。」業主楊先生在該小區居住多年,他說,以前所有垃圾全亂堆放在垃圾屋,氣味大,呼吸不到新鮮空氣,自從有了愛心環保屋,垃圾桶有了、垃圾分類處置了,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很開心。

  「以前很多居民都反映,垃圾屋髒亂臭。」和平南街道工委書記張新超表示,該街道辦便第一時間實地調研,確認事實後,通過引入臺灣垃圾分類的先進經驗,將垃圾屋改造成和平南愛心環保屋,開展環保培訓、講座、垃圾分類宣導主題活動實踐,全面普及垃圾分類實用生活技巧。除此以外,還在該小區投放了智能幹垃圾箱、溼垃圾箱、有害垃圾箱。

  隨著愛心環保屋的建立和分類垃圾箱的設置,小區居民在享受好環境的同時,垃圾分類丟棄也逐漸成為自覺行為。「剛開始不太習慣垃圾分類。」楊先生說,隨著志願者垃圾分類知識的講解和引導,知道和感受到了垃圾分類對生活環境的好處,現在逐漸成為習慣。

  以點帶面提升居民環保意識

  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基礎性工作,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乎宜居生態城市建設。據了解,該小區愛心環保屋只是一個試點,以點帶面全面提升居民環保意識。

  該愛心環保屋設有垃圾分類展牆,上面圖文並茂地介紹了什麼是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並介紹了各種垃圾該如何處理和有害垃圾的危害,如:一粒紐扣電池可汙染60萬升水,等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消耗4000雙一次性筷子等於砍掉一棵20年的大樹等。

  除了固定的圖文宣傳外,愛心環保屋每天均有志願者在此常態化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垃圾資源回收、變廢為寶製作、環保酵素教學等志願服務,以全面普及垃圾分類實用生活技巧,增強市民環保理念,掌握垃圾分類技巧,促進垃圾分類回收、資源化再利用。

  在愛心環保屋,居民還可參與到環保知識的志願服務中,從而達到以點帶面、全民參與環保的效果。

  智能回收兌換物品居民點讚

  在離愛心環保屋不到30米處有一個智能幹垃圾箱,每天有不少居民將不用的衣服、報紙等幹垃圾丟進去,以此獲得兌換日用品,增加了居民垃圾分類的熱情,還提升了居民的環保意識。

  「分類丟垃圾還可以獲得積分,積分可以兌換禮品,如洗手液、紙巾、垃圾袋等日常生活用品。」該愛心環保屋志願者唐於壯介紹說,一公斤的幹垃圾可兌換30個量心幣。

  據了解,該小區共設置了4個智能幹垃圾箱,高約2米,外形漂亮。唐於壯說,居民用手機微信掃描量心回收二維碼關注公眾號,進入個人中心,註冊或登錄量心首頁,點二維碼,拿公眾號上顯示的二維碼對準智能幹垃圾回收箱的掃碼器,掃碼完成後領取條形碼,將條形碼貼到垃圾袋上,將垃圾投進智能箱,投放後智能箱根據重量算出量心幣,在訂單查詢中可查詢具體信息,操作簡單。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在今後的時間裡,隨著乾濕垃圾桶的設立、志願者的引導、文圖的宣傳,人人參與到垃圾分類、垃圾回收、垃圾利用中來將成為現實,從而實現綠色家園、綠色地球的目標。(海口日報記者 史發梅)

相關焦點

  • 安華裡社區設再生資源回收櫃 居民憑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
    2016年9月30日訊,從今天開始,朝陽區安華裡社區的居民只需要將廢品打包貼上二維碼,扔進新型的再生資源回收櫃,即可積累「綠色帳戶」積分,並憑積分兌換生活用品、電話卡等。北京環衛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年內將完成在1000個小區內設立再生資源回收櫃的目標。
  • 廢棄豆漿機、電風扇、電吹風等能換米麵油 15個社區嘗鮮小舊家電回收
    在其中一家企業北再生集團的攤點,居民用廢舊電器即可換取兌換券,再憑券換取米麵油等生活用品;另一家企業華新綠源公司為活動量身定製了微信小程序,通過拓展智能應用、線上線下融合,實現物品回收積分獎勵兌換、環保捐贈、提現信息查詢等快捷功能,在置換禮品中還能優選內蒙古扶貧產品。
  • 「小舊家電回收進社區」值得推廣
    用壞用舊的小家電,在家門口就能找到靠譜的回收渠道……這是在今年第30個全國節能宣傳周到來之際,北京市踐行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啟動「小舊家電回收日」試點活動的縮影。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讓「專業公司定期進社區、社區居民集中交投」的新模式將陸續覆蓋全市。
  • 北京:廢舊小家電在家門口就能回收了
    但因廢舊小家電回收難,使之成為了留著沒用、棄之可惜的累贅。廢舊小家電的尷尬境地也制約了不少家庭購買新品的意願。 針對小家電市場的痛點,北京市日前推出了「小舊家電回收進社區」活動,讓小家電有了和大家電一樣的待遇:回收有禮物,還能進入正規回收拆解渠道。
  • 期盼穩妥回收小舊家電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隨著小家電更新換代步伐加快,稍加留意不難發現,許多家庭或多或少都存有廢棄不用的電風扇、電吹風、吸塵器、豆漿機、電動剃鬚刀、電子詞典、遊戲機等物品,由於無法妥善處理,這些小舊家電要麼被迫閒置在家,要麼被其主人隨同生活垃圾一併丟棄。
  • 北京啟動小舊家電回收新模式
    專業公司定期進社區 居民家門口集中交投  北京啟動小舊家電回收新模式  老舊的螢光燈可以折價換成節能的LED燈;用壞用舊的小家電在家門口就能找到靠譜的回收公司……  其中,「專業公司定期進社區、社區居民集中交投」的小舊家電回收新模式預計將在兩三年內實現所有社區全覆蓋。  60萬隻LED燈兩折賣  目前很多市民家裡還在用普通節能燈,但節電率遠不能和LED燈相比。LED燈具有節能環保、壽命長的特點:與普通節能燈相比,節電率約50%;與白熾燈相比,節電率約75%。
  • 廢舊家電回收地方在行動
    試點活動中,專業回收企業每天走進一個社區,居民在家門口集中交投,「以物換禮、以物換錢」,讓小舊家電得到安全環保回收。在廢舊家電回收實踐中,老百姓反映,大家電都有人收,但是家裡的小家電卻「回收無門」。為此,北京市將結合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啟動了「小舊家電回收日」試點活動。這次試點將探索專業公司定期進社區,社區居民集中交投的小舊家電定時定點回收方式。北京市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大家電相比,小舊家電品類冗雜、回收利用價值較低,且缺乏專業環保回收渠道。
  • 社區環保嘉年華,親子趣味歡樂多
    環保風箏製作、跳蚤市場以物換物、垃圾分類競賽??????近日,一場以「綠色環保生活 絢爛美好未來」為主題的環保藝術節活動在玉橋街道新通國際社區舉辦,轄區居民一起倡導保護藍天、保護家園。多方聚力共創環保嘉年華線上活動中充分發揮疫情期間組建起的樓門微信群,通過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的方式,促進大家對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的掌握,提升其參與社區自治的積極性。同時,對此次競賽成績進行統計與分析,了解居民目前對垃圾分類情況的掌握程度及居民心中的分類「難點」,為後期社區指導提供依據。
  • 龍泉驛社區居民見證環保酵素「神奇」作用 提高環保意識
    中國網7月17日訊(李含)近日,成都市龍泉驛區大面街道五星社區開展了愛心環保達人學習型團隊活動,通過環保酵素的製作與宣傳,進一步提高居民環保意識,減少廚餘垃圾。活動現場有大批居民參與,愛心環保達人學習型團隊對其進行了解疑答惑,介紹了什麼是環保酵素,它對個人和環境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等。
  • 智能垃圾桶進小區:刷卡扔垃圾,垃圾分類還能換禮品
    新安裝的垃圾桶引起居民們的好奇,原來,新垃圾桶很智能,不但有刷卡裝置、智能蓋子、稱重系統和封閉措施,甚至還可以用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智能垃圾桶到底有多智能?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現場一探究竟。
  • 用舊物回收玩「種樹」,聯合國點讚5億支付寶螞蟻森林用戶
    小區衣物捐獻櫃、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櫃、線上預約上門回收等不同新型回收方式,改變了廢品回收產業鏈頭部環節,直接觸達居民。居民以前賣廢紙廢鐵都是線下等人來回收,大多數人更會嫌麻煩就直接當垃圾扔掉。然而,現在廢品回收有了新玩法——賣廢品除了能賺錢還能獲得螞蟻森林能量值。
  • 7旬老黨員建起了愛心理髮屋
    每周五,呼和浩特市三順店社區科技小區裡,都會有愛心理髮師為老年居民公益理髮,解決了小區裡老年人的「頭等問題」。發起這項公益行動的是三順店社區退休老黨員敖特根老人。老人今年77歲,雖已退休,但依舊積極發揮餘熱,每天都會在小區黨群活動中心為居民服務,方便居民們讀書看報、溝通交流、文體娛樂,此舉不僅有效豐富了小區各族居民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更對關注民生、收集民意、反映民情、匯聚民智發揮了積極作用。
  • 海口堅持惠民利民導向 衛生和文明工作取得新突破
    近年來,海口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公園品質不斷提升。圖為市民在紅城湖南岸公園晨練。 記者 張茂 攝海口美蘭區和平南街道的愛心環保屋,居民將可回收垃圾分類投放。 記者 李天平 攝「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文明,是每一座城市的追求,也是「生活更美好」的應有之義。
  • 地球站:一個與回收閒置物品有關的公益項目
    目前共設立了300多個收集箱及站點,開設了20 多家愛心超市,已收集家庭閒置物品達400 餘噸,惠及北京、河北、黑龍江、雲南、四川等地的福利院、中小學校等,受助人群達十幾萬人。在中鐵建築工地、地球站愛心超市、各大高校等舉辦的愛心義賣活動,培訓了數百名環保志願者,從衣物回收、分揀、消毒、運輸到超市銷售全流程,創造了近百個就業崗位。
  • 從學霸到「破爛王」 他開創城市垃圾回收新模式
    「家裡空間有限,物品更新、淘汰速度快,直接丟掉又太可惜,自從有了『便利俠』,我在網上預約,他們上門服務,獲得的費用直接存進我個人帳戶,非常方便且環保。」合肥蜀山區居民李阿姨是「便利俠」團隊的老客戶了,她感慨,自從來了這群年輕人,小區很多居民都在家主動把垃圾廢品分好,也不再隨處亂丟垃圾了。
  • 全市首臺自動破袋的垃圾分類屋就在這裡
    能自動破袋、自動分類投放、自動輸送的垃圾分類屋你見過嗎?近日,家住南湖區餘新鎮餘新社區美迪家園的居民在全市「嘗了個鮮」,小區內全新引進的垃圾智能分類一站式環保屋,讓大家愛上了投放垃圾。「現在扔垃圾都要分類,但是有時候我們也分不清垃圾是哪個類別,有了這個垃圾分類物屋之後,就解決了我們不會細分的問題。」今天上午,徐阿姨提著一袋易腐垃圾前來進行垃圾投放。徐阿姨是美迪家園的老居民了,此前小區已引進的智能垃圾分類箱就讓她跟周邊的老姐妹覺得很方便,這次新引進的這臺智能分類一站式環保屋又讓徐阿姨不禁感慨,如今垃圾分類越來越先進。
  • 安華裡社區試點垃圾分類回收 廢品貼二維碼可換生活用品
    只要將廢品打包貼上二維碼,扔進社區的再生資源回收櫃,就能憑「綠色帳戶」積分兌換生活用品。近日,安貞街道與北京環衛集團聯合在安華裡社區設置了多個再生資源回收箱,並試點垃圾分類回收。北京環衛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年內將完成在1000個小區內設立再生資源回收櫃的目標。
  • 通州:新時代文明實踐——社區環保嘉年華 親子趣味歡樂多
    環保風箏製作、跳蚤市場以物換物、垃圾分類競賽······近日,一場以「綠色環保生活 絢爛美好未來」為主題的環保藝術節活動在玉橋街道新通國際社區舉辦,轄區居民一起倡導保護藍天、保護家園。多方聚力共創環保嘉年華 線上活動中充分發揮疫情期間組建起的樓門微信群,通過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的方式,促進大家對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的掌握,提升其參與社區自治的積極性。同時,對此次競賽成績進行統計與分析,了解居民目前對垃圾分類情況的掌握程度及居民心中的分類「難點」,為後期社區指導提供依據。
  • 國際志願者日 社區舉行鄰裡環保公益市集活動
    上午9:30,武漢市常青花園第二社區攜手花仙子公益在睦鄰園小廣場共同組織開展「國際志願者日· 鄰裡環保公益市集活動」。經過前期聯絡與積極籌備,現場有22個攤位。包括閒置漂流、舊物創意改造、環保手工製作、廢舊資源再利用、綠色食品DIY、綠植扦插養護以及志願者小家電維修、義診等技能服務;市集上還設有集章打卡點、環保小遊戲和知識科普等互動環節。每個攤位前門庭若市,圍滿了爭相打卡的居民。
  • 可回收物分七類,有害垃圾分八類,上海這兩個小區探索垃圾分類新...
    在小區垃圾箱房處豎立著和航華三村一街坊同樣的巨大綠色「玻璃瓶」,用來回收油鹽醬醋、白酒紅酒啤酒等各類玻璃瓶。「玻璃是可回收物,但它的附加值很低,也就是說賣不出價錢,但我們還是要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居民把玻璃分出來。」負責萬科朗潤園垃圾分類的程勝環保工作人員周敏介紹,玻璃回收箱設置一周便回收了300公斤玻璃瓶。每周五上午則是兩網融合進社區活動,居民可以將家中積攢的可回收物賣給回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