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人名反應--Bartoli吲哚合成

2021-03-01 化學酷

1989年,G.Bartoli等發表了關於由硝基芳烴和過量的乙烯基格氏試劑在低溫下反應水解得吲哚得反應。其中鄰位取代的硝基芳烴在反應中能得到較高的產率。由鄰位硝基或亞硝基芳烴和乙烯基格氏試劑製取7-取代吲哚的反應叫做Bartoli吲哚合成反應。


反應特點

當硝基芳烴沒有鄰位取代基時,反應產率低或得不到想要的吲哚;鄰位取代基的大小同樣影響反應的產率,而且高位阻基團常常能得到較高的產率;可用取代烯基格氏試劑代替常用的乙烯基鎂,同樣能在C2或C3位置發生取代,得到相應的吲哚;如果亞硝基芳烴發生取代,只需要兩倍於底物的格氏試劑即可。

反應機理

首先,格氏試劑與硝基氧原子加成,並很快消去烯氧基團得到亞硝基芳烴,它的活潑性遠大於硝基芳烴,它再和另一分子的格氏試劑反應得到烯氧基羥胺,然後很容易的發生[3,3]-σ重排。重排產物發生分子內親核進攻而關環,質子在環內交替傳遞,並被第三分子格氏試劑接受。最後,在酸性條件下水解得到產物吲哚。

反應實例

參考文獻

1. Bartoli, G., Leardini, R., Medici, A., Rosini, G.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1978, 692-696.

2. Bartoli, G., Palmieri, G., Bosco, M., Dalpozzo, R. Tetrahedron Lett. 1989, 30, 2129-2132.

3. Bartoli, G., Bosco, M., Dalpozzo, R., Palmieri, G., Marcantoni, E.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1991, 2757-2761.

4. Zhang, Z., Yang, Z., Meanwell Nicholas, A., Kadow John, F., Wang, T. J. Org. Chem. 2002, 67, 2345-2347.

5. Harrowven, D. C., Lai, D., Lucas, M. C. Synthesis 1999, 1300-1302.

6. Fonseca, T., Gigante, B., Marques, M. M., Gilchrist, T. L., De Clercq, E. Bioorg. Med. Chem. 2004, 12, 103-112.

本文來自  Name Reactions:A Collection of Detailed Mechanisms

and Synthetic Applications--Fifth Edition,,有機人名反應——機理及應用 第四版

相關焦點

  • 【人名反應】Bartoli吲哚合成
    1989年,G.Bartoli等發表了關於由硝基芳烴和過量的乙烯基格氏試劑在低溫下反應水解得吲哚得反應。
  • 每天一個人名反應--Batcho-Leimgruber吲哚合成反應
    鄰硝基甲苯衍生物和甲醯胺縮酮反應得到的trans-β-二甲氨基-2-硝基甲苯衍生物還原後生成取代吲哚衍生物。
  • 【人名反應】Batcho-Leimgruber吲哚合成反應
    鄰硝基甲苯衍生物和甲醯胺縮酮反應得到的trans-β-二甲氨基-2-硝基甲苯衍生物還原後生成取代吲哚衍生物。
  • 每天一個人名反應--Cope消除
    叔胺的氮氧化合物熱解消除形成烯烴和N,N-二取代羥胺,是合成烯烴的方法之一
  • 每天一個人名反應--Darzens縮合
    Darzens縮合還包含Darzens氮雜環丙烷合成(Darzens Aziridine Synthesis)和Darzens環丙烷合成(Darzens Cyclopropane Synthesis),是一種構成環氧、氮雜環丙烷和環丙烷的方法。
  • 每天一個人名反應--Chugaev消除反應
    Chugaev消除反應是醇通過形成黃原酸酯
  • 天師大實現螺羥吲哚和「3,4」-稠合的羥吲哚類化合物的合成
    在眾多合成方法中,過渡金屬催化的合成轉化處於領先地位,是有機化學家構建C-C和C-X鍵的重要策略。過渡金屬催化的多米諾反應是一種高效的合成策略,廣泛應用於藥物和天然產物的合成。(來源: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烯烴串聯的胺基甲醯氯是合成羥吲哚基團的有效前體
  • 二聚吡咯吲哚生物鹼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複雜天然產物(+)-WIN 64821 和(-)-ditryptophenaline 的高效全合成路線 3a,3a-二聚吡咯吲哚生物鹼是一類廣泛存在於植物、微生物中的次生代謝產物。二聚吡咯吲哚生物鹼獨特的化學結構和顯著的生物活性引起化學界的高度研究興趣,其合成的難點是立體選擇性地構建相鄰的季碳中心,因此高效構建 3a,3a-二聚吡咯吲哚骨架一直是合成化學家研究熱點。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夏成峰課題組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吲哚類生物鹼的全合成和相關方法學的研究與開發。
  • 每天一個人名反應--Barton-McCombie去氧反應
    醇的硫羰基衍生物可發生自由基裂解脫氧反應。
  • 每天一個人名反應--Dess-Martin氧化
    Dess-Martin過碘酸酯氧化反應是指利用Dess-Martin試劑[DMP; 1,1,1,
  • 昆明植物所在二聚吡咯吲哚生物鹼合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此前,該課題組已成功發展了一種二價銅催化下高效合成 3-羥基吡咯吲哚生物鹼骨架的方法,並發現該反應可能是經過新穎的自由基串聯關環過程(Org. Lett. 2014, 16, 3276)。  最近,夏成峰課題組在原先報導的二價銅引發自由基的研究基礎上,又成功發展了一種二價銅介導的高效構建 3a,3a'-二聚吡咯吲哚骨架的新方法。
  • Larock吲哚合成反應
    Larock首先報導了在鈀催化下由2-碘苯胺和取代炔烴關環合成吲哚的反應。在以後的幾年中Larock的團隊又對此反應的應用範圍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展。在鈀催化下,鄰碘苯胺和二取代炔烴進行雜環化合成2,3-二取代吲哚的反應被稱為Larock吲哚合成反應。此反應的特點:1、各種取代炔烴都可以參與此反應,炔烴的R2和R3取代基對於反應的進行幾乎沒有影響。2、苯胺的N原子上也可以進行各種取代。
  • 每天一個人名反應--Dienone-Phenol(二烯酮-酚)重排反應
    反應機理摘自:有機人名反應——機理及應用 第四版
  • 南海海洋所吲哚倍半萜生物合成研究取得新進展
    吲哚倍半萜是很有特色的生物鹼類次級代謝產物,已報導的吲哚倍半萜生物鹼類化合物主要來源於植物和真菌,直到最近兩年,才有一些來源於放線菌的吲哚倍半萜類化合物被發現。最近,依託於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中科院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LMB)張長生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在海洋放線菌來源的吲哚倍半萜類化合物的發現及其生物合成方面取得一些階段性進展。
  • 有機人名反應——Corey-Chaykovsky反應
    id=20200813162045Corey-Chaykovsky反應是Johnson-Corey-Chaykovsky反應的簡稱,可以縮寫為CCR,是一個用來合成如環氧化合物、氮雜環丙烷和環丙烷這類含三元環結構的有機化合物的有機化學反應。
  • Angew:雲南大學夏成峰教授課題組在蕊木屬吲哚生物鹼全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雲南大學自然資源藥物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夏成峰研究員課題組在蕊木屬吲哚生物鹼全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以題「Enantioselective
  • Barton–McCombie脫氧反應
    底物的製備非常容易,在鹼性條件下,鹼B與醇R-OH存在一個平衡,即醇鹽負離子和BH,醇鹽負離子親核性很強,可以與二硫化碳結合,產生硫代碳酸單酯,此時的單酯不穩定,如果直接後處理又很容易發生分解。
  • 長春應化所吲哚類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獲進展
    Dippinine-Chippiine類天然產物(圖1,1–11)是依波加天然產物次級代謝物中的一個亞家族,具有獨特的強剛性[6.5.6.6.7]稠環骨架,尤其是所含的手性氮雜[3.3.1]橋環骨架,在吲哚類天然產物中較為罕見。
  • 常用人名反應(1)-傅克反應(傅克烷基化反應)
    傅克反應是傅克烷基化反應(Friedel-Crafts alkylation)和傅克醯基化反應(Friede-Crafts acylation)的統稱,簡稱傅克反應或FC反應。(Charles Friedel, 1832-1889)通常意義的傅克反應指的是傅克醯基化反應,主要用於製備芳香酮,再以芳香酮為過渡,製備芳香胺、芳香肟、芳香醇、烷基香芳環等,是有機化學中最重要的反應之一,也是最常用的人名反應之一
  • 有機人名反應——1,3-偶極環加成反應(Huisgen 反應)
    1,3-偶極環加成反應(Huisgen 反應)1,3-偶極加成,或被稱為Huisgen反應,Huisgen環加成反應,是發生在1,3-偶極體和烯烴、炔烴或相應衍生物之間的環加成反應,產物是一個五元雜環化合物。烯烴類化合物在反應中稱親偶極體。德國化學家Rolf Huisgen首先廣泛應用此類反應製取五元雜環化合物,這類反應是合成單環及多環化合物的一種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