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鄒志剛:模擬光合作用, 水可以變身燃料

2020-12-04 東方網

原標題:南京大學鄒志剛:模擬光合作用, 水可以變身燃料

「我相信總有一天可以用水來做燃料,組成水的氫和氧可以單獨地或合在一起來使用……水將是未來的煤炭。」這是100年前的科幻小說《神秘島》中的一個預言。人工模擬大自然中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陽可見光將水分解為氫和氧,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鄒志剛教授十多年前放棄日本優越的科研和生活條件回國,從事光催化材料研究,就是致力於讓這個預言從夢想變成現實。

氫素有「綠色燃料」之稱。它取自於水,燃燒之後又回歸於水,被公認是石油、煤炭等的最佳替代品。1972年,日本東京大學的兩位科學家發現,在紫外光照射下,二氧化鈦單晶電極能使水在常溫常壓下發生分解反應,產生氫氣和氧氣。從此,「光分解水制氫」成為科學研究熱點。而後30多年,儘管各國科學家做出了不懈的嘗試和努力,光分解水制氫的轉化率依然低得可憐。

針對這一挑戰,鄒志剛帶領的課題組研發出了新一代光催化材料。「預計到第二期973項目結題時,我們的光催化水解制氫轉化率將達到8%,接近美國能源部制定的10%商業化利用目標,中國人有望率先實現人類百年前的夢想。」鄒志剛說。

在去年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鄒志剛領頭的團隊一舉奪得自然科學二等獎。「氫能源生產出來之後怎麼辦?我們下一步將進行燃料電池等方面技術的應用開發,最終達到低成本、高效率且環境友好地產生和利用氫能源。」

談到自己的人生展望,鄒志剛說只想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繼續深入光催化材料研究,把教師工作做好,把學生培養好。有感於自己的人生經歷,鄒志剛對學生的培養體現出兩個特點,一是興趣,二是細節。

「職業伴隨人的大半生時間,如果沒有興趣作為精神支撐,職業和事業最終會失去動力。」鄒志剛鼓勵學生從興趣出發,自主選擇學科前沿問題,「他們跟著我的課題做研究,肯定超越不了我,只有找到了新的可能有突破的研究方向,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原標題:南京大學鄒志剛:模擬光合作用, 水可以變身燃料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模擬綠葉光合作用 太陽能可變燃料
    原標題:模擬綠葉光合作用 太陽能可變燃料 本報訊(記者 談潔 通訊員 楊芳) 世界納米界頂級專家、去年與諾獎擦肩而過的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教授昨天在南京工業大學舉行的「2015光電子學、材料與能源國際研討會」上透露,他和團隊模擬「綠葉」進行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陽能直接變成燃料。
  • 我國鄒志剛院士:從日本毅然回歸中國,當選院士填補技術空缺!
    《神秘島》這本書可能有人讀過,裡面有個神奇的故事:單單憑藉著水就可以發動機器。因為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合的,這就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發光發熱,而且水是很清潔的,不會產生很多汙染,所以在未來水將是我們重要的燃料。
  • 我國鄒志剛院士:從日本毅然回歸中國,當選院士填補技術空缺
    《神秘島》這本書可能有人讀過,裡面有個神奇的故事:單單憑藉著水就可以發動機器。因為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合的,這就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發光發熱,而且水是很清潔的,不會產生很多汙染,所以在未來水將是我們重要的燃料。
  • 無機蒸氣反應沉積法原位製備鈣鈦礦型氧氮化物薄膜|南京大學李朝升教授、鄒志剛院士團隊進展
    近日,南京大學李朝升教授、鄒志剛院士課題組開發了一種無機蒸氣反應沉積法,實現了一系列鈣鈦礦型氧氮化物薄膜在導電襯底上的原位製備,包括ATaO2N (A = Ca, Sr, Ba)和ANbO2N (A = Sr,
  • 劍橋大學研發「人工光合作用」,可將二氧化碳轉換成燃料!
    近幾十年來,隨著環保呼聲高漲,人類大力研究從陽光獲取能源的技術,除了常見的太陽能光電板之外,「人造光合作用」也是研究的項目之一。近期,劍橋大學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基於相紙(photosheet)的人造光合作用機制,轉換效率高,沒有毒性副產物,而且成本低,是有望商業化的方案。
  • 燃料枯竭怎麼辦?人造樹葉可以製造燃料
    教授說,「我真的相信,人工光合作用將成為未來20年能源組合的一部分。」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它們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並利用太陽光將這些原料轉化為它們生長所需的碳水化合物。雷斯納教授表示:「我們想複製這種方法,但我們真的不想製造碳水化合物,因為它們只能製造糟糕的燃料。因此,我們試圖製造一些更容易使用的東西。」
  • 美科學家成功模擬光合作用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近日稱,他們最近在實驗室成功地用計算機模擬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並據此培育出品種更加優良的植物。這種新植物不需要額外增加養份,就可以長出更茂盛枝葉和果實。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植物生物學和作物科學教授斯蒂夫-隆表示,目前研究人員能夠在超級計算機上模擬整個光合作用過程,並對所有可能的排列進行測試。
  • 人工光合作用把陽光變燃料!再也不怕汽油漲價啦?
    科學家最新研製一種方法,能夠將太陽光能轉變為燃料,未來可能引導產生一個「無限可再生能源的渠道」。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自然太陽光線將水轉變為氫和氧,達到了這一能源轉換「裡程碑」。
  • 人工光合作用技術取得進展 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能變成燃料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據外媒,8月24日消息,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人工光合作用技術上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獨立設備,可以模仿植物將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該設備通過「活頁照片」的技術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
  • 人工光合作用技術取得進展 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能變成燃料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據外媒,8月24日消息,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人工光合作用技術上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獨立設備,可以模仿植物將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該設備通過「活頁照片」的技術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甲酸, 而不需要任何額外的組件或電力。
  • 化學所人工模擬光合作用水裂解催化中心研究獲重要進展
    光系統II水裂解催化中心的結構為人工光合作用的水裂解催化劑的模擬提供了理想的藍圖,但如何人工模擬該催化中心是個極具挑戰的科學難題,存在一系列關鍵科學問題,如:1)如何將鹼土金屬離子(Ca2+或Sr2+)通過m-O2-橋與Mn離子結合,從而形成MnCaO或MnSrO的異核金屬簇合物;2)如何合成不對稱的Mn4Ca骨架結構;3)如何模擬Mn4Ca簇周圍的蛋白質配體環境(羧基、水和咪唑環);4)生物水裂解催化中心具有很高的氧化性
  • 光合作用造出氫氣:可作為燃料使用
    科學家最新研製一種人造光合作用系統,可以將光能轉變成為氫燃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過程中轉變光能、二氧化碳和水成為葡萄糖的一個化學過程,同時過程中釋放氧氣。研究人員在人工複製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曾遇到了挑戰,但是涉及「超分子」的最新研究使用光線製造氫氣,未來有一天可作為燃料使用。
  • 廉價催化劑讓光和二氧化碳變燃料,效率是植物光合作用13倍
    廉價催化劑讓光和二氧化碳變燃料,效率是植物光合作用13倍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賀梨萍 綜合報導 2017-06-08 19:32
  • 科學家創新制氫方法:截取光合作用高能電子,激發化學反應!
    科學家重新進行光合作用以推動我們的未來。2020年5月7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科學家指出,氫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商品,每年在全球生產超過6000萬噸。但是,其中95%以上是通過化石燃料的蒸汽重整生產的,該過程耗能高並產生二氧化碳。
  • 新「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變為甲烷
    圖片來源:MEHMETCAN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模擬光合作用,利用太陽的能量產生化學燃料。現在,一支研究團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目標——他們開發了一種新的銅和鐵基催化劑,可利用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如果經過進一步改進,新的催化劑將有助於減少人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這項新研究是「令人興奮的進步」。
  • 用人造樹葉從稀薄的空氣中產生燃料
    植物光合作用時會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並利用太陽光將這些原料轉化為生長所需的碳水化合物。Reisner教授的團隊研究了許多方法,包括模擬自然光合作用的系統,該系統使用酶分解水並產生氫作為燃料。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領導的Chase,正在開發類似於劍橋設備的實際應用,其方法是開發一些系統,例如太陽能電池板,利用半導體吸收光,然後使用各種不同的催化劑來轉化太陽能。二氧化碳作為燃料。
  • 楊培東的偉大成就:研發人工光合作用,讓二氧化碳變成汽油、藥品
    楊培東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人工光合作用,而他想要把這項技術運用到人類火星移民計劃。這是真正第一次人類認識光合作用,我們一般把1771年定為光合作用的發現年。  而隨著對光合作用的認識以及利用逐步加深,科學家就開始思考能不能能不能人工模擬光合作用。上個世紀 70 年代,科學家開始嘗試通過人工模擬光合作用儲存太陽能,而到了 90 年代,科學家的人工模擬光合作用就開始嘗試光敏色素、電子給體和受體共價鍵結合的體系。
  • 上海交通大學水熱氧化技術助餐廚垃圾「變身」資源—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