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水熱氧化技術助餐廚垃圾「變身」資源—新聞—科學網

2020-12-06 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水熱氧化技術助餐廚垃圾「變身」資源
首套水熱資源化溼垃圾技術裝置投料運行測試成功

 

 

在沒有臭味的情況下,1小時內就能處理完溼垃圾,而且餘下的「廢水」和「廢渣」還可用於農業肥料……經過數年技術研發,上海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金放鳴教授團隊的「溼垃圾水熱氧化技術」邁出了工業化「試車」的歷史性一步——第一臺連續式水熱資源化溼垃圾技術裝置投料運行測試成功。

 

這個裝置就像個「水熱魔法師」,吞進去的溼垃圾全部都能轉化成優質的農業肥,設計日處理量為100噸。

 

神奇「水熱魔法」讓溼垃圾華麗變身優質農業肥

 

溼垃圾在經過不到1小時的處理後就「變廢為寶」,成了優質的有機肥料,這是金放鳴團隊利用水熱資源化技術進行垃圾資源化處理的成果。未來,將會有眾多水熱資源化垃圾處理裝置落地運行,為上海的溼垃圾處置貢獻力量,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據介紹,溼垃圾中的有機物經過水熱氧化技術轉化後,產生的「廢水」含有大量有機質和其他營養物質,是高品質的液肥,能夠直接用於農作物施肥或水產養殖;固體「廢渣」是腐殖酸原粉,經過加工後可以用於土壤汙染修復、沙化地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大氣汙染修復、水體汙染修復等,也可以直接用於農業施肥。腐殖酸類物質是淨化生物圈、改善生態環境的寶貴資源。

 

該技術的產品轉化速度非常快,和傳統的溼垃圾處理技術相比,根據工藝需求最快只需不到1小時就能完成,無毒無害無三廢,更不會產生臭味。

 

相比於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溼垃圾厭氧發酵技術,水熱氧化技術可以做到高度集成化,廠房佔地面積大大縮小,日處理100噸溼垃圾的處理能力的水熱處理核心部分只需60平方米左右。該技術規模化程度高,可以根據需要建造大、中、小型裝置,應用於城鎮、商場、學校等不同場景。水熱氧化技術裝置集成模塊化,便於拆卸安裝;裝置耗能低,運營成本低;產品經濟價值高,投資回收周期短。總結來說,相對於傳統工藝,水熱氧化溼垃圾處理技術處理周期短、資源利用率高、無三廢、生物質轉化率高、產品經濟價值高、廠房佔地面積小、投資回收周期短;設備可以做到小型化、連續化、自動化、模塊化、反應快、易拆卸;處理工藝前、中、後端銜接簡單。

 

二十載攻關實現「模擬地球自然碳循環」的溼垃圾資源化處理

 

溼垃圾水熱資源化技術又稱水熱氧化技術,該技術通過模擬地球碳循環過程,在特定的高溫高壓環境中,可以加速溼垃圾中的生物質有機物分解,把它們轉化為腐殖酸、甲酸、乙酸、乳酸等高附加值產品。

 

2007年,金放鳴回國後組建碳循環技術研究團隊,首次提出了模擬自然加快地球碳循環的水熱技術概念體系,並獲得了水熱處理有機質廢棄物的一系列專利。在數十年的研究過程中,金放鳴摸清了每一種垃圾成分在水熱氧化過程中的轉化規律,為生活垃圾水熱資源化技術奠定了基礎。同時,她將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文,發表在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上。

 

在不斷的嘗試與探索下,研究人員陸續攻克了生物質有機物在不同水熱條件下轉化為腐殖酸、甲酸、乙酸、乳酸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技術。通過不斷嘗試,該團隊現已掌握生產上述產品的全部技術條件和路線。本次日處理100噸溼垃圾的水熱資源化溼垃圾技術裝置的成功試車,標誌著該技術距工業化落地生產僅咫尺之遙。

 

技術更迭升級,連續式溼垃圾水熱資源化裝置的工業化之路

 

在連續式水熱資源化溼垃圾技術裝置工業化最終試驗成功之前,金放鳴已經進行了多年的實驗室試驗和中試嘗試。2011年,金放鳴開始進行連續式垃圾水熱資源化技術的中試工業化開發研究;2016年,何潤田博士在金放鳴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連續式垃圾水熱資源化技術中試設備的開發,在上海交通大學第三餐飲大樓的東面,運行著百公斤級生活垃圾水熱氧化處理實驗的中試設備,該中試設備被用於處理學校食堂中產生的餐廚垃圾。

 

今年3月,金放鳴團隊獲得了上海正均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雙方針對技術工業化展開了深度合作。隨後的120天,技術團隊和工程師團隊夜以繼日,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完成了首套連續式(百噸級)溼垃圾水熱資源化工業裝置的研發和生產,並於7月1日開機試驗成功。

 

目前,全國的生活垃圾中,餐廚垃圾佔比達到50%以上,現有水熱資源化處理技術可以將此部分垃圾完全資源化利用,加工處理成高附加值工業產品。在未來,佔生活垃圾總量約40%的幹垃圾也都將實現水熱資源化回收再利用,人類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將達到90%以上,實現戰略性垃圾全品類回收再利用。

 

金放鳴表示,希望與不同部門協作實現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積極推廣水熱資源化技術,讓有機物垃圾通過循環利用變廢為寶,使城市生活垃圾真正實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和就地化處理模式。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水熱氧化技術助餐廚垃圾「變身」資源[圖]
    ,而且餘下的「廢水」和「廢渣」還可用於農業肥料……經過數年技術研發,上海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金放鳴教授團隊的「溼垃圾水熱氧化技術」邁出了工業化「試車」的歷史性一步——第一臺連續式水熱資源化溼垃圾技術裝置投料運行測試成功。
  • 上海交大水熱氧化技術助餐廚垃圾變身電力能源—新聞—科學網
    特別是生活垃圾處置,一直是上海的老大難問題。 6月5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環境學院金放鳴教授團隊利用水熱氧化技術率先進行了利用該技術燃燒處理生活垃圾用於發電的新研究並成功運用用於實踐。 二十年技術攻關破解有機垃圾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難題 傳統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採用填埋處理和焚燒處理。
  • 溼垃圾投入,有機肥產出,今天上海交大完成首套水熱資源化溼垃圾...
    經過數年技術研發,上海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金放鳴教授團隊的「溼垃圾水熱氧化技術」終於有望實現產業化。今天,「試車」已經9天的第一臺連續式水熱資源化溼垃圾技術裝置投料運行成功,日處理溼垃圾量為100噸。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上交大「水熱魔法師」日吞一百噸溼垃圾
    > 來源:澎湃新聞 水熱資源化溼垃圾技術裝置。本文圖均為 上海交通大學視頻截圖不到1小時,「水熱魔法師」就吞進去的溼垃圾,變成了優質農業肥。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金放鳴團隊的「溼垃圾水熱氧化技術」邁出了工業化試車的歷史性一步——第一臺連續式水熱資源化溼垃圾技術裝置投料運行測試成功。
  • 上海交大教授:沒有火的燃燒 讓有機垃圾變成無汙染的寶
    特別是生活垃圾處置,一直是上海的老大難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上海交通大學環境學院金放鳴教授團隊利用水熱氧化技術率先進行了利用該技術燃燒處理生活垃圾,這種沒有「火」的燃燒讓垃圾變成了無汙染的「寶」。這種在水中的「燃燒」不產生硫化物等汙染,更不會生成致癌物二噁英,就算塑膠袋之類的東西也能化解,而且在首次點燃後,就不再消耗能源。
  • 上海交大「低碳天團」硬核成果讓「垃圾」變成「寶」
    「看得見」可回收物的垃圾分揀機器人助力垃圾分類、餐廚垃圾輸出電能給手機電腦充電、探索「殼中玄機」使廢棄蝦蟹殼「變身」有用資源,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即將到來之際,上海交大中英國際低碳學院的三個研究團隊帶來硬核「低碳」成果,讓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垃圾搖身一變,成了多樣化資源。
  • 上交大研發「水熱魔法師」日吞百噸溼垃圾:商業化前景和挑戰
    「這是什麼垃圾」的四選一僅僅是垃圾分類回收的第一題。這些經過市民精心分類的垃圾,需要各自得到合理高效的末端處理,才能真正實現回收利用。末端的處理模式也會影響前端的分類方式。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金放鳴團隊研發的「水熱魔法師」近日引發廣泛關注。
  • 上海交大研發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大研發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6月3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這款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每小時可分揀垃圾5400次,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它的「目力」很好,可以快速在大量垃圾中精準識別可回收物,助力全國垃圾分類工作,幫助環保企業技術升級。 「一個超視覺垃圾分揀機器人可以高精度分揀多種不同品類的垃圾,有效分揀率可達95%,最高分揀速度5400次/小時,工作時間24小時/天。
  • 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啟動—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啟動1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正式啟動。同時,「氫科學與技術聯盟」籌備成立儀式舉行,聯盟將融合氫能源、氫醫學和氫農業等領域的技術研發以及相關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製造及服務的企、事業單位,探索產學研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創建技術創新資源的集成與共享通道,解決制氫、儲氫、用氫過程中的關鍵性科學問題和技術瓶頸,成為產-學-研結合的緊密紐帶和有效載體。
  • 中國餐廚垃圾處理技術現狀
    餐廚垃圾處理技術現狀 餐廚垃圾現在統一按固體廢物處理方法處理。處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等。 具體的處理技術有填埋、焚燒、堆肥、發酵等方式,其資源化再利用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 餐廚垃圾處置方式及其碳排放分析
    北極星固廢網訊:近些年來,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已引起各國關注。加之全球對碳減排的呼籲與行動不斷走上議事日程,這更加限定了對餐廚垃圾的處置今後需走資源化可持續之路...作者綜述了國內外餐廚垃圾處置現狀,分析了5種處置方式的基本原理,通過典型案例分析5種餐廚垃圾處置方式的碳排放量,期待為我國未來餐廚垃圾資源化方向指明道路...
  • 10億蟑螂大軍,吃掉你的餐廚垃圾
    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的餐廚垃圾預處理車間。專吃餐廚垃圾的10億蟑螂大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杜瑋本文首發於總第887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地球上已生存了3億年、和恐龍曾身處同一時代的蟑螂,由於其頑強的生命力,被稱為「打不死的小強」,但它的名聲一直不佳。
  • 汕頭引進一個特殊的「吃貨」黑水虻,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
    今年7月,上海等城市開始實行垃圾分類。目前,我市也開始進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生活垃圾中,有不少是餐廚垃圾,對環境衛生影響較大,如何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備受關注。近日,市環衛局就引進一個特殊的「吃貨」黑水虻,在雷打石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嘗試實現餐廚垃圾單獨處理。
  • 餐廚垃圾生物降解集中收運處置新聞發布會
    此次,三鮮街餐廚垃圾處理站引進的設備採用微生物降解消滅技術,技術原理是仿照人體消化系統機能,應用微生物菌群降解直至消滅餐廚垃圾。整個降解過程可縮短至一天以內,經生物降解處理後的餐廚廢棄物變成符合市容市政可直排標準的水和二氧化碳,所排廢水COD500以下,設備降解時低噪音、無汙染、無臭味,真正達到源頭化消滅型處理,不再有因轉運而產生二次汙染源。
  • 文章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水熱預處理玉米芯與餐廚垃圾的共消化性能
    全文簡述木質纖維素生物質和餐廚垃圾(FW)的厭氧共消化已得到廣泛應用。然而,水熱預處理(HTP)能否提高木質纖維素生物質的共消化性能值得進一步研究。如此大量的生物質資源可以為生產各種可持續能源提供充足的原材料。玉米芯是一種典型的木質纖維素生物質,含碳量高,灰分低,可用於生產糠醛和活性炭。然而,由於木質纖維素結構的複雜性,CC在單消化過程中表現出低生物降解性和低能量回收效率。已有大量文獻表示,預處理對木質纖維素的水解過程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其中包括酸預處理、鹼預處理、蒸汽爆破預處理以及生物預處理等技術。
  • 餐廚垃圾處置生產線解密餐廚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中,餐廚垃圾佔比在一半以上。餐廚垃圾易發酵、變質、腐爛,不僅會產生大量毒素,散發惡臭氣體,還會汙染水體和大氣。餐飲垃圾主要是指餐飲店和單位食堂的垃圾,廚餘垃圾為居民家日常烹飪產生的下腳料和剩飯菜,廢棄油脂即俗稱的「地溝油」。
  • 疫情即將過去,餐廚垃圾改何去何從,有什麼好的處理方式!溼垃圾處理|餐廚垃圾處理
    其實在2019年,廣州、上海、深圳、武漢等地都已經開始推廣垃圾分類處理,只不過由於今年疫情的緣故,暫緩了進度,如今國內疫情即將過去,各地都恢復了餐廚垃圾分類處理項目。破碎法針對解決小量分散化造成的餐廚垃圾如家庭餐廚垃圾,有著性價比高、技術簡單等優勢,能降低餐廚垃圾的含水量,降低收集量,有助於提升餐廚垃圾的熱值。 2.垃圾填埋解決 在我國許多地方的餐廚垃圾全是與普通廢棄物一同送進垃圾處理場採取垃圾填埋解決的。垃圾填埋是大部分國家生活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的主要處理方法。
  • 湖南省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日前,湖南省住建廳印發《湖南省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聯繫人:鄭濤電話:0731—88950078(含傳真)郵箱:hnjstkjc@163.com附件1:湖南省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doc附件2:《湖南省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修改意見表.doc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辦公室2017年11月28日湖南省餐廚垃圾處理技術標準
  • 臭氣烘烘的餐廚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1噸餐廚垃圾可變成80立方米沼氣...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消耗各種各樣的食物,同時產生了大量餐廚垃圾。餐廚垃圾處理是一個城市綠色能源建設的一個重要窗口。那麼,這些餐廚垃圾最終會如何處理?近日,記者走進市偉明餐廚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近距離了解餐廚垃圾變廢為寶的奇妙旅程。
  • 山東章丘十億小強「住豪宅吃大餐」,每天消化50噸餐廚垃圾
    2019-02-16 15:10 | 中國新聞周刊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的餐廚垃圾預處理車間。圖片來自中國新聞周刊在地球上已生存了3億年、和恐龍曾身處同一時代的蟑螂,由於其頑強的生命力,被稱為「打不死的小強」,但它的名聲一直不佳。現在,在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蟑螂正打著一場名譽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