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呼吸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牽頭成立「病毒診斷研究和推廣區域平臺」

2020-11-11 央廣網

研討會現場(央廣網發)

央廣網廣州11月10日消息(記者鄭澍)11月9-10日,第四屆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毒防治論壇暨呼吸道病毒診療學習班在廣州舉行。

會上,為進一步解決全國範圍內基層的呼吸道病毒診斷難題,做好「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病毒診斷研究和推廣區域平臺」(以下簡稱「區域平臺」)宣布成立。來自全國各地的27家三甲醫院成為首批建設單位,共同推動中國呼吸道病毒大數據的開發與應用,以及適宜病毒診斷技術在基層醫院的普及。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致辭(央廣網發)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表示:「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病毒檢測成為控制疫情發展的重要一環。多年來,全世界範圍發生的突發性傳染性病事件,毫無例外都是呼吸道系統疾病。今天,由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牽頭,成立『區域平臺』,進一步匯聚和培養人才,提升基層呼吸道病毒的實驗室診斷能力;搭建呼吸道病毒的監測網絡,規範收集和挖掘我國的呼吸道病毒檢測大數據,並積極轉化用於新診斷技術的開發應用,助力疫情防控和預測。這次的學習班就像是在全國播下一粒粒種子,期待在全國開花結果。」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病毒診斷研究和推廣區域平臺」成立,首批建設單位合影(央廣網發)

據悉,首批建設單位包括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27家來自全國各地的頂級三甲醫院,將在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專家組的指導下,形成覆蓋全國的呼吸道病毒監測網絡,大力推動適宜病毒診斷技術在基層的應用和普及,真正提升基層呼吸道病毒診斷水平。

據介紹,「區域平臺」還將開展呼吸道病毒大資料庫的規範化建設,並基於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大數據資源挖掘和應用。通過收集、整合併分析呼吸道病毒的檢測數據,有效監測和評估全國各地呼吸道病毒的組成、地域及季節分布、檢出陽性率及動態變化,對其進行預測並給予幹預建議。

廣州醫科大學金域檢驗學院院長、金域醫學董事長梁耀銘說:「『區域平臺』的成立,將有助於深入了解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機理、啟發新的科研思路、推動研究成果的轉化及臨床應用,並積極參與到大數據價值挖掘中,全面推動我國呼吸道病毒診斷領域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河北省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河北省兒童醫院成立
    河北省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要是面向我省兒童健康與疾病領域,針對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和共性技術問題,制定研究方向和實施方案;積極聯合京津冀相關醫學院校和省市縣醫療機構,構建協同創新網絡;搭建健康醫療大數據、樣本資源庫、藥物和醫療器械臨床評價等臨床醫學公共服務平臺,以及開放共享的臨床研究平臺;組織參與大規模、多中心、規範化臨床研究項目;促進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
  • 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獲批蘇州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 近日,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和國家藥監局聯合印發了《關於認定第四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通知》,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式獲批成為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突顯其在血液病領域的國家一流水平和雄厚實力。這是我國首次在血液病領域設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一項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血漿游離DNA的mNGS檢測,在感染性疾病臨床診斷的應用
    與傳統微生物方法相比,血漿游離DNA的mNGS檢測擁有非侵入性和快速報告周期兩大優勢,這引起了各學科臨床學者的興趣。然而,我們對此檢測的臨床實際效應知之甚少。在此項多中心研究中,我們的目標是全面評估血漿游離DNA的mNGS檢測對所有傳染病診斷適應症的臨床影響。
  • 4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和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
    本站訊(科研部 郭驥青)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是由國家科技部匯同國家衛健委、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共同開展建設的,面向我國疾病防治需求,以臨床應用為導向,以醫療機構為主體,以協同網絡為支撐,開展聯合攻關、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推廣應用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類國家科研基地
  • 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五年規劃發布 這些臨床專科將受益
    同時,文件對醫學研究基礎平臺建設和科研成果提出要求:構建體制化、機制化的轉化推廣體系,打造一批規範化、標準化、規模化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生物樣本庫和信息庫,搭建國際一流的臨床研究公共服務平臺;研究制定不少於15項國際水平的臨床實踐指南,普及推廣一批醫學科技成果。
  • 武漢病毒所研究發現……
    石正麗團隊在文章中指出,自18年前SARS爆發以來,大量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的冠狀病毒(SARSr-CoV)在它們的天然宿主蝙蝠中被發現。先前的研究表明,其中一些蝙蝠sarsr - cov有可能感染人類。本文報導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鑑定和特徵,該病毒在中國武漢引起了急性呼吸症候群的流行。
  • 河南第二批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啟動建設
    、呼吸疾病領域分別組建第二批次河南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截至目前,我省已有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4家,涉及9大疾病領域。在河南省眼科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專家應用嵩嶽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人工智慧篩查機器人輔助診斷。
  • 「中國經驗 世界分享」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省級分中心...
    推進優質診療共享 助力「健康中國2030」    2020年11月7日——為了促進國家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以及發病機制、流行病學研究的深化,降低我國主要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提高早診率及治療控制率發揮領軍作用,「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省級分中心」項目建設11月7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式啟動。
  • WeGene與國家神經系統研究中心達成戰略合作,推動認知障礙研究
    近日,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家中心」)與微基因 WeGene 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該協議就基因組學技術在認知障礙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領域展開全面的戰略合作,聯合推動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等認知障礙疾病的研究發展。
  • 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黑龍江省分中心落戶哈醫大二院
    12月4日,「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黑龍江省分中心授牌儀式暨學術交流會」在哈醫大二院舉行。會上,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中心主任許迅教授向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黑龍江省分中心主任、哈醫大二院五官醫院院長、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授牌。授牌儀式現場。
  • 公衛·快報 | 盧水華教授團隊牽頭完成EC Ⅰ、Ⅱ、Ⅲ期臨床試驗和...
    本著「潛伏不發現,目標難實現」的初衷,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結核病研究中心盧水華教授擔任項目PI,帶領團隊自2013年起,牽頭在多個中心開展重組結核桿菌融合蛋白(EAST-6-CFP-10,簡稱「EC」)臨床試驗,至今已完成Ⅰ、Ⅱ、Ⅲ期臨床試驗。Ⅰ、Ⅱ期研究結果表明EC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中與研究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且多為輕、中度。
  • 小白世紀聯合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研發的肺結節影像諮詢雲平臺正式上線!
    2020年10月10日,由北京小白世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小白世紀」)與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專家團隊共同研發的「國家呼吸醫學中心肺結節影像諮詢平臺」正式上線並投入使用。
  • 湘雅二院:擬打造國家精神醫學中心
    對睡眠疾病患者進行診治的過程中,有發生新冠病毒暴露及傳播的風險。為指導相關醫務人員做好防控,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睡眠呼吸障礙學組的睡眠醫學專家及呼吸病專家共同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睡眠監測及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專家共識》,由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肖毅教授等共同執筆,於日前在線發表於《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參與多中心研究受鍾南山院士點讚
    2020年12月11日,由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牽頭負責的全國多中心臨床試驗第二次中期研究者會議在廣州舉行。這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分組、安慰劑對照的3 期的臨床研究,評估Benralizumab(MEDI-563)作為附加治療對接受中高劑量吸入性糖皮質激素+長效β2 受體激動劑仍未控制的哮喘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我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作為最早參與的分中心之一,受到了鍾南山院士的頒獎與點讚。
  • 科技部:發布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點專項試點2016年度...
    建立國內多中心、大規模的心血管影像學大數據平臺和隨訪資料庫。5%;建成全國性的冠狀動脈疾病影像學協作平臺,必須包括5個及以上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醫學中心,且必須包含1個以上中西部地區醫療單位和1個以上基層醫院(三級乙等或以下),建立無創冠狀動脈影像評價體系,並發布行業規範或指南。
  • 中科院聯手上海交大醫學院成立腦疾病臨床研究中心
    該中心的宗旨是針對腦科學領域具有本質性的重大科學問題進行攻關;造就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人才,組建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精幹研究隊伍,形成團隊攻關的體制機制;承擔國家相關重大任務,以實現如下目標:以腦認知功能的神經基礎為核心科學問題,同時研發腦研究新技術,並針對國家重大需求,開展腦疾病機理與早期診斷等有應用前景的前沿工作;充分利用我國數理、信息、材料、工程等交叉學科的專長、腦疾病樣本的豐富資源和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優勢
  • 中山六院小腸疾病診治中心正式成立!
    9月22日下午,經過積極的籌備以及前期的試運行,我院小腸疾病診治中心正式成立。  作為國內首家小腸疾病診治中心,中心整合了消化內科、外科、放射性腸炎專科、營養科,藉助醫院病理、影像、內鏡的平臺,為複雜小腸疾病提供全面的診治方案。中心由吳小劍副院長擔任中心主任,高翔教授和郭勤副教授擔任中心內科副主任,練磊主任醫師和柯嘉副主任醫師擔任中心外科副主任,下設內科、外科、營養、放射性腸炎、小腸內鏡等多個專業組。
  • 京津冀腫瘤防治研究聯合中心正式成立
    央廣網天津7月25日消息(記者陳慶濱)7月24日,由北京大學國際癌症研究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共建的「京津冀腫瘤防治研究聯合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將重點圍繞臨床腫瘤學、腫瘤流行病學、腫瘤生物學、腫瘤藥學、腫瘤免疫學、血液腫瘤學六大方向開展合作,
  • 中國分子診斷產業及發展戰略研究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分子診斷仍集中在感染性疾病的快速、準確診斷,最常見的分子診斷項目仍然是細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檢測。然而技術的革新和市場的發展使分子診斷技術的應用領域拓寬至疾病易感性檢測、腫瘤早期診斷、腫瘤個性化治療和預後評估、藥物基因組學檢測、出生缺陷檢測和司法鑑定等領域。市場容量的急劇擴增使得分子診斷市場平均每年的收入增長超過30%,某些新興領域增幅更大,甚至可超過80%。
  • 鄭州大學國家細胞與基因治療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招聘
    鄭州大學國家細胞與基因治療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於2014年11月2日獲科技部批准成立,其依託研究基地是鄭州大學醫學科學院細胞與基因治療中心、河南省細胞與基因治療國際聯合實驗室暨鄭州大學中英分子腫瘤學研究中心。